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为何将不关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致死?

季大鸿


这件事要从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事件说起,所谓九子夺嫡就是康熙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故事,最终胜出者是四阿哥雍正。皇太子胤礽被废是九子夺嫡的开始,三阿哥胤祉因平日里和胤礽关系好,而为胤礽说话使得胤礽恢复了太子之位,不过胤礽死刑未改,后来又被废了,三阿哥胤祉也因此退出了夺嫡这个圈子。

胤礽第二次被废后,皇子们划分为了四爷党和八爷党,四爷党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十三阿哥胤祥,另一个就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最终是雍正胜出登基为了皇帝。

雍正登基后,很快就巩固了自己实力,继而开始清除夺嫡时期为自己下绊子的皇子,八阿哥、九阿哥相继死于狱中,十阿哥、十四阿哥被圈禁。

三阿哥胤祉在雍正刚登基后,就因和废太子胤礽关系好而被命令为康熙守陵,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只不过是想将三阿哥打发走的理由。雍正为何要打发走三阿哥胤祉呢?

原因有两点,第一点胤祉在夺嫡时期没有站在他这一边,另一点是因为他太优秀了,他在所有皇子中无论文学、书法还是骑射都是最优秀的,康熙对他是赞赏有加,而且也非常喜欢他。

雍正不仅让他去给康熙守陵,还削去了其子弘晟的世子之位。公元1728年,胤祉因索要贿赂被人弹劾而被雍正夺爵囚禁,后降为郡王。公元1730年,又升为了亲王,但在同年,他被彻底幽禁在了景山的永安亭。为何升为亲王反被幽禁了呢?其实是因为十三阿哥胤祥。

在同一年的6月18日,胤祥去世。胤祥在雍正还没登基的时候,就依附于雍正,且特别忠心,雍正登基后,胤祥也对雍正统治的王朝做出了很大的功绩,因此雍正对待胤祥是非被寻常。

在胤祥葬礼的时候,三阿哥胤祉居然迟到了,而且在他的脸上也没有流露出一丝悲伤,这一切都看在了雍正以及其亲信的眼里,后来很多人都弹劾他,雍正也因此事正大怒中,于是直接夺了他的爵位并把他幽禁,与此同时,他的家人也被雍正囚禁起来了。

胤祉错就错在当初没有站在雍正这一边,如果站在了雍正这一边,可能就不会发生如此悲剧的事情了。


理科男读历史


胤祉是不是一个关心政治的人,这一点都不重要。他被雍正囚禁致死,完全就是因为他触犯了雍正的忌讳。

爱新觉罗·胤祉,康熙帝第三子(序齿的第三个儿子)。由于他的文学和书法造诣在康熙众多儿子当中都是最高的,且平日里很少掺和夺嫡之事,因此他便给人一种不关心政治的印象。

但是其实,胤祉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他的政治智商也非常的高。

首先,胤祉知道自己是庶子,获得皇位的几率微乎其微,因而他平日里便跟太子胤礽的关系非常亲密。(早做准备)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祉觉得机会来了,便向康熙检举揭发了大阿哥胤褆魇咒太子胤礽,素有谋夺储位企图,把胤褆也打入了大牢。

老大、老二先后被废,身为老三的胤祉变成了事实上的老大,夺嫡几率大增。但此时的胤祉依然非常谨慎,不显山不露水,跟老四胤禛一样,只干事实,不掺和夺嫡。

一年后,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胤祉由于不掺和夺嫡,且平日里与胤礽关系和睦,因而博得了康熙老爷子的好感。在太子胤礽复位后,胤祉也被一起晋封为和硕诚亲王。

而因为争储而上窜下跳的老八胤禩,则被康熙打入了“冷宫”。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康熙明确不会再立太子。

不过,虽然康熙已经表示不会再立太子,但皇位终究是要有人来继承的。因而众皇子便希望以成绩打动老爷子,胤祉也是如此。当时他专心著书,由他所主持编修的《律历渊源》让康熙甚感欣慰。因而康熙在他最后的十年中,对胤祉都非常关照。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胤祉并不是一个单纯潜心治学的人,他所谓的潜心治学,有相当大的功利性,即投其所好,博得老爷子对他的青睐。

(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其实才是真正的老实人。他们一个不通汉学,一个身体有残疾,完全不掺和夺嫡)

那么,像胤祉这么暗中发力,他有没有继位的希望呢?坦白说,他是有希望的。

首先、他文武兼备。当时跟他竞争的对手只有老四和老十四,但雍正的骑射不如他,老十四的文学不如他;

其次、他是事实上的老大。在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被永久圈禁后,康熙已无嫡子,胤祉是事实上的长子;

所以说,胤祉其实有一定的夺嫡几率。

只不过,后来因为“孟光祖事件”,胤祉的形象被摸黑了。康熙为了保护他,同时也是为了敲打他,不要他参与夺嫡。胤祉才主动退出了夺嫡圈子。

孟光祖是胤祉府上的人,康熙末年也就是胤祉最受康熙青睐时,他曾打着胤祉的名号到地方各省如陕西、四川、江西、广西等地活动。收受贿赂。康熙得知此事后,派人将孟光祖捉拿后正法,但也只是将孟光祖处死了事,而没有再去追究孟光祖到底在下面都干了什么。不仅如此,康熙还特意对供职于蒙养斋馆的魏廷珍说,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起修书,若有此事,即当以身命保之”。

从康熙的处理来看,很显然,晚年的康熙并不希望政治斗争牵连太大,特别是牵扯到胤祉身上。

由于“孟光祖事件”没有进一步追查,所以胤祉到底有没有派人去下面争取地方大员的支持,尚难定论。

不过孟光祖作为胤祉府上的属人,在下面活动了好几年,胤祉说自己一点都不知道,恐怕也是说不过去的。

总体而言,胤祉虽然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要争夺储位的迹象,也许他心里也清楚康熙对自己的定位,因而便一直是以学者的形象出现。但是在康熙的最后十年中,胤祉始终受康熙的信任,有争储的希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雍正即位后,对于胤祉的真实为人,雍正心里也没底。于是,出于对他的戒备,雍正便以他与废太子允礽关系密切为借口,将他发配到了遵化的东陵为康熙守陵。并且,雍正还伺机剥夺了他儿子弘晟的世子爵位,贬为闲散宗室。

面对雍正的这一系列政治打击,要说允祉在私下里不发点牢骚,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有了下面的这两封密奏:

主子如此决断以来,未曾降旨,是以允祉并不知晓。今将杀允禩之过落于我身,我情愿承受,主子说我是允禩同党,我也接受。主子圣明,且有上苍为鉴,我若捞取声名,与外人胡言乱语,即让我如允禩一样承受苦难。臣允祉乃一奴才,忝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谕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无他言。伏乞主子阅讫批还。若无主子圣明奇恩,我岂能存活至今。——雍正四年允祉密奏

不得不说,允祉的文笔确实好,几段话就把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还用近乎于乞求的语气在试探雍正的态度。

后来雍正虽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是雍正在允祉密折的朱批回复却耐人寻味。

雍正说:圣祖在上,不是我故意怀疑你,而是三哥你原本就是个善于说谎骗人的人。被你骗怕了,我要是不怀疑你,都对不起自己的智商啊。你要是故意骗我,就是对不起皇阿玛!行了,行了,我信任你了,希望下次不要再有这样的“谣言”

皇考在天之灵,必有明鉴。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容忍一切异端,朕稔知此情,怀疑憎恶是实。朕若即称相信,实为欺骗上苍,尔若执意骗朕,即是悖逆于皇考。日月长久,试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仅多有尔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备。身为亲兄,宜倍加谨恪。——雍正朱批回复

其实从雍正所批的那句:“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中便可看出。允祉是不是潜心治学,不关心政治的人,根本就不重要。因为至少在雍正看来,允祉不是善茬子。或许允祉在历史上真的是一个潜心治学,无心于皇位,无心于名利的人,但问题是,雍正皇帝对他不信任

后来,允祉因为向朝廷官员勒索贿赂,以及对老十三之死缺少哀悼之情,被雍正抓到了弄死他的把柄,将他夺爵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最后,允祉在幽禁处病死。(病死的说法存在疑问)

同时,由于允祉是被幽禁致死的,所以他的十二个儿子都混的比较惨。继承爵位的大宗也只是不入八分辅国公,没有继承爵位的儿子则全部都是闲散宗室。基本上是康熙孙子当中混的最惨的一支宗室。



总的来说,胤祉被搞倒的原因,就在于他对自己的命运看不开。按照汉人的传统,皇位继承遵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就凭他比雍正年长,雍正就不可能放过他,因为他太碍眼了。而他呢?想远离政治,却总是时不时的露脸,太遭雍正嫉恨了。

另一方面,由于他文武双全,并非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当年老十四在西北打仗,后方协助康熙处理军务的就是他。(相当于是入过军机的皇子)。而且,他貌似还参与过夺嫡之争。雍正岂能单独放过他一人?

雍正之所以先不动他,主要是因为实在是太忙了。老八、老九、年羹尧、隆科多,这么多人要收拾,一时还顾不到他。等到好不容易把这些人都收拾了,曾静的谣言又冒出来了。等到雍正把《大义觉迷录》发行颁布天下后,再一扭头,原来老三还在啊?然后胤祉就悲剧了。


Mer86


康熙的老三胤祉,也就是三阿哥,这人很简单。作为康熙的众多皇子中的一个,他的兄弟们都希望能够坐上皇位,因此在康熙末年,“九龙夺嫡”也就是发生了。




各皇子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为了这个皇位,兄弟之间你死我活、手足相残,可就唯独我们这位三阿哥对皇位不感兴趣,他虽然在文学才能和弓马骑射上都很优秀,但就他没心思参与到夺嫡的行列当中,他感兴趣的只有文学。

在复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后,康熙发现他的这三儿子能够团结废太子,而且不落进下石,为了在用另外一种方式补贴他,于是康熙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并让他干自己想干的事:主持编纂《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



不过就这么一个不对皇位感兴趣的三阿哥,后来在雍正继位后被囚禁致死?

有人说,因为胤祉素来与废太子胤礽交好,所以雍正继位之初,对他有所忌惮,于是把他贬到了康熙陵前守墓。这对胤祉来说,简直要他的命,但也只能在心里发发牢骚。在后来的几年内,朝廷的大臣们也见风使舵,纷纷上奏他索贿,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雍正要搞他,谁也挡不住!很快,胤祉就被削官夺爵,而且还被囚禁在府中,失去了自由。


其实,这件小事,过段时间,皇帝没准一高兴,就放了他的三哥也有可能。可恰恰就在十三阿哥的葬礼上发生了不快。世人皆知,在康熙众多皇子当中,数雍正和十三阿哥关系最好,所以十三阿哥死后,雍正亲自为他举行葬礼。可胤祉在葬礼上,被伤心欲绝的雍正给发现毫无悲痛之情,仿佛是一个外人一样。这让本来就厌恶他的雍正更加厌恶,很快雍正就下旨,你就永远待在你的府中,不用出来了。

其实这就等于宣布了胤祉的死刑,不久以后,胤祉在忧愤之下而死。不过雍正念其还是兄弟一场份上,对这个三哥还是以郡王的规格下葬的。


青史回声


雍正登基后为何将不关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致死?

雍正登基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曾经果断地将老八,老十四等兄弟软禁起来。

念废太子和三哥胤祉平日关系不错,没有软禁这两位,而将他们发配远方守陵。

但是,后来雍正为什么要把不关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而死呢?这里面的矛盾其实比较复杂。

要知道胤祉被囚禁的时间是雍正八年,史书记载雍正囚禁胤祉是因为在皇十三子胤祥去世后迟迟不参加丧礼,面无哀伤之色。

《清史稿》记载:

怡亲王忠孝性成,允祉心怀妒忌,并不恳请持扶,王府齐集,迟至早散,悖理蔑伦。

像胤祉这样无情的人,似乎对雍正的统治是一种威胁,雍正自然要软禁。

有人说雍正太无情,实际上,更加准确地说应该是胤祉无意,他的本性过于顽劣,不知道变通,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雍正幽禁胤祉于景山永安亭,并不是仅仅是因为悼念胤祥不周之事,实际上也是积怨已久。


在雍正二年的时候,胤祉的儿子弘晟就被“讹诈银两”而被雍正严惩,这时候雍正多少对胤祉有一些排斥。

到了雍正四年的时候,胤祉因为贿赂而被朝廷中的人弹劾,雍正也曾怒责胤祉无人臣之礼,这时候雍正其实对胤祉就有了比较深的芥蒂,但是雍正也没有严惩胤祉。

在雍正八年,还有一个小的细节:胤祉被升为亲王。

这说明当时雍正跟胤祉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也说明雍正在包容这个兄长。

但是后来公然怠慢胤祥的葬礼就显得有点过分了,雍正当时正悲切之极,而胤祉却又给他丢脸,于是积累的怒火一把燃烧起来。

我们能说,雍正是一个很绝情的人吗?恐怕也不是。

八年来,其实他对胤祉也很多“忍”的成分,毕竟胤祉是大哥,他不敢触犯。

但是,胤祉做得太过分了,本身行为不正、受贿不端,还一股孑然傲气。


要说为什么雍正会软禁他的三哥,不是因为雍正无情,而是因为这位三哥太无意了。


东方大史


胤祉,可不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王爷。

庄亲王胤禄曾言:“胤祉乖张不孝,暱近陈梦雷、周昌言,祈禳镇魇,与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党附”,“九子夺嫡”时,胤祉也是早早的参与到夺嫡的斗争中,当时翰林院编修陈梦雷、直隶总督李绂等皆是胤祉一党。



当然,胤祉虽参与到夺嫡的斗争中,但无奈他的势力实在是太弱,连四爷党都斗不过,更别说势力更庞大的八爷党、太子党,因此他早早的落败,此后眼见夺嫡无望,他也就只能是明哲保身,安心的替国家修书,基本不再过问政事。与此同时,他虽很少过问政事,但为了避免日后被清算,他还是明里暗里的支持着其中一位参与夺嫡的阿哥,而这就是皇八子胤禩。

如此,他支持八爷党的行径,也就成了日后雍正清算他的一个借口,即“与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党附”。



当然,胤祉虽支持胤禩,但也并未去对付雍正,因此,雍正登基的初期,雍正虽对胤祉不满,但也并未向对付胤禩、胤禟那般凶残,只是将他变相的发配到景陵,让他守护康熙的陵寝。如果此后胤祉识趣点,不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而是与世无争的待在府邸中,做他的安乐王爷,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结局。

但是,胤祉显然不安于做一个闲散王爷,他也不想就这样安与世无争的过一辈子。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胤祉向苏克济索要贿赂一事,被人揭发,雍正震怒,以他无人臣之礼之由,将其降为郡王,然后囚禁在其府邸中。当然,本来胤祉是要被夺爵的,只是后来雍正顾念兄弟之情,再加上索要贿赂一事多数是为了他那个凶顽狂纵的儿子弘晟,因此他只降为郡王,而其余罪行则由其子弘晟承担,康熙将其囚禁于宗人府。



当然,雍正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在乎胤祉的,在八年(1730年),也就是他被降为郡王的二年后,胤祉又被恢复亲王爵。但是雍正虽对胤祉还算厚道,可胤祉对于雍正的好意却似乎不领情,“其子弘晟凶顽狂纵,助父为恶,仅予禁锢,而胤祉衔恨怨怼”,对于雍正禁锢自己的儿子弘晟一事,胤祉明明知道,那是他罪有应得,可是他非但不自我反省,反而是认为这是雍正在故意为难于他,因此是怀恨在心。

如此,他开始对雍正是明里暗里的表示自己的不满之心,而后更是将这个不满之心转移到雍正最信任,也是最在乎的弟弟怡亲王胤祥的身上,“怡亲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在怡亲王胤祥的丧礼上,胤祉不但是迟迟未到,之后更是毫无忧伤的面色。



由此,胤祉这般不识趣的行径最终是彻底的惹怒了雍正。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下诏夺取他的爵位,并将其幽禁在景山永安亭。

总得说,最初雍正对自己的这位哥哥还是比较仁义的,也是比较在乎的,他曾说:“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诚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谓尽若辈之罪也”,在雍正的眼中,胤祉是他唯一的哥哥,因此本不想过多的为难他,可是这位哥哥实在是太不争气,无论他如何的善待他,胤祉的心都不在他这边,都不曾诚心的想为他效力。



“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本来雍正是想用他的,只是可惜的是胤祉始终对他心存芥蒂,没啥忠心可言。只得说胤祉的悲惨结局,多半是他自己作出来的,而不是雍正故意为之的。


澳古说历史


康熙皇帝在临终前曾向即将即位的皇四子胤禛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祝福:“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这既是康熙皇帝对于雍正帝的嘱托,实际上也表达了康熙皇帝对于即将掌权的雍正皇帝将骨肉兄弟作为政敌来整肃的担忧。客观而言,雍正皇帝对于自己的兄弟还是能够一分为二的看待的,素来以刻薄寡恩著称的雍正皇帝还是能够对于那些拥护自己继位以及对自己权力并不构成威胁的那些兄弟加以善待的。但是对于那些敢于挑战自己权威以及影响自己权力的兄弟,雍正皇帝通常也是毫不留情的给与打击。但是雍正皇帝有一位兄弟,既对政治权力不感兴趣,也对雍正帝不构成威胁,却最终还是被雍正皇帝下令圈禁,至死不得出,这就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子诚亲王胤祉。

低调的皇三子胤祉其人:

皇三子胤祉生于康熙十六年,其生母荣妃马佳氏曾先后为康熙皇帝诞下五子一女,是康熙皇帝早年最为宠爱的嫔妃之一。皇三子胤祉本人在康熙皇帝的众多阿哥之中也是非常优秀的,不仅善骑射,并且在文学和书法上也非常有造诣,这在清初满洲贵族之中是并不多见的,同样也是难能可贵的。胤祉在康熙三十七年时获封郡王爵位,第二年,胤祉因为在皇十三子生母敏妃的百日丧期内擅自剃发,被生气的康熙皇帝降为贝勒。胤祉虽然触怒康熙皇帝,但是并没有遭到康熙皇帝的厌弃,整个康熙一朝,胤祉都颇受重用,康熙晚年,文学上颇有造诣的胤祉奉旨主持了多部重大典籍的编纂。因此深得帝心。

虽无心皇位但参与夺嫡:

实事求是的讲,皇三子胤祉并没有过想做储君的念头,但是这并不代表其没有参加康熙皇帝晚年的“九子夺嫡”,而真实的情况则是,胤祉不仅参与了夺嫡活动,还是不折不扣的太子死党。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出生之时,其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便因产后大出血去世了,嗷嗷待哺的胤礽被康熙皇帝交由自己宠爱的荣妃马佳氏抚养,而荣妃马佳氏则是皇三子胤祉的生母,胤祉自幼与太子胤礽共同抚养在荣妃身边,两人虽非一母所生,但为一母所养,因而关系非常密切,康熙皇帝深知如此,所以在日后安排的一些由皇太子胤礽负责的事务时,通常也让皇三子胤祉一同随行。

康熙亲征准噶尔时,两人曾一同前往去探望过康熙。只是那一次,胤礽表现太差劲,两人被遣回了京城。后来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也是胤祉的力荐,使得康熙帝没过多久便将胤礽复立为太子。至此两人关系更为密切。胤祉是太子胤礽的死党,犹如皇十三子胤祥与雍正皇帝的关系一样,胤祉也将宝压在了太子胤礽身上,这也为日后胤祉遭到雍正皇帝的整肃而埋下了伏笔。

雍正即位后遭到整肃圈禁: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于曾经用拥护废太子胤礽的兄弟,采取了毫不留情的打击,皇三子胤祉首当其冲,雍正皇帝没有给出任何罪名,便将胤祉去为康熙皇帝的景陵守陵,康熙一朝颇受重用的诚亲王胤祉至此成为雍正朝的闲散宗室,雍正六年,胤祉因向大臣索贿被告发而被雍正皇帝下令圈禁在自己府中,同时将其降为郡王。两年之后,雍正帝开恩将诚郡王胤祉恢复了亲王的称号,但是好景不长,被封为亲王后的三个月,雍正皇帝最为珍视信任的怡亲王胤祥去世,在怡亲王的葬礼上,胤祉迟迟未到,并且毫无忧伤的面色。因此再次被人弹劾,雍正帝因此震怒,于是将胤祉的爵位取消,同时将其全家囚禁在景山寿安亭,两年之后的雍正十年,胤祉去世,雍正皇帝授意大臣将其以郡王之礼入葬。

皇三子胤祉在皇长子和皇太子先后被失宠获罪后成为康熙皇帝事实上的长子,也是雍正皇帝所说的唯一的兄长,因为其在康熙生前力保太子而遭到雍正皇帝的忌恨,以至于雍正一朝遭到皇帝的整肃,并最终获罪而被圈禁而死。


历史课课代表


孤家寡人雍正

“九子夺嫡”之时,雍正皇帝采用的是什么策略?不争即是大争。雍正一门心思的为康熙办事,其他皇子都不愿意干的事情,他去干。得罪人的事情没人干,他也去干。

当然了,一些不能干的事情,但是又不能直接忤逆皇帝,他就嘴上说得好,一定要去干,然后深夜烤火盆,再泡冰水,把自己弄得病重无法执行,心机极深。

就这样,雍正成为了一个“不争”的儿子,而且什么活都乐意干,不结党营私,成为朝廷中一个孤立的人,康熙曾经和他说过,要学会做一个孤家寡人,这句话给了雍正很大信心,也坚定了他一心一意为康熙办事的信心。

果然,最后雍正成功当上了皇帝,成为了真正的“寡人”,他即位之后,那些老八之流,自然不在话下,那是争储时正牌劲敌,他自然会收拾,这无可厚非,那么对政治毫不关心的老三,雍正为何也要收拾掉呢?

碰巧了

都说无巧不成书,这件事情也是巧了,老四走的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与世无争”路线,看似无争,其实大争,最后赢得皇位。

老三呢?走的是紧抱太子大腿,也是“与世无争”路线,老三平时就聚集一些文人骚客,在一起研究文学诗赋,从来不搞朋党那一套,也不笼络朝中大臣,成为了皇子中的一股清流,似乎对一切都不感兴趣。

或许老三的演技能骗得过天下人,但是却骗不过雍正,因为好巧不巧,他们走的路线基本一致,所以对方的想法都是心知肚明。

老三的争位方式尽管隐秘,但是雍正却都看在眼里,或许面上的最大敌人是老八,而暗中最大的敌人正是这位老三,所以雍正对老三时时提防。等到登基之后,自然要将身边的这个心腹大患排除掉。

帮助太子

太子是二皇子胤礽,这位太子并不高明,做了几十年的太子,心里很不舒服,经常干蠢事。

康熙亲征葛尔丹的时候,曾经病重,差点丧命。太医传回来的消息是病重不治,恐怕命不久矣。太子一听,居然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居然提前准备了登基用的皇袍,这事儿自然是瞒不过康熙,后来康熙被路过的传道士给治好了,回去就废了太子胤礽,下场自然很惨了。

其实太子这是第二次被废了,第一次是小十八死的时候,太子没有兄弟之情,一点都伤心,这让康熙震怒,给太子废了,之所以后来能够再次恢复太子之位,就要说到老三了。

老三一直是和太子混的人,太子一倒,老三觉得不是好事,因为太子胤礽不是一个厉害的角色,相对来说好对付,万一立别人当太子,那就不好办了,毕竟他不是真的“与世无争”,皇位才是他的终极目的。

老三转念一想,想出来一个一箭双雕的计策,那就是举报皇长子胤禔私下里阴谋魇镇太子胤礽。什么叫魇镇呢?通俗的讲就是武术,扎一个小人,写上名字,扎个针啥的,然后埋在一个墙角。

不过这件事儿是真的还是老三诬陷的就不好说了,总之老三用这件事情收拾了皇长子,同时帮助了太子复位,排除了皇长子,又讨好了无能的太子,这老大不能争位了,老二还是一个当几十年太子被废过的,再往下派就自然而然的到了他老三了。

太子和老八,都是老四登位的敌人,所以老三的行为不管是何用心,都对老四不利。一来帮助了太子,让老四不开心;二来,老三的心机暴露在康熙和雍正的面前,康熙对老三有点不喜,老四自然对老三也是更加提防了。


文武双全的老三胤祉,在雍正登基后被雍正派去守陵,儿子的爵位也被剥夺,成为了闲散的宗室闲人。

其实这样的结果对老三来说或许也是好的,毕竟老三虽然有帝王之心,也有帝王之才,但是与老四雍正比起来,就要差的远了,况且老四有老十三的全力支持,老三基本没什么胜率,能留住性命已经不错了。


野史日记


这里不得不纠正,题主一个问题老三胤祉是九子夺嫡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而且在夺嫡的后期,他也是十分有可能登上皇位的一位皇子,他没有不关心政事,只是他在雍正登基之后心灰意冷,才收敛了锋芒,但是心中也多有不服气。九子夺嫡的后期,尤其是在太子胤礽被废以后,三阿哥胤祉曾一度以储君自居,可以说完全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九子夺帝时期,三阿哥胤祉和太子胤礽关系十分要好,因此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喜爱。尤其是三阿哥胤祉身边聚集着一帮读书人,甚至有才华十分出众的清流李绂,这个人也是后来雍正时期,天下文人的领袖。



那么,在雍正登基以后,为什么收敛锋芒的老三胤祉还是被雍正罚去守陵,幽禁到死。其实老三因为周围聚集着一帮读书人,所以他身上一般都有着读书人的酸气。十三阿哥胤祥的母亲章佳氏出生低下,所以他对老十三一脉都一直不是很看重。老十三的母亲章佳氏去世百天的时候,熟读圣贤书,深谙礼法的老三,居然在这一天选择去剃头。老三的举动让康熙十分生气,也在这件事中得罪了老十三。老十三和老四的关系十分要好,可以说是老四雍正登上皇位重要的帮手,老三得罪老十三,自然也就间接的得罪了雍正,所以雍正一直对老三存有芥蒂。尤其是在夺嫡后期,太子被废以后,老三仗着自己和太子关系好就以储君自居,虽然这种行为是背地里的行为,但是老三的行为未免太过。



老三曾经就有过这样的行为,而且又和太子关系十分要好。所以雍正一登基以后,第一个处理的就是老三胤祉。因为胤祉不像八阿哥一样,在朝廷中有着庞大的势力八爷党。老三的人多数都是文人,充其量也就是暗地里写写书骂骂人,吓唬吓唬就可以了。所以雍正一登基,就把老三的胤祉改成了允祉,并把他罚去为康熙守陵,反而把把阿哥胤禩改为允祀升为和硕廉亲王。


老三完全激怒雍正的举动就是在十三爷去世的时候。雍正登基以后,对帮助过自己的老十三,加封了铁帽子王的称号,雍正登基以后把自己的兄弟们的“胤”字都改成了“允”,但是雍正在老十三死后把“允祥”改回了“胤祥”,是雍正兄弟里面唯一有如此待遇的一位。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雍正和老十三的情谊是多么深厚。但是在老十三死后,老三没有丝毫的表示,而且对于雍正把自己安排到守陵满腹牢骚。这些事情都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雍正一怒之下直接就把老三幽禁到了景山。老三也在幽禁中抑郁而终。



红雨说历史


爱新觉罗·胤祉本是康熙帝的第十子,但由于兄弟早夭,实际上便是第三子,是雍正皇帝的异母兄。胤祉是个不可多得的既能文也能武的人才,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骑射,在众多的皇子里面,表现都是极突出的,但是平日里很少掺和夺嫡之事,因此他便给人一种不关心政治的印象。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关心政事的皇子,在自己的兄弟胤禛(雍正皇帝)登基后的第六年,却因为有人弹劾自己向苏克济索要贿赂,被自己的兄弟以“无人臣之礼”给定了罪。并且给还被夺爵降为郡王,而后便被囚禁而死。

那么,雍正为何对不关心政事的胤祉不顾念兄弟情分,而将他囚禁至死呢?

他被雍正囚禁致死,完全就是因为他触犯了雍正的忌讳。主要有2个原因


原因一:就在于他对自己的命运看不开。

按照汉人的传统,皇位继承遵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就凭他比雍正年长,雍正就不可能放过他,因为他太碍眼了。而他呢?想远离政治,却总是时不时的露脸,太遭雍正嫉恨了。

原因二:由于他文武双全,并非是百无一用的书生。

当年老十四在西北打仗,后方协助康熙处理军务的就是他。(相当于是入过军机的皇子)。而且,他貌似还参与过夺嫡之争。雍正岂能单独放过他一人?



雍正对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打击。


雍正即位后,对于胤祉的真实为人,雍正心里也没底。于是,雍正便以他与废太子允礽关系密切为借口,将他发配到了遵化的东陵为康熙守陵。并且,雍正还伺机剥夺了他儿子弘晟的世子爵位,贬为闲散宗室。

雍正一定会把老三杀死根据就是下面的这两封密奏:

主子如此决断以来,未曾降旨,是以允祉并不知晓。今将杀允禩之过落于我身,我情愿承受,主子说我是允禩同党,我也接受。主子圣明,且有上苍为鉴,我若捞取声名,与外人胡言乱语,即让我如允禩一样承受苦难。臣允祉乃一奴才,忝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谕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无他言。伏乞主子阅讫批还。若无主子圣明奇恩,我岂能存活至今。——雍正四年允祉密奏

不得不说,允祉的文笔确实好,几段话就把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还用近乎于乞求的语气在试探雍正的态度。

后来雍正虽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是雍正在允祉密折的朱批回复却耐人寻味。

雍正说:圣祖在上,不是我故意怀疑你,而是三哥你原本就是个善于说谎骗人的人。被你骗怕了,我要是不怀疑你,都对不起自己的智商啊。你要是故意骗我,就是对不起皇阿玛!行了,行了,我信任你了,希望下次不要再有这样的“谣言”。

皇考在天之灵,必有明鉴。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容忍一切异端,朕稔知此情,怀疑憎恶是实。朕若即称相信,实为欺骗上苍,尔若执意骗朕,即是悖逆于皇考。日月长久,试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仅多有尔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备。身为亲兄,宜倍加谨恪。——雍正朱批回复

其实从雍正所批的那句:“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中便可看出。允祉是不是潜心治学,不关心政治的人,根本就不重要。因为至少在雍正看来,允祉不是善茬子。或许允祉在历史上真的是一个潜心治学,无心于皇位,无心于名利的人,

但问题是,雍正皇帝对他不信任!

后来,允祉因为向朝廷官员勒索贿赂,以及对老十三之死缺少哀悼之情,被雍正抓到了弄死他的把柄,将他夺爵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最后,允祉在幽禁处病死。(病死的说法存在疑问)

总结:雍正之所以先不动他,主要是因为实在是太忙了。老八、老九、年羹尧、隆科多,这么多人要收拾,一时还顾不到他。等到好不容易把这些人都收拾了,曾静的谣言又冒出来了。等到雍正把《大义觉迷录》发行颁布天下后,再一扭头,原来老三还在啊?然后胤祉就悲剧了。


路之意


康熙晚年,在废黜太子胤礽后,觊觎大位的成年皇子们,纷纷卷入了夺嫡之争。唯有皇三子胤祉醉心学问,对政治根本不关心,因此深得康熙器重。可是雍正继位后,却把他囚禁致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胤祉剧照)

说起来,胤祉在众皇子中还真是一枝独秀,他自幼聪慧,天赋过人,年少时便能诗会赋,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此外,胤祉在骑射上,也是诸皇子中的佼佼者。他早年随康熙塞外出巡,曾和擅长骑射的康熙一较高低,结果两人难分仲伯。

因此,康熙对胤祉的文武能力都非常满意,早早就让他参与出巡和谒陵等事务,一方面让他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他的政务处理能力。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二次亲征噶尔丹,命19岁的胤祉统管镶红旗大营,参与平定噶尔丹战争。

比起以往的谒陵和出巡,作战才算是胤祉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参与国事。胤祉在作战时,不仅指挥有方,还处处为康熙分忧解难,颇让康熙感到慰藉。

凯旋回京后,康熙发现留在京师监国的太子胤礽党羽遍布,权势滔天。对他的皇权统治有极大的威胁。于是,康熙决定分封皇子,分拨佐领,让成年皇子分府自治,正式参与政务,以此来削弱胤礽的权力。

胤祉由于深得宠爱,再加上他素与胤礽关系要好,被破格封为多罗诚郡王。这可是仅仅比和硕低一级的二等爵位,除了皇长子胤禔由于武艺高强,和他一样被封为多罗直郡王外,其他参与作战的成年皇子,均被封为三等爵位多罗贝勒。

随后,在康熙的安排下,胤祉不仅参与宫廷事务,还被安排到翰林院负责一些律吕、算术等方面的书籍的编修。

(康熙剧照)

胤祉对康熙交托的政务,一丝不苟,完成得非常出色,随着康熙和太子胤礽的关系恶化,胤祉也 越来越得器重。

胤祉不光学业和工作能力让康熙满意,还相当讲孝心,对康熙早晚问安,嘘寒问暖,就在废黜太子的前不久,康熙第一次来到胤祉的府中,参与他举办的家宴。在这里,康熙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自此后,他每年都要去胤祉的府中参与家宴,到后来这个也就成了康熙的定例。

在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后,康熙把太子党们连根拔除。与胤礽交往甚密的胤祉,自然也受到了牵连。不过,康熙在经过亲自询问后,却并没有为难胤祉,反而还常对人说,胤祉虽和太子关系亲厚,但从没有怂恿太子作恶,所以不该加罪于他。

东宫被废,立刻就招来成年皇子们角逐太子之位的争斗。此时的皇子们不仅有权有势,而且身边都云集着一大批党羽,这种局面是康熙万万没想到的,康熙见到这种局面备感忧心,焦头烂额。

胤祉却和这些如狼似虎的成年皇子们不一样,他不结交党羽,更不热衷争夺皇储,反而一心一意完成康熙交托给他的编书任务,先后完成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两部大书。

不光如此,胤祉还很能为康熙分忧。

康熙因为众皇子争储,大伤脑筋,打算复立胤礽为太子。

胤祉在打探到胤禔与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阴谋魇镇胤礽,将此事向康熙告发,康熙遂以此为由,复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为了平息夺嫡之争,康熙对成年皇子分别进行了加封。胤祉再次被进封为诚亲王。

(胤礽剧照)

然而,重得太子之位的胤礽却继续勾结大臣,意欲逼宫,这迫使康熙不得不再次废黜他的太子之位。

像第一次废黜太子一样,这次胤礽的党羽再次遭到打压,不过,胤祉依然没有受到康熙责难,反而还得到5千两白银的赏赐。

随着成年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一心做学问,根本不关心政治的胤祉,反而得到康熙的青睐和器重,在康熙晚年父子之情更为深厚。

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在寰丘祭告天地时,破例让胤祉也向天地祭拜。除此外,又把胤祉的长子弘晟立为世子,其待遇和俸禄和贝勒相同。

当时,还发生了一起“孟光祖事件”。

孟光祖是胤祉府中的门客,他不经批准登记,也没有拿任何证明文件,便打着胤祉的名号,在各地结交地方要员,不仅以胤祉的名义和督抚大员互赠礼物,还对他们极尽拉拢之事。被拉拢的名单中,不乏年羹尧和佟国勷这样的军政重臣。

事发后,康熙为了保护胤祉,并没有深究,仅处死了孟祖光。除此外,他还召见了和胤祉在一处编书的魏廷珍,对他旁敲侧击地说,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处修书,若有此事,即当以身命保之。

康熙这样说,自然是若有人追问此事,要他为胤祉全心修书做个见证,以免胤祉牵扯进去。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在畅春园去世,隆科多宣读继位遗诏,皇四子胤禛得继大统,是为雍正。

(雍正剧照)

当时,第一个向雍正称臣磕头的,就是胤祉。

然而就算如此,胤祉还是没能逃脱雍正对他的清算。

原来,雍正继位这事,实在太出乎人的意料,就连他的生母德妃也大感意外。

有不少人认为,康熙晚年最受器重的皇子中,除了皇十四子外,就当属胤祉。因此,坊间流言四起,不少人甚至称胤祉很有可能是康熙属意的继承人。

这些流言自然传到了雍正耳中。为了巩固政权,雍正继位后,对曾参与争夺储位的手足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尽管胤祉没有参与争储的行为,但雍正依然对他多有提防。不仅不重用他,还把他打发去为康熙守陵,他的儿子弘晟也因被寻了个不是削去世子之位,降为闲散宗亲。

到雍正六年时,雍正又以“无人臣之礼”,把胤祉的爵位剥夺,幽禁在府中,而弘晟则受其牵连,被囚禁于宗人府。

尽管雍正八年,雍正恢复了胤祉的爵位,可是紧接着,雍正最为倚重的怡亲王去世,雍正又以胤祉毫无“伤悼之情,视同隔膜”为由,再次剥夺了他的爵位,并把他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仅一年有余,胤祉病死于幽禁之所,卒年56岁。

直到乾隆继位后,乾隆才给没有参与争储的胤祉平反,恢复了他诚亲王的爵号,并追封谥号“隐”,他的儿子弘晟才得以释放,不过不能继承爵位,一辈子无官无爵,真正成了闲散宗室。这样一来,胤祉这一支的后人,也就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