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黃金坑,百億外資抄底,非典後率先反攻的優質股

A股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除醫藥、口罩、雲辦公三個特殊時期受益的板塊外,其他板塊全部飄綠,跌停個股比比皆是。我們以史為鑑,看看2003年非典時期,A股經歷了什麼。看清楚後,也許你就沒有那麼恐懼了。

2003年1-4月份,隨著病情的發酵,醫療醫藥等題材漲勢兇猛。頭頂維生素和抗病毒兩大熱門概念的華北製藥股價跳漲53%;魯抗醫藥、天方藥業連連漲停。媒體報道某中藥可以預防“非典”後,同仁堂股價應聲而起,從19元一路飆升到24元。

口罩題材更是熱鬧非凡,金鷹股份、泰達股份齊齊拉昇,甚至做內衣的龍頭股份等,與紗布紡織相關的公司都被炒作起來。主營服裝的紅豆股份,宣佈上馬醫用口罩項目,開盤後股價直奔漲停。

A股黃金坑,百億外資抄底,非典後率先反攻的優質股

單單這些非典題材的炒作,拯救不了整個大盤的局勢。受情緒的影響,其他版塊都急劇下挫,尤其是受影響較大的餐飲旅遊、航空酒店、消費等板塊。黃山旅遊八個交易日下跌20%,首旅下跌25%,五糧液從12.8元跌到8.8元,貴州茅臺一條陰線拉到20.71元歷史最低點。

現在的局面跟當初很像,A股開盤讓不少人驚慌失措,這種劇烈的調整是一步到位,還是會持續下去呢?我們通過2003年的情況就可以找出規律。

2003年隨著病情好轉,盤面發生了180度大轉變。先前受熱捧的醫藥、口罩等概念股,大幅下殺,快速腰斬;而被誤殺的消費白馬,如海爾、美的、茅臺等,都打開了長期的上升通道。A股就此撥亂反正。

A股黃金坑,百億外資抄底,非典後率先反攻的優質股

世界股神巴菲特,也是在2003年抄底了一隻中國股票-中國石油。當時,中國石油H股的價格已經低到1-2港元,正是巴菲特鍾愛的便宜貨。後來他在10港元附近出清了該股票。而我們A股股民幾年後在40多元的價格追捧這隻票,則是另外一番遭遇。

在市場動盪的今天,外資在此扮演資本市場的逆行者,北上資金流入超過100億。作為國內投資者,更應該堅定對市場、對國民經濟的信心,一時的擾動不會改變大勢,反而是一些優秀的公司給出了便宜的價格。

科技、消費中諸多優質公司,前期漲幅較大,估值較高,令投資者望而卻步。在基本面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市場的回落恰恰可能是黃金坑,而不是陷阱。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中涉及個股僅為舉例,不做推薦。所有數據來自特定時間的行情數據,可能存在微小偏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