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工資給教育帶來哪些好處?

jywy123


不得不說,績效工資的初衷是好的。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績效工資也是一樣。

真的很希望政策的制定者們能夠走到基層看一看,聽一聽一線教職工怎麼說。

我記得當初績效工資是要傾向於一線教師的,畢竟對於一個學校來說,一線教師才是學校運轉的主力。

然而,事實總是難以盡如人意。

尤其是對於薄弱學校來說,生源不夠,一線教師代課量就會減少,按照學校制定的績效工資方案,就拿不到多少錢。

可是不在教師職位的工勤人員和其他任何不帶課的人卻不受學生數量的影響,他們不用上課,不用備課,不用批改作業,照樣可以拿到遠遠多於一線教師的績效工資。

雖然學校績效工資方案裡也有獎勵性部分,不過,對於薄弱學校來說,教師和學生想要獲獎是難如登天,所以,這一項幾乎沒有。

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下來,還沒有坐在辦公室喝喝茶,看看報紙,吹吹牛的人拿的績效工資多。怎麼能不讓人心寒?

到最後就是教師們完全都是憑著良心在上課,依舊一節課一節課把嗓子上啞了,批改作業和試卷弄出頸椎病,雖然會有一些怨言,還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老師們都是好樣的。

最可笑的是領導一邊嚷嚷著要提高自己的績效工資標準,一邊教育教職工們不要光看著錢,要奉獻,要追求幸福感。

如果,我的所得與付出成正比,我就很幸福了。



小治姐姐


我們這剛剛發了績效工資,是一年的。領導發了30000多,中層發了20000多,領導也教課,是教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之類。我教初三語文,兩個班,才發了16000吧,你可以看看這有多麼的無底線。所以,績效工資被學校領導玩壞了。毫無底線。[打臉][打臉][打臉]


平安健康如意


績效工資給教育帶來哪此好處?

你好,我是九哥朱建文,我試著回答你提出的問題。

個人以為績效工資給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遠大於正面的動機、意圖。

一,績效工資無視教育工作的複雜性。

教育工作複雜在哪裡?

一方面許多教育工作無法量化。比如說,學生的品德、素養,班級的班風,學風……這些本是無法量化的。現在非要將本來複雜的,無法量化的教育當成工業產品那樣來量化,這將導致量化結果不客觀(其實本就無法客觀),不公平,難以服人。

另一方面教育效果具有滯後性。我們不是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嗎?教育的有些效果是要等許多年以後,才能看到的。如今,你非要量化,非要比出個一二三四,這就導致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弄虛作假。

為什麼現在學生的作業多,負擔重。這和我們非要量化教育結果,不顧學生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教育本就不能量化。你現在非要將它當成工業產品那樣來量化。你說,你量化出來的是一個什麼東西?

二,績效工資低估了人性的複雜化。

現在關於績效工資怎麼發?各地似乎都缺少一個詳細的標準。大多由地方,甚至於學校自己制定分配方案。

這種做法,有利的一面是可以讓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出一個符合自己工作實際的分配方案。但另一方面,這也造成了一把手,校長權力過大的現象。許多地方,學校的績效工資變成了領導想怎麼發,就怎麼發。隨意性太大,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勵作用。

而領導的任命,又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決定的。本校老師即使有怨氣,又能如何?

所以說,績效工資低估了人性的複雜。它以為分配績效工資的領導每個人都是大公無私的。

綜上所述,九哥以為績效工資也許適合於工廠,工業;對於教育,也許我們還要另想辦法。

你說呢?


九哥朱建文


正面的好處並不多,而負面的影響卻有一籮筐!

一線見聞:

  • 學校的考勤表全部是校長記錄,和校長有關係、走得近的,十天八天不上班,其獎勵性績效工資照樣和不遲到不早退不請假的教師一樣;
  • 某校教師不是班主任,獎勵性績效工資中依然有他的班主任補貼;
  • 某校教師在中心校抽考中,獲得了名次將,獎勵性績效工資中從來都不見獎勵;
  • 個別教師經常替開會的某些領導上課,獎勵性績效工資中也沒有其課時費;
  • 某些校長整天的把工作讓給其他教師幹,可是,他照樣是140%於普通教師的獎勵性績效工資;
  • 看大門的教師和上課的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一樣;
  • ……說不完,道不盡,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獎勵性績效工資。

本來,早在2009年制定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的績效工資時,就已經確定了績效工資的好處:

  • 保障和改善義務教育教師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的工資待遇;
  • 提高教師地位;
  • 吸引和鼓勵各類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縱身從教;
  • 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育事業發展;

但是,如今,從績效工資10年的經歷中,我們來看看,以上的這些績效工資的益處,基本上全部都變了樣。

目前,個別地方的獎勵性績效工資似乎被某些領導當成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隨意支配的“私有財產”,學校領導的“獨一無二”的權力,已經讓績效工資的“初衷”蕩然無存!

  • 教師的積極性被打擊下去了;幹多幹少一個樣,誰還幹?
  • “優績優酬”的分配機制無從體現;
  • 教師的地位並沒有因為績效工資的實行而有多麼大的變化;
  • 教育事業的發展並沒有全速前進;
  • 優秀人才從教的現象也不盡如人意;

不再想說,績效工資的事情太多!

只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研究制定更加具體,更加公平合理的績效工資的考核與分配辦法。

還績效工資的本來面目於廣大教師和教育事業!


中小學教育者


績效工資原本是想調動老師的工作的積極性,可是事與願違。績效工資傷害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1.績效工資成了領導的提款機。大多數地方是把老師工資的30%,作為老師的績效工資,半年或一年發放。扣去的績效工資,在返回時就不是原來的了,從績效工資裡撥出一部分作為教育經費支出,譬如校長津貼啦,班主任費啦,據說還有表彰先進單位和個人的費用啦。績效工資返回到學校,還有什麼領導管理津貼,因為班主任工作辛苦,還要再從績效工資裡面再扣除一部分,作為班主任補貼。剩下的按學校制定的績效工資發放細則,發給老師。領導身邊的人,多發一些,如果你是窩囊廢,就少發一些。隨意性很大。

2.績效工資發放矛盾重重。績效工資是從老師的工資中扣除的,年齡大的老師扣的多,領到手的卻很少。因為年齡大的老師帶非考試科目,就是所謂副課;年青教師擔任主課,大多數擔任班主任工作,績效工資扣得少,領到卻多一些。應該說,只要是老師完成了工作量,扣除的部分能領回來。可是大多數老師都領不回來所扣除的部分。領導的績效工資都比老師要多,從教育局領一部分,還要在學校領一部分,兩項加起來比老師多多了。領導喜歡誰就多給你一些績效工資,領導不喜歡你,就給你少一點。很多教師覺得分配不公,怨聲載道。

3.挫傷了教師工作積極性。制定績效工資的決策者的想法是好的,希望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振興教育事業,造福華夏子孫。可是事與願違,績效工資在發放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偏差,少數人得利,多數老師拿不到應得的部分。績效工資不僅沒有調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反而挫傷了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沒有實行績效工資以前,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很高。工作不講價錢。教師值周沒有一分錢,也乾得很好,現在值週一次,有好幾個人,一人幾百塊錢,還幹不好。

4.改進意見。有少數地方實行增量績效工資,就是績效工資的30%全部發給老師,地方財政撥出一部分款到學校,用來發放教師的績效工資,大多數教師的心理平衡,認為不是把自己的工資拿給別人,多得一點少得一點無所謂。多勞多得,能調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如果地方財政困難,沒有錢,學校不是有教育經費嗎?把學校的經費拿一部分出來,作為績效工資,獎勵教師,這也比扣老師工資要好,老師們都能接受。

績效工資本來是一件好事,只有好事辦好,才能調動老師工作的積極性,才能利國利民。


張志學689360


目前教師的工資,文件原文為“…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水平…”,這就決定了老師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態,正確認識自己,千萬別想法太多。

對於老師的績效工資,江蘇還算福址,有獎勵性績效和增量績效,一般獎勵性績效每個人拿自己的本分;增量績效中會拿出一定的比例(根據學校規模,由學校自主確定),進行再分配,主要用補貼中層幹部和副校級幹部的管理付出、班主任津貼,獎勵工作量重和業績優的老師,以及開支學校開展的課後服務等。

對增量績效工資進行再分配,大方向是合理的,老師都贊成。分配相對公平,可以充分激發老師的工作熱情。但是有二個問題會引起非議,即有的校領導分課時,因為是領導而少分;再分配時,因為是領導而多拿,最讓人費解的是有的領導能力一般,業績還平平…

第二個讓人費解的是學科之間,工作量平衡的係數缺乏依據。比如,同樣一節課,音體美信算1課時,而語文數學則算1.5課時;同樣是語文課,有的小學竟然設成五六年級算1.5,三四年級算1.4,一二年級算1.3…這些是老師爭論最多的。其實,按政策規定,每個崗位多少課時是有標準的,課務分工時,工作量是多少就是多少!幹嘛要有係數,難道素質教育學科要求,體現在備課上課改作業方面,真的有差異嗎?

對於績效工資的再分配,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意見為獎優罰懶,多勞多得,拉開差距(有的地方明確要求,最多與最少之間要拉開8000元)。然而,具體實施仍由學校負責,最後將結果報主管部門。打破平均主義的改革勢在必行,但此項改革的深水區可能要涉及“能上不能下”的學校幹部體制…


紅藍推演


談到教師的績效工資,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是拿到豐厚績效工資的人,憂愁的是一線辛苦而績效工資很少的教師。

網上曾有一份2019年學校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反映的是基本津貼一般普通教師拿到人均數的70%,校長拿人均數的150%,中層幹部可拿到120%至130%,出納會計也能拿115%,只有少先隊輔導員能拿到100%。

當然真偽尚無考證。但是獎勵性績效工資一線教師考核合格拿不到自己應得的預算數,或者獎勵性績效總量的平均數的現象是存在的。

這樣的分配方案會帶來什麼效果?顯然是領導歡喜教師愁。即傷一線教師的感情又傷心。動力何在?激情何在?

獎勵性績效工資用好了,分配公平了,教師認可了,滿意了就能給教育教學帶來好處,教師的積極性才能調動,潛在能力水平才會真正發揮,教師工作動力才足。

那麼怎樣分配才能達到如此之目的?

增加績效總量,細化專項績效預算,明確校長,部門領導職務津貼,班主任津貼,教育教學專項獎勵,教師績效總量。成績突出,考核優秀的,在專項獎勵中列支。不能擠佔教師績效總量。保證教師在完成工作任務,達到基本要求,考核合格,就應享受到平均數,拿到應得的預算數。總體控制教師,部門領導,校長之間差距不能過大。

學校的分配方案,必須做到,績效獎勵總量公開,分配方案提交全體教師討論制定,修訂通過,得到85%以上老師認可同意。體現公平公正。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績效獎勵激勵作用。讓教師安心,靜心,發奮努力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取得良好的成績。





洪爺33344611


任何絕對化、過分偏激的觀點都是錯誤的,績效工資也是一樣。

全盤否定績效工資的積極作用也有失偏頗。

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是實施績效工資的手段。引導、激勵、鞭策廣大教師奮發有為、積極向上、開拓進取是實施績效工資的目的。

績效工資確實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弊端也不少,被老師們戲謔為“譏笑工資”。

一、不是什麼東東都能量化考核的。

例如:

師德師風應該是評價老師的第一個標準。但師德師風怎麼考核,怎麼量化?

是念篇稿稿,寫個報告,作場秀?

還是腳踏實地,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

真真正正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人,註定不想發光,不會博人眼球,不可能八面玲瓏。

所以最該考核的不考核,也無法考核,考核也難有正確結果。

這樣的績效難不成不是“譏笑”?

二、教育效果具有滯後性,很難在短期內見到切實效果,尤其是育人方面。

我見過不少教育故事。不管你的故事寫得多麼生動、多麼曲折,不管你設定一個什麼情境,採用什麼先進理念,運用什麼技巧,對於一個油鹽不進的孩子,你一講孩子如夢初醒,恍然大悟,並且大徹大悟了,一躍成為優等生、高材生,這不是天方夜譚,除非你有神來之筆。

育人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反覆性,改變一個孩子,特別是一個問題孩子,不是三天兩早晨的事。你一學期一考核,那怎麼辦?何況這一樣無法用數字考核。

拋開育人,說教學也是一樣。教育需要等待,教育是一個慢工。需要文火,而不是烈火乾柴,那樣出來的是夾生飯。教育需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而不是拔苗助長、過度施肥、急功近利。

一旦績效,和工資掛鉤,那麼就誘導部分老師給孩子過度施壓,狂留作業、密集考試、強化死記硬背,結果“負”越減越重,書包越來越沉。

湖南省衡陽市一六年級學生因臨近期末考試,每天覆習到深夜,有一天晚上做完8套試卷才休息。次日,出現胡言亂語等異常表現,被確診為自身免疫性腦炎。

這豈不又是一種“譏笑”?

三、“蛋糕”的分法,又是一個“譏笑”。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該校績效工資分配結果。

大多數老師因缺勤等原因最後都是負數。而校長獨獨領到數額極大績效工資。各領導一般按級別依次遞減。

如果是獎金之類,大多數老師基本並不在意這些。

但現在是工資,拿工資亂分配老師著實有點著急。

“蛋糕”就這麼大,你多我就少。人多多少少都有私心,領導、領導身邊的人近水樓臺,邊緣化的老師也就只能這樣了。老師的積極性受到挫傷,而且造成了領導與老師之間、老師與老師之間的一些矛盾。

四、最後的結果多是一笑了之。

關於績效工資現在大都實行縮小差距、減小矛盾的做法,所以最後結果一笑了之。





師說心心語


績效工資是用來激勵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按照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對那些工作量大、工作任務繁重老師的一種人性化補償。

下面犀利老師根據多年的見聞,從優劣兩方面談談績效工資對教學工作的影響:

第一,好處。在一線的教育工作實踐中,績效工資的公平分配對教學工作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能有效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學校管理中我們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的工作分配,就一線教師而言,肯定會出現有的老師課多有的老師課少的現象,同時學校領導在安排課時的時候,還要充分考慮到各位老師的不同實際情況,有的老師需要照顧老人,有的老師需要照顧小孩,等等種種情況都有可能導致課多的老師有意見,或者心裡不平衡。如果工作量大小不同,而工資待遇完全一樣,這對那些為教學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的老師們是不合理的,更是不公平的。所以,在有了績效工資的分配規則之後,那些課多任務重任勞任怨的老師就能得到相應多一些的工資補償,而那些因種種情況任課少工作量小的,甚至是工作上挑肥揀瘦的老師,績效工資部分就應該少拿或不拿。這不僅有利於端正老師們的工作態度,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更有利於學校工作的順利分配和正常運行。

第二,弊端。各地不同的學校對績效工資的分配原則沒有統一規定,這就造成了很多不合理分配,不但沒有發揮績效工資應有的積極作用,相反卻挫傷了部分老師的工作積極性。有的學校那些沒有任課,整天無所事事的領導大幅高於一線老師,讓很多辛勤工作的老師心不服氣不順;還有的學校分配方法不透明不公平,多勞不一定多得,有意地為個別人量身定做了一些特殊規則,貌似公平,實則有意而為之;還有的學校強行用績效工資開支本不屬於績效工資開支的項目,把本來就屬於老師的工資從左邊口袋掏出來,獎勵到右口袋等等。


豫東身邊事兒


績效工資按其本意來講,根據成績效益的大小或多少來確定其數量的多少,如此確定的工資數量一定有它很好的促進或推動作用!!可遺憾的是:績效工資真正地在現實中實施時,常常被一些權力、利益和關係等諸多因素攙和進去,所以周遭的很多有績放工資的發放情況明顯與它的本意是完全相背的!就拿教師行業來說,真正在一線從教的都是沒權力沒關係沒…等,那工資是錢呢,它是真實的人民幣呢,有話語權的人定績效規則的結果當然是利多錢多活少得可憐,你們就只是活多錢少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