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鲇鱼效应不如一个“及时反馈”,注意职场“眼不见为净”定律


十个鲇鱼效应不如一个“及时反馈”,注意职场“眼不见为净”定律

01

鲇鱼效应不起作用了。

著名的鲇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和激励,刺激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叫做负激励,是激活队伍的一个有效手段。

比如一个企业内部人员长期固定,就会缺乏活力和新鲜感,从而产生惰性。同样,如果一个人长期待在一个工作环境中反复从事着同样的工作,很容易产生厌倦和疲劳,从而导致工作绩效明显降低。

于是企业都希望将鲇鱼引进来,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希望员工产生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加快步伐,否则会被挤掉,出发点的确是美好的。

对于企业来说,鲇鱼要么是奖罚分明,雷厉风行的领导。要么是表现突出,实力强劲的同事,还有可能是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下属。包括降薪,裁员,996,末位淘汰制都是企业的“鲇鱼效应”。

一家互联网装修企业,引进风投后,随即重磅投入市场。

在东部某省份一个城市展开试错,一口气开发了15个县级市场。在百度搜索上烧钱投放大量的广告,请了一个专业的seo公司保驾护航,意图高压撕开市场。同时招募了一名行业内有口皆碑的销售经理,制定了开拓市场的详细计划,建立了线下销售团队,建立的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管理组织架构。

大干100天后,员工集体离职,客户投诉不断,15个县级市场搭建的看似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轰然倒塌。

这个企业领导者百思不得其解,员工不吃压力,为什么鲇鱼效应不起作用了?

因为眼不见为净。

什么是眼不见为净?

当你讨厌的东西没有出现在你的视力范围时候,这些东西带来的不快会立刻消失。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员工说:“管他的,眼不见为净”。

只要那些让我们不快的人或事不被我们看到,那么难办的事情和烦心的事好像就不存在了。

02

自我欺骗,都是别人的错,找借口形成了员工“眼不见为净”。

这不是真的。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真的。先否定一件事的真实性。然后再慢慢接受它。

比如:

钱包丢了,我们就是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总认为它还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们把它找到。如统刻舟求剑。

年幼的孩子把花瓶或者杯子摔破之后,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而用双手将眼睛蒙起来,不敢再看被打破的东西,如同掩耳盗铃。

鸵鸟被敌人追赶而难以逃脱时,就把头埋进沙里,因为危险就在眼前,情感上难以承受,把眼睛蒙起来,抹杀已发生的事实,以免除心理上的负罪或痛苦。

这种否定存在或已经发生事实的潜意识,正是用自我欺骗的方法来减轻同苦,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十个鲇鱼效应不如一个“及时反馈”,注意职场“眼不见为净”定律

我的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

很少人会承认自己是坏人,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就谈不上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道理都懂,做到太难。

比如

公交车上,一个男人踩了一个女人一脚,女人很生气的质问:“你干什么呢,踩我脚了,你知不知道?”男人却说:“谁让你把脚放在我脚底下的?”

一个杀了别人全家的人,被抓获后,毫无悔意,还说:“都是他们逼我的。如果他们不逼我,我也不会这么做。”

一个专门抢富人的劫匪,在被抓时,说:“他的钱来路也不正,我抢他是应该的。”,或者说:“我也不愿意抢劫,如果不是这个社会不公平,不给我一条活路,我也不至于走到今天。”

总之,从来都不是我的错,都是别人的错。当别人指出问题,人们一般不承认,而是先狡辩。先来证明这不是自己的错,就怕承担责任和后果。对于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过失,人们总能找到解释的理由,而这些理由和他人有关,简单说,人们,包括我,习惯推卸责任,而不是承担责任。

十个鲇鱼效应不如一个“及时反馈”,注意职场“眼不见为净”定律

问题的根源就是各种借口。

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我们是不是经常碰到这样一些借口。

比如:

明明是起晚了迟到了,非要说:“路上碰到个熟人,非拉我说话”。

考试不及格,总是说:“出题太偏了,题量太多了”。

工作完不成,则是:“工作太繁重了”。

为什么我没有成功?

因为工作不好,环境不好,体制不好。

为什么我生活不好?

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朋友不行,同事太渣。

为什么我会迟到?

因为交通拥挤,睡眠不好,闹钟出了问题。

只要细心找,借口总是可以找到。而且,一旦有了借口,似乎可以掩饰所有的过失和错误,就可以逃避一切的惩罚。结果是不断找借口,糟糕的结果也不断出现,生命中开始出现各种恶性循环。

怎么办呢?

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清,心不想不烦。鲇鱼效应败在“眼不见心不烦”的心态上。

十个鲇鱼效应不如一个“及时反馈”,注意职场“眼不见为净”定律

03

企业管理上对绩效需要“及时反馈”,让员工清楚的“看见”。

其实人类从古至今,从出生开始,本就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一个人在职场发展,天生就有竞争意识,知道自己要比对手做的更好才行。问题就是要让他“看见”。

及时反馈,让员工直接看见挑战,就能激发潜能。

举个例子:

加拿大有一位享受盛名的长跑教练,由于在很短时间内培养出几名长跑冠军,所以很多人都向他请教训练的秘诀。谁也没有想到,成功的秘诀并不是他本人,而是几只凶猛的狼。

因为这个教练给对员训练的是长跑,所以他一直要求队员从家里出发时,一定不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必须自己一路跑来。作为每天训练的第一课。

但是有一个队员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到,而他的家还不是最远的,教练甚至想告诉他干脆改行干别的算了,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

突然一天,这个队员比别的队员早到了20分钟,教练知道他离家的时间,算了一下,惊奇的发现,这个队员今天的速度几乎可以打破世界纪录。他见到这个队员的时候,这个家伙还在那里气喘吁吁向队友描述自己的遭遇。原来,离家不久经过一段5公里的野地,他遇到了一匹野狼,那野狼在后面拼命的追他,他在前面拼命的奔跑,最后那匹野狼居然被他甩掉了。

教练顿时明白了,今天这个队员超常发挥,是因为他看见了一匹野狼。看得见的威胁出现时候,他把自己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了。

从此,教练找了一个驯兽师,并找来几匹狼,每当训练的时候,就把狼放开,没过多久,所有的队员成绩大幅度提升。

简单理解就是把所有的进度上墙,上看板。通过看板,工作业绩一目了然,同时绩效考核公开化、透明化,就能起到了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

十个鲇鱼效应不如一个“及时反馈”,注意职场“眼不见为净”定律

及时反馈,让员工慢慢增压,就能转化为动力。

对于得过且过的人,没有一点压力的人,就像是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人生的任何一场狂风巨浪都能将其覆灭。而那些生活中适当存有压力的人,善于保持工作激情,是不会被轻易击倒的,反而时刻保持在追求成功的路上。

举个例子: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候,突然遭遇巨大的风暴。年轻的水手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命令水手们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

“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船长望着这群稚嫩的水手们说:“百万吨巨轮很少被风浪打翻,被打翻的常常是船身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舱的时候其实是最危险的。在船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适当的负重可以抵抗暴风骤雨的侵袭。

水手们按照船长的吩咐去做,随着货舱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然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下来,顺利返航。

每月考核一次,不如每周监督一次,每周监督一次,不如每天晨会和夕会分享一次,针对每位员工的绩效进度,及时反馈,就能防止员工在关键任务和关键时间节点上掉队。

十个鲇鱼效应不如一个“及时反馈”,注意职场“眼不见为净”定律

及时反馈,让员工心理满足,就能敢于面对一切挑战。

没有竞争意识,就不会有奋进的动力。这样的人,终究逃不过平庸和被淘汰的命运。竞争是一种能力,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感觉到自己活得充实而有意义,只有在竞争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

玩过Dota或者王者荣耀的朋友会感受到,在游戏过程中什么时候感觉特别爽?就是当你干掉对方英雄时,听到随之而来的“First Blood”、“Double kill”、“Killing spree”、”Godlike”……

这种对你的行为立马给予的评价就是即时反馈。

或者你在朗读课文时,把“置之死地而后生”读成了“zì zī shǐ dì ér hòu sēn”,被老师及时指正,这也是一种即时反馈。

如果用一句话该概括,即时反馈就是一种“用来表明我们的行为正在导向目标和成功的信号”,这种信号既可以来自内在的自我,也可以来自外部评价。在米哈里《心流》看来,为了进入心流状态,即时反馈本身是什么并不是很重要,它是因人而异的,

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反馈信号,让你员工觉得达到或者更接近目标了。

及时反馈绩效,不是简单说说就可以让员工得到满足的。每个任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达成了,就要戴红花,发红包,摆庆功宴,这才能达到效果,这才叫让员工看见。

所以,即时反馈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员工内心更加有秩序,更有确定感,更加认同自我,这种状态产生,员工才会进入或者沉浸在专注的状态中,效率自然会大大提升。

十个鲇鱼效应不如一个“及时反馈”,注意职场“眼不见为净”定律

04

结语。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在泽拉战役中打败本都国王法尔纳克二世之后写给罗马元老院的著名捷报。他以三个双音节的拉丁文词汇,写成了这句口号。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随即驰书元老院:“VENI VIDI VICI”(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

一定要让员工看见,否则,员工很快就会“眼不见心不烦”。

如何让员工看见?

1、及时反馈,让员工直接看见挑战,就能激发潜能。

2、及时反馈,让员工慢慢增压,就能转化为动力。

3、及时反馈,让员工心理满足,就能敢于面对一切挑战。

看见了,员工自然就不会指鹿为马的。

看见了,员工也能做到像凯撒那样,征服自己该完成的任务。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