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时期,看上海金融法院如何“隔空”审案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如何既做好防控保障安全,又让司法服务“不打烊”?

2月4日,节后上班第二天下午,上海金融法院通过互联网“隔空”开庭审理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战“疫”时期,看上海金融法院如何“隔空”审案

该案系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原告某基金管理公司与被告某实业公司和某电力燃料公司及第三人某银行签订《委托贷款合同》,原告委托第三人给被告某实业公司发放贷款,被告某电力燃料公司为合同履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被告某实业公司在履约过程中未还本付息,原告于是诉至上海金融法院,要求两被告承担相应责任。

“原告,能听清么?” “清楚、清楚。”“第三人,看得清楚屏幕上显示的材料么?”“看的清。”

下午2时,上海金融法院科技法庭内,审判长吴峻雪法官在确认系统顺畅后敲响了法槌。

庭审现场,除了佩戴口罩的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外,旁无一人,原告和第三人代理人的高清影像图像按时出现在审判席前方的两块屏幕上。相关证据材料清晰地出现在当事人的屏幕里,当事人的各自终端均清楚播放法官的询问语音。

战“疫”时期,看上海金融法院如何“隔空”审案


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庭审严格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整个过程声音清晰,画面流畅,程序规范。随着当事人借助远端的电子签名技术完成对庭审笔录的确认后,这场不到一个小时的同步录音录像庭审顺利结束。

“感谢法院提供了这么方便的形式开庭,让我在疫情情况下不用从天津大老远地赶过去,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新形式沟通也非常顺畅。”第三人工作人员在庭后向孙倩法官表示。原告代理人也向孙倩法官表示感谢,感谢法院在疫情形势下用如此安全的方式如期开庭,保障原告的诉讼权益。

战“疫”时期,看上海金融法院如何“隔空”审案

据悉,为应对疫情,全市三级法院目前已暂停现场立案、诉讼服务和信访接待工作。

疫情发生后,上海金融法院法官们在节日期间即全面排查春节后已安排开庭或接待的案件。

上海金融法院孙倩法官排查时发现,该案系公告案件,且第三人远在天津。“如果申请延期开庭只能再次公告,延误审判周期,又增加诉讼成本。”孙倩表示。

然而,如果不延期,则无法避免当事人行动聚集可能引起的疫情扩散风险。是否能直接网上庭审?孙倩法官主动与原告和第三人沟通联系,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最终决定启用互联网庭审系统如期开庭审理。

庭审前,各岗位干警迅速投入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综合办公室技术部门反复调试系统和设备,提前做好庭审准备,为互联网庭审系统正常使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孙倩法官也提前指导当事人下载客户端,并掌握简单的互联网庭审系统使用方法。为提高庭审效率,当事人也可在庭审前提前登陆上载证据材料。

上海金融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法院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员聚集引发可能的疫情扩散风险,又要保障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让公平正义因疫情受阻。

上海金融法院将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拓展应用范围,提高应用实效,以更加高效的举措和更加主动的作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记者 | 胡蝶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