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教師是學生的導師,課下,學生是教師的老師

如今的教學課堂中,很多教學機構都比較傾向於互動興趣的課堂體驗,更在老師教學培訓中注重課堂要有互動精神的專業教研課程講座,做到先從老師培訓開始,讓老師從多個方面著手進行課堂互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所學的知識。課堂要有互動老師要怎麼做呢,一起來閱讀下文吧


課堂上,教師是學生的導師,課下,學生是教師的老師


有需要,有興趣才會有探究互動這一行為方式的產生,而創設探究的問題情境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應結合教學內容設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慾望,讓學生置身於問題情境中,體驗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品嚐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提高課堂互動的有效性,教學設計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老師在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分析學情,結合教學理念等因素後要進行課堂教學規劃,這種規劃,既可以文本的形式表現,但更多的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儲於教師心中。


課堂上,教師是學生的導師,課下,學生是教師的老師


在積極有效的課堂氣氛中,師生關係融洽,課堂紀律良好,學生積極思維,反應敏捷,課堂呈現熱烈活躍的景象,這種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有效互動的有力保證,因此,教師應確實轉變觀念,不以權威自居,並善於運用策略。

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有利於達成教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缺點是組織難度大,學員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


課堂上,教師是學生的導師,課下,學生是教師的老師


把現有定論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提供給學員,讓學員指出優劣加以完善,還可以有意設臵正反兩方,在爭論中尋找最優答案。一般方法為解說原理——分析優劣——發展理論。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掌握學員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並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課堂上,教師是學生的導師,課下,學生是教師的老師


就是課前針對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問題,歸納互動問題。教學開始,教員一一向學員拋出,學員廣泛思辨、爭論,最後達到了解熟悉所學內容的目的,同時開闊思路。這種方法,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備課。


課堂上,教師是學生的導師,課下,學生是教師的老師


對於課堂之中,老師所要具備的挑起互動課堂的方法,由以上幾種,針對於現如今很多孩子愛玩的性格,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符合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並學會更多知識,更加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