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法則——第一課:投資者應淡化指數情結


入市法則——第一課:投資者應淡化指數情結


股市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意義。那麼股市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對於那些心態平和、樂觀向上、頭腦靈活並且虛心好學的人來說,股市就是他們放飛財富夢想的地方。而對於那些心浮氣躁、悲觀厭世、腦筋死板還狂妄自大的人來說,股市就是他們新的惡夢,最終將被股市無情的拋棄。

在股市中,不是比誰掙得多,而是看誰活的長,只有經歷過牛熊市洗禮的人才會懂得"剩者為王"這個道理 。面對這個讓我們既愛又恨的股市,讓我們心存一份敬畏,心懷一份感激吧。我們敬畏股市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要感激股市給與我們的物質財富和人生歷練。

指數又站到了一個敏感的關口邊,滬指短期究竟會到2400點還是3000點?加倉還是減倉?許多人每天眉頭緊蹙、寢食難安地思考這些問題。指數的漲跌,自然牽動著市場神經,但我認為,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大可以把"指數"放下,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  

首先,指數的漲跌未必和個人的投資組合有密切的關係。賺了指數不賺錢是一個經常困擾股民的惡夢。股民畢竟不是靠買指數掙錢。去年,一位股民買了三隻ST股但他的三隻ST股票裡,一隻退市,一隻連續很多個跌停,還有一個停牌至今。類似這樣牛市裡遭遇熊股的例子舉不勝舉,這些投資者由於選錯了投資品種,不得不與牛市分道揚鑣了。  一般來說,在構建個人投資組合的時候,都會適當分散,有的投資者在個股中進行分散,也有的在不同類別的資產中配置,這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指數的關聯度。當然,如果你的投資組合中只有指數基金,那麼你的收益和指數的漲跌將息息相關,但這樣操作的投資者不多見。  

其次,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幾乎無人可以預測市場,投資大師也做不到。1929年10月14日,美國當時最有名望的經濟學家的歐文·費雪在一次演講中指出,"股票價格似乎已經達到了一個持久性的高峰",就在這個演講發表兩週後,股市開始崩潰了。歐文·費雪所說的高峰成了無底深淵,他作為股市預言家的聲譽也隨之一落千丈。 "忘了市場,才能戰勝市場",這是巴菲特的格言。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選擇穩健的品種,克服指數的干擾,進行長期投資,將比預測市場、預測指數更為務實。我記得有證券媒體在今年的新年獻詞中有一段話講得很好:"收穫大禮的投資者,在新一年裡,有必要站得更高一些,站在大國崛起的角度,淡化指數情結,超越短期漲跌,以便更好地洞察資本市場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