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露出西安經濟的哪些“短板”?

疫情,暴露出西安經濟的哪些“短板”?

疫情,暴露出西安經濟的哪些“短板”?

(王警 攝|詩)

“俯瞰不一樣的春節南門,

城牆上空無一人,

街上車輛稀稀落落...”


1月23日,距農曆庚子鼠年僅剩2天,武漢因新冠疫情被迫“封城”。這天晚上的西安大唐不夜城不覺明厲,仍舊人頭聳動、燈火璀璨。

全球各地的遊客,不遠千里來這座網紅城市打卡,去尋覓感受那大唐盛世氣派的西安年,去和新潮又古典的“不倒翁小姐姐”來一次美麗的邂逅。

去年春節期間,有1652萬遊客來到西安,僅旅遊收入就有144億元,還不包括巨大的人氣給西安城市形象帶來的其他增值。

疫情比想象的要猛烈,西安受到波及。

24日除夕夜,大唐不夜城發佈通知,決定停止新春系列文化活動及演出,避免人群聚集引發交叉感染。西安其他主要景點隨後亦發佈通知陸續關閉。

誰都沒想到,“中國年·看西安”竟以如此方式戛然而止。疫情面前,旅遊業這個西安的經濟的金字招牌,難以為器。


01 31%!過度依賴旅遊業


疫情來的太突然,又趕上春節,以至於西安市2019年西安市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沒有引起一絲波瀾。

成績單顯示,2019年西安生產總值(GDP)9321.19億元,增長7.0%。整體情況還可以,反正比想象的要好,加入萬億俱樂部還差臨門一腳。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3%;

第二產業增加值3167.44億元,增長7.6%;

第三產業增加值5874.62億元,增長6.8%。


西安旅遊業的表現霸氣依舊,是各行業中最閃亮的星。

全年的旅遊收入雖未公佈,僅從1-11月收入來看,已經達到了3018億元,超過了第三產業的半壁江山。

不是西安選擇了旅遊,而是旅遊業選擇了西安。


獨特的資源稟賦造就了西安旅遊的蓬勃,捧著周秦漢唐古都的金飯碗,西安正向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家化大都市邁進。


吃住行遊購娛是一種快樂經濟,抵抗風險經濟風險能力較差。


我們知道,旅遊業自身具有不穩定性,受疫情、政治穩定、安全、經濟週期的影響較大。稍有風吹草動,第一個受影響的就是旅遊業。

而在2018年,西安旅遊收入達2554億,佔到全市經濟總量的31%,西安經濟已經過度依賴旅遊業了。

疫情,暴露出西安經濟的哪些“短板”?

在9大國家中心城市中,西安是唯一旅遊收入佔生產總值(GDP)比例超過30%的城市,對旅遊業的依賴最高。


產值上看,西安位列倒數第二,除鄭州實在是旅遊業基礎薄弱墊底外,其他兄弟城市在總值上都要高於西安,在西三角城市中也是墊底,做大旅遊產值任重道遠。

西安作為唯一GDP沒有超過萬億的國家中心城市,這和旅遊業佔比第一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說明我們經濟結構優化已經迫在眉睫。

不是旅遊業太強,而是其他產業太弱。


如果國家對西安的定位不是國家中心城市,我們還可以對西安較為發達的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而沾沾自喜。

但是,對於國家中心城市而言,如果旅遊業作為最大的支柱產業,他的經濟基礎是不牢靠的,將難以擔起帶動輻射周邊的重任。


02 第三產業發展“詭異”,生產性服務業是痛點 。


在西安的三次產業結構中,有一種怪相,西安既是服務業大市,又是服務業小市。

所謂的服務業大市,是西安的消費性服務業發達。


SKP、王府井百貨等一線商場和國際品牌入住率高,旅遊住宿等遊樂業發達,能起到聚攏資金、防止資金外流的作用。

所謂的服務業小市,是西安的生產性服務業較為落後。


現代金融、生產性租賃服務、商務服務,人力資源管理與培訓服務等發展和城市定位不相符,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不強。

疫情,暴露出西安經濟的哪些“短板”?


一般認為,第三產業佔比越高,經濟結構越優,經濟水平越發達。

如果僅看上面三產佔比,我們甚至可以得出西安經濟結構質量高,僅次於北上廣的論斷。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西安的高服務業佔比,是一種虛高。

兩方面原因,一是西安工業經濟“跛子腿”,經濟總量相對較小,顯得服務業佔比高;二是,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優,也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落後。

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的範圍比較多,像金融、物流、租賃、人力資源等,主要目的是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

西安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主要領導多次在重要場所強調,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做優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軟件和信息服務、會議會展等6大生產性服務業。


例如,在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傾力打造的“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六維體系中,不管是西部經濟中心,還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都與生產性服務業息息相關。

沒有現代金融,實體經濟就缺乏湧動的血液;


沒有現代物流,陸運、空運、海運的大動脈就難以高效流通;


沒有強大軟件和信息服務,科創中心就缺乏效率支撐。


03 固投走低,需警惕

2019年西安的經濟增長率為7%,比起2018年8.2%的增長率雖有所回落,但還是超過了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在一段時間重大人事調動不明朗的情形下,實不容易。

我們知道,投資、出口、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要同時驅動才能跑得快。

而受中美貿易戰的大環境影響,今年出口拉動的貢獻有限。此時的重擔,就落到投資和消費這兩架馬車上了。

疫情,暴露出西安經濟的哪些“短板”?

(2018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西安市統計局)


數據顯示,201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回過頭看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是8.4%,增速下降了7.3%。

對比非常明顯,固定投資大滑坡後,如果再拋去通貨膨脹率的話,相當於去年固定資產投資沒有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是投資中最重要的指標,能量巨大。一般都是金額在500萬以上的大項目投資,能對經濟增長起到強刺激作用。

在出口受限,投資疲軟的情況下,西安GDP的增速能維持在7%,可謂是一個驚喜。

數據還顯示, 2019年西安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0%。特別是網上零售佔比提高,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421.50億元,增長21.7%。

活躍的內需市場為西安經濟增長提供了較為穩固的動力,就像很多人的直觀印象一樣——西安是一座消費城市,消費為經濟增長穩住了基本局面。

但長期來看,西安高質量的經濟增長離不開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現代產業體系還在搭建過程,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需要固投拉動。

陰霾之後,萬物生長。“穩增長,促發展,調結構,惠民生”,西安2020的經濟戰役即將打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