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成名作是哪一首?最能代表李白诗歌艺术又是哪首诗?

窗外的白杨


成名诗还真不知,诗仙好诗佳作太多,觉得最豪气的是《将进酒》中几句写的大气。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何等豪气,视钱财为浮云,现代的人难做到。有的人活着希望钱来越多,能挣钱却很看重钱,欲望多一分都不算富人。

有的人为钱挖空心思,挣不到多钱却看重钱。

欲望大于能力,为钱奔走所累。

能挣到一定的钱,低物欲,心向上,常感恩,欲望少一分都不算穷人。

诗中意境有指引,有深远的指引性。





书漫007


李白的代表作应属《静夜思》无疑!历代评比独占鳌头。都说它是思乡之诗,老夫认为未必。凡文人都爱遮遮掩掩,言左而顾它。李白在长安渡过了一段风花雪月的日子,也不知他那来的通天本事,居然在杨玉环身边谋到伺服娘娘的美差,一般地,娘娘身边都是丫环或公公,大家知道公公即阉人,但从没听说过李白被割过睾丸!这就奇怪了。很可能是娘娘痛爱有加,出面保将下来也说不定。所以李白对娘娘忠心耿耿,拿着他的破笔为娘娘涂脂抹粉,极尽奉承之能事,什么月想衣裳花想容就出自他之手。李白年轻,窥觑女色是很正常的事,男人那有不好色的?况且李白乎?事久东窗事发被逐出长安。好了,思乡诗《静夜思》出炉了,文人爱说假话,有谁信他在思乡?家乡有美女?有杨玉环吗?没有!只怕是思念长安与杨玉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首千古名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让老夫用原平仄加对仗和之:

静夜思,与李白和:

杨妃胸露光,

李太汗泄霜。

千杯荡秋月,

一心入梦乡。

这岂不是昭然若揭吗?也可能是误解,再和之:

静夜思,与李白和:

竹摇茅店光,

脚踩板桥霜。

李白爱独月,

诗人欢自乡!

《静夜思》的确是李白诗作的顶峰!也是用了平仄的打油诗顶峰!


老张335536


李白的成名作我觉得应该是《静夜思》,因为这首诗很简单、通俗易懂,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摇头晃脑地大声朗诵,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谁不知道这首思乡曲啊?够有名了吧?所以成名作是——《静夜思》。


李白是我们大唐著名大诗人。

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有《将进酒》《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望天门山》、《月下独酌》、《关山月》、《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秋浦歌》、《长相思》等等




若要那么多的好诗里选出一首最能代表李白诗歌艺术的,我选他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就是庐山香炉峰,山峰尖圆,李白把香炉峰比作香炉,把太阳晒着的紫霞云雾比作紫烟,把香炉峰写得很美,浪漫吧?再看看瀑布,用了个“挂”字,拟人的写法,瀑布飞出径直而下,写出山峰又高又陡,好象是银河从天上直落到地面,真是很神奇。


梦190234205


李白初入长安,以诗谒贺之章,贺见其蜀道难,说李白是谪仙人。大概是在酒肄相见,贺即解下腰间所系金龟换酒与李白相饮大醉。后成为酒中八仙之二仙。贺还说李白鸟棲曲“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所以,杜甫在忆李白二十韵诗中说道:“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杜是李白的好友,描述贺之章对李白的赞誉是真实可信的。贺归老还乡,李白送行诗:鑑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陰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贺是书法家,李白用王羲之写黄庭经换鹅的典故赞誉他。贺死后,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伤感道:“金龟换酒处,却忆涙沾巾“。所以,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难是因贺的赞誉。李白的乌棲曲(或言乌夜啼)可以“泣鬼神”使李白诗名大振长安。至于李白的代表作还是蜀道难。李白诗从盛唐代表性诗人及其擅长的诗体看,五绝是李白与王维;七绝是李白与王昌龄;五律四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七律杜甫一家独大;五古李白与杜甫;七古李白与杜甫。但李白最擅长的却是七言乐府歌行。这方面名作太多,如将进酒,梁园行,梁甫吟,天姥吟,庐山谣,答王十二寒夜独酌,行路难等等难以列举。然而最能代表李白思想风格的却是蜀道难。想像奇特,惊人,有一种惊天动地的力量蕴含在诗里,读之令人振奋神往。有人说这是一种盛唐精神的体现。诗分盛唐中唐晚唐,如说那一首诗最能代表盛唐,盛唐精神或盛唐气象,那就是蜀道难!限于学力,难免谬误。望方家指正。


用户9324536183726


李白成名作,因为咱也没在盛唐待过,所以不知道李大仙在他那个时候的成名作是啥

但你要问的是李白在当代人心中的成名作是啥那就好回答了。咱一年级时领到语文课本,打开哗的一看,只见得一首《静夜思》赫然在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妈耶,床前有月光还好懂,可能是没拉窗帘呗!咋滴这还地上打了霜?然后也不知道他怎么想要抬头看月亮,可能是要数绵羊吧!结果人家低头就思故乡,那时候咱也不明白为啥古代人看完月亮就非得思故乡。


后来语文老师讲课文讲到这一篇,先是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写下了这首诗,然后又写什么这首《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我们抄在书上。至于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反正在我和我的同龄人心中,一个叫李白的唐朝诗人就这么出道了,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只是他和我们发生过的第一次交集而已。

后来这位李大仙到处游玩,又写了什么: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在咱还没搞明白为啥香炉里面冒的是紫烟,还没理解这银河怎么就扑通一下从天上掉下来了,李白又说有一个叫汪伦的朋友给他送行: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这么一写还顺便把汪伦给捧火了,桃花潭水那么深,我们当时都以为李白淹死了,为这么一位诗坛巨星的英年早逝感到深深惋惜。



结果李大仙又出现在了初中课本里: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那时候咱也还是不晓得尼玛的啥意思,只记得老师和我们说这个第二句里“随”字、“入”字用的好,什么由静变动,什么突出了宏伟的气势,反正你背下来就完事。

再后来李白的作品就更多了,什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蜀道难,难如上青天”……

至于题主问的李白最具代表作是哪首,这个就众口难调了,个人最喜欢这首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个人感觉这首诗里每一句都厉害的不行,李白的诗学过的没学过的我也背过不少,但还真挑不出哪首最具代表性,毕竟人家的诗几乎都是经典,各位觉得哪首最有代表性呢?在下方留言讨论吧!

【我是历史中简堂观点君,欢迎关注我】


历史中简堂观点君


李白,江湖人称“诗仙”,可想而知他的作品影响深远。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随口吟诗几句。

其中有一首杜甫称赞李白的诗,名曰《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不仅杜甫欣赏他,还有白居易、辛弃疾、郑谷、齐己等也从内心敬佩他。

言而总之,我觉得李白最有名的一首诗是这首《将进酒》其中有几句我非常喜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杨一道


李白的成名作品应该属于乐府诗《蜀道难》。

李白出生于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初到长安城去拜访贺知章,就把此诗给贺知章看,贺知章看5后不禁感叹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称其为‘谪仙’,并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李白的思想深受黄老列庄的影响,著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大多是醉酒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在读李白的诗歌时候,我都会感到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都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正是因为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在笔者看来,最能代表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蜀道难》,其诗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开创意义。





蓝凌AE


李白,字太白,谥号"诗仙",唐代著名诗人,与"诗圣"杜甫齐名,并称"李杜"。史载"其诗失之八九",而现存后世收录之诗近千首,可见其平生所作,逾万首之多,其人好酒善交,其诗浪漫豪放,若说成名之作,难以考证,但最广为人知句,应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前句写景气势磅礴,后句抒情孤傲凛然,在此不作赘述。

本人认为,其文学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当属《将进酒》一首,开篇奋笔疾书,起承转折如诉,抑扬顿挫有声,把人生易逝之旷世悲情,书写表达得淋漓尽致,婉叹而不沉沦,篇幅洋洋洒洒,诗文节律变幻,令人心潮起伏,血脉愤张,如酒之甘烈,似钟之回旋,可以肯定地说,全诗是李白自身生世追求的表述,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有着怀才不遇而玩世不恭的心理暗示。



腾达意根木艺苑


笔者认为李白的成名作是《蜀道难》,最能代表李白诗歌艺术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李白最早比较有名的诗歌是《大鹏赋》。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写成的,诗人托物咏志,以大鹏自比,表达了要“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远大抱负和豪迈气概。虽然在此之前,诗人还写过有名的《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乌栖曲》等,但较之《大鹏赋》所蕴涵的深刻意义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这些诗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不过,《大鹏赋》还不是成名之作,因为远在长安文化中心的那些文化大老还不知道李白是何许人也。

二、李白的成名作是《蜀道难》。李白自负有经天纬地之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出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便是李白的自我写照。诗人胸怀伟大的政治抱负,始刻准备跻身长安的政治中心。第一次到达长安后,就去拜谒了大诗人贺知章,并把他的得意之作《蜀道难》呈给贺知章看。贺知章惊呼李白不是凡人胎骨,是天上的太白星精,于是戏称他为“谪仙人”。此时的贺知章已经八十多岁,仍然是朝廷重臣,深得皇上厚爱,他对李白的赞赏,让李白一夜成名。从此,长安城内无人不晓“谪仙人”和《蜀道难》。


三、李白的代表作是《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以独特的成就将中国诗歌艺术推上了巅峰,开启了盛唐诗歌时代。他的传世之作有1100首,主要以乐府诗著称,《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其中的名篇,最能代表李白的风格。这首诗激情喷涌,想象丰富,文笔恣肆,或骤起骤落,或行云流水,或雷霆万钧,或朗月清风,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天才气质和个性魅力以及向往仙境,对抗权贵的思想。因其代表性和重要性,被选入了我国的中学课本。


傍花前川


李白真正的成名作,当从其“谪仙人”称号的起源说起。“谪仙人”的称号和一首诗、一个人有关。这首诗是《蜀道难》,这个人是“贺知章” ,这里有一个金龟换酒的典故。


被低估的初盛唐名人——贺知章

提到贺知章,很多人对他的了解也就是一首《咏柳》、两首《回乡偶书》那么简单,现在来看很多诗人的诗也不比他差劲。但是我们来看看贺知章在李白那个时代的地位: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并称“饮中八仙”;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王维等并称“仙宗十友”。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和他并列的人就知道,贺知章在初盛唐文坛的地位,虽说达不到文坛泰斗的程度,但也绝对是吆五喝六的存在。


初出茅庐的谪仙人——李白

李白一生几次入长安,到现在还是争论不休,一入、二入、三入都有人坚持,从现状来看,还是二入长安说比较被人接受。故事就发生在李白从蜀地刚刚出来进入长安的时候。

李白是有粉丝的,追星族不少,也会传播他的诗作,但是只是小有名气而已,并翻不起什么大浪花,这也和古代传播速度实在太慢有关。只是在一片区域流传,还没有达到天下皆知的程度。

小有名气的李白到长安来,一说是他干谒当时的达官显贵贺知章(就是想走后门),一说是贺知章读过李白的作品,去见这个年轻人,不管怎么说两个人见到了。贺知章就向李白要新作品,李白就给了他一篇近日写出来还没有流传的《蜀道难》。结果贺知章“读未竟,称赞者数四,号为‘谪仙人’”,两人“解金龟换酒”,痛饮大醉。

这在当时就不得了了,文坛上顶尖的人物说李白的作品好,并且还冠上了“谪仙人”这一称号,李白自然声名大振,作品传播速度陡然剧增,天下闻名只是时间长短罢了。后来李白被称为“诗仙”也与此有关。

由此可见,《蜀道难》实为李白的成名作。

一首作品不如八字评语

至于说哪一首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我认为没有一首诗可以完全代表得了李白。他虽然古风乐府最佳,但绝句也在古今诗坛排得上名号,律诗虽少但质量也都不错。有人说他绝句、律诗写得一般,那是因为和他自己的古风乐府比较而言的,这要是放在别的诗人作品里都足以流传千古的。黄金混在一堆宝石里面,自然就显得没有那么值钱了。



李白给我们的惊讶就在于传世名作的量产,仿佛提笔就来。要是李白写诗还要苦思冥想许久,那就不是我们心中的李白了。

所以,我认为与其用一首具体的作品来代表其艺术成就,还真不如文坛上公认的八字评语:“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