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6村上春树《眠》:眠中惊醒,叩问自我


豆瓣7.6村上春树《眠》:眠中惊醒,叩问自我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是卢梭的名著《社会契约论》的第一卷第一章的第一句话。

意思是人生而自由,这是天赋人权,和人生而平等一样,但是权利总是要对应同等的义务,否则别人的权利就无法实现,所谓的义务或限制一面,就是所谓的“枷锁”。

生而自由,无疑是一种期望或是一种理想,当理想回归现实,则总会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即这样的“枷锁”是无疑存在的。

村上春树著名短篇小说《眠》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女主人公是一个30多岁的全职家庭主妇,每天洗洗衣服,做做饭,丈夫开着自己的牙科诊所,收入稳定,孩子乖巧可爱,女主人公的日子过得舒适而平淡。

但这一切就在女主人公做了一个诡异的梦后发生了变化,她梦见一个穿黑衣服的老人举着水壶,往自己脚下不停的倒水,她始终全身不能动弹,她觉得这样下去,她的双脚会严重腐烂。

这个梦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女主人公是被什么所束缚,又是被什么所腐烂呢?也许正因为这个奇怪而荒诞的梦在女主人公潜意识中开始生根发芽,女主人公开始失眠最后不眠。

豆瓣7.6村上春树《眠》:眠中惊醒,叩问自我


01

看似女主幸福生活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不安,女主的独立思想被渐渐掩埋,她已经把自己固定在“枷锁”之中,她其实是没有自由的。而黑衣服老人正是唤醒女主灵魂的人。

女主日复一日重复着生活,直至到失眠的出现,在无人干扰的个人生活里,女人才开始反思以前的生活。她猛然间自问:以前的人生到底是什么?因为对她而言,昨天与前天毫无差别,每一天都是对前一天的机械重复。

通过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她认定,以前的人生是一种无聊的取向与修正的过程。她无动于衷地、机械性地长期操持家务,就像鞋后跟不断被磨损一般,被取向性的不断消费。而睡眠,则是为了弥补这一消耗,调整这一偏差而存在。但如今,她不在需要睡觉,则说明自己已拒绝这种取向性消费。

她在失眠的日子里,拿起了她青年时代最爱看的一本书,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第一次只是带有随意的心态读,并没有被书中的人物与情节吸引,重读一遍才明白,她还是没有记住《安娜·卡列尼娜》的内容。登场人物与书中的场景几乎都遗忘殆尽。甚至觉得她在看一本与她毫不相干的书。

女主非常奇怪:为什么阅读的时候其实颇受感动,可结果脑子里居然什么也没留下。理应存在的感情的震颤与亢奋的记忆,曾几何时悄然脱落,踪影全无。

女主又花了一个星期把《安娜·卡列尼娜》一连读了三遍。越读越有新发现。这部鸿篇巨制充满形形色色的谜团和暗示。就像暗藏机关的箱子,大世界里有小世界,小世界里还有更小的世界。

这些世界错综复杂地形成一个宇宙,始终在那里等待读者发现。此前仅仅理解其中很小一部分。但是现在她能清醒地看透并理解托尔斯泰这位作家在此想阐述什么,希望读者读取什么,寓意如何有机地结晶为小说,小说中哪些东西最终又凌驾于作者之上。

而且女主惊奇的发现:不管怎么聚精会神她阅读都不累。《安娜·卡列尼娜》读够了,她又开始读别的书。无论多么难懂的地方都能毫不费力地理解。

女主这才幡然醒悟,这才是她应有的姿态。重要的是专注力,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双眼什么看不见。

她也在慢慢逃离困在身上的“枷锁”,因为失眠多出来的时间里自由去做她喜欢的事情。

豆瓣7.6村上春树《眠》:眠中惊醒,叩问自我


02

安逸的生活让人停滞不前,同时束缚的人生禁锢着她的思想与灵魂,然而这一切却与她身边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女主在失眠的日子里去做了很多她喜欢的事情,读书,游泳,兜风……都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她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是充实而快乐的。不眠没有给她带来任何痛苦,反而在多出来的时间里,她在逐渐认清自己,找回自己。

她本以为老公会有所觉察,但是一切生活照旧,老公依旧如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与个性,这其实与身边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在巨大生活变异中,要想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做回自己很难。而独处的时间可以不断的反思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

我想:村上春树《眠》更是对女性敲响警钟。女人不仅仅是某某的妻子,母亲,更是应该有自己梦想与追求。有自己的爱好,才能够让自己活得精彩。

还有一本书与《眠》颇有些相似之处,它就是韩国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82年生的金智英》讲述的同样是一个家庭主妇的故事。如果读者阅读了这两本书,会发现,在当今社会,女性在不断压抑自己的快乐,或者找不到真正的自我。把自己全身心奉献给了家庭,而却忘记了本身。

而这一切与其他人却没有直接关系,你的难过与痛苦只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自己走出去,才会发掘自我存在的价值。

豆瓣7.6村上春树《眠》:眠中惊醒,叩问自我


03

《眠》故事结尾:两个黑衣人不断摇晃女主的车,女主何去何从?是自我救赎还是趋于继续以前的日子,这是村上春树给予读者的深思。

整本小说的高潮出现,女主在失眠的第17天晚上开车去兜风,她在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间与快乐。然而车外突然有两个黑影不断摇晃她的车,女主开始惊慌失措,

她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岔子。脑海里充塞着浓密的黑暗。手抖个不停。拔出车钥匙,试着再次插进去。依旧不能成功,后来钥匙掉到了地上。当她弯下身试图捡起来,却捡不到。因为车身被摇得左摆右晃,而弯身时,她的脑袋重重撞到方向盘上。

女主心灰意冷,只能哭。泪如泉下孤身一人,被关在这小铁箱里,无处可逃。现在是黑夜最深沉的时刻,也是她最绝望的时刻,男人们仍在摇撼她的汽车。他们要把她的车掀翻……

故事到这里噶然停止,所有的一切貌似结束却没有结束,女主以后的日子怎样继续?

很多人对《眠》的结尾理解为两个男人是她的老公与儿子,无论女主走到哪里,她始终逃脱不了她身上的责任与义务。

她还是要继续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继续每天为家人做饭,收拾家务,送孩子上学……

但是在17天不眠的日子里,在多出来三分之一的日子里,她找到了她喜欢的生活状态与个人追求。

至于以后的生活,女主要想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许我们在看完这本书之后都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面对理想现实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到底怎样活,才算尊重自己的灵魂呢?

人更多的是不要向外看,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这只是假象,这只是大家对“幸福”的一种定义与愿望。女人的一生并不是完全为别人而活。很多女人都爱说一句话:这辈子为了孩子而活,或者为了家人而活。这些话都是不对的。因为任何人不可能陪你到最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要更多的向内看,不断走进自己的内心,将自己的人生扩大化,学习与增长更多智慧。活着的时候充分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应该时时保持清醒的自我,不要迷失与丢弃自己,我认为这也是村上春树在《眠》这本书中所要传递给每个人的思想。

豆瓣7.6村上春树《眠》:眠中惊醒,叩问自我


结语: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创造了很多小说,受到中国乃至这个世界很多读者的喜欢,虽然说他多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让大家有时当作笑柄。但丝毫不影响他写作的激情,依旧把更多时间用在写作上。

写作《眠》前,村上春树四十岁,遭遇写作与人生低潮,心逐渐变硬变冷。他到希腊与土耳其旅行一个月,来年春天,心中的冻结渐渐变得柔软,几乎一气呵成写下这个故事。

《眠》写出人极端状态下的“极端发现”,有卡夫卡的荒诞,又有爱伦·坡的惊悚,读后给人强烈震撼。

而我们每个读者喜爱他的真正原因是,他对待写作就犹如他对待生活一样,充满热情。他深深抓住了每个读者的心,创造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无比热爱他的写作事业。

而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他的地方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