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長文詳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

本文圍繞微信、微信個人號、微信公眾號、企業微信、抖音等層面,分析了私域流量背後的需求、背後的價值。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年底了,在對自己所處的領域做總結和思考,後來決定寫出來做分享。

2019年是消費主義風起雲湧的一年,是直播流量、下沉市場爆發形成星火燎原之勢的一年,更加是“私域”全面進入“大躍進”的一年。

今年問了好多朋友,都說2019年涼涼,但也有一些企業做得不錯。盈虧不怪時代不怨環境,只看自己的選擇,選擇的賽道。”焦慮”成為最新的焦點,隨著人口紅利和互聯網流量紅利的逐漸消失,基本都遇到了瓶頸。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圖:這種app的用戶時常是一個可怕的信息,趕緊去看看自己手機

流量在用戶層面的本質就是消費者信任時間佔據和分類。我一直認為2020年是破局的一年,可能將成為爆發的黃金週期,因為最有生命力的項目確實來源於貌似飽和的市場邊緣,它破土於重重困局的夾縫中,從而解鎖天花板。

2020年用戶獲取只會越來越難,用戶運營只會越來越深,用戶服務也只會越來越專業,而所謂的用戶也不僅僅只是侷限於微信的用戶,畢竟現在用戶的時長分別是:微信、抖音、快手、小紅書、今日頭條等這些點上,京東和阿里屬於消費邏輯,不在討論範疇。

企業也好個人也罷,只有懂得以用戶為中心,懂得鏈接全渠道客戶觸點,通過互動管理以及用戶數據和數據分析,從而助力企業在市場營銷、產品銷售和客戶服務中的經營場景中實現數據化客戶運營的綜合能力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的持久。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現在是一個數字化時代,也是一個數據化時代,下沉市場將要爆發,Z世代人群將成為消費市場的新勢力,其實都將是機會,甚至新生代90後的角色轉換帶來的精細化和科學育兒方式都將是每個人破局的墊腳石。當然企業也將陸陸續續受到數字化變革。

迴歸到文章的主題:大私域,因為是思考,所以就按著123的邏輯依次整理,另外每一個流量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用戶和真實的需求,私域真正的價值是在這個點上。

「2020年的微信不再是當初的微信,邊界清楚的時候,很多都是靠“真本事”了。

確實,微信不再是當初的微信,現在微信的商業機會大大地被邊界化,當初氾濫的營銷方式讓用戶不再那麼的“蠢笨”,表面上似乎是玩法和套路不管用了,其實本質上是用戶對於信息的獲取速度已經打破了你營銷傳播的速度,所以這裡就很難有“信息差”和“認知差”存在。

以前我們把微信當作直接接觸用戶的觸點,而現在會發現,去加人會很難,尤其是陌生的、沒有來源的好友添加。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如果我們把一個跟用戶接觸的方式分為:觸點階段、留存階段、運營階段、變現階段,那麼微信肯定是從留存開始,2020年以前可能還有不少的企業和個人都還在以觸點階段的方式去使用微信。在這裡小開可以斷定,微信必然是流量和用戶留存運營的場所,它屬於轉化和變現邏輯上,觸點邏輯並不合適是微信。而接觸用戶的觸手,是產品也可以是內容,但缺失這個觸點環節的操作必然底層邏輯的錯誤且有很大的封號風險。

私域流量用微信去玩其實真的不是所為的舊瓶裝新酒,每一個消費觸點和路徑的升級都是一次新的變革,儘管這個很微小,但就很奇妙——因為流量越來越貴也比較難獲取,商家往後的精細化留存只會越來越深度和專業,思考的就是如何把流量握在自己的手中且留存留住。

從橫切面看問題,感覺微信現在的信息雜音大多,優質信息無法沉澱,信息淹沒性太高,尤其是對於朋友圈和微信群的內容,另外對於內容的檢索和查閱現在也成為了微信的一個難題。而另一個就是微信的場景太多,無法細分,多樣化的人性總是把場景邊界切分得越來越細,操作係數每天都在變。

如今做微信的“生意”,要思考的是什麼是微信生態運營的全域邏輯,裂變和變現只是一個點的體現,核心是圍繞用戶為中心的內容服務輸出,內容是導火線,是引流點,是數據的牽引線。如今對於內容的感知特別覺得內容是那種不可替代的核心元素。因為內容是所有營銷或者說是觸達用戶的觸手的一切載體。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私域流量現在玩會不會晚?

如果你的認知還只是停留在微信獲取用戶的角度,那就不用做了。

現在的微信玩法,並不是單純的從一個微信的個人號的輸出為主可能騰訊願意看到的或者微信喜歡看到的是,你的用戶確實你留存到了你的微信個人號或者企業微信號上面,但是你的服務並不是通過去買賣這個人產生的收益,也不是欺騙這個人產生的效益,而是真的在加這個人或者這類人的時候就知道如何給這群人提供對應的服務,是通過小程序作為服務載體還是通過微信圈子做內容載體。

微信現在提出擴大5000人的限制,這裡其實就是對於隱私的出讓。這裡對應的是所加的人並不能看到朋友圈,本身朋友圈就是一個私密的設置。對話是開放的,這也是當初並沒有想到微信有這麼強大。

另外小龍說,信息獲取是被動的,因為用戶越來越懶,推送變成了主動,行為一切皆為數據,那麼個人號價值再次在騰訊的數據價值裡被放大。

其實外面很多人都在傳播對於短視頻這一波的價值,微信如何再放大短視頻,有人說短視頻的入口可能是在:朋友圈或者即刻視頻的口子裡面,這個玩法會是基於抖音快手等全民創作者的思路,短內容應該是一個全民可參與全民可創作的形態。

在增量時代,誰“快”誰大;在存量時代,誰“好”誰大。做快,需要快速“翻譯”的效率和能力;做好,需要全產業鏈的效率和能力。另外品牌和企業甚至個人都需要跨出“舒適區”,真正的能夠找到“活性流量”。

小開觀點:「微信的玩法,應該考慮的是微信全生態的點的鏈接思考,用戶溝通場所採用微信群和個人號,而服務的載體輸出應該是小程序和公眾賬號,而微信圈子則是中關係的內容站點。

二、裂變

「裂變,所謂的用戶增長這個行為是需要持續,使其變成一個常規動作下去的,而不是為了裂變而裂變。

講到微信之後,第一就要談裂變,用戶增長這個行為是不管哪個階段都需要持續做的事情,但是在2019年之前基本的裂變都是強烈炸粉邏輯,其實並沒有所謂的“留存”,而是流氓樣式的變現。

現在基本裂變不動了,一方面,產品同質化競爭太大;另一方面,用戶聚焦點分散,用戶思考點變懶。隨著互聯網的快速建立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有微信、抖音的快速滲透,商家對於用戶的認知成本急劇的上升,而服務、信息、產品都是在主動找人,而不是人在主動獲取。

裂變不動我覺得核心出在還在用以前的方式和套路在“忽悠”現有的客戶群體,往往我們能發現其實現在的客戶群體已經成長了,而你的裂變和互動營銷玩法還是停留在以前,而要懂裂變其實要明白增長的核心是什麼?

小開認為聚焦目標客戶的需求,賣產品,是正向營銷;賣認知,是反向營銷。

  1. 反思提供的價值是否還存在競爭優勢,這裡取決的是你是否懂用戶需求,具體一點是,你是否懂那個被你營銷在當下那一刻的心理狀態和階段性人物畫像。
  2. 反思提供的產品是表達是否對標,這裡取決的是站在你的角度在表達而不是用戶的角度去思考。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回想當初,大部分的人和企業玩轉裂變無非就是:“擼一波”,並沒有注重所謂的服務和用戶體驗,都是看眼前的利益,要的就是活動的量能夠到最大,然後把這群用戶當“豬”殺,低門檻、零服務、零體驗的方式帶來的就是一個負面的結果,用戶質量極低,用戶體驗極差,從而說的影響到一個大環境,被玩爛了。被裂變人群基本已經是“認知畸形”,服務置換的條件在ta看來就是“認知詐騙”。

小開觀點:「裂變切記不要過於的使用微信群的裂變方式,你需要交付的東西一定是真實有效的客戶對標的需求,核心的還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延伸價值

三、下沉市場

「都說下沉市場是一個新的爭奪點,你現看到了什麼場景跟你密切相關。

這裡下沉市場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大的零售市場,在我看來天貓當初就是太過於關注流量的ROI上,看短期效果,而現在的下沉市場,如果一旦要深入一定要走長期效果思維去做,需要關注客戶成長價值LTV(生命週期總價值)結果,而且下沉市場的價值遠遠比你想象的還要大。

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場”擁有巨大的市場體量和潛力。受到住房和城鎮化影響,下沉用戶具有相對更強的消費意願和能力,在線上文娛內容消費上也更具潛力。

下沉市場的爆發在“私域”上更多的就是消費購物、文化娛樂、社交出行、教育母嬰。

現在各種團購、拼團、小區、快遞站、街道、鄉鎮的各種微信群的崛起,興盛優選、京東芬香以及各類優惠券群成為大家消費聚焦和商家爭奪的主要陣地。

下沉市場用戶的租房比例很低,更多的人擁有自己的房子,或者住在父母的房子裡。考慮到下沉市場房價比一二線城市低,這些用戶的住房成本低很多,擁有比例更大的可支配消費金額和閒暇時間,所以他們在消費、文娛等方面擁有比一二線城市更強的意願和能力。

新發展趨勢從產品跨越到用戶,本質就是私域流量的經營,用戶觸點上是:計劃經濟對應上全面開放的動態多變的市場經濟模式;銷售上:從產品銷售到了提供客戶服務的角度的需求最大滿足和釋放。

當下,中國製造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調整工業附加值,具體怎麼調?

有兩個辦法:

一是利用消費市場再增長,做新品牌,獲得更高的溢價,拉動產業鏈;

二是做更高的技術附加值。全中國8.3億城鎮人口第一次全部消費升級。中國的城鎮分佈人口分佈本來是一線、準一線1億,二三線加起來2億,三四線及以下加起來5億。原來可能是一線先升級,現在8.3億城鎮人口同時升級。

為什麼現在都開始看重下沉市場,是因為流量獲取困難和稀缺且價格攀升很快,中長尾商戶生存越發艱難,流量基本集中在頭部玩家上手,不管是什麼行業,從以前的天貓電商到微信公眾賬號到個人號到抖音基本就是這樣一個形式,那為什麼流量會變得稀缺?

從體量來看,現在打的就是存量市場,獲取方式簡單時並沒有思考留存,當初就是缺乏留存工具的。微信出來,流量紅利出來,有快錢賺,誰會願意去做用戶運營呢?而且當初的裂變是意妄為的炒作導致現在的大環境破敗。

還有一點是移動互聯網的加速和物流等基礎設置的完善,打穿了信息差。另一端,產品和服務同質化嚴重,用戶對於商品、服務以及信息的獲取極其的簡單,企業提供的服務能力也基本很難打動用戶,營銷用戶的成本及其的高。

所以:私域流量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更重要的是數據資產,而下沉市場是大家看到的一個新的流量爭奪之地。現在的基本盤:流量紅利消退,電商進入深耕存量的時代,而且這個深耕是必須。

至於下沉市場基本目前的狀況:下沉市場高度分散,因為它分佈在中國的各個小城裡面,且區域化特別嚴重,但是垂直性特強。

另外,下沉市場人群內部非常多元,甚至是下沉市場的app也十分的有限,因為人群集中又分散,所以下沉市場,以微信或者抖音作為切入點,反而是比較容易的。

小開觀點:「對於下沉市場,一定要思考如何幫助下沉市場提高服務和效率的角度去思考商業,還有一個零售邏輯的話,就是幫助下沉市場賺錢,二不是一開始就要去賺下沉市場的錢。

四、抖音

「抖音不下水弄,感覺以後就只能去喝西北風。

微信很難找到新增用戶的玩法和獲客方式,焦點延伸到抖音和快手這個點上,通過短視頻這一波開始來獲取用戶,成為了現在的一個趨勢。

在小開看來抖音、快手都是屬於通過內容在進行用戶分類,如果能夠留存到私域裡面來,用所謂的微信/企業微信去裝,再去做私域流量的運營和裂變,那麼這個是一個無比可以持續的點和一個完整的商業邏輯。

據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短視頻市場收入將達到2110.3億。這裡基本有一個有趣的數據:小鎮青年的空餘時間更多,六點就進入高峰期,到九點,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開始進行接班。

現在抖音基本賺錢的還是那些做廣告的,其實任何事情廣告永遠都是第一波,而運營則是第二波,當然中間有部分紅利是“野路子”玩家,但是並不長久,我們可以看到微信公眾賬號也是如此,當初賺錢的就是自媒體的廣告收益,後來再就是品牌,然後再就是流量主的賬號批量的運營帶來的變現。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視頻帶貨的邏輯真正進入眼簾也就2019年,當初2016年花椒、映客很火,但總感覺裡面的商業機會很渺小。一個是當初花椒、映客走明星邏輯,開通直播和直播的成本太高,用戶更多的就是看客,本身播出的內容離用戶的生活太遠,這是個至關重要的點。

相比之下,看抖音和快手,開通和參與成本極低且裡面還有通訊錄好友關係的分析和推薦,甚至是還能找到同類、同興趣的內容且內容貼近生活也融於生活。

開始做抖音的時候,聽到的幾個關鍵詞是:抖商(抖音裡面的微商)、抖品牌(抖音裡面的淘品牌),當初通過視頻的製作和抖+的投放能夠實現萬為單位的訂單的帶貨,能做這塊的人當初經常被封神。抖音帶貨,基本的客單價在69元左右,超過69元的抖音帶貨,效果並不會太好,你的抖+再怎麼去投放也很難真正的賺錢,有的人投1:1.3就可以持續的投下去,有的人需要投1:1.8才會持平,確實水很深。

當有人開始收智商稅時,就是走到低谷的時候。果不其然,後面抖音出來了各種政策,野路子基本很難脫引而出,抖音鼓勵的是內容創造,這裡發現消費者往往對於低價高頻低慾望的消費品,是可以在內容場景下通過種菜觸發其購買決策,尤其是抖音現在4個億的日活。

除了抖音做內容,形成大粉絲賬號獲取廣告費用之外,抖音號的銷售也火了一段時間,抖音的櫥窗號的規則修改,需要1000個關注和內容發佈之後,在圈子裡面總是會看到這些需求的相互對接。

特勞銳的一個廣告媒介負責人跟我說,抖音現在的刷評論,他們走的費用是1塊左右,而外面恰恰都在說是3毛,這裡就有很大一批的人通過這個刷評論賺了一筆錢,這個生意至今都還存在。當然,抖音的規則也越來越多變。

抖音裡面如何賣貨?

微信有群,其實抖音也有群,還有不少人在做抖音群的商業變現,長沙有一個哥們說,抖音群的變現能力是高於微信群的變現能力的,這讓我開始思考抖群的價值,當你把抖音當作視頻版本的拼多多的時候,你會發現,這種優惠券的邏輯,尤其是對於抖音群的運營定位,這是一個天衣無縫的玩法。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以上其實都是小開自身都一一嘗試過的事情,最終感覺距離用戶太遠也距離錢比較遠,門檻也比較低,最後左思右想想到了:抖音引流到微信。市面上一直有一個這樣的話題:如何讓抖音的流量到留存到微信?

最開始,我們採取的方式是:

  1. 通過抖音的內容,讓用戶通過內容關注,再通過私信或者拉抖音群的方式,實現引流,就是被動加粉到微信。後來發現目標量比較小,這個做起來太慢了。
  2. 既然自身流量小,那麼去關注別的抖音號裡面的粉絲,發私信。這個事情做了一段時間測試,效果有是有,但是不明顯且還發現本身去關注的那個抖音號下面的粉絲其實是很多靜默用戶甚至可以稱之為“殭屍粉”的用戶,本身發送私信的條數和行為是有限的,那麼這個就無法有效,更別談什麼放大。
  3. 用戶的活躍度不行,就開始去找活躍用戶,通過抖音內容下的評論粉絲,去溝通,這個確實能夠把活躍用戶找到,但是問題是對話,如何有效的對話,主動去營銷,基本是無效操作,後來就開始思考和看很多抖音賬號下面的用戶的評論,發現了一個點:總會有很多抖音內容的評論都是以詢問或者諮詢的方式在評論內容。那如果我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基本就能夠解決這個用戶對話的問題。

比如:抖音裡有那種做試卷的內容,下面很多評論基本就是“求資料”、“求電子版”,抖音號去回覆:我有,然後關注,再發私信,把微信號告訴他,就能夠實現微信的被動吸粉,通過之後把所謂的試卷交付給用戶。

這個行為走完,基本已建立信任。接著加入裂變邏輯,告知有一個經常分享試卷以及各種課程等方面的群,是否感興趣,加的話,需要拉2個家長入群,再針對群開始做垂直的精細化運營。(具體裡面的運營細節不去細究了哈,感興趣的可以通過公眾賬號私聊,私底下溝通)

其實這裡還有一些實時評論的邏輯,新評論出來,趁著用戶在線,馬上進行回覆和跟進,這種產生的回覆率、回關率、成功率肯定將是以前的好幾倍。

小開觀點:「個人覺得抖音還是屬於一個泛流量的玩法,內容是觸手,平臺和抖音主通過內容分類用戶,其實這裡最核心的是每個動作出去的有效度的一個評估,留存是最好的評估點,不管是個人微信還是企業微信,畢竟流量獲取並不容易,未來需要深度和放大的就是用戶的精細化服務和運營體系的搭建。

五、內容

「內容的門檻只會越來越高,好的編輯難找,好的策劃難找,好的編劇更加難找,而且還有一個字“貴”。

內容是一切服務和實現銷售價值的承載體,也是撬動流量最好的槓桿,內容永遠是不可丟棄的,這是我作為資深內容人士的一個認知。內容的前一個環節就是營銷,而營銷的本質就是供給和需求的鏈接。

好的內容是針對細化的場景和一類人群的,所以沒有標準的好內容,只有精準的內容服務,內容的焦點應該是給誰看,那個目標才是你內容創作的核心點。這裡就想起抖音的播放規則,a和b兩個同樣的內容,在各種都一樣的起跑線上,a火了b沒有火,這完全取決於算法背後的人對於內容的喜愛程度,從而有所謂的抖音數據參數:完播率。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大家都說內容難做,我反而覺得內容其實並不太難,核心還是洞察力和策劃力,核心是兩個:一個是分析團隊,一個是策劃團隊,分析注重獲取,策劃注重表達。所以,內容和運營將成為行業最需要的人才和重要的崗位。

內容視頻化是一股噴湧的趨勢,但是視頻製作相比文字創作,難度也幾何級上升,整個行業懂移動互聯網傳播型的視頻人才偏少,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視頻製作的能力,反而工具和服務商有大把的機會。而不管是微信生態體系還是短視頻的生態,對於原創是及其的重視,但是原創確實是一條很難的路,但是是一條走的更久的路,當然這個不可能是依靠原創活著。

所以拿內容和社交的關係分析,社交方式分成了兩大入口,一個是基於個人通訊錄的熟人關係鏈,另外一個是基於生人關係鏈的黃頁電話薄,微信是熟人關係,是強關係,是連接型;而現在的抖音是廣場分配邏輯,是弱關係,是發散型。

弱關係需要轉化成為強關係,肯定是抖音的流量要留存到微信,進行用戶關係回覆和用戶的變現,而抖音就是做流量的引流和分類去獲取用戶,甚至是有內容和評論相關的帶有標籤的用戶。

所以,不難看出要玩轉社交移動互聯網,主要還是要做流量、內容、場景、互動。段子是強大的談資,美女是強大的利誘,模仿秀是低廉的生產成本,視頻是良好的用戶體驗。再把用戶分層運營(1%原創,9%模仿+轉發,90%欣賞),不斷地提升話題設置能力,這樣的平臺,符合年輕一代的人性。

對於微信群的內容來看,群是帶有目標的多人信息交互的封閉場所,由於是一個多對多信息傳輸的小網絡(那種訂閱信息的群本質上是一個消息號,不屬於多對多情況),過多的信息或過雜的成員會降低群的質量。

因此為了尋求「信息交互效率」和「人群匹配效率」,所以正常而言群成員數量需要控制,微信的群成員上限是500人。

有段時間,我認為群=圈子,覺得圈子本質上是一種通過聚合內容來聚合人群的組織形式,同時承載了信息匹配和人的匹配的作用,產品提供的用戶價值是信息獲取的增益和社交關係的增益,但後來微信出來了“微信圈子”之後,才覺得群就是微信群而已。

小開觀點:「內容深耕,內容權重將越來越重要,內容利於思考,內容利於商業,也助力思考和商業。

「內容的門檻只會越來越高,好的編輯難找,好的策劃難找,好的編劇更加難找,而且還有一個字“貴”。

這個一直沒有過時,依舊能夠做起來。內容一直在進步,你的內容足夠的專業,就能夠脫穎而出,其實現在內容曝光的入口也愈來愈多,反而現在的時代對於公眾賬號來說,是一個公平的時代,一切看內容,內容看實力,入口和曝光比以前多的實在太多。受眾端,用戶也越來越冷靜,有主觀判斷,微信體系也把人已經基本被分成一類一類,或者說一個群一個群的,你打動一個人,可能就能影響一群人。

這裡我想講一下公眾賬號的一個關注邏輯,大家要清楚的是關注的目的並不是社交,而是社交的前提。關注關係是為了更好地獲得內容,而社交的產生需要語境。對一個人的瞭解是一個成本很高的事情,僅通過簡單的賬戶資料難以篩選和匹配用戶,需要通過內容匹配用戶,進而讓用戶通過內容去互相瞭解,但公眾賬號的痛點就是在於這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單向溝通通道。

前天公眾賬號開始出現“付費”閱讀的玩法,第一時間我問了朋友三表,溝通之後瞭解到付費閱讀針對的是原創個人號。但是從另外一層付費閱讀這個其實只是一個小插件而已,並不是帶來太大的漣漪。

小開觀點:「公眾賬號的運營可以結合微信圈子,微信公眾賬號的留存可以結合微信個人號,切記不要是微信群。

七、個人號

「個人號的留存和變現,是不可忽視的,“微商”邏輯將一直持續下去。

個人號的運營是大家都在關注的“私域”核心點,搞明白這個之前一定要清楚的是你拿到那一串數字背後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是跟以前一樣一串冷冰冰的數字。尤其是通過個人號的承載,必須有人情味、人格魅力和人格化IP。

個人號的玩法還是和以前一樣,通過各種途徑加人,再通過裂變獲得更大的留存,再通過微信的朋友圈進行營銷維護。微信對於個人號的工具打擊基本是幾個點:

批量通過微信號進行添加用戶;這裡恐怖的是手機號的來源是沒有任何數據或者跟企業本身沒有任何關係的添加則屬於騷擾邏輯,這是微信不願意看到的點,像天貓和各類平臺的用戶,大家通過手機號去添加微信號,把消費賺到微信上來,我猜測這是騰訊願意看到的。

基於消費數據的個人號添加沒有問題,統一實名、綁卡等各個環節進行註冊的新微信號,再把添加這個動作變成一個循序漸進的行為,認真的做一年,結果肯定是你想象不到的利好。

這裡切記不能去隨意購買微信個人號,本身就是不符合法規的,外面流傳各種不同維度的賬號,從國內到國外,從8天,15天,滿月,3個月,半年,1年,2年的號各種的費用不等。

我一直認為,企業的客戶服務並不需要侷限在單個點上,而是懂得如何去把個人號、微信群、公眾賬號、小程序、微信圈子都巧妙的利用起來,能夠合理的進行一定的輸出,只有這樣的玩法才能獲得價值且被放大。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需要結合自己的點對症下藥去做事情,所謂的對症下藥是你懂得客戶和用戶的需求提供的服務,而不是靠所謂的“買減贈”的方式把人留下來。這是一個需要沉下心來做的一個事情,也是千人千面的一個需要做一對一差異化運營的,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回看微信這個大環境,基本已步入成熟期間,對於微信自身來說,不下滑就是最好的事情,而對於目前從裂變到個人號的邏輯上等各類問題,在某些角度也是在幫助微信提升活躍值和商家價值,微信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定期的清理那些過於違規以及本身就違法的問題,所以合理的私域,就能安全著陸。

個人號玩的就是用戶洞察和營銷,營銷需要真實的自我表達,真正的營銷應該融入營銷人的內心體驗,營銷在變的只是方式和方法,並沒有改變底層的邏輯。

小開觀點:「個人號必須做也要認真做,個人號是一個平等的對話節質,也是能夠助力去做情感溝通和私域最好的轉化變現的載體。

八、個人認知

「認知絕對一個人能走多遠,這個遠不是高度,而是持久度。

在溝通上,就如羅胖說,不要小看你身邊的任何人。在工作上,未來最有價值的是你站在我身邊一起合作,而不是你或者我誰在前誰在後的領導和被領導。所以需要的人認真的傾聽對方的觀點和同事的表達,只有瞭解之後,後續的溝通才能有效,因為溝通是有共識的基礎。事物並不是二元邏輯,並不是只有好和壞,可能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結果和標準。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很多次對於做事的敬畏,對於任何缺乏敬畏之心的企業和個人我們都不太需要去正視他們,做企業和做人,除了知道如何放大自己的長板和認識到自己的短板之後,也要明確什麼是你的底板,什麼事能做,什麼時候不能做,可為和不可為判斷的標準更加是多維度和多角度的。

另外敬畏還有一點就是對於結果的敬畏,成功並不是a的付出,勝出也並不是a一個項目負責人的結果,更多的是每個細節和支撐甚至是任何一個角落都在發揮作用的價值的結果,對於敬畏結果的意思就是:懂得放大別人,懂得縮小自己,尊重他人,敬畏結果,重視過程。

而另外就是工作,懂得去看看周邊的產業和鏈條,社會是一環扣一環。對於實際操作時,要去看底層邏輯下的方法論是什麼?自身的能力是否能夠匹配也是最重要的,做一件並不擅長的事情,而且還在思考如何破局,那這個動作是及其危險。什麼是自己的優勢,什麼是在公司的通用能力,什麼是你在公司的特有能力,也要懂得去區分。

小開觀點:「只有好和高的認知才能把私域做好,私域很容易走歪,切記要有敬畏之心。

「企業微信玩轉的耐心遠遠要超越你的耐心,企業微信目前還不是太明朗,可以觀望一下。

大家都在說企業微信是一次機會,但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抓住這次機會的,這裡先附上一下上次寫的一個文章:企業微信是你的“危機”,而不是你的“機會”,感興趣的可以先看一下。

企業微信用來加粉,這個行為小開覺得只有建立在有消費基礎的關係上才能有結果,因為本身企業個人號通過手機號去添加客戶微信,如果沒有消費認知的話,用戶是不會通過的,甚至還會舉報。

我有好多朋友都測試過,通過率基本就百分之幾個點而已,並不是很高。反而像快樂購或者有線下消費場景的西貝,就簡單得多,能夠通過企業微信輸出客戶服務。企業微信的標語是連接微信的用戶,但這條路我覺得比想象的更加長遠。

企業微信核心還是在協同用戶和協同用戶信息上,但是私域這個玩法還是建立在情感上的事情,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對話,是人設的匹配,所以用企業微信去做,僅僅只是一個銷售關係轉到中關係的一個過渡,但不可能作為強關係的一個載體,這是要切記的。

企業微信合適的是低頻消費的場景去使用,而不是高頻消費場景,餐飲其實並不合適用企業微信,電商消費不合適,但是保險、教育等這樣的企業是比較合適企業微信的,因為這些認可的是品牌和專業線,反之對立面是不成立的。

小開觀點:「企業微信是連接低頻消費的服務核心和延伸。

「接口和入口越來越多,短內容將爆發,碎片化信息開始得到沉澱。

很早之前就一直在自己測試微信的東西,圈子這個東西很早就建立,真的是看著他一步一步的演變。現在來看,圈子真的開始擁有過渡用戶關係的能力——短內容。微信圈子是微信內提供的一個輕內容型社區入口在微信發現-搜一搜頁面內。

回想一下看微信群,內容真的無法沉澱,優質的微信群還是會產生不錯的內容,而朋友圈上,內容太多的雜亂。微信流量需要一個過濾器,弱關係全部到達強關係現在用戶的疲憊,而且方式都是採用暴力的方式,當一個具有沉澱好內容能力的點且擁有連接能力11億用戶的時候,而且還能真正到具體的現在流量點上,這是可怕的。

從弱關係變成強關係,群可能是比較暴力的一層方式,在暴力的對立面應該存在溫和的方式,而通過bbs的邏輯以社區的方式溝通,其實最開始微信的興趣部落就是一個點,後面一直在遺留在騰訊產品的一個角落裡面,而這次圈子的打造,我覺得能夠藉助微信的這次關係和用戶體量實現真正的騰飛。

“微信圈子”會對微信生態內部流量重新分配嗎?微信連接的關係,缺乏了大規模基於興趣的陌生人關係鏈接。

1. 對朋友圈

目前朋友圈的質量確實越來越低且雜亂無章,用戶打開朋友圈的感知和觸動也急劇下降;另外商業化的東西可能會有分流,因為這裡的微信圈子,如名一樣,有連接物的能力,等於天生就是從內容的輸送,到種草,到購物,到支付是打通了的。

2. 對群

這是群的一種形態的衍生,並不是需要通過進群而進行內容和話題的交流,而且這種論壇形式的產品,反而內容更加的聚焦和容易形成,群的內容是無法沉澱的;當然另外一面則是在減輕騷擾。

釋放了公眾賬號用戶的溝通力的問題,我覺得這是現在公眾賬號壓抑了的東西。

4. 大眾點評

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大眾點評,可以直接進入微信圈子的。

我認為微信圈子本身還是一個分散而又集中的內容中心,好的內容出現了中心,而這個內容是用戶主動關注的點,而不是數據給我的推薦,這才是一個溫度和價值的區別點。記得當初這個東西叫做“朋友的物品圈”後來回爐重造,而好物,就如我頂上所說,並不是實在的物質東西,內容也是一種物的形態。

小開觀點:「圈子我是在觀望也在學習在研究,感興趣的可以多到圈子來一起研究,中關係和短內容可能是另外一種內容和用戶之間的表現形式,一定程度的看好和期待。

說在結尾的話

流量從各種變化僅僅改變的就是“形態”,被各種商業場景和時代不斷的“重構”,但是用戶的需求,就是我開始所謂,任何一個流量的背後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客戶需求和需要被滿足的需求,用心對待和服務,才是“王道”。

万字长文详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业微信/抖音/认知层

而上圖就是小開認知中完美的商業私域版圖,全渠道鋪開的全域用戶的獲取和留存,現在私域流量成為一個每個企業必要去做的必做題。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snkoAb5WR1GPGxhzHo_Gvw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