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从军事角度讲,十万德国国防军和没有扩军的甲级师团老兵谁的军事素质更高?

闪击伯爵2


这个问题要分开看。

从单兵军事素质上来说,日军可能还要稍高于德军,战前简氏周刊还是年鉴对日军的评价是A。

从班排(战术级)情况来看,德军胜出,站前的十万德军,是班排长的要求来的,所以,德军在班排(战术级)的战术素养要稍高于日军。

从军团(战役级)情况来看,日军就是个垃圾,德军的战役战术思想,在二战前中期就是无敌的。

从装备情况来看,日军就是个悲剧。


obayang159


首先纠正问题中的一个错误,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日本陆军是没有所谓“甲级师团”这个概念的,只能称为17个常备师团(或常设师团),每个师团非战时状态下兵力为12000到13000余人,比如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力关东军下辖的第2师团,彼时兵员就是此数。如此算来,没有扩军之前的日本陆军17个师团合计兵力也不超过30万人,加上各种独立部队和特种兵部队,陆军总兵力约51万人。

(塞克特将军)

在这些师团当中,骨干仍然是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军官”和留用老兵晋级的“士官”(伍长、军曹、曹长),一般而言,分队长和小队副为士官,小队长以上则为军官。根据日本《陆军史话》记载,步兵中队设有大尉中队长1名,执行官中尉1名、小队长少尉3名、准尉1名、曹长1名、军曹和伍长20名(战时满编的士兵为上等兵21名,一等兵、二等兵145名),可以发现,每个步兵中队仅有军官(日语为士官及准士官)6名、士官(日语为下士官)21名。

也就是说,日军每个中队只有这27人为职业军人,占比大约为在15%左右,除此以外其他都是征召来的义务兵,根据法律服役期两年,两年后无特殊原因即行退伍,成为预备役或者“在乡军人”。两年的军事训练,按照日本陆军严格的标准,这些鬼子兵在射击、刺杀、战术动作等单兵素质上,应该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加上军国主义教育和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所以抗战初期确实比较难打。

(塞克特)

但是普通士兵的训练再严格、成绩再优秀,他仍然是按士兵的标准培养的,缺乏一个重要的能力:作战指挥和组织能力,换句话说,士兵只是执行命令者,好的士兵无非就是单兵素质优秀和执行命令坚决,但终归不能代替军官和士官。而在实战中,一个步兵连(或中队)发挥出来的整体战斗力,更多的取决于军官的指挥和士官的组织能力,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反观魏玛共和国时期(一战后到1933年)的德国国防军,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它虽然只保留了10万人的陆军和15000人的海军,但是也在裁军中完成了精兵的过程。在这10万陆军中,军官数量达到了4000人,尽管占比只有4%,但问题是,德国人早就有复仇之心,根据“国防军之父”塞克特将军的军事教育普及要求:魏玛的士兵要受到军士的训练,魏玛的军士要受到军官的培训,魏玛的军官要受到将军的培训。



也就是说,这10万德军全部接受的军官或者士官教育,一旦实施扩军便可以迅速膨胀起来,而扩充时的普通士兵则来自于希特勒上台前后组建的准军事组织:250万冲锋队员和700多万的“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客观评价起来,这些准军事组织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军事训练,但训练精度和强度要低于日本兵,但是若论到军官和士官的比例和能力,德国人遥遥领先,因为那10万人都是。

所以德军在重整军备的扩军中速度非常之快,1934年10月1日陆军奉命将部队从10万人扩充到30万人,而到了1935年3月,希特勒就公开命令德军再扩充至12军36个师50万人以上,短短半年时间,德军在总兵力上就追齐了日本陆军。在这段时期德国陆军本来可以继续膨胀,只是希特勒的扩张需要看欧洲列强的反应,尚算小心翼翼,所以才没有一步到位。



到了二战爆发之前的1938年,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挡希特勒的扩军步伐了,于是德国军队像滚雪球一样壮大,至1939年初希特勒决定征召700万入伍。在当时德日两国人口基数差不许多的情况下,德军1943年的兵力峰值高达1280万,而日本陆海军总兵力在1945年的峰值,也不过700余万人,这就是当初10万魏玛国防军和日军17个常备师团的军事素质差距的结果体现:军官和士官才是军队组成的核心力量。

德国陆军师的番号轻松突破了300个,而日本陆军玩了命的扩军到最后也只有168个师团,再加上武器装备和军事科技的差距,所以德军才成为法西斯轴心国的主力,也正是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思想来源。



举个例子,日军战争初期动员的特设师团(番号100以上)战斗力明显偏弱,就是因为除大队长以上为现役军官外,基层军官都是预备役的,并且严重缺乏军士。虽然特设师团征召来的预备役士兵也是经过两年的严格训练,严格说起来与常设师团的士兵区别不大,但师团整体战斗力却完全不如后者。

比如在万家岭被打得鸡飞狗跳的第106师团、在山西被揍得鼻青脸肿的第108师团等等。由于军官和军士的匮乏,日本陆军在战争中期组建新的师团时,不得不采取调出某师团一整个联队的方法,否则新编师团就是菜鸡了。


度度狼gg


我觉得是德国国防军的军事素质高,德国一战后只允许保留十万国防军,德国国防军的总司令汉斯.冯.赛克特对这10万德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士兵必须要在军队服役12年,军官必须要服役超过25年才能留在军队。对于每一名士兵、军士和军官都进行了重点的培养,士兵必须得参加军士培训,军官必须得进行将军培训。


牧荑


《凡尔赛和约》后的德国十万国防军,应该说是国防军中的精英,德国国防军上将汉斯.冯.塞克特保留了德国军官团,军官团是德军中的精华,保留下来的军官都是高职低配,国防军中的军官和军士都受过专业而系统的训练,有很多人参加过一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希特勒上台后,就是以十万国防军为核心扩充军队。从军事角度讲,日本的十七个甲等师团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不是差了一星半点,是相差太大了。

日军的十七个甲等师团,也叫常备师团。是自明治维新起,学习普鲁士,仿照德式建立的。一个师团足额约2万人。但其装备,训练远远不能与德国国防军相比。日苏诺门坎冲突时,德国派去了一个军事观察团,日军以精锐师团对阵苏军,被打得大败,其装甲师团几乎全军覆没,居然用骑兵对阵苏军装甲部队。德军观察团发回的报告是,日军是愚蠢而固执的军队,居然还以一战时的白刃战作为主要攻击手段。由此可见日德两军的实力差距。


皖北隐士


这个从二战横扫欧洲就知道了,世界第一民族日耳曼


用户492915050460


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