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动机不行根本不是材料的问题,关键就是设计不行

针对于国内汽车的发展,很多网友都有这样一个观点,国内造不出享誉国内外的汽车,主要原因是国内材料不行,所以材料是关键。而这个评论用到航空领域也很适用,很多人都说,中国航空发动机和国外相比比较差,主要原因是中国所用航空材料不行。事实是怎样的,真的是因为中国航空领域使用的材料不行,才导致发动机性能差吗?

其实,以上的观点大都来自于外行人,内行人肯定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故障有研究。其实航空发动机的大部分故障都是因为发动机的零件断裂。零件断裂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材料无法承受外界的负荷,那这岂不是印证了大多数人的理解:材料不行。


中国发动机不行根本不是材料的问题,关键就是设计不行


下面举个例子可能会解开大家的误解,比如我们用力去拉一个物体的两端,物体内部的应力因为这个力而被拉动,当这个应力超过材料极限,零件自然就会断裂。前面例子中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如果让航空发动机处于振动情况下,振动下的力不均匀,忽大忽小,材料就更容易遭到破坏。再举个更通俗易懂的例子,一根钢丝,你握着两端去拉,是肯定拉不断的,但是如果来回折钢丝,钢丝很容易就断掉了。航空发动机故障也是同样的道理,原因不在于材料,而在于零件本身受不了振动应力,最后导致断裂。

也许有人还会问,那就造出能承受这种振动应力的材料,所以还是材料的问题。

再来举例,人抵抗不住子弹,不是因为人不够坚硬,最应该做的是抓住开枪的人。航空发动机也是如此。


中国发动机不行根本不是材料的问题,关键就是设计不行


航空发动机中的振动时共振,所谓共振就是用固定的速度去敲打物体,在敲打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物体振动的越来越厉害。比如当千军万马过桥的时候,桥体忽然断裂,不是因为桥体承受不住大规模的重量,而是因为千军万马在过桥时敲打桥的速度正好达到或超过桥所承受的应力极限,也就是达到了共振,因此桥体断裂。因为振动幅度没有上限可言,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停下来,持续对物体形成一个作用力,只会越振越厉害,再好的材料碰上共振都会坏。

所以航空发电机的发明,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共振的问题,只发展材料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航空发动机中的共振问题呢。造成航空发动机振动的原因主要有发动机的转子设计、气流流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波动等等,都会对发动机的振动造成影响。

所以,避免航空发动机故障,最主要的就是解决振动起源,改进材料显然并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因素在于设计。


中国发动机不行根本不是材料的问题,关键就是设计不行


发动机中的转子因为设计形状不同,所产生的振动也会不一样,当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发动机就会产生不同的振动。比如,错频减震是一种发动机叶片的一种先进技术,通俗点说就是,一个轮盘上有很多叶片,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将这些叶片设计出轻微的差异,在振动过程中,就会避免因为一片叶片振动而带动其他叶片一起振动的情况。如果将这种设计应用在航空发电机的设计中,那么共振的情况就会避免。共振情况避免,材料自然也不需要改变。

因此,航空发动机经常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是设计能力的问题,如果设计能力没有改善,用再好的材料依然是徒劳。抓不住开枪人,再硬的骨头都会被打穿。改进材料对于发动机的性能提升确实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只有设计能力才是根源。

航空发动机出现了故障,给人的直观感受,尤其是外行人看来,一定是材料的问题,但是只要对机械等领域有所研究,根据物理知识探究其中的奥秘,就会发现,共振是导致发动机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才是硬伤。因此,我国未来航空领域的发展,不能只是盯住材料先进不先进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提升设计能力,当设计提升上去,设计出避免共振的发动机,才能真正解决航空发动机的弊端。所以,外行人也不要盲目的揪住材料问题说事儿,提升设计能力,认真学习设计,有一天能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才是最应该做的,而不只是纸上谈兵,相信未来我国的航空技术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