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師表》時,“親賢臣,遠小人”的“遠”你讀對了嗎?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辵”部的一個漢字:“遠”,“遠”在1986年的《簡化字總表》中列為“遠”,而“遠”字是1988年《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所列的常用漢字,因此今天的遠字是需要重點記憶的。標題中提到的諸葛亮《出師表》的:“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這裡的“遠”,應讀yuàn,四聲,不是平常的三聲。

遠(遠)。讀音有兩個:

(一)yuǎ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遠,遼也。從辵,袁聲。”另外,《說文解字》還提到,“遠”字還有一個古文寫法,如圖:

讀《出師表》時,“親賢臣,遠小人”的“遠”你讀對了嗎?

(古文遠的寫法)

當然,這種寫法,在現代漢語已經不用,卻可以看出遠字的造字原理,即在古文裡,遠是會意字,有說“步”中加了個“日”,表示每日邁步,積步為遠;另有一說,“步”中加“日”,即古“步”字,如果這兩說成立,則遠,最早是個會意字。

但我們仍按許慎的說法來學習。看遠字的字形發展:

讀《出師表》時,“親賢臣,遠小人”的“遠”你讀對了嗎?

(《字源》所列遠字的字形發展)

早期的遠,最早出現在金文裡,即上述所說的古文“遠”的字形。

遠字的本義是遙遠,指空間距離大。《爾雅·釋詁上》:“遠,遐也。”《廣韻·阮韻》:“遠,遙遠也。”比如《詩經·豳風·七月》:“取彼斧斨,以伐遠揚。”《毛傳》稱:“遠,枝遠也。”孔穎達疏:“言‘遠,枝遠’者,謂長枝去人遠也。”拿起你方形的斧頭,砍去高處的枝條。枝條高,距人遠,所以稱“遠揚”。

讀《出師表》時,“親賢臣,遠小人”的“遠”你讀對了嗎?

(南宋劉松年款《詩經·七月》詩意圖)

又比如杜甫的詩《過洞庭湖》:“湖光與天遠,直欲泛仙槎。”用的也是本義。遠在現代漢語裡用的大多也是本義,比如毛主席《紀念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也引申指遠方的人。比如《後漢書·蔡邕傳》:“有菟馴擾其室旁,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入觀焉。”這裡的“遠近奇之”,指的遠處的人與近處的人都覺得奇特。這段話說:(蔡邕很奇特)有溫順的兔子順從地呆在他的屋子旁邊,又有兩棵樹的枝幹合生在一起,遠近的人都覺得這些很奇特,很多人前往觀看。

讀《出師表》時,“親賢臣,遠小人”的“遠”你讀對了嗎?

(蔡邕像)

遠字在本義之外,還有其他用法,下面說說常用的:

(1)久遠。指時間漫長。比如《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邢昺疏稱:“遠,謂親終既葬日月已遠也。”謹慎送終,追念遠祖,民眾的德行就歸於淳厚了。又比如《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因船是年遠的,又帶貨太重,發起漏來。”年遠,指船經歷的時間漫長,是條舊船。

又與“中”、“下”等配套使用,表示時間的先後,具有序數的作用。比如《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臣伏惟陛下遠覽姬文二虢之援,中慮周成召、畢之輔,下存宋昌磐石之固。”

(2)多,指差距大。比如韓愈《師說》:“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遠矣,而恥學於師。”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多,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多,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讀《出師表》時,“親賢臣,遠小人”的“遠”你讀對了嗎?

(韓愈像)

(3)深遠;深奧。比如《易·繫辭下》:“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孔穎達疏:“其旨遠者,近道此事,遠明彼事,是其旨意深遠。 ”意思是:旨意深遠,文辭也很典雅,其中的言論委婉曲折卻無不中肯恰當。

(4)高遠,遠大。比如《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何晏《論語集解》:“(馬)融曰‘無此二者,非但為明,其德行高遠,人莫能及。”點滴浸潤的讒言、切膚之痛的誣陷不能生效,就可以稱為德行高遠了(前一句是“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矣”所以,馬融會這樣說)。

(5)邊遠,遠地。比如《戰國策·秦策》:“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繆乎?”大王不如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這樣,得了一寸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寸土地,得了一尺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尺土地。可現在您不這樣做,卻去實行遠攻,這不是太錯了嗎(這是范雎給秦王定的“遠交近攻”的戰略,這在當時,是非常高明的長期戰略)?此義與本義相近,但略有不同,要仔細辨析。

讀《出師表》時,“親賢臣,遠小人”的“遠”你讀對了嗎?

(范雎像)

(6)擴大,擴展。比如《漢書·韋賢傳》:“四垂無事,斥地遠境,起十餘郡。”顏師古注:“斥,開也。遠,廣也。”

(7)疏遠。多指血緣關係。《廣雅·釋詁三》:“遠,疏也。”比如《詩經·小雅·伐木》:“籩豆有踐,兄弟無遠。”盤兒碗兒排整齊,兄弟之間別疏遠。現代漢語也這樣用,比如:他有個遠房侄子。也泛指一般不親近的人。比如《三國志·蜀志·張裔傳》:“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

(8)古代的州名。治所在現在的四川省松潘縣境。

此外,遠還是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二)yuàn。這個讀音出自《廣韻》“於願切”。有三個用法:

(1)離去;避開。《廣韻·願韻》:“遠,離也。”比如《論語·顏淵》:“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舜擁有天下,在眾人中挑選,舉用了皋陶,不仁的人就離去了。湯擁有天下,在眾人中挑選,舉用了伊尹,不仁的人就離去了。

讀《出師表》時,“親賢臣,遠小人”的“遠”你讀對了嗎?

(開封獄神廟前的皋陶像)

(2)不接近,不親近。比如《論語·雍也》:“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智矣’”皇侃《論語義疏》:“鬼神不可慢,故曰敬鬼神也;可敬不可近,故宜遠之也。”務使民眾趨向於義,敬奉鬼神而遠離它們,可以稱為知了。這是儒家對待鬼神的態度。

在這一個用法之下,有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其中的“遠”容易讀錯,就是諸葛亮的《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這裡的“遠”,應讀yuàn。親近賢臣,不接近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不親近賢臣,這是後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要注意與上一個讀音第(7)條用法的細微差別,這裡既不指血緣關係的疏遠,又不指關係不親近的人,而是指不親近,不接近。很多人混用兩個用法,讀音當然也讀錯了。

讀《出師表》時,“親賢臣,遠小人”的“遠”你讀對了嗎?

(影視劇裡的諸葛亮)

(3)違背,乖離。這個用法用於方言,見《方言》卷六:“伆(wěn),邈,離也。楚謂之越,或謂之遠,吳越曰伆。”比如《漢書·公孫弘傳》:“故法不遠義,則民服而不離;和不遠禮,則民親而不暴。”顏師古注稱:“遠,違也。”

遠(遠)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讀《出師表》時,“親賢臣,遠小人”的“遠”你讀對了嗎?

(遠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80,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