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1月26日,许多家长都接到了来自家校群的一条信息:今晚9时30分,央视新闻频道,白岩松主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现场直播,邀请钟南山院士介绍疫情,请转发通知学生、家长、和老师届时收看。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事后证实,这是一条不实信息,当晚9时30分,央视也没有播出以上通知的内容。据说当时就有很多媒体辟谣,但由于大家普遍对疫情非常关注,这条信息还是得到了很大范围的传播。

昨天,一个戴着防护面具和口罩,自称是来自汉口疫区医护人员,在朋友圈发布视频说武汉已有9万人感染,引起很多人关注。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很快,就有热心的网友扒出,视频里的医生是假冒李逵的李鬼。

前两日也曾有一个叫“魔女小稀”的网友,在微博上发布疫情恐慌信息,在社会上迅速发酵,最后被证实为虚假消息。

一条条谣言,让原本就紧张的抗疫斗争变得更严峻,不时地引起人们的恐慌情绪。谣言不仅消耗抗疫急需的社会资源,更消耗着人们抗疫的信心。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谣言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轻易相信谣言?我们该怎样抵制谣言,不让谣言伤害我们?让我们从法国教授卡普费雷所著《谣言》一书中,探寻答案,弄清谣言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谣言

在汉语中“谣言”被释义为没有事实根据却广泛流传的消息。我国法律上的“谣言”被定义为经证实的虚假信息。

这本书中对谣言也有界定,它说谣言是一则消息,它具有三个本质特征:通过非官方渠道发布;传播速度极快;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谣言的来源

一则谣言通常会有一个源头,这个源头有很多种:

看似专业的发言。总会有这样的专家或那样的专业人士,引经据典发表一些言论,这些“专业”的分析有时候就成了谣言的源头。

人们私下谈论的话语。当人们无意中听到别人谈论的消息时,总会倾向于将听到的内容当作谈论者的观点传播出去,变成了谣言的源头。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扰乱人心的事实。一个事实突然发生了,但有的人对事实了解不全面,或做出了错误的解读,就匆忙传播了出去,成了一则新的谣言。

当然还有错误而不自知的见证、幻想、误解、人为故意散步、无恶意发布的未经证实的信息等,都是谣言的源头。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传播谣言

首先是因为谣言一般是个新闻,总给人带来新鲜的信息,它就像一个社交货币,人们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对新的变化茫然无知,所以也就乐意传播它。

有时是谣言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人们希望通过与人不断交流求证真相,客观上却起到了不断传播谣言的作用。

也有的时候,我们只是把谣言当作说服别人的论据。比如妈妈经常会用“吃菠菜更聪明”的谣言来说服孩子多吃菠菜。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谣言也常常被当作社交话题被广泛传播。当亲戚朋友在一起时,各自的事情不便谈论,那么广泛流传的谣言便被当作话题,起到交流感情的作用。

如果谣言的内容很有趣,哪怕它荒诞不经,人们还是愿意谈论它,传播它,只是因为它能给人带来乐趣。

曾经有一个钢厂传出这样的消息,一个工人在钢炉边干活时他的隐形眼镜熔化了,他的视网膜也烧坏了。消息一传出,隐形眼镜的销量大幅下滑。最后眼镜厂家去调查,真相只是那个工人在干活时隐形眼镜掉了,他摸索了半天又重新戴上。这样一个小事竟传出了被熔化的结果。

仔细想想,隐形眼镜的熔点要比面部肌肉所能承受的温度高得多,怎么可能熔化呢?只是听起来有道理,人们便愿意相信,肆意地传播了。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谣言

谣言传起来像一阵风,所到之处皆望风披靡。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愿意相信谣言呢?

谣言让我们觉得来源可靠

你的身边是不是总会有些人传出新的信息,还神秘地说是来自内部消息,让人不由得不信。还有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要么来自一些大号,拥趸众多;要么消息有了那么多的点赞量,我们也就愿意相信它是真实的。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谣言看起来无关利害

当一个信息没有明显的利害关系,只是中性地反映一些问题时,我们更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这里需要说的是对我们无关利害的信息,却有关他人利害,可能对事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如果我们能够以心换心,体会别人的感受,就会知道传播谣言是非常糟糕的事。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谣言存在真的可能性,看起来经得起考验

很多谣言凭常识并不能辨别为假,感觉更像真的。有时候谣言还伴随着一些证据,不由得人不信。还有的时候,我们潜意识选择了相信它,便会自觉地把看到的一切都解释为证据。

《吕氏春秋》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个人的斧子丢了,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的。于是他就观察那个孩子,看他走路、说话、动作,怎么看都像一个贼。后来,他又找回了斧子,再看邻居的孩子,就不觉得他像偷斧子的贼了。

人们在传播谣言时也一样,常常会不自觉地为谣言补充一些证据,让它变得更可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添油加醋”的过程。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谣言多次被重复,三人成虎

谣言在流传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有说服力,让更多的人愿意相信,这更一步促进了它的传播,传得多了,人们就真的相信了。

《乌合之众》一书中写道: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该怎样阻止谣言,降低谣言带来的伤害?

谣言往往背离现实,在传播中不断扭曲,造成坏的影响,也会给当事者造成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该怎样阻止它,降低它的危害呢?

认清谣言的角色分工,不要成为谣言的传播推动者

谣言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会承担不同的角色。有挑唆者,挑起谣言相关的问题;有引导者,控制舆论导向,引导谣言传播;有普及者,相信谣言并说服他人;更有推进者,积极地推动传谣,让谣言迅速扩大流传。

如果我们都能了解谣言的机制,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很有可能相信谣言的,也很有可能传播的是谣言”,这时候我们才有可能阻止对谣言的传播。有警醒意识,让自己不成为传播谣言链条上的一分子,是每个人的义务。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改变谣言的形象

多年以前,法国奥尔良就流传着当地服装店贩卖白人妇女的谣言,虽多次辟谣却效果不佳,令当地的服装经营者百口莫辩,损失惨重。

后来有经营者说这是有人利用谣言排斥犹太人(经营者中有不少犹太人),这是欧洲的反犹势力正在抬头,是纳粹残余的体现。

经过这样的重新界定,谣言显而易见的是恶意中伤,形象改变了,自然也就没人再传了。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打击传谣行为本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国内就不时出现大量谣言。为了制止谣言,政府制作了很多前方战士的大幅海报,并写道:他们能不能回来,取决于大家会不会到处传言,泄露军事信息。他们把传谣定性为“不爱国”进行打击,取得了大众的支持,谣言很快被制止。

同样在这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传谣一样会严重危害我们的社会安全,为社会所不容,理应受到打击。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打造辟谣阵地

社会要有专门的组织或部门经常对谣言进行反击,打造长期反谣阵地。通过经常为群众输送抗体,提高人们的辩谣、抗谣水平,让谣言没有生长的土壤。

现在社会信息发达,谣言传播迅猛,辟谣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打造优质节目,吸引更多人参与,让传谣者越来越少。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及时公布权威信息

谣言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通过非官方渠道发布,多在熟人之间、群体之间广泛传播。要想根治谣言,官方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谣言产生于人们对信息的渴望,这让一些“权威”人士有机可乘。政府的公信力无容置疑,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就如阳光一样,让谣言这样的阴影无处躲藏。

非常时期,让《谣言》告诉我们,“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谣言止于智者。当此全国人民奋力抗击冠状肺炎的非常时期,不信谣,不传谣,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也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对你来说无关痛痒的消息,对他人或许是利刃。放弃了些微聊胜于无的娱乐,成全的是他人生活的平静。制止谣言,从你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