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有没有杀过功臣?

古梁镛


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诛杀功臣好像是传统一样,汉刘邦、宋赵匡胤、元朱元璋、清朝的很多皇帝等都是如此,这种“兔死狗烹”的故事不知在中国历史上演过多少遍。

而作为真正实现中国大一统的秦始皇有没有杀过功臣呢?在史书的记载中好像没有,我们也注意到在春秋战国以前杀功臣的好像不是很多,尤其是很明显或大规模的杀功臣的好像并不是很多。

事实上,在秦以前,西周或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传承都讲究正统性,虽有兄弟、叔侄、父子之间的争夺,但基本都在其家族内部,很少发生有下属取而代之的,当然也有田齐代姜的事,但毕竟很少。那时,虽礼崩乐坏,但君是君,臣是臣,很少有大臣去觊觎王位改变正统的,所以秦始皇在夺得天下后也没有去杀掉那些有功之臣(吕不韦则给是进献嫪毐祸乱后宫后,引得秦始皇实在不爽而赐下毒酒的)。

而到了秦国统一全国后,民不聊生,义军四起,一句“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让普天下的人都有了觊觎最高权力的野心,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成为君王,这种从平民到君王的逆袭给后来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谁不梦想有朝一日也可以君临天下呢。这些从平民成为皇帝的人,有了亲身的经历,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江山,为了实现千秋万代的统治,这些帝王们往往就在夺得天下后就开始了剪除有实力的大臣之路,他们害怕下属们效仿,害怕那些有功之臣再提当年那些不堪的过往,他们不希望有人损害他们的光辉形象,再加上有些大臣看不清形势,不知进退,所以历史上就有了那么多冤死的灵魂。

最后一句话,皇帝是个危险职业,在打江山时一定会共患难,但成功之后一定不是可以共富贵的。


华竖


除了逼死吕不韦(吕不韦自己服毒自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李斯、姚贾害死韩非子之外,秦始皇嬴政没有杀王翦、王贲、王离、章邯、蒙武、蒙恬、李信、李斯、姚贾、尉缭、蒙毅、冯劫、王绾这些功臣中的任何一个。

这些秦帝国的开国元老,要么是老死病死,要么是在秦二世时被赵高集团害死。

这些人居功至伟,功勋赫赫,尤其是王翦父子,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在辅助嬴政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似乎始皇帝并不担心这些人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这又是为什么呢?

历史上诛杀功臣的皇帝有很多,例如西汉的刘邦,后梁的朱温,后唐的李存瑁,明朝的朱元璋,其中以刘邦和朱元璋最为出名。

不杀功臣的,除了秦始皇,还有刘秀,杨坚以及唐朝的李渊等。

宋太祖赵匡胤得到江山后想杀,却又不忍心,于是就有了“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纵观这些皇帝的出身,不难发现,原有社会地位越高的皇帝,越不担心自己的统治,也就没必要去坑杀功臣;反而是原有社会地位越低的,杀的也就越惨烈。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状况。

以嬴政和朱元璋为例。

嬴政在登基称帝前是秦王,秦国历任君主有30多位,存续时间600余年。嬴政心里知道自己就是主子,而不管王翦、李斯、蒙恬等人是不是秦国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是臣子,心里有着很难僭越的企图。

嬴政和他的功臣们都清楚,除了嬴政,没有谁有当皇帝的资格,不管你功绩多大,对嬴政而言都没有任何的威胁,因为没有取而代之的资格,所以嬴政不需要杀功臣。


反观朱元璋,他是所有开国皇帝中出身最低的一个,他心里缺少一种安全感,他害怕,害怕这些功臣有了企图,因为朱元璋出身不高,甚至当过乞丐,功臣们就可能认为你朱元璋当了皇帝就是运气。

因为出身地位低,就容易自卑,容易猜忌,于是一个掌握生死大权的皇帝,因为没有安全感,就只能杀戮功臣。

秦始皇其实是被黑的最惨的一个皇帝,提及暴君,恐怕不少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秦始皇,这些都是儒生的杰作。

秦始皇统一六国,兴修水利,制定律法,统一文字货币,以法律治理天下。可儒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要以礼、以德治理天下,两者就产生了冲突。

在儒生眼里,法律是残暴的,刑法也是残暴的,于是就四处宣扬秦始皇是暴君,行暴政,加上后世史书的修订者还是这些儒生,而秦始皇的形象也就不断被丑化、黑化。


金兔历史


吕不韦算一个吧,不过帝王和权臣争权夺利,自古以来就是你死我活。



吕不韦本是商人,在赵结识秦国质子异人后,认为异人奇货可居,毁家助异人,帮助异人成为昭襄王太子的继承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之夫人赵姬也是吕不韦所进献,赵姬即秦始皇母。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去世后,赵姬之子,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吕不韦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可以说没用吕不韦就没有秦始皇,也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于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秦始皇逼死吕不韦,应该算是铲除功臣,但也是不得不为之吧。


子曰爱人


在中国古代每当皇帝们一统天下,座稳江山时,第一个想的就是铲除功臣,恐固政权,以防他们功高震主,判乱谋反,为了铲除功臣,历朝历代的君王们都八仙过海,各出奇招,各用妙计,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例如汉高祖刘邦采用的是先晋封,后找各种借口再逐个除掉,宋太祖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朱元璋采用“火烧功臣楼”

方法。可以说大多数的皇帝都动了歪脑筋,采用阴险而毒辣的方法铲除了功臣

“敌国破,功臣灭”已铁成为不可摆脱的魔咒,“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仿佛己成为干古铁律,然而正如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一样,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就是个例外,他是中国古代史上没有杀功臣的极少数皇帝中的一个。

首先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绝没杀过一个功臣。在统一六国中王翦及其儿子王贲立下了汉马功劳,六国中的五个(除韩国外)都是他们父子灭的,可谓权倾一时,功盖四方,然而秦统一六国后,其父子不但没有被铲除,而且仍被重用,其中王贲仍手握兵权,其父翦还被秦始皇拜为国师。在消灭楚国时,秦始皇先是听信李信之言让其统率二十万大军灭楚,而李信惨败,秦始皇不但没有治罪他,而且还让他作为副帅同王翦再次灭楚,这要放在别的皇帝早就给杀掉了,而秦始皇却没有这样做。韩国为了“疲秦”派奸细郑国来秦,建议秦国修建浩大水渠工程,后来事情败露后秦始皇不但没有杀掉郑国,而且让他继续主管工程,工程完工后秦始皇不但没“御磨杀驴”,而且将该工程命名为“郑国渠”并继续将郑国委以重用。

二,秦统一六国后,重臣王琯带头支持分封制,同大力昌导郡县制的秦始皇发生严重对撞,对于这个冒犯龙颜的“政敌”,秦始皇并没有治罪于他,而是继续留用。蒙恬蒙毅兄弟都是手握重兵的功臣,秦统一后,秦始皇不但没除掉兄弟俩,而且又让他们统领三十万军队守关戍边。赵佗也是秦统一六国时的功臣,秦始皇不但没有收邀他的军权令其解甲归因,而且让他又率四十万大军出击百越平定“南蛮”,可见秦国皇统一六国后不但没有杀功臣,而且继续重要,让他们率兵领将震守四方。

三,就是对于当时祸乱宫闱的重臣吕不韦,按秦律当用重典,但秦始皇还是采取了宽柔的政策将他流放而已,至于最后吕不韦饮鸩而死,只是因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差所致,并非秦始皇杀的

四,秦始皇不但没有杀过功臣,而且连六国的国君也没有杀,只是把他们押到咸阳,软禁起来。

也许有人会说武安侯白起难道不是秦始皇杀的吗?错了,请记着白起是秦照襄王逼死的,与秦始皇没有半点关系。

因而我们可以明确的说做为“千古一帝”

的秦始皇没有杀过功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