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智商、情商都很差,为何被曹公列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一名?

guihang520


晴雯智商不差,情商确实有点点让人不敢恭维。尤其是放到现在社会来说更是如此。

为何说晴雯智商不差呢?因为晴雯的女工在贾府是一顶一的。不仅在贾府,就是放在外面的店铺里来比一比,晴雯都是顶尖的能工巧匠,放在现在来说,她就是顶尖的制衣行业的专业人才。仅凭这点,就可以证明晴雯智商绝对不差。智商差劲的人,恐怕很难成为某一个行业的翘楚。

在情商方面,晴雯确确实实得罪了很多人,在很多方面也做得不到位。但是曹公把她列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一名,是有原因的。因为曹公欣赏她。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晴雯的优点在于她品行高洁。这点放在现在这个社会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整个贾府里,在怡红院里袭人、秋纹、碧痕那几个丫头当中,晴雯凭这点就能完胜她们。晴雯从未想过要像她们那样,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来留在宝玉身边。可以说,晴雯身上,是有一种高风亮节的。她不那么谄媚,也不屈尊于权势。她清清白白,洁身自好,一如她死时和宝玉说的话:既然担了虚名,只好越性如此了。

她病补雀金裘,更是她对宝玉一片痴心的象征。


另外,晴雯的容貌,在整个贾府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这样的个性,我们很难说好或者不好。曹公的评判,也不能作为最为公允的标准。第一名不代表最好,末名也不能代表最差。也许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顺序而已。


红楼夜思


晴雯的情商比较低,常常得罪了人而不自知,缺乏袭人的心机和为人的内敛,隐藏,容易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晴雯的智商是很高的,晴雯的判词里是“风流灵巧招人怨” ,风流灵巧足以见晴雯的智商是很高的。晴雯美丽、性格直率,爽利,心底高洁,不掺杂心机和利益,《红楼梦》中贾宝玉把女儿比作水做的骨肉,水的特点就是纯洁无暇,而晴雯直率纯洁的性格和水相合,是女儿中的拔尖者。

晴雯美丽,性格直率,爽利,没有复杂的心机;《红楼梦》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进谗言:“………宝玉屋里的晴雯,杖着她生的模样比人标致些……”。 王夫人在查抄大观园时,曾呵斥晴雯道:“好个美人儿!真像个病西施了。”

晴雯美貌伶俐为人所不容,更兼性格直率,因丫鬟坠儿偷了首饰而不依不饶,大发雷霆,要撵坠儿出去;还曾奚落总管林之孝之女小红奉王熙凤之命办事是“攀高枝”。这样快言快语的做派为晴雯最终被被撵出大观园招致了祸端,脂批中曾有一句“管家之女,而晴卿辈挤之,招祸之媒也。”这些直率的举动体现出晴雯情商比较低的一面。

晴雯病补雀金裘,可以看出晴雯心灵手巧,个性纯洁,勇敢。 晴雯并不像袭人那样富有心机,步步为营,在与贾宝玉的相处中有一定的功利性,晴雯则是直率、纯洁的,晴雯的情商也比较低;但还是从病补雀金裘的情节可以看出晴雯的心灵手巧,女工活计做得很好,一应针线活计,除了晴雯没有人能做得那么好。且勇敢、直爽,病中为贾宝玉缝补雀金裘,反映出晴雯个性里纯真的一面。

晴雯是美丽、智商高、情商低的代表,也和林黛玉有着相同的代表花“芙蓉花”,脂砚斋曾批“晴为黛影”,也就是说,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一,角般,她是《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角色之一,较之袭人的外表贤良,内里盘算,晴雯是勇敢、直爽、可贵的丫鬟形象,所以,曹公将晴雯列为金陵十二衩又副册第一名。


时光笔墨栩




晴雯伶牙俐齿,言语爽利,智商显然不错。她欠缺的,是情商!恃宠而娇,上下关系紧张,沟通能力差……

在又副册里,晴雯预示的命运很凄惨,背景是一副既无山水,也没有人物的水墨面,满纸的乌云浊雾,寓意她蒙冤而逝的凄惨悲凉: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一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挂念。



晴雯命运之冤,足以位列第一!

一个针线活第一,灵巧姿色出众,被贾母特派到宝玉身边,且被预定为宝玉未来小妾的丫头。命运被王善保家的黑状和王夫人的偏见彻底改变!

大房邢夫人心腹管家王善保家说她“仗着她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娆娆,大不成个体统。”



晴雯骂小丫头,又被王夫人亲眼目睹过,王夫人心里认定她那轻狂……

所以后来不分青红皂白,被王夫人以莫须有的“勾引宝玉”罪名赶出贾府!

说实话,晴雯比窦娥还冤啊!可是有冤无处申!她的控诉让人伤心:“我死也是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

可是,不服又怎么样?!谁会在意一个丫头的性命。



晴雯死亡之惨,无人能比!

赶出之时,晴雯已是患病之身,身体之痛,尚可以用药缓解,可是心里的冤屈无人可解!

她自幼父母双亡,赶出贾府,只能栖身于酒鬼老表的陋室之中,喝水是黑漆漆的粗糙之碗,喝的水茶不像茶水不像水,盖的是破烂的被褥……表兄只顾喝酒,表嫂是游手好闲之人,没有人照顾她!



临死前,叫了一夜的娘,痛苦而亡!

死了王夫人还是余恨未了,给了她哥嫂十两银子,让他们草草火化了事!

晴雯真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这样悲惨的女孩,自然被作者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排在薄命司的又副册第一名了!

我是《每天读名著》,原创首发。欢迎光临分享!敬请关注留言!谢谢您的转发!


每天读名著


晴雯的情商和智商差吗?晴雯虽身为奴婢,但有傲骨,在大观回的丫环中,晴雯最没有奴性,有反抗性,有个性。她对贾宝玉爱慕,但她仍象林黛玉一样,洁身自好,自本洁来还洁去。她聪慧手巧,不顾自己在病中,爭撑着为宝玉补孔雀裘。她恨势利眼,不圆滑,敢得罪人,对府中不入眼的老妈子、小丫环有威势。所以,人缘不如袭人。袭人处处为自身考虑,巴结薛宝钗;而晴雯更看得上林黛玉,与林黛玉气息相通。所以,曹雪芹将晴雯排在副钗首位,将袭人列入又副钗中。


随心所欲不系舟


在《红楼梦》里,晴雯被列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首页。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又很显要的位置。晴雯初次出场是因为为宝玉研磨。宝玉大早上起来心血来潮要写字,丫鬟们必然要忙不迭的准备笔墨纸砚、茶盏果品,为宝玉这位大爷写字做准备,晴雯就是其中的一个,然宝玉写了没几个字就溜了,晴雯等了一天也不见宝玉回来,宝玉一回来便埋怨上了,说宝玉哄她说要写字,结果害的自己白等了一天。宝玉面对晴雯的埋怨也是挺不好意思的,连忙将晴雯冻僵的手放到自己手里暖。


宝玉是主,晴雯是仆,主仆之间有严格划分,按理来说,晴雯等宝玉一天也是应该的,那是为奴为仆的本分,此事换做袭人、麝月、秋纹任何一个人,估计都不会有抱怨,但唯独晴雯有。

晴雯是大观园中公认的美人,先生虽没有正面描述过她的样貌,但从旁人的言语中,可以知道她长着“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

她不但长得好,而且心灵手巧。多少能工巧匠都无法织补的雀金裘,她在病中就从容的补好了。

连贾母都说“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甚至于百般厌恶她的王夫人都不得不承认“她色色比人强”。

然而,心灵手巧的她却不屑于以自己的“风流灵巧”去博取封建统治阶级的赞许。她懒,并不是因为她不想做,而是因为她不愿以一个奴隶的身份去做。她只是希望站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以一个人的身份,为着自己的心而做,所以,就有了病补雀金裘。但是,她这种单纯的愿望,在封建势力奴役下的大观园里,无法得到共鸣,孤立无援的她,必然只能走向死亡。


晴雯的性格一直也是人们争论的主题,爱晴者称其为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毁晴者称其掐尖要强,尖酸刻薄。和林黛玉也颇有几分相似。

晴雯在说话方面,也像黛玉那样直来直去,无所顾忌,有时候说话就会比较尖刻,就容易得罪人。 晴雯说到底并没有以丫鬟自居,她的行事作风跟林黛玉颇为相似,然而,林黛玉虽说是寄居,但毕竟是主子,晴雯却是实打实的奴仆。林黛玉初入贾府时,从天真烂漫、牙尖嘴利,到后来已经是深谙生存之道,偶尔打赏一下贾家的奴仆可以证明,此举也是给一些有脸面的婆子、丫鬟示好,表示自己怜贫惜弱,顺道给自己挣得一个好名声。然而,晴雯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做人做事丝毫不留情面。

但这也说明她真诚、直率,宁折不弯。

比如说,有一回里边写到,秋纹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七回,她跟着宝玉去给贾母和王夫人送花,得了几百个钱和两件衣服的赏。回来以后,秋纹就把这个事唠唠叨叨说了好长,老太太又怎么赏了,太太又怎么赏了,等等,特别自豪。

她说,这几个钱倒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她难得这个脸面,她觉得今天特别有体面,得到了老太太和太太的赏钱和赏的衣服。

晴雯当时就“呸”:“你还充有脸呢,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晴雯她性格当中这种嫉恶如仇,心直口快,非常率真的这一面呢,当时也就同时给她带来一些缺点。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怡红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

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但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和凤姐相似。

比如说,她有时候就难免有些任性;有时候说话就容易伤人、得罪人。就像袭人说她的“她说话夹枪带棒”。另外,像当时小红这个丫头奉王熙凤之命办事,结果被晴雯和麝月看见了,晴雯就讽刺、挖苦她攀高枝什么的。小红虽然是一个地位很低的丫头,那个级别就是月银五百钱的丫头,三等丫头,可是她出身不一样啊,她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

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有一句脂批,她说:“管家之女,而晴卿辈挤之,招祸之媒也。” “招祸之媒”就是惹祸的导火线,晴雯得罪的人比较多。

晴雯的性格有许多精彩的表现。我们看“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在探春那儿,王善保家的不知深浅,探春抬起一掌,打得漂亮。在怡红院,你看晴雯,晴雯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然后两手捉着底子,两手捉着箱子底子朝天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晴雯的厉害,连这个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都给吓唬住了。


如果说,“抄检大观园”是一部交响乐,那么探春飞掌和晴雯掀箱,就是两个华彩乐段。

可话又说回来,探春是小姐,她那一巴掌打上去,王善保家的是无可奈何,她不敢怎么样;晴雯可是个丫鬟,她在这种情况下,掀箱、倒箱,她所要付出的代价,那很可能是非常可怕的。

但是对晴雯来说,宁可受穷,绝不受辱。

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现在一般人也是不喜欢这种倔强人的;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好感,她喜欢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所以一但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后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

首先必须肯定,晴雯是纯洁的,她并没有象王夫人所说的那样“妖精似的”勾引宝玉,也没有象袭人那样奴颜婢膝地去钻营宝玉姨娘的地位。言语尖刻确有其事,但又都事出有因。因为她纯洁,所以她痛恨坠儿的盗窃行为;因为她自尊,所以她鄙视袭人之流安于甚至乐于做奴隶的本性;因为她天真无邪,所以她厌恶蠢奴悍妇的争权夺利,惟利是图。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晴雯的灵巧极为突出。自然将一众丫鬟比了下去。

《红楼梦》中,表现晴雯才情主要体现在“勇补孔雀裘”一节。宝玉因为不小心烧坏了贾母才赏的孔雀裘,为防止无法给贾母交代,虽回来后赶忙请工匠们织补,然而,贾府的工匠都不认识这种布料,不然贸然缝补。晴雯听到后,当仁不让把活儿揽了过来,晴雯当时还在病中,但却硬是冒着头疼脑热、加重病情的风险,把孔雀裘细细密密的补全了,技术娴熟让人完全看不出来,可以说是解了宝玉的燃眉之急。晴雯那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个性,最终招致了封建卫道者的诽谤污蔑,从而断送了她美丽青春的生命。

更重要的是,贾母是荣国府中的最高权威,而王夫人却是荣国府里的实际掌权者。恪守封建礼教的王夫人在绝大多数场合,都与贾母的意志保持着一致。然而,在宝二奶奶的选择上,贾母和王夫人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以雪芹先生未完稿的前八十回为准绳)。贾母主张将自己素来疼爱的外孙女黛玉作为宝二奶奶的最佳人选,而王夫人则有心让自己的外甥女宝钗做自己的儿媳妇,以此来巩固王姓家族在贾府的地位。

在封建礼教的虚伪面具下,王夫人既不能违背贾母的意愿,又无法对身为小姐的黛玉进行直接的打击。于是,作为黛玉影子的晴雯,就很自然的成为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贾母因素喜晴雯伶俐,“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而将她放在了宝玉房里,意思就是以后让晴雯做宝玉的侍妾。对于这一点,王夫人未必全然不知。然而,王夫人却因为晴雯“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而“很看不上这浪样儿”。

对于黛玉,王夫人或许还碍于舅母的身份而不敢轻举妄动;而对于晴雯,王夫人则毫无顾虑地对其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王夫人如此声势浩大地驱逐晴雯,正是向贾母隐晦地表明自己远黛近钗的坚定决心。在这场宝二奶奶的争夺战中,黛玉最终为何失利我们不得而知,而晴雯的冤死却很明显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晴雯的耿直主要体现在两件事情上,一件是林黛玉深夜过来探望宝玉,却被晴雯误认为宝钗,晴雯在只闻人声、不见其人的情况下不假思索,脱口说出“任你是谁,明儿在来”,而后还加了一通抱怨。晴雯此举虽是无心之失,但身在等级森严的世家大族,在贾府无数婆子、媳妇惦记着将自己女儿送到怡红院挣月利银子的情况下,晴雯的一言一行必然备受关注,而晴雯说多失多,必然不会只在这一处出现错漏,所以她的所作所为必然会被广受诟病。晴雯后来因为赶坠儿、骂丫头被人抓住把柄,此后更是被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添油加醋,直接导致了晴雯病中被赶。晴雯被赶,虽说是被人陷害,但也是她自己心直口快、得罪太多人的缘故。

晴雯的眉眼长得像林黛玉,也就是说晴雯长得很漂亮。漂亮的美女大多傲娇,这一点什么时候都不例外。晴雯傲娇的主要表现就是贾宝玉的“撕扇子博千金一笑”,但实际上这句话是错误的,千金指的是小姐,而不是丫鬟,在贾宝玉的心目中晴雯是千金,是值得自己尊敬和爱护的,但贾府的其他中人不是。贾府不缺貌美的丫鬟,贾宝玉也不缺,但贾宝玉欣赏的是有个性、有才情的女子,这一点晴雯做到了,所以贾宝玉在晴雯早夭后才做长篇祭文哀悼晴雯。


语凝ly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太多了为了钗册的排名而操心,并因此引发了各种争论乃至矛盾。


同时,作为资深红楼读者,又深深为曹翁悲哀,他明明白白写在细节里的观点,总是被人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偏要生出各种捕风捉影之想。


晴雯智商并不差,差的是情商,算是情商为负的代表。那么,晴雯为何被曹公列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一名?



答案非常简单:因为这是薄命册啊!!!


按薄命级别排名,最薄命的排在最前面。在曹公心里,晴雯是丫头级别里第一薄命之人,所以排在第一位。


这个答案,写在了第五回。


当下随了仙姑进入二层门内,至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一时看不尽许多,惟见有几处写的是:"痴情司\

浮生漫读


说晴雯情商有点差,可以理解,要说她智商差,我可不能接受,我相信每一位喜爱晴雯的人,也不能接受。晴雯其实是一个鬼精灵的女孩,她把很多东西都看的很透彻,她几乎能够一眼看透别人的心思,只不过当她面对很多事的时候不愿意妥协而已。

事实上,晴雯是一个特别聪明伶俐的人,跟智商差完全搭不上边。

怡红院的丫头秋纹在王夫人那得了好彩头,领了王夫人的赏赐,得了几件衣服,回到怡红院来得瑟,晴雯当众给她泼冷水,一言戳穿,说那是别人挑剩下不要的东西才给她,换了我,我就不要。她在暗讽袭人在王夫人面前卖乖。

当袭人说“原来是我们的不是”的时候,情人立马反唇相讥说,我倒不知道什么叫我们,别叫我替你害臊了。她看不上袭人那个样子,但并不是代表她不知道袭人的做法,晴雯心里面其实如明镜似的,她清清楚楚知道发生在她身边的每一件事,然而,显然他也不愿意跟他们一样去做那个西洋花点子哈吧儿。

晴雯的判词里说她“风流灵巧招人怨”,其实也说明晴雯的智商很高的,否则的话又如何谈灵巧?

至于说到情商,这里有一个拿捏尺度的问题,尺度拿捏得好,那叫情商高,尺度拿捏不好,有的时候就变成了谄媚,像袭人,有时候又觉得似乎是情商差了点,像晴雯。

袭人在王夫人面前的进谏,也许在别人眼里觉得袭人是情商很高,而在晴雯的眼里就变成了西洋花点子哈巴,那是有损人格的谄媚,晴雯她不是看不懂,她只不屑去做而已,因为那不符合他做人的原则。

林语堂先生说,晴雯撕扇,请问补裘,何以可爱?爱其天真,故不得不死。天真,或许是晴雯人性中最可悲的那一点。也正因为如此,晴雯吸收了很多的粉丝,让读者为之流下同情的眼泪。

晴雯被撵出去之后宝玉去看她,以及晴雯死后宝玉写的《芙蓉女儿诔》,都表明在宝玉心中,晴雯才是那第一位的女孩儿,所以她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排名第一,也就很好理解。


苏小妮


首先,文学作品评论因人而异,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评价我想也会因人而异,抑或因为我们在不同年龄段读此书也会因人生经历和体验的丰富而产生不同的评价。

其次,智商与情商本身也多建立在主观性的评价之上。晴雯在偌大的贾府能够做到一等的丫鬟应该智商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在手工方面更是贾府上下无人能比。至于情商一说也会有不同的定义。情商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四通八达,圆滑,有人说“真正的高情商不是精通套路和心机,而是替别人着想的善意”。

在今时代,我们一直说不要随意给人贴标签,或许我们更应该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生存背景去考量一个人的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