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有多少年輕人堅持看完《資治通鑑》,以及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毛主席讀了17遍的《資治通鑑》中的50句名言,句句經典,醍醐灌頂。能學到權術與陰謀,學到為官從政之道,簡單的說,你從中可以知道生存的智慧

資治通鑑是以記述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藉以展示歷代君臣、興衰成敗、安危治亂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鑑

史就像看高人下棋,他們每走一步都留下來一些歷史的印記,這就構成了一個棋譜的殘局。我們熟讀這種殘局,我們就能下棋了;我們熟讀歷史,我們對人間的這些不同的挑戰,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在汗牛充棟的歷史著作中,《資治通鑑》是最著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現代有多少年輕人堅持看完《資治通鑑》,以及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資治通鑑》是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北宋司馬光等撰,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


《資治通鑑》以“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目的,以歷代政治大事為主要內容,注重對治亂興衰的原因分析與經驗總結。該書文字優美,敘事生動,體例嚴整,徵引史料極為豐富,具有非常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對後世史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從北宋到清朝,《通鑑》一直是帝王經筵上經常使用的歷史教材,因而被梁啟超稱為“皇帝教科書”。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司馬光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下面我們來賞析這部著作的50句經典名言。

01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資治通鑑·周紀》

【譯文】所謂的才學,是道德的資本。所謂的德行,是才學的主帥。這其實是說,個人的道德素質,要高於個人的才學。這是因為一個人無才,但是有德的話,只不過平庸,難以成大事而已,如果一個人有才卻無德,那對於社會的危險就大了。所以,對於人才的培養,首先是對其思想品質和道德水平的培養,然後才是知識、技能方面。

02 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功而遂。--《資治通鑑·漢紀》

【譯文】做事把重點和精力放在難點上,只要把難點解決了,簡單的自然也就解決了;做人要取長補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決好了,自己的長處自然也就會得到加強。

現代有多少年輕人堅持看完《資治通鑑》,以及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03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多方面聽取意見,才能明辨是非;單聽信某方面話,就會愚昧不明。

04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亡戰必危。--《資治通鑑》

【譯文】國家雖大,喜好戰爭必定滅亡;天下雖然太平,忘掉戰爭必定危險。

05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資治通鑑·周紀》

【譯文】家道貧困的時候就希望有個能持家的好妻子,國家大亂的時候就希望有個治國有方的好宰相。

06 面從後言,古人所誡。--《資治通鑑·魏紀》

【譯文】古人最忌諱的是,表面服從而背後反對。

07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測也。--《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發怒是人之常情,但不發怒而常把笑容掛在臉上的人,這種人是最難讓人猜測的。

08 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遺其力,而不能者不得處其任。--《資治通鑑·魏紀》

【譯文】賢明的君主在用人時,能使有才的人竭盡全力,而不讓不學無術的人白白佔著位子。

09 老禾不早殺,餘種穢良田。--《資治通鑑·陳紀》

【譯文】殘留在地裡的頭季稻穀不早點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會使良田荒蕪。

10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資治通鑑·漢紀》

【譯文】因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難,怎麼可以獨自活下來呢?

11 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資治通鑑·周紀》

【譯文】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寵信專任,對尊敬的人容易疏遠,所以察選人才者經常被人的才幹所矇蔽而忘記了考察他的品德。

12 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資治通鑑·宋紀》

【譯文】能選擇別人的長處去學習它,這種長處自然也就屬於自己了。

13 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木心不直,它的紋理就會歪歪斜斜,用這種木材製造的弓,雖然強勁,可是發射出去的箭矢也不會直飛目標。

現代有多少年輕人堅持看完《資治通鑑》,以及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14 好勝人,恥聞過,騁辯給,眩聰明,厲威嚴,恣強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爭強好勝,不願意聽到別人提缺點,喜歡放開自己的舌尖而馳騁辯才,顯示小聰明,對人過於苛刻嚴厲,頑固不化且自以為是。這六點,都是君主應當特別加以警惕的毛病。

15 凡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則所短不言自見。--《資治通鑑·晉紀》

【譯文】要去評論一個人,一定要先稱讚其所長,這樣其短處不說,大家也都知道了。

16 舟順水之道乃浮,違則沒;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則危。--《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四年》

【譯文】船順乎水的規律才能浮起,違背了水的規律就會沉沒。君主能把握人們的意願才能地位鞏固,不能把握人們的意願就會處境危險。

17 為貴人當舉綱維,何必事事詳細!--《資治通鑑·梁武帝天監五年》

【譯文】身為尊貴的領導者,應當舉綱執要,又何必所有事情都面面俱到呢?

18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資治通鑑·周顯王十年》

【譯文】那些講求道德的人們,總是不會世俗同流合汙,想要去建立大工業的人們,不會和大眾去謀劃事情。

19 法忌煩苛,治貴清約。--《資治通鑑·梁武帝天監十六年》

【譯文】法律最忌諱的是煩雜且苛刻,而為政貴在能夠清平簡約。

20 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資治通鑑·魏志》

【譯文】仁者不會因為所處形式的盛衰而改變自身的氣節,義者不會因為成功或者失敗而改變自己的心志。

21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敗有必在慢之。--《資治通鑑》。

【譯文】做事情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這是源於能夠嚴肅的對待它。凡是之所以會失敗,大多是因為輕視或懈怠。

現代有多少年輕人堅持看完《資治通鑑》,以及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22 形者,言其大體得失之數也;勢者,言其臨時之宜、進退之機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實也。--《資治通鑑·漢高帝三年》

【譯文】所謂形,就是需要從整體去看待得失;所謂勢,是指面對實際情況能夠靈活的應對,進退都隨著形勢而應變。所謂情,是指意志是否堅定。

23 聰明流通者戒於太察,寡聞少見者戒於壅蔽。--《資治通鑑·漢紀》

【譯文】聰明通達的人要警惕過於明察;聽得少、見得少的人要避免閉塞無知。

24 得財失行,吾所不取。--《資治通鑑·陳紀》

【譯文】獲得財物卻喪失了德行(得不義之財), 這樣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25 去就以道,可謂君子矣。--《資治通鑑·晉紀》

【譯文】離開自己職位,或繼續留任,都能出於正理,這就是高尚的人了。

26 不誠於前而曰誡於後,眾必疑而不信矣。--《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事前不誠實而事後卻表白自己誠實,這必然會引起人們的懷疑而讓人不相信自己。

27 夫登進以懋庸,黜退以懲過,二者迭用,理如循環。--《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讓他升任,是為了獎勵他的功勞;罷免他,是為了懲罰他的過錯。這兩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28 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德行勝過才能,叫做君子;才能勝過德行,就叫做小人。

29 凡人之情,窮則思變。--《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沒有辦法之時,就會設法改變現狀。

30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資治通鑑·漢紀》

【譯文】標杆彎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頭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潔潔的。

31 立功者患信義不著,不患名位不高。--《資治通鑑·晉紀》

【譯文】立功的人擔心自己的信義不顯著,而不必憂慮自己的名譽和地位不高。

32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聽人說的不如親身經歷,親耳聽到不如親眼見到。

33 沒齒而無怨言,聖人以為難。--《資治通鑑·魏紀》

【譯文】一輩子連句怨恨的話都不說,這恐怕連聖人也難以做到。

現代有多少年輕人堅持看完《資治通鑑》,以及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34 欲知其人,觀其朋友。--《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要想知道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可以觀察他身邊朋友的素質。

35 短於從善,故至於敗。--《資治通鑑·漢紀》

【譯文】不肯向善者學習,這便是失敗的原因了。

36 幣厚言甘,古人所畏也。--《資治通鑑·晉紀》

【譯文】送來的禮物很多,說的話又非常入耳,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37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贊己,闇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資治通鑑·周紀》

【譯文】不辨別事情的是非對錯只是喜歡別人讚揚自己,沒有比這更糊塗的了;不思量道理在哪邊而一味地奉承討好,沒有比這更讓人討厭的了。

38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大丈夫答應別人一句話,即使許以千金也不會改變。

39 儉約,所以彰其美也。--《資治通鑑·梁紀》

【譯文】勤儉節約,可以彰顯一個人的美德。

40 明者銷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資治通鑑·漢紀》

【譯文】明智的人在災禍沒有現出苗頭的時候就給以防範,聰明的人對於將要發生的危害預先進行估計。

41 任賢必治,任不肖必亂。--《資治通鑑·漢紀》

【譯文】任用賢德之人治理天下,天下一定會太平;如果使用不賢德的人去治理天下,天下一定會大亂。

42 汝知稼穡之艱難,則常有斯飯矣。--《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如果你能夠知曉農夫的辛苦,就胡常有這碗飯吃了。

43 人不可以求備,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長。--《資治通鑑·唐紀》

【譯文】對於別人,不應當求其完備,應當用他的長處,而放棄他的短處。

44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資治通鑑·太祖開寶八年》

【譯文】自己睡覺的床榻旁邊,怎麼能容許其他人來呼呼地睡大覺呢!這是趙匡胤宋太祖。說的話。這句話比喻自己的利益或勢力範圍不能容許他人來侵佔、染指。

45 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資治通鑑·周威列王二十三》

【譯文】君子會用自己的才能去做善事,小人會用自己的才能去做壞事。

46 夫禮,辨貴賤,序親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資治通鑑·周威列王二十三》

【譯文】禮儀的存在在於能夠分辨貴賤,使得親疏有序,裁定萬物,處理日常事務。沒有約定就不能夠顯揚,沒有爵號的器物,就不會有相應的形象。

47 見黃雀而忘深阱,智者所不為--《資治通鑑·梁紀》

【譯文】看見黃雀就一心想捕捉它,而忘記了前面還有陷阱;這種事情,聰明人不會去幹。比喻利令智昏的人,一心想侵害別人,卻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計他。

48 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資治通鑑·周赧王三十一年》

【譯文】那些無道之人主持天下,便會招致更大的危險,大的累贅,得到了君王地位,還不如沒有得到。

49 君子小人之不相容,猶冰炭之不可同器而處也,故君子得位則斥小人,小人得勢則排君子。--《資治通鑑•唐文宗大和八年》

【譯文】君子和小人互相不容納,就像是冰和炭火不能夠放在同一個容器中一樣。因此君子得位的時候,會排斥小人,小人在得勢

現代有多少年輕人堅持看完《資治通鑑》,以及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更多教育資訊關注索科教育

(本文圖片文章摘抄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