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論語·里仁篇》:說話和做事前,要有“三思而後行”的意識

<strong>棘子成是春秋時期,衛國的大夫。

有一天,棘子成對孔子的弟子子貢說:“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質就夠了,為什麼還非要有文采呢?”子貢聽了棘子成的話以後,卻是一點也不贊同,他開口反駁道:“您這樣說是不對的。四匹馬拉的車子,也追不回已經說出口的話,本質和文采是同樣重要的。讓我拿皮草來舉例解釋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明顯不一樣,而它們的區別,就既在於本質,也在於文采;如果把虎豹的皮上那些有文采的毛給拔掉以後,那虎豹的皮看起來就與犬羊的皮沒有什麼兩樣了。”

顯然,子貢對於棘子成的話不但提出了反對意見,同時還舉出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然而,讓後人更為在意的,卻是子貢對於棘子成隨意開口表態的態度,並留下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道理。

淺析《論語·里仁篇》:說話和做事前,要有“三思而後行”的意識

其實,孔子也有過相類似的話,他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代的君子從不輕易地發言表態,他們以說了而做不到為可恥。”

雖然,兩者有一定的區別,但卻是表達出了要謹言的意思。只是,與“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相比,孔子所說的話,除了告誡後人要謹慎地對待自己所說的話以外,還必須要注重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孔子的觀點之中,切不可輕易對別人作出承諾,而一旦自己說了以後,就必須要“躬行不逮”。

<strong>否則,就會失信於人,影響到自己的信譽聲望,變得難以服眾。

淺析《論語·里仁篇》:說話和做事前,要有“三思而後行”的意識

“田衛東”,對於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是瞭解他的人,卻無不對他的行為豎起大拇指。因為,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普通的人,卻是為了一句承諾照顧了戰友的父母20餘年。原來,早在1995年的時候,因為自己的戰友遠離家鄉無法照顧父母,田衛東便答應了對方“你有空的時候替我去看看我爸媽”的囑託,而這一“看看”便是20餘年。

如此一諾千金,重情重義之人,自是對得起“一馬既出,駟馬難追”之言,同樣也配得上孔子“恥躬之不逮”之言。

其實,在現實生活之中,許多人承諾了別人的事情以後,並不是沒有能力或者是沒有機會去做好,而是沒有把自己隨口所說的話當回事。如此這般,自然也就不可能用心去履行自己的言論,最終造成了食言之實。而往往這樣看似不重要的事情,卻是與人交往時的大忌,最容易讓別人感受到失望的一種行為。

淺析《論語·里仁篇》:說話和做事前,要有“三思而後行”的意識

所以,這就告誡我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與別人的交往之中,一定要謹慎地對待自己的言行。說話做事之前,一定要有“三思而後行”的意識,即便是遇到自己能夠做得到的事情,也要仔細地思考一番,看一看中途會不會有其他的事情或是安排會打亂自己的計劃。

若是真的沒有把握,就一定要及時把真實的情況說明白,切不可給人留下一個言行不一的印象,最終於人於己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