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为什么请求道光皇帝种鸦片?

孤客生


鸦片问题一直是晚清的一大毒瘤,关于鸦片的处理,早在虎门销烟之前就有多种应对方法,一种是弛烟,一种是禁烟,

弛烟的人认为禁烟就像治理河水一样,堵不如疏,与其进口鸦片,还不如在国内种植鸦片,这样就能够避免鸦片走私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从源头上来说防止了西方鸦片进入中国市场,在防止白银外流的同时,既能提高国家收入,还可以降低吸食鸦片者的成本。

所有后来提倡鸦片的,都是这种思想的延伸。

当然,在虎门销烟之前,那些认为弛烟的人在朝廷话语权很小,都不敢公开表述,在当时的朝廷上,流行的是清流,鸦片祸国殃民,一定要禁。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前,无疑是典型的禁烟派,当时林则徐是湖广总督,干的最漂亮的活就是禁烟,林则徐的禁烟手段很雷厉风行。

禁烟派中也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不让老百姓吸,另一种是禁止走私,就是需求和供给的问题,只有林则徐认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坚决全方位禁烟。

可以说,在虎门销烟之前,林则徐是典型的禁烟派,然而鸦片战争后,林则徐不但主张种植鸦片,还曾向道光皇帝上奏,请求朝廷支持种植鸦片,实际上已经转变为弛烟派。

这一点从当时林则徐给友人的信中也说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无如知此味者,无不舍近图远,不能使如绍兴之美醍,湖广之锭烟,内地自相畅通,如人一身血脉灌注贯注,何碍之有?”

简单来说,种点鸦片也不是什么事,最可恨的是老百姓不抽本土烟,而抽洋烟,如果本土鸦片比外来鸦片好,价格还便宜,谁还买洋烟。

林则徐的这种由禁烟到弛烟的转变与当时清朝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对于清朝来说,如果能够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自然是国富民安,对整个国家都好的事情,然而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清政府的财政状况变得复杂,不得不允许鸦片的走私,而清政府对老百姓的禁烟作用几乎是微乎其微。

既然,治不了走私,也治不了老百姓嘴,那怎么办,一口本土烟,干败进口烟,不仅能够减少鸦片走私,减少白银外流,还能创造收入。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国内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鸦片,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1882年中国鸦片完全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可以向外国出口。


史论纵横


林则徐为什么请求道光皇帝种鸦片?

有关鸦片和鸦片战争大家存在很多误区,只有首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所谓“林则徐请求道光皇帝种鸦片”的含义。

鸦片的历史

人类使用鸦片的历史非常悠久。

有关鸦片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约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的泥板书,罂粟被描述为“欢乐的植物”。

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对服食鸦片后人们的表现的描述:“把它混入酒中服食,可以夺走人们所有的悲伤和愤怒,并具有驱逐所有痛苦回忆的力量。只要吞服下溶解在酒中的这些药物,无论谁都不会再掉下哪怕一滴眼泪,即使是他的父亲或母亲死亡,或者把他的兄弟或儿子送到剑下……”。

在古罗马,鸦片被当成“抗抑郁”和“催眠”圣药,甚至代表睡神,有“生命的圣锚(保护神)”、“天堂牛奶”、“上帝之手”和“悲伤的毁灭者”等高大上的名号。

公元8世纪,鸦片的使用蔓延到阿拉伯、印度和中国。

近代,鸦片重新在欧洲流行起来,服食方式以泡酒为主。比如,16世纪瑞士著名的医生帕拉塞尔苏斯就有一个“祖传秘方”,声称“驱逐痛苦的神效是所有其他药物不能比拟的”。据称配方是:2盎司鸦片,1盎司藏红花、肉桂和丁香,溶解在1品脱加那利酒中。

——看到没,欧洲人服食药酒的历史可能更悠久。帕拉塞尔苏斯这个药酒的历史似乎至少比鸿茅药酒自己宣称的历史早100年吧!

那时,鸦片主要用作止痛药,早期的麻醉药也以鸦片和酒精为主。

鉴于鸦片众多优异的药用效果,鸦片种植逐步发展成一种产业。到19世纪,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和土耳其等地大量进口鸦片,进口量从1830年的9.1万磅快速上升到1860年的28万磅。

当时,鸦片在英国的风靡达到什么程度呢?

由于鸦片的广泛使用,婴幼儿从母乳中获取阿片类药物,而父母或者看护人发现,原来鸦片可以使得孩子们快乐和温顺,因此催生出众多的含鸦片的婴幼儿药物畅销品牌,如:“Godfrey's Cordial”、“Street's Infants' Quietness”、“ Atkinson's Infants' Preservative”、和“Mrs Winslow's Soothing Syrup”等。

看,这英国儿童神药(药酒),既可以起到镇静、安抚,止痛、止咳,还能止泻。难怪可以誉为“妈妈的吻”。

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吗啡、可待因分别于1804年和1832年从鸦片中提取。纯化制剂的应用,意味着摄入更大剂量,自然显示出更强的效果,因而被广泛止痛药和止咳药。

但是,更大剂量的使用,人们很快发现了这些药物严重的成瘾性。

为了解决吗啡的成瘾性,1898年德国拜耳公司对吗啡和可待因进行化学处理,结果却生产出更加臭名昭著的海洛因——迄今仍独霸毒王宝座,无毒能出其右。

到了1906年,大多数科学家认识到了吗啡、海洛因等鸦片类药物的成瘾性,美国国会通过了食品和药品法,要求药品制造商必须列出止咳糖浆等药品的所有成分;目的是要告知消费者药品中是否含有阿片类成分,并非限制该类药物的使用。

直到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哈里森禁毒法,含有海洛因的咳嗽糖浆成为非法禁药,使用吗啡和可待因受到严格的监管。这种政策基本精神一直沿用至今。

也就是说,在欧美,直到20世纪初之前,鸦片都被当成“世界上最好的药物”,因此,不存在向中国出口鸦片为的是达到其毒害中国的目的。

鸦片在中国

公元八世纪,鸦片经由阿拉伯世界传入中国。

直到清初,鸦片仍一直被当成药少量使用。

后来,鸦片与烟草混合吸食的方式是由印度和东南亚传入。

鸦片在中国造成更大的危害大概跟这种吸食方式有关。

“吸大烟”的方式很快在中国上流社会流行起来,其危害逐渐被发现和认识。以至于,雍正皇帝于1729年颁布了《兴贩鸦片及开设烟馆之条例》,首次采用刑罚手段来惩治贩卖、教唆或引诱他人吸食鸦片烟的行为,堪称世界上第一步“禁毒法”。

也就是说,从1729年期,种植、贩卖、吸鸦片在中国是违法的。

“鸦片战争”

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1939年中英战争,在西方有人称为“炮舰外交”。虽然导火索是鸦片,即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奉道光皇帝旨进行的虎门销烟。本质上其实是中英两国的贸易摩擦。

当时,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正在向世界倾销其低成本的工业产品。然而,中国的小农经济性质导致其倾销受阻,但是,它们却从中国高价进口大量茶叶、瓷器和丝绸,造成巨大贸易不平衡。

直到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像各国商人公开拍卖鸦片出口中国,这种贸易不平衡才开始打破。

虽然,中国当时“锁国”政策禁止与洋人贸易,尽管鸦片在中国是非法的。但是,商人们发现,有两种商品清政府采取的“闭一只眼”的监管方式,那就是棉花和鸦片——道理很简单,因为有需求。

棉花利薄,鸦片由于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是地道的暴利商品(比如,今天的虫草、燕窝)。因此,商人们开始向中国大量出口鸦片。

中国鸦片进口量(其实是走私)暴增。1729年全年进口只有200箱,到1799年重新颁布禁烟令后的1800年这一数字跃升4500箱,到鸦片战争前一年的1838年达到惊人的40000箱(2600吨)。

虎门销烟,林则徐共收缴焚烧了大约20000箱,约1210吨,或266万磅(上文所述,1860年英国一年才进口28万磅)。

就是一次烧毁了一年进口量的一半,可见当时收缴力度之大。

要知道,收缴的这些鸦片并非英国政府的,也非东印度公司的,而是欧洲各国商人从东印度公司手里拍买来的,都是血本。

理论上讲,英国政府有义务保护这些商人的利益——这才有了英国出兵不宣而战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国门的洞开。

林则徐对鸦片态度的转变

林则徐在当时是最懂洋人的高层之一,自然也会了解到彼时鸦片在欧洲是被当成“世界上最好的药”使用的。

加之禁烟、和鸦片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痛定思痛,重新考量朝廷的鸦片政策,并认识到:

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无如知此味者,无不舍近图远,不能使为绍兴之美酝、湖南之锭烟,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尊意曲折详尽,洵为仁人君子之用心,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吧。

毕竟,彼时的鸦片,在欧美并非万恶的毒品,而是解决各种痼疾的良药。


挣脱枷锁的囚徒


尊重历史,关于“林则徐请求道光皇帝自己种鸦片”是一种错误的解读,林则徐从来就没有请求过道光皇帝种鸦片,只是在晚年,他在和自己的学生探讨鸦片经济的时候,改变了之前严厉禁烟的态度,具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尊重历史,了解来龙去脉。事情的真相是,林则徐的学生文海在抚州府做官,他写信向林则徐请教关于经济发展的时候,谈到了鸦片经济的事情。1947年2月,林则徐给文海回信,此时的林则徐不再像鸦片战争以前那样严禁鸦片,他已经发生动摇,甚至开始赞同内地种烟,但他还有一些担心,远还没有到了请求道光皇帝种鸦片的地步,实际上到了同治年间,才有大臣请求皇帝允许种植鸦片。

林则徐一个禁烟斗士,到开始赞同种植鸦片,实则是一种无奈之举。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鸦片成了洋药,可以合法进口,一时间鸦片更加肆无忌惮地进入中国市场,导致大量白银流失,国家贫弱。林则徐在无法阻止鸦片进入的情况下,为了阻止白银外流,想到了自己种植鸦片来抵制洋烟的办法。昔日的禁烟斗士,他深知鸦片的危害,却无能为力,为了抵制洋烟,赞同了自己种植鸦片的做法,实属一种无奈之举,其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和悲凉呀!

尊重历史,切莫片面、误读历史,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历史人物的尊重,民族英雄,虽然不是完人,但绝不能被无端地抹黑。


密探零零发


在那个时期,鸦片贸易大约占到了中英贸易额的三分之二。每年英国人从大清身上至少能赚取1000万银元的利润。而英国对大清的鸦片输出,直接造成到1840年,大清吸食鸦片的人数达到上千万人。鸦片的成瘾性,使这1000万人成为忠实客户,即便政府出台严厉政策也难以改变。

(吸鸦片的清朝人)

例如,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没收了英国人的鸦片后,导致国内鸦片供应骤然减少,每箱鸦片烟的售价暴涨了8倍。所以,同样走私鸦片的美国人大喜,伙同国内不法商人赚的盆满钵满。烟民对鸦片的硬需求,刺激了英国人的神经,他们不顾禁令以武装押运的方式半公开的将鸦片送往沿海地区,并不惜与大清缉毒船爆发冲突。可惜大清的海军远不是英国人对手,伤亡惨重之际眼看着鸦片源源不断的送到岸上被国内不法商人拉走。当然了,不法官员从中也拿到了不少好处,总之通过禁令限制国内鸦片消费是徒劳的。

在西方列强的努力下,到1839年年底,鸦片的售价就已经回落。所以,虽然林则徐没收了2万多箱鸦片,但英国人的利润并不比往年低!

至于林则徐希望大清能够种植鸦片,以今天人的看法觉得不可思议,但在那个时代来说却不无正确。

19世纪中期,正是鸦片在全世界泛滥的时候。在大清,人们喜欢拿鸦片当烟抽。在中东地区,鸦片也非常流行,当地人发明了一种鸦片制成的水烟,成瘾性更强,据说吸食这种水烟的人中毒非常深,根本没有解救的办法。

而作为鸦片烟的主要经营者英国,对鸦片的消费也很大。据统计,在1860年,人口仅4000万的英国共进口了2.8万磅鸦片。而且,英国进口的鸦片纯度比卖到大清的要高3倍,因为他们要把鸦片制成药物来服用,对纯度的要求更高。而且,在英国不仅成年人喜欢服用鸦片,他们还会把把鸦片当成镇定剂给婴儿服用。所以,很多英国人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对这种毒品成瘾。其危害之大,甚至可以说超过了大清。

一直到19世纪末,各国才重视鸦片成瘾对身体的危害,转而联合起来禁止鸦片的种植和贸易。

所以,在林则徐时代,各国主流观点对鸦片消费是持接受态度的,甚至把鸦片贸易当做重要产业来经营。

林则徐提出的禁售海外鸦片,而大力发展本土鸦片种植的想法,虽然以今人的眼光看难以接受,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也反映了大清的腐败程度之深,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其实早在雍正年间,大清已经宣布国内禁止销售鸦片,曾经一度杜绝了这一毒品在国内的流通。

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到乾隆后期由于大清已经变得腐败不堪,鸦片这种毒品就再次被带到大清了。


历史风暴


林则徐是在虎门硝过烟,我们从小到大都知道这个英雄事迹。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直接引燃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火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罂粟,从唐朝就开始种植,但是只是单纯作为观赏的花来供人欣赏。后来人们用它的种子作为调料,一直到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另一种作用,它才真正火起来,从此,就开始扮演一种反面角色。

林则徐虎门硝烟后,其实全国确实是开始禁止种植罂粟和贩卖鸦片了,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种植。人们想要吸食鸦片都要靠进口。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已经是相当贫穷。这时候,许多官员建议种植鸦片,获取暴利。


1847年,林则徐也建议种植鸦片,他说,现在人们吸食鸦片都是靠买洋人的,如果我们也种植,再卖的便宜一点,那么肯定会获得不少利润,为什么要把钱让别人赚了呢?从一个禁烟英雄,到建议种植鸦片,仅仅用了8年。


历史密探


谎话一千遍也成不了真理。

这是第二次在头条上看到公开诋毁林则徐的帖子了。不知题主和答题者为什么一再枉顾事实,颠倒黑白。能够拿出史料吗?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对于鸦片的输入和吸食,清政府曾经一再严加禁止。但无奈禁令愈严,输入愈多,吸食者愈众,痼疾难除。

对于鸦片问题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在清廷内部发生了不同意见的争论。

道光十四年四月(1836年6月),太常寺少卿许乃济(记住这个名字)上了一篇《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提出了弛禁的主张。

许乃济认为,鸦片输入愈多,吸食者日众,白银大量外流,都是由于严禁的结果,对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弛禁。

他提出的方案是: “仍用旧制,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关交行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

只禁文武员弁士子兵丁等吸食,“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准许内地民人栽种罂粟,“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

(《黄爵滋奏疏许乃济奏议合刊》,第216—219页。)

简单讲,这就是当时主张“与其让洋人通过鸦片贸易赚取中国人白银,不如中国人自己种鸦片获利”的鼓吹者的主张。其发起者是许乃济(后被革职查办)。不是林则徐。

许乃济的弛禁论实际上就是取消禁烟,它符合中外鸦片贩子的利益。这种主张得到广东大吏和一部分士绅的支持,但也遭到一些官员的反对和驳斥。

至于后来道光皇帝听从林则徐禁烟的建议,并派出林则徐为禁烟钦差大臣去虎门销烟;其后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被革职后去了新疆,最后于1850年病逝都是后话。

林则徐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在哪一篇奏折中说过要“劝说道光皇帝种鸦片呢?”。

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是无法抹黑的。


闲看秋风999


清朝当时的军队有很多人吸食鸦片,很多士兵看起来病殃殃的,毫无战斗力可言。当时的湖广总督林则徐看到了这种场景,意识到了鸦片的严重性,就上奏道光皇帝请求禁止鸦片。

本来道光皇帝以及后宫的妃嫔、王公贵族们都吸食上瘾了,感受到了鸦片所带来的乐趣,因比对这件事情不太愿意,于是林则徐向道光皇帝指出了吸食鸦片的三个害处:一、大量的白银外流,长此以往,大清再无白银可用。二、大量官员吸食鸦片,势必会造成贪污受贿,没有银两购买鸦片,就会加税搜刮民脂民膏以获得毒资。三、大量士兵吸食鸦片,导致部队战斗力下降,广东水师中,有些士兵将领甚至为吸食鸦片而和英国的商船做交易,滋生军队的腐败。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勇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其被称为民族英雄,那么为什么林则徐又请求光绪皇帝在国内种植鸦片呢?这其中原因就要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开始说起了,自从虎门销烟之后,英国纠结是否对清政府进行报复打击,英国议会便进行投票表决最后还是以微弱票势通过决定对清政府实施军事打击,便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清政府不仅要赔款还要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在这次战争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成为通商口岸。这就表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让英国的贩卖鸦片的力度更加猛烈了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前便言:“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所以禁烟是刻不容缓的。但禁烟已经实施过并不可行。所以为了禁止白银外流,林则徐请求光绪帝在内地自己种植鸦片,自给自足,以免经济收支不平衡。国家无法正常运转下去。这个决定对于当时的英国以及印度也是没有什么话说的,我有能力自己种植鸦片,不需要进口你们的。

罂粟,从唐朝就开始种植,但是只是单纯作为观赏的花来供人欣赏。后来人们用它的种子作为调料,一直到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另一种作用,它才真正火起来,从此,就开始扮演一种反面角色。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其实全国确实是开始禁止种植罂粟和贩卖鸦片了,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种植。人们想要吸食鸦片都要靠进口。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已经是相当贫穷。这时候,许多官员建议种植鸦片,获取暴利。从一个禁烟英雄,到建议种植鸦片,仅仅用了8年。


龙帅林vlog


在鸦片进入清朝之前,西方各国的白银一直在不停的流入中国,因为他们喜欢中国的瓷器,茶以及丝绸等物,洋人看到这样的情况,决定改变这一局面,于是他们开向清朝输送鸦片 ,历史证明这一招非常好用,清朝白银大量的外流,而且清政府无可奈何,于是乎开始了禁烟运动。

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在历史上非常的出名,由于洋人倾销鸦片。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彻底转变,之前是白银流入,自从有了鸦片,大量白银外流,而且已经影响到了货币流通以及清朝的国库,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可能会让清朝的经济崩溃,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鸦片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长期吸的话,人也就成了一个废人。

林则徐等人上书请求禁烟,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开始禁烟,他也做的非常成功。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的泛滥,让人们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唤醒了一部分有识之士。同时还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硝烟严重触犯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决定加速入侵。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清政府决定禁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白银外流,晚年时候的林则徐发现自己一直在禁烟,可是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大清朝的经济状况更加的糟糕,没有从根本上杜绝白银外流。很多大臣开始提倡种植鸦片,以这种方式来抵制英国的白银掠夺,而且这种方式还能够增加国库收入。

支持种植鸦片的人中也有林则徐,他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想要阻止白银外流,又无法杜绝鸦片横行,那不如自己种植,这样能够抵制洋烟,防止白银外流。当然林则徐并没有向道光皇帝请求种植鸦片,这是他对好友说的,被记入了历史,同时林则徐更没有请求将鸦片卖给百姓。这个观点的确有,不过和林则徐没关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大家看到这个问题时可能会比较吃惊,我们小时候在历史课本中学到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雄事迹啊!什么时候变成了种毒贩毒的毒枭了?大家先不要激动,听我慢慢向大家解释一下这其中的缘由。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勇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其被称为民族英雄,那么为什么林则徐又请求光绪皇帝在国内种植鸦片呢?这其中原因就要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开始说起了,自从虎门销烟之后,英国纠结是否对清政府进行报复打击,英国议会便进行投票表决最后还是以微弱票势通过决定对清政府实施军事打击,便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清政府不仅要赔款还要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在这次战争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成为通商口岸。这就表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让英国的贩卖鸦片的力度更加猛烈了,所以说林则徐此次的行为在当时来看基本上是没有作用的,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雄壮举表明了当时是有人敢与其反抗的,并不是没有任何的民族骨气和英雄气慨的。


之后,昏庸无能的光绪皇帝对此十分不满,目光短浅,没有任何治国主张的光绪皇帝觉得此次虎门销烟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且失去了土地,金钱,于是将林则徐发配到边疆不加以重用。但是,国民吸食鸦片越来越厉害了,甚至有些在朝官员也会在空闲时间忍不住来几口,在军队中也吸食成瘾,战斗力急剧下降,完全没有精气神。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前便言:“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所以禁烟是刻不容缓的。但禁烟已经实施过并不可行。所以为了禁止白银外流,林则徐请求光绪帝在内地自己种植鸦片,自给自足,以免经济收支不平衡。国家无法正常运转下去。这个决定对于当时的英国以及印度也是没有什么话说的,我有能力自己种植鸦片,不需要进口你们的。



可问题是白银虽然是保住了留在国内。不料英国伙同法国趁清政府打击太平天国运动的间隙一起又再一次来到满清捞金,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美俄的支持下爆发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又再一次被刷新,杀人放火还不够,圆明园遗址现在还在那里立着也证明了一切,能拿走的都拿走,拿不走的都烧了,就连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也看不下去了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没办法,现实就是弱者无权说话。那么是他们太野蛮了?还是满清太讲仁义了?



欢迎关注“智化冰川”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易水不寒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民族英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失败后,思想也逐渐发生了惊天大逆转,竟然赞同以自产鸦片代替进口鸦片。

1847年,他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黄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看法,还得结合当时国内情势来看。

中国人种植罂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一般作为花卉和药物使用,而非毒品原料。以罂粟加工毒品,那是19世纪以后的事。最晚到19世纪20年代,中国人已经开始以加工毒品为目的种植罂粟。因为,自1831年始,相关记载突然大幅度增加,朝廷也频频命令各省缉查罂粟种植和鸦片吸食问题。下面这段史料很能说明问题:

谕内阁:前据给事中邵正笏奏:“近年内地奸民种卖鸦片烟,大多小贩,到处分销,地方官并不实力查禁。”当经降旨,严饬各省督抚确切查明惩办,并将如何禁绝之处,妥议章程俱奏。

尽管各省都上奏说自己省份内没有种植罂粟的,但朝廷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比如,给河南的谕旨称:“豫省地广民稠,奸民私种罂粟等花渔利,事所必有,自应严申禁约。”给湖南的谕旨称:“鸦片流毒最甚。湖南为数省通衢,五方杂处,奸民种植偷卖,事所必有,自应设法严查。”其中,云南省的罂粟种植最早也最为猖獗,已经难以控制。

由于清廷采取了较为严厉的禁烟措施,所以,早期的罂粟种植主要在边远和贫困地区,但鸦片战争以后,开始蔓延到全国。这是因为,因禁烟尝到战败滋味的清廷,虽然表面上仍执行禁烟措施,但实则已力不从心、形同虚设,既默许外国人进行鸦片走私,也对农民种植罂粟采取容忍甚至是鼓励的政策,许多官员都主张以自产鸦片代替进口鸦片!

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九十八云:“咸、同以后,烟禁已宽,各省种植罂粟者,连阡接畛,农家习为故常,官吏亦以倍利也,而听之。”不过,因为这时中国的鸦片加工技术不高,鸦片质量很差,因此在市场上的销路并不太好,尚未形成对进口鸦片的竞争态势。

二十年以后,中国人种植罂粟的面积迅速增加,加工鸦片的质量也大幅度提升,而云贵川是主产区,据说云南三分之一的耕地都是用来种植罂粟的。传教士理雅各曾从北京由陆路旅行到镇江,他说“黄河和长江之间的土地上都布满了罂粟田”。

至1880年左右,国产鸦片已在数量上超过进口鸦片,中国鸦片的自给率竟达到80%。到1881年,不仅波斯鸦片进口全部停止,而且“在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和贵州等省,印度鸦片几乎都被赶出了市场,现在简直不再运往这些地方,那里的消费全部由中国产的鸦片供应了”。1882年,中国制造的鸦片已经开始出口了。“外国鸦片不仅在华西和西南地区,而且在沿海地区也正在逐渐让位于中国鸦片。就像华西的鸦片正在大批流入缅甸一样,东面的台湾和其它岛屿现在也从大陆获得其部分鸦片供货。”

中国是最早开始禁烟的国家,雍正时期就发布了第一个禁烟令,对于鸦片的危害心知肚明,却为何要自我戕害呢?

原因还得从清廷方面来找,在很多官员看来,种植罂粟不仅能够增加政府税收,而且还是一种“爱国行为”(抵抗外来鸦片嘛)。早在1836年,许乃济就曾给道光帝上折子,主张“弛禁”和“自产”,认为中国南方气候和土壤都极为适宜罂粟种植,应大力发展,以与外来鸦片相抗衡,改变“白银外流”的现状。结果,他被夺官削职。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慑于外来强权,不敢干涉鸦片走私,转而通过缉拿吸食者来禁止鸦片。“其意谓苟吸食者无人,则贩卖者不驱自退,如此可杜绝鸦片之来源;且中国治内地之人民,外人亦无所藉口。”这一“禁內不禁外”的措施根本不可行,带来的结果恰恰相反,不仅外国的鸦片走私更为猖獗,国内的罂粟种植也开始向全国蔓延。对于清廷的心态,有学者这样评价:

盖当时朝廷深知鸦片弛禁每年可收巨款,又适值军用浩繁需款孔急,遂决定弛鸦片之禁公开收税,但禁与弛禁二者根本不相容,既弛禁则主禁之政策,决不能并立,而“寓禁于征”之政策,亦实根本欺人之谈也。因吸烟者一经成瘾,苟非施以强迫之压力,不易戒除。虽倾家荡产售妻鬻女,而鸦片不能不吸。故“寓禁于征”政策实行之结果,徒使吸烟者速至于“家败人亡”之地步而已。况所谓“寓禁于征”之主旨,乃在于“征”而非在于“禁”。结果此种政策反成为禁烟成功之阻碍,因政府恃为利源,而不肯舍弃也。自鸦片弛禁之后,使大多数国民陷于万恶之毒害中,国力既因之而疲,国势亦因之而弱。

翻译过来就一句话:为了钱,清廷什么都干!

此外,从农民角度来说,他们很快发现种植罂粟比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收入要翻好几番,所以趋之若鹜。正所谓:“今鸦片之利,数倍于农。小民无知,孰不弃农而趋利乎?”到后来,种植罂粟就像种植五谷杂粮一样稀松平常,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不种的反而很扎眼。

无论是清廷,还是农民的选择,显然都是一种短视行为。无数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被击垮,传教士丁韪良曾说:“醉鬼不喝酒时能正常工作;吸鸦片的人离了烟枪什么也干不成。大多数酗酒者可凭意志戒掉这个恶习;抽鸦片是一种病,要戒掉得全靠吃药。酒在几年内才能把人变为奴隶;大烟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就能完全俘虏吸食者。”

中国人自己大范围种植罂粟,还带来了另一个重大恶果:饥荒!原因也很简单:大量耕地被罂粟占领!

【“祥说近代史”问答团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