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工作人员为何风光不再?

现在的银行,早已不是十多年前的模样了。之所以这样说,倒不是因为银行网点的升级优化,而是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消费者消费场景及模式的多样化,使得消费者越来越不依赖于实体银行去办理业务了

。也可以这样说,在一些银行的大厅里前来办业务的人员屈指可数,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而他们大多是不会或者不熟练电子银行业务而不得不来到实体网点办理业务。

银行工作人员为何风光不再?

以前的银行年初分配了业务指标,从行长到一线员工,大家几乎不用怎么出力,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把任务完成的差不多,那个时代没有所谓的营销,更没有所谓的外拓,完完全全就是坐门等客。而现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经济形势的下滑,银行越来越难以获客。但是,上层领导不会因为种种客观理由或者原因就会减少对你的业务指标的考核,而好多任务的分配完全是领导拍脑袋决定的,比如之前有某地区分配ETC任务**万,而该地区实有车辆都没有这么多...也是闹了个天大的笑话!

银行工作人员为何风光不再?

领导想完成任务,那就得层层传导压力,压力传导到最后,还是落到一线的员工上面。各种业务考核都是和绩效工资挂钩的,完不成任务就是一个方法一个字“罚”,所以那些没资源没人脉又没有营销能力的员工大多会“吃土”,我就听群友吐槽过月工资到账负10元和负780元的想象......而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再不去改变的话,只会让越来越多的银行人“吃土”,到最后连“土”都没得吃的话,那他们自然会选择离开...

员工晋升空间和渠道的缩小和收窄,是银行人产生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凡是在银行工作的,大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拼搏而使自己的业绩增加,进而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之后进后备,获得提拔...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说实话,在银行内想要长期的发展和进步的话,是需要资源和人脉的!这也是决定银行人经营业绩以及晋升的根本。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搞不来业绩,业绩上不去,就会被同龄人超越,一次的超越有可能就是一辈子。

银行工作人员为何风光不再?

记得有位领导劝说一位勤勤恳恳的员工说,没事儿,虽然这次没有选上后备,但是我知道你的能力,以后你的机会是很大的......那哥们后来哭笑道,我TM的都已经35了,连个后备干部都不是,还谈什么能力和机会...银行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上升的渠道也就几乎是关闭了,因为职位就只有那么多,而一些所谓的“劳苦功高”的又在把持着一些岗位,还有一些刚刚入职没几年的年轻人都层出不穷的涌了上来,让这些中年人要么是“混吃等退休”,要么是另谋出路!

导同事关系的恶化:在银行内部,人际关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曾经听同事说起过,你可以没本事没能力,但是你不能够没情商。我问其什么是情商啊?对方答曰,情商就是见啥人说啥话,虽然自己和别人明明知道说的话很假,但是在场面上还是得郑重其事的说出来,而且还要说的别人很开心,听不出来很假... 这像是绕弯弯的回答,让我当时一脸懵逼,后来又不得不上网专门查了查什么叫“情商”...银行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兢兢业业勤劳苦干,从来不会迟到早退,不会犯错违规,相反各种疑难杂症和重活难活都是他们冲在前面,可是等到最后,却落得领导同事的不满。这是为什么呢?

银行工作人员为何风光不再?

后来一次我和领导一起吃饭,领导醉酒后说起小Q,“这个小Q,天天上蹿下跳的,啥事儿都有他,啥活他都干,搞得我这个当行长的啥都不懂啥都不会啥都不干一样...”我的天啊,在大家眼中如此优秀勤奋的小Q,在领导心中竟然是这个样子...还有一次闲聊,同事也说起了小Q,“你看咱行的小Q啊,他是真能显摆,不管啥事儿都冲在前面,就知道干”眼前活儿“,就知道在领导面前嘚瑟,也不知道他是真能还是假能,整的我们都不干活似的...”

过小Q这事儿,让我明白了不少,活儿可以多干,但是领导同事的关系不可以不维护。有些同事业务能力也不强,业绩更不是很出色,可是人家在领导同事面前游刃有余,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每年评优评先都有她,后备选拔考评更是第一,最后人家如愿晋升了...所以说,在银行,处理不好领导同事的关系,很容易受到大家的排挤甚至是暗中的打压。而这种情况久久不能改善之后,就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是心理疾病,最后,作出离职的决定也不是不可能的。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银行人因为上述原因而产生离职的想法。无论银行人在哪里,我都坚信,在银行里吃得了苦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太差!

银行工作人员为何风光不再?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