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抛妻弃子,被世人所唾弃,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NL没良心


京剧《铡美案 》大家看过吗?说的是陈世美进京赶考,高中状元被招为驸马。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人生的两大好事都让陈世美赶上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儿,坏就坏在陈世美是有妇之夫。

原来陈世美有家庭,他的老婆叫秦香莲,还有一双儿女——东哥、春妹。

陈世美想娶皇上的女儿,于是隐瞒了婚姻家庭,随后做了驸马爷,从此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转眼一年过去了,前妻秦香莲心说丈夫赶考怎么还不回来呢?由于担心丈夫的安全,于是带着一双儿女进京寻夫。

到了开封后,秦香莲打听见到了陈世美,陈把她打发回家,无奈母子三人只好栖身破庙。

秦香莲走后,陈世美越想越怕,“骗婚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陈世美害怕露出马脚,马上派韩琦前往破庙“杀妻灭子”。

当韩琪来到破庙见到了秦香莲母子三人时,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原来秦香莲为了供陈读书,把家中的重担一人挑了起来,上敬公婆,下育子女,结果……,秦香莲伤心的哭了。



韩琦左右为难拔剑自刎。

到后来包公出巡,秦香莲拦轿喊冤,最后包公冲破重重阻力,用龙头铡铡了忘恩负义的陈世美。

(问题来了),历史上真有陈世美这个人吗?我负责任的告诉你,陈世美是戏曲和包公戏虚构的一个人。

有原型吗?

据湖北丹江口市人,曾出版过《陈年谷秘史》一书的作者,童德伦老先生多年的考证,认为陈世美的原型是清代湖北均县人陈年谷,号熟美,妻子叫秦馨莲(秦香莲的原型)。



陈年谷是清顺治十二年的进士,走入仕途后政绩突出,顺治皇帝对他很器重,授其为贵州省按察司副使,康熙十年后晋升户部侍郎。

由于陈熟美为官清廉,从不徇私枉情,这样一来就得罪了很多人。

顺治十五年,曾经的两个同窗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到京都找他,想让他谋个一官半职。但被刚正不阿的陈熟美拒绝了,他说国家选拔人才有规定,我不能任人唯亲。老同学应该通过科举为官才是正途。

二位老同学不高兴的走了,一路上骂陈熟美忘恩负义。

当二人走到河南南阳时,正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记》。二人看到剧中所演的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为了泄愤,二人出钱请了一位编剧,把剧中的人物改成了陈世美和秦香莲,其实就是为了影射陈熟美和陈馨莲夫妻。



《新琵芭记》上演后轰动一时。

到后来,一些剧作者把《新琵琶记》改名为《铡美案》,增加了包公这一角色,从此以后,陈世美就成了人人痛恨的忘恩负义之人。

真实历史上的陈熟美和秦馨莲十分恩爱。陈熟美的名声就这样被两个同学糟蹋的一败涂地。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十分恩爱,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道听途说毁了武大郎的名声。



武大郎也是被同学黄堂泼污水败坏了名声,黄堂也是求官不成散步谣言,恰好施耐庵没加分析相信了谣言写进了书中,结果造成了很坏的影响,都知道武大郎是三寸钉古树皮,实际上武大郎是1米9高的大个子。

(回到主题),我认为考证陈世美的原型没有任何意义。历朝历代不缺忘恩负义之人。抛弃糟糠之妻,攀附豪门世家都是陈世美的原型,别提什么陈年谷了。


秉烛读春秋


陈世美,历史上是有原型的。

不过真正的陈世美是个老实人,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忘恩负义”跟他八竿子打不着。

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陈世美原型叫作陈年谷,又名陈熟美,清朝顺治年间人,官做到了贵州布政司参政,相当于副厅级干部,官不算小!

官做大了,来找他办事的人就多了。

七大姑八大姨来了,不是为了孩子上学,就是给孩子找工作,要不就是想买学区房,让他打招呼便宜点。

小学中学同学来了,不是为了搞点工程干干,就是为了疏通关系,要不就是官位一直停滞不前,让他帮忙沟通一下。



这些事搞得陈年谷心烦意乱,焦头烂额,整天疲于应付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啥正事都干不了。

实在没办法,陈年谷就对管家说,以后不管是谁,只要是来找我办事的,一律不准放进来。

这样没过几天,家里果然清净不少。然而,陈年谷太过刚正不阿、不徇私情,因此得罪了好多人。其中就包括同窗好友胡梦蝶。

当年胡梦蝶与陈年谷是同窗好友,当年两人一起参加公务员考试,胡梦蝶家境宽裕,陈年谷家贫如洗,胡梦蝶表现的十分慷慨,考试期间的住宿费、来回路费都是他一个人搞定的。



后来,胡梦蝶没考上,就回家做生意去了,这两年搞高利贷亏的一塌糊涂。他听说陈年谷混成了副厅长了,于是找到了陈厅长,想谋个差事干干。

陈年谷一听此话,犯了难了:

“胡兄,国家选拔人才,是有严格选拔制度的,这个你应该很清楚的,我实在无能为力,实在抱歉!”

胡梦蝶一听此言,郁闷已极,拿起行李就要走。陈年谷执意挽留他留下吃午饭,哥俩整两杯叙叙旧。

“大尾巴狼,忘恩负义的玩意,和你有啥好唠的!”胡梦蝶心中暗骂,他不顾陈年谷执意挽留,大踏步地离开了陈府。



回家的路上,胡梦蝶一边走一边咒骂,走到了河南南阳的时候,见到街上正在上演剧目《琵琶记》:

剧中讲的是汉代蔡伯喈赴京赶考,后来阴差阳错被丞相女儿看中了,蔡伯喈入赘宰相府。后来,结发妻子赵五娘背着个琵琶,千里寻夫,最终夫妻俩喜相逢,蔡伯喈抛却荣华富贵,跟着结发妻子回到了老家。

胡梦蝶灵机一动,我何不改编一下,让陈年谷遭受千万人唾骂呢!

他知道陈士谷又名陈熟美,湖北话“熟”与“士”读音相近,陈士谷的妻子叫秦馨莲,于是他将《琵琶记》中“蔡伯喈”换成了“陈世美”,将“赵五娘”换成了“秦香莲”,将“蔡伯喈与赵五娘夫妻双双把家还”换成了“陈世美雇凶杀害秦香莲”,还让包青天铡了陈世美。



改编完成后,蔡伯喈斥巨资雇戏班子加以演绎和推广,没曾想,此剧一出,立马引起巨大轰动效应,人人唾骂陈世美,人人喊打陈世美。

直到如今,陈世美还是忘恩负义的代名词。

陈士谷,成了史上最冤的冤大头。


一半秋色


在中国的戏剧中,《铡美案》或是《秦香莲》,早已成家喻户晓的剧目。各地的剧种不同,唱腔也不一样。一样的是,宣扬包公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申冤的正气。陈世美这个反面角色,早已成为“见异思迁,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了。人们一说那个男人抛妻弃子,随口就会喊出“这不是陈世美吗”?


戏剧里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湖广”,是只有清朝时才把湖北湖南并称的,陈世美应该是清朝的人,那他怎么会被生活在宋朝的包公给铡了呢?

事实上,《铡美案》真是个冤案。据说,现在的湖北均县(今丹江口市)一地,至今还有“北门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语。

根据考证,陈世美确有其人。《湖北历史人物词典》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孰美,均州(丹江口市)人”,出身仕宦之家,清处游学北京,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因得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后来有史料证明,陈世美是个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他被传为“杀妻灭子”的十恶不赦的骂名原来另有原因。

陈世美官至最高时,有不少同乡好友投靠他,想谋取官职。他多处接待,都劝来者努力读书学习进仕途。后来,由于来的人多,难以应酬,就命管家一一谢绝。

家住均州秦家坡的同窗胡梦蝶,曾经支助过陈世美赶考。就同另一位同窗仇梦麟找陈世美,想求一官半职。结果也遭到了管家的拒绝,就生了报复之心。

胡梦蝶和仇梦麟一同走到了河南的南阳,遇到当地在演曲剧《琵琶记》。这个戏可是戏剧史上的老古董了。它说是一个河南书生蔡伯楷,离别父母亲妻子进京赶考。考中状元后被牛丞相看中,入赘相府当了女婿,只顾享受荣华富贵,忘了家乡的父母亲妻子。家长遭遇大旱灾,父母双亡,妻子只有抱着琵琶沿街卖唱乞讨。

胡梦蝶和仇梦麟看了《琵琶记》里忘恩负义的事情,就请戏班按照他们的意思,将戏里的男主角换了陈世美的名字。女主角换成秦香莲的名字,编了一出新戏出来。这出戏一出来,在河南,陕西湖北一带不断演出传播,引起了老百姓的同情和共鸣。



据说在清朝时,有一戏班演出这出《秦香莲抱琵琶》,由于戏太短,人们意犹未尽不走,班主只好加戏唱《陈州放粮》,这戏里有陈世美让家将韩琦杀秦香莲的段子,韩琦自杀了,秦香莲哭到在地。结果戏也是太短没了,观众不服大喊要求杀了陈世美,并扔砖头到舞台上。班主无奈,只好要求放粮的包公接着唱,怎么唱?班主说按观众的意思唱,把陈世美杀了。扮演包公的说,我一宋朝的官与清朝的官一台戏啊?班主说你把陈世美杀了,让老百姓出出气,就算是救场了。

无奈,包公从新把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从新召集上台,直到唱到把陈世美铡了,台下观众欢呼雀跃起来。从此这出戏成了《铡美案》了。但听说均州从来不演《铡美案》,说是出现过陈家后人砸了场子。

真实的陈世美是位廉洁奉公的好官,而秦香莲,生活原型是秦馨莲,是陈世美的第二任妻子。他们相敬如宾,白头到老。根本没有戏剧里唱的故事情节。现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的秦家楼村,就是秦馨莲的家长。只不过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受戏剧的影响,人们只知道秦香莲与陈世美的故事。


路遥lgy


陈世美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但是“抛妻弃子”的陈世美却是不存在的,“抛妻弃子”可以说是由世人所杜撰,流传至今的真实原因可以说是“抛妻弃子的陈世美”在古代乃至现代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由此《铡美案》和《秦香莲》才被众人褒贬不一。前段时间曾经流传着“北宋的包公竟然铡了清朝的陈世美?”由此可以看出,陈世美的确存在,但是绝对不是抛妻弃子的负心汉形象。



关于陈世美的真实原型便是在清朝时期的一名官员,说他“被世人所唾弃和抛妻弃子”纯属是子虚乌有,相反,清朝真实的陈世美可谓是“一琴一鹤,秉公执法”,是个地地道道的清官形象,难道说如此一个清官能够被以抛妻弃子所铡,这种可能还是太小太小的。《包公案》不知道大家都有无了解,这部戏剧便是以陈世美和包拯为主人公形象来编撰的。但是《包公案》与《铡美案》却有大幅度的出入。

在《包公案》当中,陈世美是宋朝的状元,但却不是当朝皇家驸马,但是这版的陈世美的确是为追求更高层次的荣华富贵便买通了杀手,残忍地将千里迢迢来寻他的结发妻子秦香莲所杀。之后秦香莲进入阴曹地府,阎罗王对秦香莲的遭遇实属痛心,与此同时,阎罗王还对阳间如此行为的陈世美而倍感痛恨,于是阎王便给了秦香莲归阳附体的机会,重生之后的秦香莲便苦苦寻找到了当代青天的包拯,包拯在详细了解了陈世美的所作所为,对他施以极刑。



《包公案》虽然说叙述内容同《铡美案》等关于陈世美的戏曲所相似,但是戏曲毕竟是戏曲,只是古人依据现实情况而有根有据地杜撰出来。虽然说抛妻弃子、遭遇世人唾骂的陈世美不存在,但是由古至今,天下形形色色的男子太多了,难免会有如此之人。

《湖北历史人物辞典》中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清朝时期的陈世美原型是叫陈年谷,他是清顺治时期的高中状元,后来因为为官清廉而多次被康熙帝所看重,所以说陈年谷的仕途在十分顺利。对于陈年谷“抛妻弃子”还是有说法的,顺治年间,陈年谷同两位一并进京赶考的书生相处十分融洽,而且这两位书生还曾救助过落难的陈年谷。可幸的是,陈年谷高中状元,而两位朋友却无缘仕途。



但是这两位书生却想通过巴结讨好陈年谷而走上仕途,奈何陈年谷在为官之后是个刚正不阿的清官,几次三番都将其轰出门外。情急无奈之下的两位书生便开始痛恨陈年谷,于是便通过编撰“陈世美抛妻弃子”的凭空故事而搞臭陈年谷,这只是个通过舆论而发泄的故事。至于现实的陈年谷,依旧刚正不阿、秉公执法,这舆论丝毫影响不到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


小镇月明


也许所谓陈世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千百年来,负心郎层出不穷,从商周到今天,从地球南边到地球北边,到处都是嫌贫爱富,升官发财就抛弃前妻。究其原因,就是男人优先占有资源,范进中举,一夜之间就是文曲星,达官贵人纷纷送钱送地送物送人,叫范进不换一个千娇百媚的夫人都不好意思。所以陈世美就是男人特别是得势的男人的代名词。今古一理,无一例外。


兴海亭


陈世美出现在小说中,现实中不太可能有这一样的人。但小说源于现实生活,可以说在陈的身上肯定能找到当时的多个现实影子。


醉言雨


陈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续七侠五义》中陈世美故事得以完善定版,并影响传统戏曲《秦香莲》(又名《铡美案》)。陈世美在剧中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反面人物,最后被包拯所斩,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