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2020年的春节假期,恐怕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最不同寻常的一个。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我们的情绪被分裂成了两半:


一半是在家中宅到发霉的百无聊赖,各类宅家笑话层出不穷,网友们发明了数不胜数的消遣方式,把“闲疯帝”“好响出去丸”等谐音梗玩到飞起。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而另一半情绪,则牵连着疫情,跟着各类新闻起伏不定,关注着家门之外、那些无法宅家的人群。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在这个千万人宅家的春节里,不少人仍在外工作:


奔赴疫区的医疗队,紧急复工的口罩厂工人,水电燃气的值班抢修人员,超市菜市场的运营人员,快递员,外卖员,公交司乘,城市环卫……“众志成城”的宏大描述词背后,分散着无数属于个体的光点。


由于我们的了解始终有限,无法穷尽那些坚持工作、保障人们基础生活的所有行业,Vista不久前发起了一次征集——


征集人们春节时仍在工作的故事,留下这些值得关注、不会忘怀的记录。




1、“做最低层工作的人,多了去了”


在分工细化的当下,那些需要无休运转的职业,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每个职业就像蛛网上的一个节点,在蛛网织结之初,用基础行业搭建罗网的骨干。


■ @ashido的信念

石油工人坚守生产一线,腊月二十七至今全天在岗


■ @桃白白

通讯行业在坚守


■ @Gentlewoman

民航一线员工


■ @杨某某

热电厂员工……凛冬无休


■ @华华

有啊,本人商场员工,因为超市不能关,要提供民生产品,要维护社会稳定,一直坚守在岗位


■ @李QQ

还有物业人!社区防疫,办公楼防疫都靠物业。


顺丰小哥、小区门口的保安、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物业人员、药店人员等等,这些基层工作者在宅家的人群之外悄然撑起了生活运转的流水线,但由于鲜少发声,他们就像是职业界里的江西省——存在感极低。


2、“很多人在做啊,可是大家看不到……”

这些职业被大众自动忽略,还和“习惯成自然”的惰性有关。


由于他们“全年无休”了太久,以至于人们在假期见到这些人时,会觉得毫无违和感。


比如你会注意到最爱的外卖关了店、注意到春节档电影全部撤档,却不会注意到——供水供电的这些服务,和往常一模一样,没有间断。


■ @TUT

警察吧……很多警察现在还要在路口给路过车辆中的人员测量体温,甚至站在路口上班到凌晨。接触过确诊肺炎患者的需要隔离的人,很多都是警察挨家挨户去找的。医生护士,快递,建筑工人,解放军战士们,许多人感谢他们的付出,但是

好像真的没有什么人看到警察在这中间起到的重要作用


■ @牛肉粉丝

公安局全体民警辅警初二正式上班。有的人三十儿和初一值班,初二正式上班。。。


■ @西月一

我妈妈,华X万家便利超市的店员而已,从春节到现在一直都在上班。她说 他们店这段时间只有5个人轮班,5个人做了一天十几万的营业额,5个人一早上 上了几百个物流箱的货,他们5个有4个女性。很少人提起超市店员,我觉得他们也很不容易,看着别人一家子为过年而采购,而自己与家庭只是一顿饭的相处。


有人会说对这些基础服务是市政理应保障的,这是他们的工作,习以为常没什么问题。


可我们总该记住,在这些保障背后是与你我无二的普通人,走出家门、走进疫情的风险里工作换来的,一份关注与尊重,他们应得。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火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背后,也希望大家记得是这些工人从各地赶来,昼夜开工。 图via @桂圆hijgb


3、“那些个吃野味的,别让我逮到你!”


被紧急召回的消毒水厂员工,大年初一的凌晨搭上火车回了厂里。因为人手不够,连轴转了近十天的他疲惫到有些崩溃——


“真的很累啊,单子催的特别紧,但想着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又觉得自己不该休息了。虽然会给我们发两三倍的加班费,但这些用加班费来衡量的话,就没意义了。”


■ @潇

银行客服,7*24全年不休,电话不断,疫情特殊时期,好多客户都打电话过来延期,只要上线,真的是一秒都没得休息,最近比平时要忙得多,还要戴口罩讲话,一天下来人太累了,太难了


■ @南风过境

基层工作人员。一直在排查重点人员,整理资料上报,还有很多在防控一线排查、劝返、宣传,真的太累了。如果让我逮到吃野味的,我一定一掌拍过去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火神山医院工地上席地休息的工人 via @长江日报


■ @克斯维尔的明天

我爸爸是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大年三十下午才放假,大年初一下午就紧急通知开会,初二开始对负责的各个店排查,一天要接好多充满怨怼的投诉电话,到店里解决纠纷,晚上还要去街道看有没有店偷偷开门,基本上过年来没一天是在家的


■ @唔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铁路警察一枚,从1月10号春运开始第一天到现在,一天没休息过。。。从一开始忙春运发送旅客,到现在天天联合车站和地方防疫部门组织进站口和出站口的旅客排队测量体温然后逐一登记。很累,但是心理压力更大,全小区都封闭了,只有自己天天出入上下班


■ @苏薄荷

基层卫生院护士,哺乳期宝妈。大年初一开始正常上班,全员无休,以便应对突发状况。随着疫情的加重,封路(用很高的土把路口堵起来)也一天比一天严格。领导说要克服一切困难,按时上下班。好多同事都住医院了,我哺乳期,娃不吃奶粉,要回家给宝宝喂奶。我家离医院比较远,10公里左右,要经过好几个村子。之前开车上班,只堵村口,车回不到家,放路边。现村村之间也堵了,换摩托车“翻山越岭”。今天下班,土堆得更高了,感觉快不过去了。步行的话要3个小时左右。我不知我还能坚持多久,想起我嗷嗷待哺的娃娃都想哭,好舍不得断奶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via @央视新闻


4、“我自己还好,可我看不得我妈这么累……”


除了常年春节加班的行业,这次疫情还让另一群人回到了岗位上。


一些家庭史无前例地在春节期间变的空空落落,比如一个三口之家里,身为警察的父亲早早地开始加班,母亲和自己同为公务员,也先后外出工作、社区执勤,三个人一出门就是一整天,家里囤的菜没人吃,都坏了。


有些人持续工作了许久,还没来得及心疼自己、觉得没什么,却被同样辛苦的家人击垮了心理防线。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 @夜菱Elaine

基层,年初二上班,对接村委会,发传单巡视,到今天还没休息过,父亲是民警,负责24小时主要路口体温检测工作,三班倒凌晨1点多去接上一班,因为没睡着听到他关门的声音,心酸得想哭


另一位已加班十七天的记者,看到两个从检疫帐篷里走出的小护士时突然泪崩。记者原本要采访看望医护人员,可被防护服、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两个小姑娘,只是远远地朝大家挥了挥手,紧靠着帐篷没上前一步。


当时她想起了自己的妹妹,妹妹腊月二十八回家只吃了顿晚饭,就被医院连夜叫回,坐凌晨五点的车离开了。


说来很心疼的是,最为坚强的人们总是会忽略自己的辛劳与疲惫,只把身边人的境遇放在心上。


■ @焕心-endymion

我的母亲,最普通的一个中国女人。母亲在一家医院做保洁员,年后全国戒严从医生到护士一个人都不允许请假,这些最普通的保洁员们,也没有一个主动请假的。前几天母亲对我说,哪个医院都离不了保洁员呀,一个小护士怀着孩子肚子那么大,还在上班,我们怎么能走。


5、“我想和宅到无聊的人换换了,我想回家”


春节期间还在工作的人,在疫情过后未必想像大家一样,出门把火锅奶茶烤肉吃个够。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最想脱下勒出印子的口罩,和大家换一换生活,回一回封路后就没回去的家。


■ @AndyWon-Ars

乡镇公务员,除夕开始上班到现在,昨天晚上七点下班回家发现已经封道了(家在隔壁县市),接下来只能住单位了。“你所谓无聊的家,正是我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希望大家坚持住,在家!在家!在家!让所有人的努力都有回报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via @深圳小天


可以不担心病菌传染,亲近地接触家人,不需要时刻在脑内提醒自己保持距离。


■ @承管UDC

老妈是搞物业的,正月初一依然要去各个小区巡视,初二就正式上班,跑来跑去,各种宣传,排查,到后面我们这个SARS都没来过的偏远小县城出现病例后安排封锁各个小区。她说就很羡慕那些在家里特别无聊的人。


■ @姝

社区医院工作,年三十到现在没休假,每天上班,针对外地人群流调、测体温,单位排了夜班以防突发情况。天晓得我有多想在家里蹲蘑菇。P.S 有家长不满预防针停打,事有轻重缓急,医疗机构有交叉感染的风险


一位读者的父亲是连锁药店的店长,防护物品售空后还在和同事三班倒,守着没什么人的药店,也许口罩消毒液到货还要很久很久,但是药店开着,至少能给人希望。


每天下班后,父亲都会离家人远远的,给他递拖鞋的时候,他说以后直接扔过来就好,自己用小喷壶把全身喷一遍消毒。


有些心酸的是,和这样的坚持相对应的,是并不乐观的营业额。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6、“我写了无数新闻,却忘了我自己本身就是新闻。”


在近百条来自媒体工作者的留言里,大多数人都在分享这些天内自己记录的故事。


或许是因为这份工作的特殊性质,媒体人的视线习惯于向外观测,总忘了自己也是现象中的一个部分。转述的文字与画面,又会让读者获得亲历现场的置身感,忽略掉中间的媒介。


就像童话里的传唱故事吟游诗人,他们一开口,所有人都会沉浸在故事本身,容易忘记讲故事的人。


■ @张拆拆

媒体狗 我写了无数新闻 却忘了我自己

本身就是新闻


■ @心悦君兮知不知

一个小城市的记者,到昨天一直在采访,印象最深的就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我们这边现在白天的最高温度也就是0度左右,寒风凛冽中他们穿着羽绒服军大衣戴着口罩站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的提醒每一个居民戴口罩,给每一个进出小区的居民量体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采访结束回到自己家的小区的时候,看到小区门口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来回踱步,因为冷,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缓解,因为职责,她寸步不离。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 @离。

某火锅城市某区媒体工作人员,虽然因为工作调整没有去一线采访,但始终在后方保障前端记者发稿顺利,通报情况。从大年三十开始值班,后面全线恢复上班,跟编辑部的几个姐妹一天工作至少12小时,昨天上班从早上7点到晚上3点,眼睛酸涩腰疼腿疼,不敢出门也一直在奉劝家人朋友不要出门。虽然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但我们的努力总不会被辜负。加油,我们就快胜利了!


7、“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吧”


这个假期回到工作岗位的人,都觉得自己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被需要”成为了一句最简单的召唤,唤醒了人们的职业认同感,个体与社会之间犹如脐带的互哺关系,从未凸显得如此明显。


■ @今天也还是很白

我是诊断试剂行业的一名实验员,大年初三就回到岗位上班了,到今天已经连续上班了8天,每天都生产检验这次的肺炎试剂,虽然真的很累很想放假,但是医护人员,还有建造医院的那些工人,大家都很累吧,一起加油,一起战斗,我们会等到好起来的那天的。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via 《鬼灭之刃》


■ @李李李广大

物业客服人员一枚,从初三就回来到现在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配合街道办通知,公司各级的要求做好疫情管控,一个个电话联系业户,推迟复工时间确定复工人数。我们不是求救死扶伤的天使,但我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障社区的安全运行。就是自己一个人也挺怕的,昨晚上成都地震一个人怂的一批,不知道是跑还是坐。哎,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早日有人相伴。


■ @Clyu

老爸整个过年就一直没回家,老妈也得定期去给取款机加钞,前两天老爸怕老妈粗心给我发消息让我提醒我妈做好防护措施。疫情来了谁都没办法,谁都不是局外人,谁也不是救世主,每个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吧


如果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来,大家似乎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业。


但很多职业,本身就包裹上了不可推卸的沉重责任,比如疫情面前医护需要前进到,火灾面前消防需要前进。每份职业都是支撑着社会大厦的一个部分,但当下,这些仍在工作的人承担着和我们不一样的风险。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绝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


8、“每天去劝别人别出门戴口罩,反而是自己必须天天出门、一天只有一个口罩。”


这个假期,返岗复工的人们受到的阻力来自方方面面:防护物资的不足,后勤保障的不足,人们对防疫工作的不理解等等。


一个社区工作人员说,自己做了十几天的基层工作,每天都在被骂。


可开门骂你怼你还算好的,那些敲不开门、不肯测体温的才让人着急。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 @叶师

市场监管系统,从初二开始上班到现在,加班熬夜没有休息。好多群众打电话过来,把买不到口罩、酒精、消毒水的气撒我们身上,,可其实我们每天在外面忙,自己也买不到口罩的。。


■ @如花花酱~

市场监督管理局,初二全局正式上班,有的同志整个春节都没休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作餐是泡面,去的都是人多密集的商场超市和生鲜市场之类的,所有的防护就是一个口罩,还是好不容易买到的别人仓库里放置的过期口罩,每人一个实名领取,要反复使用一个多星期。都是血肉之躯,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的~


■ @蕉太郎

我,乡镇基层公务员,阴历二十九还在迎接环保检查,大年三十

直接啥都没有上前线,全国要求放假的前提下乡镇一天都不休息,最近才保证了消毒水和口罩的供应。大家都说河南硬核要抄作业,只夸支书,有没有想过基层公务员路口值班的时候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这个假期也在工作的人,还有多少没被看到?

一日三餐,记得要吃


无论是疫情的特殊时期,还是正常生活中,总有人是怀着理想与奉献精神进行着自己的工作,但我们绝不该把奉献精神看做理所当然的事物,让它成为万千职业的唯一支柱。


■ @舍予

我妈妈(Loyi),一位一线透析室的护士。从小到大,我妈基本都不放假的。今年我妈还是继续坚持岗位,刚刚才下班,其实我最近看到很多人会歌颂医务人员的伟大。哎,哪有那么多无私奉献,作为医疗人员的女儿,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让他们心寒了罢了……


宅在家中的人们,其实可以多一点耐心和理解,别总把自己当做这次疫情的局外人,别总把直到今天现在还在加班的人们当做理所当然的志愿者。


■ @小盒小盒小盒子

和爸爸一起支援社区的疫情入户多轮摸排工作,一层一户的走,一家一户的了解,一遍又一遍的解释。最后再整理汇总收集的信息。在入户的工作中大部分人,对于这样的工作充满理解和支持,但很少一部分人心生抗拒,
闭门不应或者关门寥寥几句搪塞,希望更多人了解这个重要,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


■ @韩觉觉儿

证券从业人员 3号开市以前,我们就开始工作了,信息技术部的同事开工更早,建议投资者理性投资,尽量进行线上交易和业务办理,如果一定要去营业部,一定做好健康保护措施。


或许这次疫情,是大家第一次集中注意到这群人的身影。因为宅在家中与奔波在外的两种区别分明的生活状态,让他们的工作更为清晰地展现开来。


其实,让千万宅家群体免于被垃圾淹没的环卫工人们,在寻常日子里也一样工作;万家灯火的缔造者们,在过往的几十个春节里也未曾休憩;“药物辨真伪,方书通古今”的医者,不只是疫情前,才该被尊重与保护。


希望我们在风波之后,别忘了今时今刻的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