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我很想说我是个武汉人,但我真的怕了。”


封城14天后,我在朋友圈看到了这条消息。


认怂,不是武汉人的性格,但随着疫情确诊人数的不断攀升,武汉人逐渐成了瘟神一般的存在。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外地人怕湖北人,湖北人怕武汉人。

微博上,随便翻一条疫情相关的话题,都能看到各种“讨伐”:


“让你们吃野味,把全国人民都害了。”

“你们好好待在武汉不好吗?还要跑出来祸害别人。”


不可否认,有些人确实是灾难的源头和传播者。但还有很多老老实实待在武汉的人,他们也是受害者,

不仅生存条件水深火热,言行举止更是小心翼翼。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面对外界满视野的舆论和谣言,他们很想以武汉当地人的身份,辩驳一下,但最终只敢写下一句:武汉加油。就算是隔着手机屏幕,武汉二字,都好像自带病毒。这种无处不在的隔离,才最让人难过。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一边是铺天盖地的攻击,一边是封城后的各种不方便,还要承受比其他地区放大几十倍的焦虑和恐慌,人情冷暖和悲欢离合,无时无刻都在他们身边上演。


不过,就算这场疫情来势汹汹,谣言舆论满天飞,被打倒的人终究还是少数,大多数武汉人仍跟大家一样,即便每天的心情犹如坐过山车,却依旧心怀期待。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住颜生活咖花胤镜头下的超市

颜姐采访到3位身在武汉的生活咖,从他们的口述中,不难发现,在经历了恐慌、焦虑、失眠后,他们逐渐放松下来,开始享受这段被迫宅在家的日子,当心态发生变化,头顶好像也不全是阴霾了。


看到痛苦不堪却又积极生活的他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打着隔离病毒的旗号,隔离爱呢?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01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秋秋/民宿主理人

“都希望惨淡是假象,热闹是真的”


秋秋曾经说,最喜欢的生活,就是想做什么就能立即去做。所以她开了好几间民宿,也是养猫专业户,甚至还有不少副业傍身。但这场疫情,彻底把她困在了武汉,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立即去做,却已成了最大的奢侈。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23号早上,秋秋得知了封城的消息,来不及恐慌,就直接奔向超市采购生活必需品。大街上人来人往,却早已经跟热闹无关,每个人行色匆匆,各自忙着封城前的准备工作,这一幕幕场景,让秋秋想到了自己最爱的末日小说,有那么一瞬间,她怕了。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可走进超市大门,又好像能给人某种希望。进门处的立牌上花里胡哨的写着“距离新年还有1天”,超市里依旧循环播放着喜庆的音乐,尽管前来采购的人并不少,但也没有出现封城前的慌乱,大家井然有序的排队结账。没人知道口罩下面,隐藏的是何种惊慌,但至少此时此刻,大家还在努力维持表面的冷静,这一切,让秋秋觉得,现实还没那么糟。


直到24号下午,也就是大年三十,武汉市民收到了当晚10点后禁止机动车行驶的通知。秋秋坐不住了,7点多的时候,她决定开车出去看看。城市里的灯火通明总能给人一种热闹的错觉,但看到大门紧闭的店铺和空无一人的街道,才突然意识到,各种不真实的事情,都在真实的发生着。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情绪,总是需要消解的”


秋秋比较幸运的是,自己一直是自由职业者,平时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待在家,所以别人眼里可怕的宅,对她来说,也一切如常。


睡醒后收拾房间、做饭、陪三只猫咪、看书看剧玩游戏,这些事情,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唯一无处安放的,是自己糟糕的情绪。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厨房成了她的情绪避难所。研究各种美食再到烹饪的过程,可以让她暂时不去关注疫情消息,获得片刻的自在。这段日子,她爱上了做饭,也可以说,做饭让她平静的度过了不可爱的每一天。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如果想做的事情,不能立即去做,那么就把眼前触手可及的事,变成心中所想吧。靠着这股信念,负面情绪也能消解不少。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秋秋说,直到现在,超市的火爆依旧和冷清的街道形成强烈反差,毫不夸张的说,有时候排队结账都得俩小时。但反过来想想,也挺好的,超市的拥挤景象,至少能让人觉得,还有很多人健康平安的活着,武汉城依旧热闹。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02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芝芝/自由职业

“生活热情,能化解一切焦虑恐慌”


芝芝是个喜欢收集可爱事物、记录生活趣味的人,但对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最怕的就是生活变得不那么可爱。


疫情爆发后,一直在武汉的她,亲眼见证热闹这座城市,变成了如今这副冷清的模样。


事实上,最初她是惶恐又焦虑的,尤其是封城前两天,这种感觉更强烈,家人外出回来稍微清清嗓子,所有人都会如临大敌。晚上躺床上刷新闻,刷到流眼泪,然后就盯着黑夜发呆、失眠......这种被未知和焦虑掐着脖子的感觉,分分钟让人窒息。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直到有一天晚上,所有市民自发的在家一起唱国歌,大喊“武汉加油”。突然击中了她的心。大家都在互打气,还有那么多奔赴在一线与病毒抗争的战士,没有人放弃武汉,自己也不能先放弃了生活。


之后,芝芝便不再沉溺于灾难新闻,反而开始享受这段“不出门、不社交”的居家时光。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一个卧室角,就能宅出新花样”


宅在家的日子,活动范围不大,相比一家人待在客厅面面相觑,时不时的谈论一些疫情消息,芝芝更喜欢待在卧室独处,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于是这个小小的卧室,就成了容纳她所有喜好,打发时间的好去处。


投影仪、饮水机、笔记本电脑都被搬进了这里,仅仅是这几样东西,就让卧室具备了办公和休闲的功能。追剧、看书、写写画画,没有具体安排,却也能在这里耗上一整天。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飘窗算是卧室的居心地。她把笔记本放到了这里,写东西的时候光线更开阔,偶尔抬头一撇,窗外斑驳的光影,也能心情好许多。


飘窗的另一端,被用来放饮水机。备用桶装水藏进了玩具车里,完美的兼具了实用性和美感。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当然,卧室的C位依旧是床,床头柜和飘窗的小架子上,容纳了很多助眠小物,像眼罩、安抚熊、睡前读物、无火香薰等等,缓解焦虑的情绪。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卧室没有主灯,除了床头两侧的小壁灯外,芝芝又另外增加了氛围灯。她在宜家收纳框里塞了颗灯泡,微光透过缝隙,影影绰绰,对她来说,温暖的光线,也是治愈人心的良药。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到今天,武汉已经封城13天了,街道上只有少许的行人和车辆。超市虽然正常营业,但蔬菜需要很早去才能买到。整个城市,冷清的不像话,老百姓的生活依旧处处不便利,

但庆幸的是,还有人,在这不尽人意的生活里积极向上的活着。比如芝芝。


每天例行清洁、开窗通风、整理一下平时没空收拾的角落、研究黑暗料理、撸猫、记录最近的生活心得、天黑了就看投影追剧、看完直接躺被窝睡觉......用她自己的话就是,该吃吃该睡睡、不过度紧张、依旧抱有积极和热情,可能就是这个时期最需要的吧。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03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花胤/武汉壹零空间设计合伙人

“看得见的危机,也许没那么可怕”


以往每年春节,花胤都给家人安排外出旅行的计划,不知是不是有预感,今年假期没有做任何安排,这大概也算万幸吧,尽管武汉成了最危险的地方,但好歹没有流落他乡。


相比很多人,花胤算是特别有防范意识的,早在12月31日,疫情没有大规模爆发以前,她就采购了一批口罩,结果没人用,大家都觉得她太夸张了。


之后,身边有个同事出现了发烧症状,还要坚持带病上班,这种“敬业精神”彻底把她吓到了,无知的勇敢,才最让人害怕。于是,她下了死命令,让同事立刻回家休息,拿到没事的检查结果,才能来上班,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不过与此同时,新型肺炎确实开始严重了,花胤的惊慌也逐渐被放大,她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于是开始在小家庭群转发各种注意事项,希望亲朋好友能够慎重对待。


这种无能为力的焦虑,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疫情彻底爆发,抢购口罩、封城、消毒,所有人开始真正重视这件事的时候,她才觉得不那么紧张了。当危机被看见,往往也意味着,大家离安全又近了一步。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没有无聊的时光,只有无聊的人”


由于花胤的恐慌比大多数人来的早一些,当很多人困在家里惊慌失措的时候,她已经度过了情绪紧张期,宅,对她来说相对轻松一些。


陪孩子、做饭,是花胤每天雷打不动的两件事,所以厨房和客厅成了她活动最多的地方。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趁着这段日子,她捡起了丢了一两年的厨艺,利用家里剩余的食材,给孩子做做蛋糕啥的,让冷清的年关,多了一些烟火气。不过等到真正下厨,她才发现一些厨房好物的必要性,像洗碗机,真的是少不了。不过也只能过些日子再买了。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跟大多数有孩子的家庭一样,花胤家里也经常凌乱不堪,除了整理家务,陪孩子在家玩乐高、拼图、做一些小游戏,也是一段难得的亲子时光。


看了太多的怨天尤人和百无聊赖,反观花胤的生活,有条不紊。看书、做饭、陪孩子、好好睡觉、和失联很久的好友微信互动,甚至开工前几天,就已经着手做准备工作了。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当人人对危险视而不见的时候,我不曾大意;当世界开始慌张的时候,我不增添焦虑。”这句话似乎就是花胤最真实的写照了。


被困了很久,也不知道还要困多久,但花胤也逐渐适应了这种不怎么便利的生活,她清楚的知道,日常用品一周出去买一次就够用,早上10点去超市最佳,人少,不会出现那种排队1小时结账的情况,像葱姜蒜可能要跑两个超市才能买齐,蔬菜类是最抢手的,经常断货......


没人喜欢这种生活,但现阶段,比恐慌和焦虑更重要的,是适应困境中的生存方式。好好休息,好好充电,人生的反击时刻说来就来。谁不是一边熬,一边默念加油呢?


采访实录:封城后,3个普通武汉市民的14天

这就是3个普通武汉人的故事,他们是一部分人的缩影,恐慌、焦虑、失眠.....都在他们身上发生过,这样一群同样无辜的受害者,不该再承受“有色眼镜”的压力。病毒已经如此伤人,其他伤害就到此为止吧。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武汉加油,希望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立春啦,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悄然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