明朝皇帝中朱祁钰能否保五冲三?

Kov37605099


明代宗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主要成就:力挽狂澜,保卫北京拯救危难;选贤任能,纂修《寰宇通志》。是唯一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朱祁钰能当皇帝,全因为他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留他监国,而后爆发土木包之变,英宗被擒,瓦刺兵临北京城下。之后于谦推朱祁钰登基,是为明代宗。

朱祁钰在明朝也算是个有做为的皇帝,他保住北京城,抵挡外地入侵,发展国内经济,短短数年就挽回了明朝的颓势,国事蒸蒸日上,可惜他只当了八年皇帝就突发疾病英年早逝了。而且还没有子嗣,皇位还是他哥哥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抢回去的,怎么可能给他留好名声呢,连于谦也被复位的英宗杀了。

所以,如果朱祁钰能多活几年,或者留下子嗣,都肯定能在明朝皇帝中排在前列。


向天空


先说结论,冲不了,勉强保得住第五位。

但凡谈明史,洪武永乐两朝无论文治武功皆属一流,和历朝历代皇帝相比毫不逊色。前二排名应该毫无疑问。

宣德弘治皆是中兴之主,比不了贞观之治,但也可以比拟文景两帝,吏治清明,任用贤能,对内维护统一,对外击退入侵。第三第四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那么问题就在第五个了,首先排除崇祯、天启、泰昌,这仨基本属于亡国一类了。第二排除正统(朱祁镇),这屁股还是朱祁钰擦的,没资格比。这剩下还能比的就只有洪熙(朱高炽)、成化、正德、嘉靖、万历了。

这里面唯有朱高炽没有黑点,可惜即位当年就驾崩了,剩下的都是毁誉参半。现在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朱祁钰和这4位皇帝相比谁更好,答案显而易见。

成化因为宠幸万贵妃差点无子,动摇国本,并且无太多建树,直接出局。

正德对外击退小王子,对内平叛宁王,基本维护边境国家统一,重用刘瑾等太监。由于注重武力对国家经济没有很好的推动,并且无子,引发嘉靖朝“大礼仪”,出局。

嘉靖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重用严嵩严世蕃,即使后期完成了对严党的收权,但仍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嘉靖一朝倭寇侵扰,蒙古犯边,出局。

万历前期在张居正的主持政务下,基本完成了中兴,但是中后期懈怠朝政,动摇国本,引发党争,在努尔哈赤的侵袭下直接失去对辽东的控制,出局。

朱祁钰,唯一的黑点就是囚禁朱祁镇引发夺门之变,除此之外并无黑点。据瓦刺于国门之外,并启用贤臣。既维护国家统一,又无政治污点,故排第五。


胡力同学的读书笔记


所谓“保五冲三”,意思就是在大明十六帝中(排除南明四帝一监国),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的功绩能不能保持在前五位,甚至争取到前三位的位置。

由于天顺朝和部分史料对景泰帝的抹黑,也导致了他的名声不太好,世人记住的是他为了权力而把哥哥幽禁、废除了侄子的太子之位等劣迹,却不知道如果没有朱祁钰,那大明很有可能就在土木堡之变后提前降级为南明了,大明的名声也就全毁了。

幸运的是,近年来掀起了大明热,景泰帝朱祁钰也被带入了正轨,除了他任命于谦打赢了关乎国家存亡的北京保卫战、安排徐有贞治理泛滥的黄河,减免灾区赋税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没对哥哥朱祁镇和侄子朱见深下毒手,仅以这些来看,朱祁钰算得上是个仁慈且治国有方的守成之君,比起他哥哥朱祁镇要好上数倍了。

当然也由于景泰帝在位时间过短,除了自朱高炽一脉传下的先天不足外,国事繁重也是一个重要条件,这也导致了景泰帝在位时间短,无法做出过大的功绩,但仅凭

“天子守国门,抗击外侮”的北京保卫战,朱祁钰就足以跻身大明十六帝前五名,傲视建文帝朱允炆、其兄明英宗朱祁镇、明思宗朱由检(不肯放权,疑神疑鬼)等。

而且景泰帝为人也不思淫逸,勤于政事,对群臣的话也多加采纳,除了在对哥哥的问题上,和朝臣发生了矛盾,打死、打伤了不少人外,其他国事大多都是和臣子商量着办,同时鉴于王振之祸,景泰帝抑制太监干政,景泰一朝没出过乱政的太监,反而是出现仗义执言的太监金英等人。

所以这三点:不好色、勤政、没有权监乱政,比起明仁宗朱高炽、明宪宗朱见深、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等要好一点。


至于前三名的话,很难,毕竟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就是动不得的,而有资格和景泰帝竞争第三位的有:仁宣之治的宣宗朱瞻基、千古一帝的明孝宗朱𧙗樘这两位,一个是全面改变朱元璋、朱棣的外扩政策、与民休息,将大明带上了一个巅峰的朱瞻基,一个是同样也以勤政出名,并能善始善终,开创了又一治世的朱祐樘。

这三人要争取第三名也是十分激烈,而由于朱祁钰因为恋权而导致了景泰一朝七年的时间,都在无休止地关于如何对待朱祁镇和朱见深的问题上争论,空耗国力,失去了不少建立治世的机会,并导致了小人石亨等的夺门投机,景泰帝不能全身而退,功臣于谦被杀。这一点来看,景泰帝确实是比不上朱瞻基和朱佑樘了,排个前五名可以,要跻身到前三名,实在是勉强了一些。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朱元璋

朱祁钰在明朝皇帝的能力排行中,个人以为进不了前五,更不用说冲三了。

先不说比他出生的早、历史已经盖棺定论是有为之主的那三位(朱元璋、朱棣、朱瞻基)了,就是当了几个月皇帝的朱高炽他也根本比不了。

朱棣

再往后,朱见深也是很有些能力的,虽然其在位期间也曾任用奸佞,但是总体上还算一代有为之君。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他引领的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著名的犁庭扫穴,将建州女真打的服服帖帖的就是他了。



朱瞻基

另外,朱佑樘也是一代有为之君,朱佑樘在位期间,努力扭转宪宗后期的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只惜天妒英才,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


朱见深

再往后还出了一个万历皇帝,虽然他的万历新政主要是张居正的功劳,但是在明朝后期,也算是点燃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之所以我认为朱祁钰连朱高炽都比不上,那是因为表面看来,朱祁钰在国家危亡之时,受命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看上去英明神武,但是实际上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就是一面旗帜而已。

北京保卫战从主张到实施,全部都是于谦主导的。之所以在北京保卫战中,朱祁钰没有出乱子,那不是他很英明,而是因为他原本也是于谦等主战派大臣把他作为一面旗帜给拥立起来的,那么他再去掣肘于谦的事情也没有什么道理。


朱佑樘

北京保卫战后,到“夺门之变”发生,他对国家建设并没有什么突出贡献,一心一意就是在操心废掉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辛辛苦苦的算计和努力,好不容易把自己儿子推到了太子位上,还没有来得及过瘾,朱见济却没过几个月就一命呜呼了,朱祁钰也在这致命的命运打击中皇权意识淡薄,心灰意冷、一病不起。


这才有了“夺门之变”这么儿戏的事情发生。而他躺在病榻上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居然顺天由命,没有做任何有利于自己安全的安排。可见他并不是一个能够独立处理危机的雄主,而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庸懦之君。


谢金澎


明代宗朱祁钰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皇帝,因为他在位时期非常的短,只有短短的七八年。并且他死后,由于是他的政敌,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执政,所以对明代宗朱祁钰执政期间的一些做法污蔑的很厉害。

不过从朱祁钰现在的所作所为来讲,他还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首先他奉命于危难之际,在哥哥朱祁镇被瓦剌抓住之后,在群臣的拥护下登上了皇位。随后他又率领军民共同抵御瓦剌的入侵,成功地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延续了大明的江山。光从这一点上说,他对大明朝的贡献就居功至伟。因为当时的形势确实相当的危急,如果处理不好,明朝灭亡都是有可能的。

朱祁钰当上皇帝之后在施政上也相当的不错,因为朱祁镇时代大太监王振弄权,导致国政糜烂,所以朱祁钰严禁太监干政,并且重用于谦等正直的大臣,当时的朝政可谓是相当的清明。可惜朱祁钰的身体相当的不好,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只当了七八年的皇帝,而且他执政期间所取得的功绩也被后来的皇帝所黑化,使得人们对他了解并不是很多。

不过以明代宗朱祁钰所取得的攻绩来看,他至少超过了明朝大多数皇帝,排在前5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想冲入前三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首先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这两个人就是无法超越的。而明宣宗朱瞻基和明孝宗朱佑樘的政绩也在明朝诸多皇帝中,也是相当不错的。朱祁钰的政绩应该无法超越他们,所以可以排在第五位。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公元1368年,在南京,太祖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1、【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

庙号:太祖;年号:洪武(1368-1398)

谥号简称/全称:高皇帝/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陵墓:明孝陵(在南京)

41岁即位,在位31年,享年71岁。

2、【朱允炆】(1377-?)

庙号:惠帝;年号:建文(1399-1402)

谥号简称/全称:成皇帝/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恭闵惠皇帝)

陵墓:下落不明

22岁即位,在位4年,死亡时间不详。

3、【朱棣】(1360-1424)(迁都北京)

庙号:成祖;年号:永乐(1403-1424)

谥号简称/全称:文皇帝/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 文皇帝/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帝改谥)

陵墓:明十三陵长陵

43岁即位,在位22年,享年65岁。

4、【朱高炽】(1378-1425)

庙号:仁宗;年号:洪熙(1424-1425)

谥号简称/全称:昭皇帝/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陵墓:明十三陵献陵

即位47岁,在位1年,享年48岁。

5、【朱瞻基】(1398-1435)

庙号:宣宗;年号:宣德(1426-1435)

谥号简称/全称:章皇帝/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陵墓:明十三陵景陵

即位28岁,在位10年,享年38岁。

6、【朱祁镇】(1427-1464)

庙号:英宗;年号:正统(1435-1449)天顺(1457-1464)

谥号简称/全称:睿皇帝/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陵墓:明十三陵裕陵

即位9岁,复位30岁,前在位14年,后在位8年,共在位22年,享年38岁。

7、【朱祁钰】(1427-1457)

庙号:代宗;年号:景泰(1450-1457)

谥号简称/全称:景皇帝/恭仁康定景皇帝/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南明加谥)

陵墓:景泰陵

即位22岁,在位8年,享年30岁。

8、【朱见深】(1447-1487)

庙号:宪宗;年号:成化(1465-1487)

谥号简称/全称:纯皇帝/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陵墓:明十三陵茂陵

即位18岁,在位23年,享年41岁。

9、【朱祐樘】(1470-1505)

庙号:孝宗;年号:弘治(1488-1505)

谥号简称/全称:敬皇帝/达天明道纯识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陵墓:明十三陵泰陵

即位18岁,在位18年,享年36岁。

10、【朱厚燳】(1491-1521)

庙号:武宗;年号:正德(1506-1521)

谥号简称/全称:毅皇帝/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陵墓:明十三陵康陵

即位15岁,在位16年,享年31岁。

11、【朱厚熜】(1507-1566)

庙号:世宗;年号:嘉靖(1522-1566)

谥号简称/全称:肃皇帝/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陵墓:明十三陵永陵

即位15岁,在位45年,享年60岁。

12、【朱载垕】(1537-1572)

庙号:穆宗;年号:隆庆(1567-1572)

庄皇帝/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陵墓:明十三陵昭陵

即位30岁,在位6年,享年36岁。

13、【朱翊钧】(1563-1620)

庙号:神宗;年号:万历(1573-1620)

谥号简称/全称:显皇帝/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陵墓:明十三定陵

即位10岁,在位48年,享年58岁。

14、【朱常洛】(1582-1620)

庙号:光宗;年号:泰昌(1620年)

谥号简称/全称:贞皇帝/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陵墓:明十三陵庆陵

即位39岁,在位1个月,享年39岁。

15、【朱由校】(1605-1627)

庙号:熹宗;年号:天启(1621-1627)

谥号简称/全称:悊皇帝/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陵墓:明十三陵德陵

即位16岁,在位7年,享年23岁。

16、【朱由检】(1610-1644)

庙号:思宗;年号:崇祯(1628-1644)

谥号简称/全称:烈皇帝/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陵墓:明十三陵思陵

即位18岁,在位17年,享年35岁。

明朝,享276年国祚,历十二世,传十六帝!

有17个年号,其中,多1个年号,是因为朱祁镇因 “土木之变”兵败,被瓦剌俘虏一年,其弟朱祁玉被拥立为帝(代宗),8年后,朱祁镇复辟成功。

历史总是“成王败寇”,但是,个人还是很看好朱祁钰。有机会走进明朝前5帝中。

“土木之变”能够在于谦的扶持下,抵挡住瓦剌的进攻,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执政近8年,反对南迁,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

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机作乱,这是他的缺点。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明英宗上谥号曰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南明时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关注趣味多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因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而被孙太后和于谦拥立为帝。此举本是大明朝廷的无奈之举,但是却造就了一位知人善任,励精图治,使明朝得以拨乱反正的英明之主。

但是朱祁钰的某些做法也为英宗朝的旧臣所不齿,例如:迎回朱祁镇,却将这位太上皇囚禁八年之久;废除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等等一切埋藏了后来夺门之变的包袱。只因为朱祁钰是临危受命,对于信奉朱祁镇为正统的明朝朝廷来说他始终是一个暂时皇帝。朱祁钰的北京保卫战的功绩足以让他成为被纪念的明君,他的一些政策也延续了大明的生命,真排位次的话肯发能排在前五位。





你有故事我有烈酒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从皇帝这个特殊物种诞生以后。世上便由男人与女人这个两级世界增加了皇帝这一个新的物种。

皇帝这个物种,它既有好男人的坚毅勇敢,胸怀天下,也有坏男人的凶残阴狠,卑鄙无耻;既有好女人的温柔似水仁心仁德,也有坏女人的最毒妇人心。

所以我们想全面评价一个皇帝,是很难的。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怎么给皇帝排名?从政绩出发?从人品出发?从对百姓的态度?从对官员的态度?从治理国家的程度?从对外的态度?太复杂。



论做事胸怀,朱祁钰比不上洪武,永乐,成化,

论心狠手辣,朱祁钰比不上嘉靖,崇祯,正统,

论阴谋诡计,朱祁鈺比不上嘉靖,崇祯,万历,

论治国水平,朱祁钰比不上弘治,洪熙,宣德。

总体上来说,朱祁钰算是一个比较中规中矩的。以至于我们现在提起他来想的最多的就是宣德炉。所以朱祁钰在明朝皇帝中排名前5位都很成问题,更别说进入前三位了。

我们先看看明朝的盛世。

明朝16位皇帝(包含朱允文),前后出了10个盛世:

洪武之治,建文新政,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成化新风,弘治中兴,嘉靖中兴,隆庆新政,万历中兴,光宗新政

这10个盛世或者治世,没一个与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有关系。

对官员剥皮实草的洪武大帝——朱元璋,有自己的功绩。

敢对叔叔们削藩并大开杀戒的建文帝——朱允炆,也有他自己的亮点。

夺了侄子的皇位,自己当了皇帝的永乐大帝——朱棣,也有让郑和7次下西洋的壮举。

20年不上朝,但依然能够掌控整个国家的嘉靖帝——朱厚熜,只顾着修仙,他也有嘉靖中兴。

成化帝有成化犁庭,万历帝有三大征,木匠皇帝天启帝朱由校活着的时候,后金军也不敢入侵。甚至最后上吊而死的崇祯帝朱由检,也有他自己的骨气。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跟这些祖宗们和后代们相比,他太中规中矩了。想排名前5有什么资格?



我们再看看朱祁鈺在位的八年都犯了什么错

在这里我们不表朱祁钰的功劳,因为他单凭一个保卫北京成功,就可以被定性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在后世里存在感较低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不是最后的胜利者。而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今天我们只说他执政8年中犯的三个错误。

错误一:心智不坚定。

当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大军俘虏之后,朱祁钰是被立为摄政监国的,而把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立为了太子。如果朱祁钰一直安安稳稳的做建国,那他在后世的史书上也会是一个晴天保国之臣。

但做了20天的建国之后,他还是决定做了皇帝。如果他一开始就坚决做皇帝。天下人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但他过了20天之后才做皇帝,这就成了君不君臣不臣。



错误二:心慈又手软。

当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放回北京的时候,朱祁钰还亲自去迎接。与他的哥哥两两手互指泪眼相向,好一片兄弟景象。

如果他当时直接不让他的哥哥回到北京,或者一回北京之后就直接杀掉。那就不会有日后的夺门之变。也不会被他的哥哥朱祁镇定性为残忍暴虐凶狠之徒,坏了自己的名声。

如果他真有让贤的决心,他哥哥朱祁镇正统皇帝回来之后,他就应该把皇位还给他的哥哥,而不是把他一直囚禁了7年。又想保持自己人次的名声,又想坚决做皇帝。在这一点上,朱祁钰跟他的祖宗们比差的太远。



错误三:换掉了朱祁镇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

朱祁钰当了三年的皇帝之后,把在登机之前,朝廷上下一致推举的太子朱见深给换掉了,换成他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我。我们在这里不能只在朱祁钰做的不对。但他既然决定这么做了,为什么不斩草除根,将他的哥哥还有他的侄子一块杀干净呢?

如果不能做到心狠手辣,那当时就不应该换掉朱见深的太子,因为这会让他自己理屈词穷。

最终在景泰8年的时候,因病重被自己的哥哥又复辟了,而他死后也被定性为:不仁不义,不孝不悌,污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谥号“戾”。身败名裂。

个人觉得:朱祁鈺作为一个臣子是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君王他不够格,因为他骨子里还有人性。


少校柳下惠


朱祁钰在朱明十六帝中,可排第二名。其在保北京战中,不但能择才而用,采纳良策,而且作战中身先士卒,可见是雄才。其后蕴酿的朝政改革,一旦实行,可大振明朝,或许使朱明成为大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