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求職高峰:沒資源、沒背景、如何突破層層難關獲取高薪工作?

你還記得自己為什麼要去北上廣深嗎?

今年是我來上海的第五年,經歷過社會的毒打後,當初的青澀在不知不覺中褪去,偶像也從當紅小鮮肉變成了專業領域的頂尖大咖們,每個月的工資除去房租和正常開銷之外所剩無幾……

但如果給我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我還是會義無反顧的選擇上海。如果非要問為什麼的話,《北京女子圖鑑》中陳可說的那句話就是最好的答覆,她說:“我不想就這樣留在老家,不想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找一個差不多的男人,然後過著差不多的人生。”

大多數人選擇到大城市打拼是因為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好工作的機會也很多,希望自己能夠在大城市立足,讓家人過得更好。

大城市機會雖多,競爭也是異常激烈,《北京女子圖鑑》中陳可剛到北京時面試屢屢碰壁,她不斷降低自己對工作和薪資的要求,卻還是沒有一家公司願意錄用她。

春節過後,即將又迎來一次求職高峰期,作為沒背景沒資源的“外來人”,我們該如何通過面試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工作呢?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關於面試的話題,我們將從三個方面展開討論:

1.一份好工作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2.如何尋找優質的對標公司和崗位?​

3.如何將自己塑造為企業超預期型人才?


1 、用複利思維評判工作

01“貧富“差距的本質

當初一起畢業的同學,選擇各行各業的都有,剛開始大家的起點都差不多,月入都是幾千元左右。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收入上的“貧富差距”漸漸被拉開,那些混得好的同學收入較畢業時翻了十倍不止,而有的同學還在“低保“水平線上掙扎。

難道是因為這些低收入的同學不努力嗎?

其實,結果恰恰相反。

我的同學小迪,畢業後被親戚介紹到廠裡面上班,每個月包吃包住,到手4500左右。她每天早上6點準時上班,經常加班到晚上十點,到家後已經累得不行,一碰到枕頭就睡著了。

以廉價勞動力獲取報酬,每天工作10-15小時,既沒有時間提升自己,也沒有存到錢。所以,這份工作她做得時間再久,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而且現在機器越來越智能,這種重複勞動的工作很容易被機器所替代。

經濟學家將這種狀態稱之為“貧窮的死循環“,指的是貧窮的本質不在於沒錢,而是面對生活狀態時的抉擇,如果無法脫離貧窮的生活態度,就只能在貧窮的生活中無限循環。

另一位同學小楠,畢業後在北京找了一份新媒體編輯的工作,剛開始工資5000元每月,在大城市除去房租和開銷幾乎沒錢了。工作一年後,他成功地晉升為公司的主管,月入1萬+,後來自己出來單幹,開了培訓寫作班,現在月入5萬+。

那些收入高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時間單位價值很高。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完成工作,更是在給未來積累財富。

<strong>俗話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你想遠離這種“貧窮的死循環”,在做職業規劃時就要培養自己的複利思維,不要太在意當下收入的高低,而要重點考核這份工作帶來的價值,優先選擇能讓你時間價值最大化的工作。

春節求職高峰:沒資源、沒背景、如何突破層層難關獲取高薪工作?

02 複利思維,增值的最佳途徑

我們自身就像是一個“槓桿”,需要找到一個“支點”才能發揮最大效應,撬動我們的人生。而具有“複利效應”的工作,就是我們的突破口,它就像槓桿的支點能發揮”乘數效應“,讓產能價值最大化,也就是讓我們花更少的時間,獲取更多的回報。

李嘉誠說:“聰明的人專注研究精算支點位置,支點的正確無誤才是結果的核心。這門功夫倚仗你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能否洞察出那些看不見的聯繫層次和次序。”

在面對選擇時,哪些工作能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支點”呢?

我的同學小楠,起初他是做新媒體編輯的,寫作就是他的“支點”,他在工作中提升了寫作水平,積累了工作經驗,並通過寫作升職加薪,後來還成功轉為培訓師,這些都是“支點”帶來的複利。

<strong>在選擇工作時我們可以透過知識遷移這個指標去評判工作的價值,知識遷移指的是在這份工作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能遷移到下一份工作中,幫助自己更好的勝任工作。比如培訓能力、演講能力、專業技能等,這些能力會長期的給你帶來好處,讓你直接或間接的從中受益。

瞭解到具有“複利效應”的工作能有效提升知識遷移的能力和提升自我價值後,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盲目的去投簡歷了,因為這只是找工作的第一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只有當你的能力與對方公司崗位需求相匹配時,才能說明這是一份適合你的好工作。

春節求職高峰:沒資源、沒背景、如何突破層層難關獲取高薪工作?


2、如何備戰一場面試

很多人在找工作時會存在一種盲從現象,聽到別人說某某行業工資高,或是朋友公司有空缺介紹你去面試等,兜兜轉轉一圈後,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麼工作。

職場如戰場,我們在玩遊戲時都會根據英雄人物的屬性挑選合適的武器,在自己上戰場時更應當慎重。

01 瞭解自己的屬性

在備戰面試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屬性,這樣才能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合適的武器,千萬不要忽視這一步,合適的武器就是你日後征戰沙場的底氣。

在找工作時我們可以運用SWOT分析法對自己的現狀進行一個綜合評估,從中分析出你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

SWOT分歧法

常用在企業戰略分析,也同樣適用於面試中。主要是基於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將與分析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

我們將小楠找工作的情景代入到SWOT法中進行分析:

  • 優勢:小楠在讀書時文科比較好,偏科有點嚴重。語文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平時也喜歡讀書、寫作,自己對新媒體編輯也有很大的興趣。
  • 劣勢:當小楠準備面試新媒體編輯時,他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和其他有經驗的面試者相比這是他最大的劣勢。
  • 機會:對方公司的招聘信息中有發佈平臺信息,小楠可以提前瞭解這家公司以及他們的運營情況和文風,在面試時能有更多談資。
  • 威脅: 這家公司發佈的信息,其他的應聘者也能看到,如果他們的分析更加精準和專業,那麼對小楠來說就是個威脅。

綜合評估之後,小楠覺得自己可以勝任新媒體編輯的工作,這份工作不僅能滿足他對寫作的熱愛,還能給他一筆不錯的收入。瞭解自己的屬性之後,找工作的方向就大致確認下來了。接下來小楠要做的就是尋找合適的公司投簡歷了。

02解讀目標公司

同樣的職位有不同行業的公司,有了明確的從業目標後,再根據你想從事的行業和預期去各大招聘平臺搜索符合你條件的公司。

在投簡歷時建議大家不要海投,一鍵投簡歷雖然很爽,但是電話被打到爆的那一刻你就會追悔莫及;同樣也不建議盲投,看到這個職位的招聘就興奮地提交簡歷,不匹配的簡歷投遞的再多,也會石沉大海,還不如集中精力去研究那些對標的公司。

簡歷的數量不在於多,而在於精。當我們找到對味的公司後,如何製作一份有內涵的簡歷,讓面試官眼前一亮,覺得你就是他們在找的人才?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作準備:

  • 首先,解讀目標公司的需求

從招聘的職位要求解讀公司需求

在各大招聘網站上我們都能看到公司的招聘需求,比如對學歷、工作經驗還有工作職責的要求,從這些內容中你就能判斷出這家公司迫切需要招聘什麼樣的人才。

從主營業務解讀公司的需求

瞭解一家公司時除了看它的招聘需求,其次也要看了解它的產品。比如某家化妝品公司招聘新媒體編輯,那麼她就需要你對化妝品市場行情和潮流時尚有一定的瞭解。而且通過了解產品,你也能大概判斷出這家公司的策略和經營情況。

從銷售渠道解讀公司的需求

公司既然有產品,那麼就可以在各大平臺搜索到這家公司的銷售渠道。比如:這家公司主要是做線上還是線下,線上的銷售渠道一般是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線下就是百貨店、專櫃等,可以通過銷售渠道進一步瞭解該公司。

  • 然後,量身定製簡歷,與對方公司強關聯

在各大平臺瞭解該公司後,我們可以通過蒐集到的信息挖掘對方對人才的潛在需求,再根據對方的招聘需求和潛在需求修改自己的簡歷,讓簡歷看起來就像是為對方公司量身定製的一般。

比如:你面試的是新媒體編輯,你通過搜索找到他們運營的公眾號之後,你從中發現他們的排版不太美觀,粉絲活躍度比較低,那麼你的簡歷在常規內容下可以加上,你擅長使用秀米排版,有過運營一個月漲粉XX個的經驗,粉絲活躍度保持在XX。

  • 最後,自身價值可量化吸引對方眼球

公司招聘的在意點無非是聘用你之後,能為公司帶來哪些具體的好處?

在製作簡歷時我們應當把自身價值可量化,簡歷中能用數字表示的就不要用一些比較模糊的詞語,比如你上一份工作運營的公眾號粉絲同比增長30%,那麼就要把具體數字寫出來,而不要寫有較大幅度增長這類的字眼。

從各個方面對公司進行解讀,然後製作一份與對方公司需求高匹配的簡歷,再將往期經驗價值化,這樣呈現給面試官看的簡歷就會非常清晰,一目瞭然。一份好的簡歷是會說話的,當面試官看到這樣一份簡歷後他也會更加認可你的能力。

春節求職高峰:沒資源、沒背景、如何突破層層難關獲取高薪工作?


3、穩中求進,巧妙應對面試

面試時面試官都會先讓你介紹一下自己,瞭解你的基本信息,根據簡歷內容稍加潤色即可。最難的部分是面試官提問環節,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引起對方的注意,引導後面的談話和成功拿到心儀的offer?

世界500強公司HR面試時會使用一種面試框架——STAR法則,通過這個法則面試官能瞭解求職者的做事風格和潛在能力,更能精確地預測求職者日後在工作中的表現。

STAR法則

STAR法則是一種常用的面試框架,主要包括背景、任務、行動和結果這四項,便於讓面試官瞭解面試者相關的具體信息和個人能力。

春節求職高峰:沒資源、沒背景、如何突破層層難關獲取高薪工作?

下面以STAR法則進行一場模擬面試,面試官會如何運用這個法則提問,求職者又該如何巧妙地給予回答:

1.Situation —背景

做某件事的背景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有無受其它因素影響?

比如小楠在簡歷上寫自己在上家公司做新媒體編輯時,粉絲同比增長30%。此時,面試官就會考慮這件事的背景,然後提出一系列問題,瞭解小楠在取得這些成績時有沒有受其它因素的影響,原有粉絲是多少,通過什麼手段增長的?

小楠可以從當時事情發生的背景角度進行回答:

當時正好是母親節,我策劃了一場母親節活動,並提前進行了預熱。想趁母親節的時候回饋老粉絲,順便提升一下粉絲活躍度。

面試官通過不斷提問與粉絲增長的問題,可以全面地瞭解小楠所獲得的業績與其它因素是否有直接關聯,從而對小楠的能力有個基礎的評估。當面試官圍繞背景提問時,求職者應當先分析面試官提問的本質,然後從背景角度給予專業的回答。

2.Task —任務

為了取得這些成績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工作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接到任務時的思路是什麼?

面試官瞭解背景後,接下來會詢問具體原因,比如在接到任務後的初步思路是什麼?當時是從哪幾方面進行思考的?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小楠可以從當時接到任務後的準備工作進行回答:

在接到母親節活動任務時,我想過以親情、感恩或姐妹情為主題,親情和感恩這個角度太普遍了,而很多關係好的母女都情同姐妹,於是這次活動主要圍繞母親是如何像姐姐般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

面試官通過了解小楠在執行任務前的準備工作,可以從中得知小楠的專業能力,從而判斷他的工作經驗是否符合工作崗位。當面試官圍繞任務進行提問時,求職者思路一定要清晰,要讓對方認為你是個有想法有計劃的人。

3.Action —行動

為了完成這項任務做了哪些行動?採取的行動是否有效?行動與預期產生偏差後是否有補救措施?

到這一階段時,面試官的側重點在於瞭解你是如何克服困難完成這項任務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哪些行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工作中你是否有能力應對突發情況?

小楠可以從工作執行過程進行回答:

在母親節活動前半個月我們就開始預熱了,剛開始熱度並不高,後面我們通過劇透有神秘嘉賓和神秘大禮包提升了粉絲關注度,並引導粉絲主動擴散傳播話題。

面試官瞭解小楠執行任務的過程,能深入瞭解小楠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面試官追問執行過程時,求職者在回答問題時可以說一些執行中的小困難,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化解,讓對方認為你是個靠譜、有能力的人。

4.Result — 結果

採取行動後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從中吸取了哪些經驗?應當如何優化?

公司最需要的是能交付結果的人才,可以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在這部分面試官主要會問你這個任務的結果有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其成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在這次的任務中有沒有學習到什麼經驗?

小楠可以進行工作結果分析:

這次任務雖然過程中遇到一些小困難,但都成功化解了,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當月的粉絲同比增長了30%。下次再過這種類似的活動時,我認為活動的預熱期可以進行縮短,一週的時間效果會更好,還有活動結束後應當寫一篇活動回顧的文章,向粉絲反饋活動效果,讓潛在粉絲和未參加活動的粉絲能踴躍參與下期活動。

面試官關注結果,是想了解小楠是否善於總結問題,有沒有及時覆盤的習慣。當面試官問及任務結果時,求職者應當對任務進行總結回顧,讓對方認為你是個善始善終的人。

<strong>在面試前求職者也可以通過STAR面試法則不斷向自己提問,對面試準備進行查漏補缺,將自己塑造為企業預期型人才。當你做好充分的準備後,面試官的問題都在你的意料之中,面試官會更加堅定的認為你就是他們要找的人才。

春節求職高峰:沒資源、沒背景、如何突破層層難關獲取高薪工作?


結語:

林肯說:“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未來。”一份好的工作,不僅能滿足當下的生活需求,還能給你的未來創造更多價值。

當我們找工作時不要盲目地投簡歷、面試,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找一份具有“複利效應”的好工作:

<strong>1.選擇工作時通過知識遷移率去評判這份工作的價值,知識和技能可以反覆遷移的工作,都具有“複利效應”,在未來可以長期為你帶來的價值。

<strong>2.在備戰面試前,先要了解自己的屬性和解讀對標公司,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位。在對的公司遇上對的職位,日後才能升職加薪,一路開掛。

<strong>3.面試都是有套路的,世界500強HR都在使用STAR法則。在面試前根據STAR法則預測問題,將自己塑造為企業超預期型人才,讓面試官對你刮目相看,成功錄取的機率更大。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你準備的越充分,面試成功的機率就越大。最後祝所有選擇進大城市拼搏的人,都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拿到心儀的offer。


  • 關注「火蟲課代表」每天一點微光,照亮你的求知慾~
  •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評論、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