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豆种在"禁区"里,他说,干育种要一手交品种、一手交论文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将大豆种植的北界向北推进了100多公里,把大豆种在了"禁区"。

现在,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全省大豆种植面积达6419万亩,接近全国大豆总面积的一半。


这位科学家就是我国著名的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农业教育家、中国杂交大豆育种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大豆泰斗"的王金陵教授。

把大豆种在

王金陵


初时渺渺寥寥应,声名鹊起正当年

1936年,19岁的王金陵考入金陵大学理学院,但出于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最终转到了农学院农艺系。


大四时,王金陵在大豆专家王绶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大豆的分类》。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当时却鲜有国人深入研究大豆的选育与种植。在这样贫瘠的学术环境中,王金陵克服种种困难,前后共收集了三、四百份大豆材料进行性状分析,交出了一篇高质量毕业论文。


他与大豆就此结缘。


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全省的大豆单产量只有每亩几十斤,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


经过调查分析,再结合农民和国营农场的需求,王金陵决定放弃大豆育种常用的纯系法,使用杂交育种,以培育"植株高大、主茎发达、耐肥性强、抗倒伏、适合机械化作业及合理密植"的大豆新品种。


他和助手比较了上千株行、上万个单株的大豆,完成了鉴定与杂交工作。根据1958到1960年的试验结果,他和团队在几个优良品系中选出了最优品系,定名为"东农4号"。


和先前的品种相比,"东农4号"更适合密植和机械化栽培,具备成熟期更早、结荚密、产量高等特点,籽粒性状优良。


1959至1965年间,"东农4号"的累计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增产大豆折合产值2亿多元,堪称中国大豆杂交育种的里程碑。


1971年,王金陵和助手在一个羊圈里,选育出了"东农34号"新品种,成为我国出口日本和东南亚的专用优质大豆。


一路向北,突破种植禁区

黑龙江北部地区并不是种植大豆的理想区域。这里常年严寒,很多土地因气候限制,只能把小麦作为唯一的种植作物。连年的单一种植,导致土地营养不均,小麦产量和质量持续下降,有的土地不得不采用轮耕的种植方式,甚至被直接弃耕。


为了解决高寒地区种植作物单一的难题,王金陵和团队需要培育出生育期特短的超早熟大豆品种。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合适的大豆品系。

把大豆种在

大豆


为了亲自观察新品种的性能特点,年过六旬的王金陵,两次奔赴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的嫩江、黑河地区,调查了解新品种在各个试验点上的表现。


最终,这个品系的大豆不负所望,产量高、蛋白含量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强,比国际上的极早熟品种还要早熟3至10天。这一品系的大豆被定名为"东农36号"。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东农36号"打破了我国高寒地区不能种植大豆的禁锢,把中国大豆种植的边界向北推进了100多公里。


遥望星空天地阔,脚踏实地路远悠


从最初因为毕业论文与大豆结缘,到2013年因病去世,王金陵为中国大豆的选育付出了60多年的心血。在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上,王金陵作为唯一的一位中国科学家,获得了"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奖"。


王金陵教导学生就像做大豆育种试验一样,十分严谨认真。


他的研究生常汝镇和杨庆凯在入学考试时,都答错了一道关于植物学的问题。研究生入学后,王金陵没有忘记这个小细节。


他不仅专门请了当时的植物学教研室主任为两个学生辅导功课,还亲自参加课程考核,可见王金陵的严谨之处。

把大豆种在

王金陵


王金陵从未出国学习过,但英语水平非常优秀,无论是读写还是听说都不在话下。


中美关系解冻后,王金陵作为最早赴美访问团的成员之一,凭借自己的英语功底,细致考察了美国大豆的现状。


他常常对自己的博士生说:"中国的农学博士毕业时,必须达到两个标准,一方面要能用流利的英语在国际讲台上与世界同行对话,另一方面还要能用通俗的语言教农民如何种地。"


他经常鼓励后辈:"做育种的,也要有理论基础,要一手交品种,一手交论文。"


甘做人梯托俊彦,但求薪火有传人


对于在他指导下完成的论文,王金陵总是把自己的名字排到最后一位,甚至有时候执意不署名字。


为了在实践中锻炼中青年教师,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时,王金陵有意让学生独当一面。


1983年,杨庆凯在王金陵的悉心指导下,出色地完成了有关野生大豆资源潜力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因此获得了"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荣誉称号。


1987年,60岁的王金陵主动写信给领导,请求辞去大豆研究室主任的职务,把重任留给后来居上的年轻人。


受王金陵的感召,他早期的学生也主动请辞大豆研究室副主任的职务,全心全意为中国大豆培养未来人才。

把大豆种在

王金陵教授九十五生日会,左二为王金陵教授


王金陵把对家国、对事业、对人民、对学生的全部挚爱和能量变成火把,高擎在后辈面前,熊熊地燃烧,散发光与热……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王金陵

(1917.3-2013.9)

著名大豆专家

农业教育家

中国大豆杂交育种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德为世重 寿以人尊——记中国大豆泰斗王金陵》,黑龙江科技报

【2】常汝镇. 我的老师王金陵教授[J]. 大豆科技, 2011(02):7-8.

【3】《夕阳无限好"金豆"伴我行 共庆东农大终身教授王金陵90华诞》,黑龙江日报

【4】《韩天富:让大豆睡好觉、长大个》,科技日报

【5】常汝镇, 邱丽娟, 李文滨, et al. 高屋建瓴 脚踏实地——向王金陵教授学习,祝贺王金陵教授九十华诞[J]. 大豆通报, 2006(2):3-5.

【6】本文图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网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