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童声”里的期盼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亲爱的妈妈,您,就是我心中的超级英雄!”“请您一定好好的,我在家里等您回来。”医护人员与病毒交锋救治病患,而他们的孩子用童言童语,写信画画,表达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爸爸妈妈的牵挂与祝福。

听!“童声”里的期盼

1月28日中午,接到13岁女儿发来的短信,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护士长贾玉枝眼圈红了。

在家里,奶奶向孙女讲述了贾玉枝抗击非典时工作的点点滴滴。贾玉枝的女儿在短信中说:“每天见到回家的您,疲惫地揉着太阳穴,无奈地接着一个又一个工作电话,我渐渐不那么怪您了……我相信您,这次也一定可以将新冠(新型冠状病毒)打回原形,我爱你!”

听!“童声”里的期盼

这是孙婉清写给父亲的拜年帖(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亲安康?……日前流感横行,您于院中应多加留意,谨防传染。吾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婉清的父母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医生,父亲孙鹏近期奋战在急诊科和发热门诊,母亲张清是一名麻醉科医生。

“提笔时,我已经有一周没见过父亲了。”因为疫情的缘故,近段时间,婉清和父母聚少离多,但是父亲孙鹏只要有空儿就会和家人联系。

“我看到了你的信,让我感觉你一下子成长起来。我给很多同事看了你的信,他们都很感动。就像你说的,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我希望我们能够早点团圆……”孙鹏说。

“等爸爸回家,我想把这幅拜年帖亲自交给爸爸。我想和他说,很高兴你可以回来 。”孙婉清说,“希望爸爸可以抱抱我,我已经想念这个拥抱很久很久了。”

“今天我又一次与他视频,看见他头戴一顶蓝色医用帽,眼镜外加了一个透明的防护眼镜,鼻子和嘴仿佛被一层白色浓雾盖住。我透过眼镜只看见那唯一没被遮住的眼睛,眼神里充满了爱、泪水、坚强、力量和勇敢。”8岁小姑娘孙斯好雪写给爸爸的一封家书,名为《爸爸的眼神》,她的爸爸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孙金中。

听!“童声”里的期盼

大年初二,杭州市江干区采荷第一小学六年级小朋友姚远画了一张明信片,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与祝福。(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供图)

一只来自白衣天使的修长大手,紧紧握住另外一只,红色的水彩笔写着“加油!武汉”。大年初二,杭州市江干区采荷第一小学六年级小朋友姚远画了一张明信片。

姚远的妈妈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护士长陈慧颖。临走前,她在妈妈的行李里放了个小小的笔记本,夹着一张自己和弟弟的合影。她说,送笔记本是希望妈妈有空记录下每天发生的事,而放照片是希望妈妈哪怕被隔离了,也能看见他们姐弟俩。她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能看到手机留言,但还是会每天定时发送问候:“妈妈你要照顾好身体”“ 妈妈你早点睡,多吃点,别瘦了……”

听!“童声”里的期盼

杭州建兰中学初三学生徐文澜,1月24日在杭州的家中,给医生父亲写信。(图片由院方提供)

杭州建兰中学初三学生徐文澜,大年三十一个人坐在书房里给妈妈,浙大二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王宏平写信。“在病人眼中,你们是战胜肺炎的曙光,而我更希望你们知道,你们也被许多人担心与心疼。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日胜利,请您一定好好的,我在家里等您回来。”

一条短信、一封信件,一张画作……见字如面,纸短情长。这些家书中有难舍的牵挂,更有温暖的鼓励,它们如同一道道希望之光,点燃了前线抗“疫”天使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记者:韩朝阳、周甲禄、喻珮、胡喆、余国庆、俞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