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區的特別“表情”

疫情暴發後,有一群人一路逆行,日夜守護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身邊,以血肉之軀組成一道生命的最後防線。他們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白衣天使”。

目前,市人民醫院已有100多名醫務人員相繼進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區。半月有餘,他們始終堅持在抗疫一線,雖然身穿防護服,頭戴護目鏡,雖然看不見他們的面容,但那些特殊的“表情”卻讓人難以忘懷。

聲音“表情” 我記得你的聲音

“姑娘,昨天是你送我進病房的吧!”一位病人對前來護理的護士長左金華說。

左金華詫異:“你怎麼知道是我?”這位病人說:“因為我記得你的聲音。”

左金華經常會聽到患者叫她姑娘,她自嘲:“我已經39歲了,怎麼就是姑娘了!”是的,她甜美而清脆的聲音讓患者覺得她只是一個小姑娘。

市人民醫院第一批申請進入隔離區的醫護人員隊伍中,有8人是各科室的護士長。她們穿起防護服全都是一樣的,但不一樣的是她們聲音。

進隔離區,她們俗稱:“入艙”,與過去不同的是,患者沒有家屬陪床,所有患者做不到的事,都需要她們。在與患者互動中,她們輕柔的聲音溫暖著無數患者的心靈。

左金華告訴記者,隔離區是不允許帶手機的,與外界一切通訊都中斷了。她們下班後,就趕緊收集一些抗擊疫情的信息,特別注意收集治癒的病例。進入隔離區後,她們會講給病人聽,增加他們戰勝病魔的勇氣。

來自心靈的聲音勝過平日的微笑,幾天下來,患者都可以通過不同的聲音區分不同的護理人員。

背影“表情” 寫在背後的名字

隔離區的特別“表情”

“最棒餘慧燕”、“皮皮大可愛”……這是寫在醫護人員防護服背後的名字。千篇一律的防護服,有時讓醫務人員之間都無法辨認,於是,她們將名字寫在防護服後,有時還會加上俏皮的稱謂,互相打氣加油。面對危險,他們迎難而上,不畏懼、不退縮,每個背影都意味著擔當和責任!

就是這群日夜穿梭在病區的背影,將多少病患從死神手中奪回。據醫生餘璐介紹,短短的半個月,已更新了4套方案,並且,對於不同的個體,還有調整方案。專家組有時一天要匯診多次,絕不放棄任何一名病人。

護士餘慧燕,她的女兒才8個月,為了進入隔離區,她果斷地給孩子斷奶。當她看到一個個危重病人病情好轉時,就覺得自己這樣做是值得的。她還說,等孩子長大了,她會將這個奔赴“戰場”斷奶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希望孩子也像她一樣,救死扶傷,為社會多做貢獻。

手語“表情” 一個手勢彼此交流

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進入隔離區,行動笨重,一個班下來,醫護人員個個都是汗流浹背。

隔離區的特別“表情”

24小時陪護,醫患之間已配合得相當默契了。當病人做得好時,護士會堅起兩個拇指點贊;叮囑醫囑時,患者答對了,護士會用一支手指做一個OK的手勢。

人民醫院第一隔離區有一對60多歲的夫妻,進院時,他們分別在不同的病區,看不到對方,他們相互擔心牽掛。護理人員瞭解後,將兩人調到了一個病房。因為有治療設施,調床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因些,這對夫妻十分感激,醫護人員就用一個OK手勢表達了她們的理解,收下了這份謝意。

也有一些病人入院匆忙,沒有帶洗漱用品,護理人員便自掏腰包為他們購買全套的個人用品。當病患感謝他們時,她們也會用一個OK的手勢。

憔悴表情 累但沒有一個人叫苦

危重急救隊員一般要在隔離區一天待8個小時,下班後脫下防護服,她們的臉上都會出現一道道壓痕,有許多護理人員的臉上還被悶出了溼診,但她們沒有叫一聲苦。

隔離區的特別“表情”

人民醫院自開闢隔離區之後,一些保潔工人自行辭職,因為她們對隔離區充滿了恐懼。之後,該院醫護人員便自覺將此項工作擔下來了。第一個擔起保潔工作的是護士長黃詠可。她帶頭進入病房清掃衛生間和地面,她的行動感染了大家,之後大家要求排班,輪流值掃衛生,一個隔離區平均一天清理衛生垃圾100多公斤。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成倍增長。一個班下來,她們已精疲力盡。

半個月下來,由於消毒水的影響,不少醫護人員的手都被泡得皴裂了。

甜蜜表情 軍功章有家屬的一半

醫生崔軍麗說,自春節前進入隔離區後,她再也沒有回過家,下班後就住在定點酒店裡。丈夫心疼她,將雞湯熬好送到醫院,雖然沒有見面,但喝著愛人精心做的湯,她心裡十分甜蜜。

許多醫務人員表示,家裡的人十分理解他們的職業,這個特別的春節,全力支持他們的工作,不拖後腿,他們說:“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軍功章也有家屬的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