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强势反弹凸显“经济正常运行”的“顶层意志”尤为重要


A股强势反弹凸显“经济正常运行”的“顶层意志”尤为重要

监管层“坚定”的选择3日“如期开市”,同时“积极调动市场力量”来给“过度恐慌”的预期“纠偏”,就是要给市场(尤其是国内外所有担心中国经济的人)一个明确的信号——无论是经济运行还是股市行情,“都在‘有关方面’的掌握之中,毋须过度担忧”!

当然,监管层坚定在3日“如期开市”,也是有所依仗的——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有消息称,多家大型保险机构发出内部指令:3日当天不能净卖出。而综合主流保险机构提供的内部数据显示,仅3日一天之内,约有100亿保险资金已抄底入市。

就在这两天,有近30家公募基金自购了20多亿。北上资金也在3日暴跌当天净流入180亿来抄底……

4日,A股用一波较有力度的反弹,稳定了因为3日暴跌8%带来的恐慌情绪。

众所周知,对于是否在3日“如期开市”,市场是有过“不同意见”的,一部分观点认为,“应该继续延期”,以“躲过补跌的风险”,但最终监管层“经过充分评估各方面因素”,仍然“坚定”了3日“如期开市”的政策。

应该说,在此前海外市场持续低迷,A50指数一度暴跌,国内疫情尚未缓解等不利因素笼罩的大背景下,

有关方面能够做出这个“决断”,是很不容易的

应该为监管层这次的“决断魄力”点个赞!

从结果看经过了3日到4日的“物极必反”,也显示了这一决定的准确性:股市如期开市,是对市场规律的遵守和尊重,也是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在疫情仍然严峻,宏观经济运行,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开始承受“生存压力”的大环境下,这种“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象征意义、政治意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决策层而言、对中国经济而言,疫情的好转和经济活动的重新活跃是同一个过程。

虽然防控措施推向了顶级,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仍是高度有序的。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都在运转,维持这种运转的生产大多保持了正常速度,有一些则开足马力。

为此,日前的会议明确指出——

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将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向疫情重灾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隔离设施等传染病防治急需的项目倾斜。

要强调的是,4日的反弹,虽然有“大资金抄底”的“技术层面”因素,但也同时反映出“专业机构”对中国经济“能够克服疫情冲击”,最终完成2020年各项“经济目标”的正面预期,既然3日的暴跌已经“完全透支”了市场的利空,那么先知先觉的各路资金的“集中抄底”,也就成为必然——

监管层决定的选择3日“如期开市”,可并不是“仅凭一腔热情”,而是有所依仗的——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有消息称,多家大型保险机构发出内部指令:3日当天不能净卖出。而综合主流保险机构提供的内部数据显示,仅3日一天之内,约有

100亿保险资金已抄底入市

◆统计显示,就在这两天,有近30家公募基金自购了20多亿。2月3日晚间,兴全基金公告称,已于2020年2月3日运用固有资金购买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约3700万元,并将于2020年2月4日追加购买约2300万元,合计将购买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约6000万元。

◆几乎同时,私募、外资也出手了,上亿元大举自购。老牌凯丰投资宣布追加1亿人民币自有资金认购旗下宏观策略系列产品。此外,名禹资产高管自购公司旗下的基金2000万元。还有泰旸资产也追加自有资金的10%增持旗下产品。3日暴跌的当天,就有私募机构忙着抄底,甚至大呼“子弹打光了!”

其实,百亿级私募“子弹”多得很,去年底,除了“天量发行”的各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发行也很勤奋——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以来,景林资产、淡水泉、凯丰投资及重阳投资等百亿级私募均积极发行产品,目前的抄底资金是相当充裕的。

◆外资巨头惠理也以不低于1亿港币的自有资金,申购了集团旗下大中华基金及中国区股票基金。其公司基金经理也于近期申购了惠理集团旗下中国区股票基金并将长期持有。

◆其实外资早就提前进场“捡便宜”了。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3日收盘,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19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假期前的3个交易日,北向资金连续3个交易日净流出近200亿元。而面对3日的暴跌,这上百亿外资坚定入场“捡便宜”。

◆Wind数据显示,2月3日,北上资金合计买入461.08亿元,卖出219.17亿元,成交净买入高达181.91亿元,仅次于2019年11月26日(MSCI扩容)214.29亿元的净流入额,创历史第二大单日净流入额。

某种程度上,监管层这次在开市时间上的“果决”,恰恰也是看中(也是借势)了市场力量的“自我修正能力”——

在我看来,3日的暴跌,七成是跟风式的恐慌(“羊群效应”);

一成是真的担心疫情扩散冲击经济;

再一成是年前还在犹豫持币OR持股,过年期间被疫情“醍醐灌顶”,决心离场的;

最后一成,

难免有个别的“推波助澜”,准备低吸筹码的意味……

注意到,2月3日的盘面很奇葩,很多大盘蓝筹股跌停,但是这些一两千亿的公司,很多都是被一两个亿,甚至几千万的筹码砸跌停了——

平安银行:353万封跌停,2700亿市值

中国人保,9800万封跌停,2300亿市值

中国中车:10500万封跌停,1400亿市值

中国联通:7700万封单,1500亿市值

温氏股份:9000万封单,1500亿市值

国泰君安:5500万封单,偌大券商股,悲催!

一堆券商股,都是一两个亿封跌停;

显然,这不是卖单强,而是太多人被疫情情绪笼罩,恐慌性出逃的行动太一致了。

而监管层“坚定”的选择“如期开市”,同时“积极调动市场力量”来给“过度恐慌”的预期“纠偏”,就是要给市场(尤其是国内外所有担心中国经济的人)一个明确的信号——无论是经济运行还是股市行情,“都在‘有关方面’的掌握之中,毋须过度担忧”!

在2月3日的研究当中,笔者强调指出,A股年后开盘暴跌的风险极大:短期内的暴跌已经不可避免,甚至不排除像海外市场出现的下跌7%那样的“充分释放”,毕竟俺们这才是“重灾区”,没理由比海外跌的少)。

但同时也明确指出:疫情能够得到控制,宏观调控保障全年经济运行不会出现大的波折,那么,一旦出现“大幅回调的缺口”,则在未来出现“大幅度的修复性反弹”的机会相当大,“手头有头寸”的聪明资金,此时完全可以提前布局、逐步抄底、“吞噬带血的筹码”,博取“预期差”为上半年的“超额收益机会”打好基础

在投资人的恐慌情绪驱使下,3日的A股演绎出3000只个股跌停,大盘重挫8%的悲喜剧,旋即就开启了4日的“大抄底”,那些手握巨资,刀叉磨得锃光瓦亮的北上资金,以及“前来维稳”的各大资金,正好大快朵颐——大资金们“吞噬带血筹码”的围猎还将继续,轻仓的和空仓的,可以跟着“吃肉”的大资金逐步进场“喝点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