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里的“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588781

陈世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千古渣男的代言人。这个人物出自《包公案》,在《三侠五义》中故事剧情得以完善,最终被改编为中国传统戏曲《铡美案》。

包括京剧、秦腔、豫剧、海丰白字戏、海丰西秦戏还有潮剧都有涉及。是戏剧界的经典曲目。

这个剧情,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曾几何时陈世美和他的发妻秦香莲也是令人羡慕的一对神仙眷侣,夫妻二人感情和睦,相敬如宾。陈世美也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男人,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给妻儿更好的生活。秦香莲也在背后默默支持着陈世美,一家虽苦,却快乐。

及至陈世美进京赶考,并高中状元,正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宋皇更是钦点他为驸马爷。成功来得如此突然,眼前的荣华富贵一切是陈世美从来不敢想象的,诱惑蒙蔽了他的双眼。他选择隐瞒自己已婚生子的事实,堂而皇之地做起了驸马爷。

远在家乡秦香莲还一厢情愿地等着陈世美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她含辛茹苦,穷耕苦织,奉养公婆和抚育儿女,这一等就是三年。可家乡连年的灾荒还是压垮了这个残缺的家庭,公婆去世,秦香莲无奈之下带着一对儿女开始了千里寻夫之路。

接下来的就是陈世美丧尽天良的抛妻弃子表演,先是坚决不肯认妻儿,更是派下属韩琪追杀秦香莲,以绝后患。韩琪良心未泯,不忍痛下杀手,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自刎取义。

陈世美这厮反倒诬陷秦香莲为杀害韩棋的凶手,秦香莲走投无路,只能请开封府青天大老爷包青天做主。包公弄清原委,力保秦香莲,不畏权贵,搜集陈世美的犯罪证据。

随着这句“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秦香莲三十二岁 状告当朝驸马郎 欺君王瞒皇上 悔婚男儿招东床 杀妻灭嗣良心丧 逼死韩琦在庙堂 将状纸押至在了爷的大堂上 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经典唱腔响起,饶是太后公主亲自来求情,可包拯不为所动,法不容情,终将陈世美送上可铡皇亲国戚、凤子龙孙的龙头铡。

包青天怒铡陈世美确实让人看着大快人心,不过据相关考证,抛开戏剧不谈,陈世美这个人物却是被冤枉的。

陈世美的历史原型为清顺治年间的进士陈年谷,又名陈熟美,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更没有抛妻弃子一事了。据传陈熟美是因为不愿意给自己当年的同窗仇、胡二人进入仕途开后门,这两人怀恨于心,为了报复他们将剧情类似的《琵琶记》中的主人公改头换面成了陈熟美,

这两人还留了个心眼,不敢直呼其名,所以改成陈世美。

不得不说仇、胡二人其实真不适合走仕途,干编剧这一行挺有天赋的,他们改编出的戏剧引起人民群众广泛共鸣,一步步完善之后成了《铡美案》,红遍大江南北。

只是有点可怜陈熟美了,莫名其妙成了渣男的代名词,也算是千古奇冤了吧。


轱辘岛

可以肯定的说:不是。

现在陈世美几乎是“忘恩负义”的代名词,大家都关心到底有没有过这个人。

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人。均州就是现在的十堰。他不但不是忘恩负义,还是个大清官,据说他为官清正,为了杜绝前来贿赂他的人,把大门一关,谁也不见。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了有关陈熟美的碑文,根据碑文的记载,陈世美是位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

可是陈世美怎么就成了忘恩负义的人?!

据说在前来跟陈熟美求官的人中间有两个曾经在陈熟美科考的时候资助过他的人,后来陈熟美考取官员出人头地了,两个人就想来“蹭”个官做做,没想到被陈世美拒绝了。然后就心生歹意,把宋代的一出《琵琶记》改成了《秦香莲抱琵琶》,为了避人耳目,把原作中蔡改成了陈世美,而没有直接叫做陈熟美。

之所以成为忘恩负义的代表,有一个故事,据说,有一个戏班在演出的时候是先演包公戏《陈州放粮》,后演《秦香莲》,台下的老百姓们看完秦香莲觉得陈世美太忘恩负义,太可气了,说绝对不能轻饶了这个家伙,也有人义愤填膺的说,这样的人就该斩了。但是故事没有写啊,于是戏班的班头儿就临时加了一出包拯斩陈世美的戏,这才算完。

这一来不要紧,大快人心的结果就这么固定下来了,观众们才不管什么宋代的包拯战了清代的陈世美,大家只觉得只要正义战胜邪恶,其他的都不重要。再演《秦香莲》没有这一斩,感觉就不痛快,戏就没演完,于是这一场戏就这么慢慢的固定下来,成了《铡美案》。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发展变化中有十分可贵的一点:观众参与了创作。这是非常好的创作——实践——反馈——再创作的一个典型故事,我想也正是观众的积极参与才有了这出一直演出到现在的好戏,才有了现在脍炙人口的“包龙图打打坐在开封府,遵一声驸马爷细听端详……”

戏,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它就是在不断的演出中,在观众的回馈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好的戏一定有观众的“创作”。


不止看戏

戏剧里的“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陈世美这史上最著名的负心汉实际上是假的!

可以很肯定的说,历史上并没有“陈世美”和“秦香莲”其人,陈世美和秦香莲最为人熟知的故事是在包公案里,最后陈世美被用龙头铡给铡了,就是著名的“铡美案”,据说陈世美是宋仁宗时期的状元,最后做了驸马,但是实际上宋仁宗时期压根就没有姓陈的驸马。

陈世美与秦香莲的故事:

现在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宋朝仁宗时期,陈世美家境贫寒,娶妻秦香莲,起初夫妻二人生活虽然清贫倒也恩爱和谐,与当时的所有读书人一样发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

十年后,陈世美离开家人独自进京赶考并高中状元,由于其长相俊朗且富有才情,因此被仁宗看上欲纳为驸马,陈世美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隐瞒了已婚的事实,秦香莲在家独自抚养孩子,许久还没有丈夫的消息,因此便携家人去京城寻找丈夫。

但进京后丈夫不仅不与其相认,反而还派杀手欲取妻儿性命,谁料这个杀手听闻香莲的故事之后于心不忍选择了自尽,连杀手都想放她们一条生路,但是陈世美知道妻儿没有死之后反授意他人诬陷香莲是杀人凶手被捕入狱,并发配边疆,在发配途中安排人取香莲性命,最后被展昭所救。

后来包拯收到香莲的怨状,一方面保护香莲,一方面安排展昭至陈世美家乡搜集证据,最终人证物证搜齐,包拯便要治陈世美的罪,但这个陈世美作为驸马深得公主和太后的心,在开封府上公主同太后赶来阻拦,但是我们刚正不啊的包青天还是安排张龙赵虎押着陈世美上了龙头铡。

而且陈世美和秦香莲这两人的故事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现在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包公案和七侠五义,这两个都被拍成了电视剧,据说陈世美的故事宋代就有了,不同时期故事内容还不一样,都是后人杜撰加工的产物。

这个故事虽然是假的,但是反映的情况却在民间存在,你可不要学陈世美哦!


心安理得君

对联小人生,人生大对联读2005年2月28日某报《昔日丢妻弃子多“神气”,今朝众叛亲离好冷清》一文,颇觉好笑,笑后有感,文与感皆姑存之。文中说的是某县某镇的一落魄包工头贴春联骂子“不肖”的故事----2005年春节,该镇一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不肖下联:坦坦荡荡度此生展望未来横批:笑看人生写此对联的主人公姓黄,原是包工头,现已50多岁,有妻室并生下三男一女,均已长大成人,其中有大学毕业生,本是一个相当幸福的家庭。但10多年前,黄老板在外包工顺利,腰包钱多了,便丢妻弃子找了个情妇,并公开带回家中,还生下一个男孩。这样引起原妻及儿女的当然不满,从而导致家庭的一分为二:原妻及儿女为一家,黄老板及其情妇和所生儿子为另一家。最近几年,黄老板事业不顺,荷包“冇”了,甚至难以自养,其情妇见状便不辞而别,丢下现已六七岁的男孩由黄独自抚养,生活甚是艰辛。而其原妻和儿女,则认为黄之窘境,乃其为富不仁所致,应苦果自食,故不肯给予支持帮助。到今年春节,这个黄老板只好带着年仅六七岁的小儿子“冷冷清清过个年”了。读罢上文,我想,此联可否改为:“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何故不肖;坦坦荡荡度此生笑话焉能得传!”故事的主人公至今未能明白养子为何“不肖”?还在用“坦坦荡荡”来为自己辩护! 当然,人要面目树要皮,虽然他是打肿脸充胖子,却也可看出他已在“冷冷清清”的处境中自思余生应当“坦坦荡荡”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是啊,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不管有意无意,现实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得如何,得由观众来评价。要当心一不小心演成了反角、丑角,或让万民唾骂,或成千古笑传!像故事里的“黄老板”,就实在演得不怎么样,以致落得个鸡飞蛋打,为人耻笑。

阅读量235万

举报

|
反对

阿米心灵蛋糕

可以很肯定的说,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是假的。但说陈世美原型是清代官员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最早出自明代公案小说《包公案》,那时候故事的男主人公已经叫陈世美了,附会到清朝官员陈熟美身上显然是错误的。



(陈世美)

说陈世美的故事肯定是假的,是因为它完全不符合宋代的客观社会背景。可能在今天人看来,中状元后成为驸马,攀上了皇家高枝,皇帝老丈人还不大大提拔自己,对仕途非常有利。新科状元或进士肯定求之不得做驸马。

但是在宋朝,驸马的仕途受到严重限制,基本没啥发展空间,远远不如普通进士更别说状元。一个驸马和普通进士比,优势也就是刚做官那几年经济上相对宽裕点,做官前景比普通进士差得远。

进士去做驸马,就等于完全放弃仕途。等同年们做了高官的时候自己只是个富贵闲官。

一个宋代进士,选择去做驸马,只有一个可能,脑子进水丧失神智了。皇帝也不会自找没趣,去让进士甚至状元做驸马。

明朝同样也是如此。

面向社会下层的评书公案小说等,为了迎合读者或作者水平有限,经常出现放到本时代也很荒谬的故事。但合理性不重要,受读者喜欢影响力大就是成功作品,陈世美的故事就是典型。


仁勇校尉

历史上,状元做驸马的不能说没有,但很少很少,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状元还配不公主吗?当然不是啦,在封建时期皇家的公主一般多会许配给重臣的后代,以示皇帝对大臣的拉拢和重用之意,这些人的家境普遍不是那些新科状元能比的,金枝玉叶的公主嫁过去也不会生活也不会变差。

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驸马“大逆不道”。虽然驸马没有皇家血统,但公主有啊,驸马和公主的孩子有帝王血胄,从法理上来讲,驸马和公主的孩子也是可以继承帝位的(这种现象西方比较常见),为了防止驸马做出谋反、清君侧等大逆不道的事来,历朝历代公主出嫁一般是嫁给绝对信得过的,表示恩宠;要么就嫁给普通人,顶着驸马都尉的名头混日子。

很不幸,宋朝的驸马就是普通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只要长相端正、四肢健全、无作奸犯科记录的平民(貌似有童生资格的好像都做不了驸马吧,抱歉时间太长忘记不清了)都有机会成为驸马。像陈世美这样的状元之才,即便皇室想招为驸马,百官也绝对不会同意的,而且宋朝是相当民主的,如果皇室相中某人想招为驸马,对方不愿意的话,皇室也不能强迫对方。

另外,在宋朝根本没有叫陈世美的状元,也找不出原型,倒是清代有个叫陈世美的状元,不过人家也没有干出中举后抛妻弃子的事来。

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说:陈世美和秦香莲是杜撰出来的戏曲形象!

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对您有所裨益。如您有其它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也可以关注我,私信讨论,谢谢!


雏鹰趣味知识

陈世美——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人说陈世美原名“陈士美”,又有人说原名“陈熟美”,本是清官,遭人嫉妒,给其戴上“杀妻灭子”的罪名。我以为这些说法、“考据”都有点牵强。

别说宋朝到今天1000年有余,就是同一时代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其实”陈世美“跟我们今天小说戏剧的人物一样,就是个艺术形象。

就拿红极一时的样板戏中的”南霸天“、”黄世仁“;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来说吧,这些恶霸形象不过取材于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受过地主恶霸压迫的老一代人,觉得这些恶霸就在身边,可自己身边的恶霸又绝不是”南霸天“、”黄世仁“或者”胡汉三“。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演出的时候,有战士就要开枪打死扮演“黄世仁”的演员,可是今天谁能说出“黄世仁”就是中国X省X市X县X村的人?

艺术形象取材于现实,但绝不会是现实生活中某个具体的人。所谓的“典型形象”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成功的文学形象是一个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觉得他面熟得很,我们的熟人们中间就有他的影子,但并不就是他。鲁迅塑造的“阿Q"是这样,传统戏曲中的“陈世美”也应该是这样,他只是背叛爱情者的一个典型形象。我们应该好好品味在他身上作者及劳动人民所赋予的惩恶的美好愿望,而不必牵强附会的去“考据”他是否是个历史真人。因为你考据不到真相,他就是个“典型化”了的艺术形象。


乾陵月

可以肯定的说:不是。

现在陈世美几乎是“忘恩负义”的代名词,大家都关心到底有没有过这个人。

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人。均州就是现在的十堰。他不但不是忘恩负义,还是个大清官,据说他为官清正,为了杜绝前来贿赂他的人,把大门一关,谁也不见。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了有关陈熟美的碑文,根据碑文的记载,陈世美是位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可是陈世美怎么就成了忘恩负义的人?


98十年

肯定不是真实的。

这部戏剧广为流传,具有很强的教化意义,尤其是在以前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正是说书唱戏劝人方。实际上在宋朝,国家有规定,公主的丈夫——驸马是不能做有实权的官的,所以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各级考试,过关斩将,考中状元的有才有志青年是不可能做驸马的


双河牧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