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不看豆瓣評分,只想談談我從中得到的三個啟示

春節檔電影《囧媽》在大年初一的線上公映,可謂賺足了公眾的目光。尤其是在疫情肆虐、人們只能在家蝸居的時刻,看到原本只能在電影院才能看到的賀歲電影,內心的喜悅可想而知。


《囧媽》將故事發生地設定在俄羅斯,通過伊萬和自己的妻子張璐之間的婚姻關係、伊萬和母親6天的俄羅斯之旅,揭示出成年人在愛情、親情上面遇到的困境以及選擇。但是,伴隨著這部電影而來的,卻並不是高口碑、高評論,而是人們褒貶不一的態度。


喜歡這部電影的人認為,徐崢導演將電影的版權以6.3億賣給字節跳動公司,而字節跳動公司在大年初一邀請全國人民免費觀看電影,就衝這種愛國情懷都不應該挑三揀四。而且,這部電影中出現的感人片段,如母親擋在伊萬面前,讓黑熊不要吃自己的兒子、伊萬揹著母親過冰河、母親登上紅星大劇院演出確實賺足眼淚。


但是對於反對者而言,他們不喜歡電影中傳遞的三觀,認為導演在用道德觀綁縛觀眾。而且電影的後半段太垮,完全脫離現實。這種批評的聲音,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了。當人們從電影的內容、主題來評價這部電影時,我只想從《囧媽》這部電影談談我從中得到的三個啟示。

《囧媽》:不看豆瓣評分,只想談談我從中得到的三個啟示


01、從伊萬和母親的相處,我懂得溝通的重要性


如果看過徐崢導演的以往作品,會發現《囧媽》和這些作品存在很多不同。這一次,徐崢導演並沒有將重點放在營造笑料上,而是試圖去探討成年人身上存在的矛盾以及困境。我想對徐崢導演而言,他也在嘗試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自我的轉型。姑且不論社會大眾的評價如何,這種突破自我的精神還是值得讚揚的。


電影塑造了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母親。她們迷信公眾號多過科學,她們注重養生、會用自己的方式干預兒女的生活。她們是另一種版本的“蘇大強”,總是用很“作”的方式博得你的關注,總是強迫你接受自己的觀點和邏輯。


但是,她們的關心確實實實在在、發自肺腑,以至於你總能生出一種無力感。


就像電影中的伊萬和母親,他不止一次讓母親不要干涉自己的生活,但是母親卻認為,“你是我兒子,我不關心你關心誰?”從這些地方其實都能看出母子之間的溝通存在問題。


我想,在父母輩和兒女之間,代溝是必然存在的,這是因為雙方的經歷、經驗、所處的年代不同所導致的一種不可避免的差異性。既然無可避免,是不是就沒有辦法解決呢?我認為不是的。這些矛盾的根本點都是對彼此的關心,只是用錯了方式,只是過多的強調自我的感受,卻忽略了對方的情感。


正如電影中,伊萬的母親忽略了伊萬已經長大成人,他有自己的判斷力,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作為母親不能干涉太多,而是應該尊重他作為一個成年人的選擇。

而作為伊萬,同樣不能忽略母親的情感。不論是喂他吃小番茄、推薦一些養生的文章,還是關心他和妻子的婚姻生活,讓他喝薏米水……這些其實都表現出一個母親對兒子的關心,只是用的方式太過強勢,讓人難以接受。而這也體現出溝通的必要性。如果家庭成員只顧發出自己的聲音,不讓對方表達,就會讓家庭關係變得更加糟糕,想要破除這種困局就必須試著去換位思考。

《囧媽》:不看豆瓣評分,只想談談我從中得到的三個啟示


02、從電影中的婚姻關係,我意識到尊重的重要性


電影中存在兩組婚姻關係,一組是伊萬和張璐,另一組是伊萬的母親和父親。這兩種婚姻關係的共同處在於,無一例外都失敗了。這種現象值得深思,為什麼母子的婚姻都走向了觸礁?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結局?


我想認真看過電影的朋友,都能輕易回答出這個問題。無論是伊萬還是母親,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改造自己的另一半,試圖讓另一半符合自己的標準。但是這種做法並不能真正達到目的,反而會將另一半推向另外一個方向,讓對方和自己變得日益遙遠。


記得讀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時,作者提出的一個觀點曾經給我醍醐灌頂之感。他認為,家永遠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家是一個注重感受的地方。如果你用權力思維代替情感思維,將你在外面工作中的那一套法則運用在家庭中,就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分崩離析。


比如,你和你的另一半,在家中聊天的時候,當對方抱怨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他要的並不是一個解決答案,他要的只是你的認同、你的接納、你的尊重。如果你替他出謀劃策,或者批判他的想法,你和對方之間就會形成一種溝通障礙,從而拉大彼此的情感距離。


我想,在一段正常的婚姻關係中,夫妻雙方必須懂得尊重彼此。所謂尊重,也就是接受對方的本來面目、接受對方的不完美、接受對方是一個獨立的人。有的人在結婚前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對方,但是在結婚以後,卻又不斷的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對方,試圖磨平對方的稜角,讓對方的言行舉止符合自己的認知,但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做法。

《囧媽》:不看豆瓣評分,只想談談我從中得到的三個啟示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感受。在婚姻中,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雙方只有在接納對方的不完美時,選擇一起攜手並進,這段婚姻關係才會是健康的。在電影中,伊萬和張璐最後並沒有複合,原因在於儘管他們認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但是婚姻已經走到了盡頭,而這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03、從張璐、伊萬的母親身上,我明白了夢想的重要性


在電影中,不論是張璐還是伊萬的母親,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夢想。張璐選擇去美國,為的是在商業上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伊萬的母親人到老年,渴望實現年輕時的夢想,即登上莫斯科紅星大劇院演唱歌曲。

我想,張璐也好,伊萬的母親也好,她們花費了大量時間營造婚姻,卻忽略了自己作為個體的情感需求。這也是很多成年人身上的困境,尤其是成家以後,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活得越來越煙火氣。彷彿生活只剩下苟且,詩意和遠方都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而這,也是這部電影給我的第三個啟示。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避免平凡。但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為什麼不能如實的對待自己、尊重自己心靈的聲音?我想,追求夢想的目的也許並不是為了實現,而是為了讓自己意識到生命的價值。這種價值不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自己。這部電影讓我意識到,在年輕的時候,在每一個想要追求夢想的時刻,都應該去聽到自己的聲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這也是我從中得到的最深的啟示。


《囧媽》這部電影,給了我歡笑的同時,也給了我很多思考的餘地。對我來說,如果一部電影可以引起你的思考、你的共鳴,就是一部有價值的電影。所以,拋開豆瓣評分、拋開別人的眼光,我覺得《囧媽》挺好的。


我是 ,願意將生活中的詩意與苟且一一道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