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咖啡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而要推進咖啡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推廣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基於此,本文詳細介紹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要點,以期可以提高咖啡產量和品質。如今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日漸提高,對咖啡的需求快速增長。要想促進咖啡產業的更好發展,就需要提高咖啡的產量與品質。因此,咖啡種植戶應充分了解與掌握咖啡的高產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1、咖啡育種與播種

1.1 種子與苗圃地的選擇

咖啡繁殖一般採用種子繁殖技術,因此,要想保證咖啡高產和高品質,就需要採用具有良好豐產性能的母樹後代,在盛果期採集充分成熟與飽滿的果實,將其果皮與果肉、果肉膠質去掉,清洗後將其攤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一兩天後即可用於播種。在播種之前,需要選擇合適的苗圃地,如宜靠近水源、交通便利,而且苗圃地的土層深厚疏鬆、排灌性能佳等,並且與咖啡園距離較近。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1.2 播種

在苗圃地中,將間距50 cm、高15~20 cm及寬1.2 m的壟墒攤平,再使用多菌靈對土壤進行消毒,然後鋪上厚度為5~10 cm的紅沙。播種的種子選擇以5 000粒/kg為宜,播種前將其置於40~45℃的溫水中浸泡1 d後取出,再均勻地播種於沙床上,避免種子堆積。播種量適宜控制在0.5~0.6 kg/m2,並採用木板將種子壓進沙中,然後覆上1~2 cm厚度的紅沙,再在其表面覆蓋稻草,澆透水。播種80 d後,即可出土。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2、咖啡高產栽培與管理技術

2.1 咖啡園的開墾與回槽

咖啡園的開墾主要使用基線定標法,即在每塊地的制高點或者山脊線選好基線,形成人行道與小區之間的分界線。根據設計的行距確定基點距離,一般水平行距為2 m。在基線上按2 m的水平行距確定基點,可用鋤頭挖出明顯的標誌,也可栽樁標記。若是行距小於1.5 m,可立刻斷行,若行距大於3.0 m,則可加行,以保證充分利用土地。在開槽時,堅持從上而下的開挖原則,保證槽口既平滑又流暢,且槽底也要平滑。開槽結束後需要曬槽,時間控制在30 d左右,然後進行回土回槽。回土時,需要配施肥料,第1次回土的厚度達到20 cm時,需要施加農家肥1 500 kg/667 m2。若是施加16%的磷肥,確保667 m2地均勻撒肥100 kg。施肥後進行二次回土,確保填滿該槽。之後修正檯面,寬度適合控制在1.5 m,內傾角控制在2°~3°。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2.2 早期選苗與苗木移栽

在早期選苗階段,需確保苗木高度大於15 cm,真葉有四五對,同時確保苗木健壯且沒有分枝。待幼苗子葉全部展開時,即可進行裝袋。在拔出苗木之前,需要淋透水,防止苗木根部出現機械損傷。採用容器盛水,水位高10 cm,再把苗木整齊置於容器內進行保鮮。在插種苗木之前,需要對盛滿營養土的營養袋進行淋水,將苗木插進營養袋,確保根正苗直。插苗後,需澆淋定根水。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2.3 用肥管理

2.3.1 幼年期用肥。在幼年期對苗木進行施肥一般是在定植後20 d,每株施加尿素20 g;7—8月,每株施用氮磷鉀混合肥30 g;8—9月進行第3次施肥,對每株苗木施加50 g氮磷鉀混合肥。在苗木定植後第2年,第1次追肥應以氮肥為主,用肥時間適宜在2—4月,需施加尿素6~8 kg/667 m2;第2次追肥宜在6—7月進行,採用氮磷肥、鉀肥、硼肥和鋅肥等混合肥料1~2 kg/667 m2;第3次追肥宜在8—10月進行,一般以生物有機肥為主,輔以鉀肥、氮肥,每株苗木每次施肥量為100 g。在苗木定植後第3年,需要在1—2月採取中耕鋤草措施,並對每株苗木施用油枯有機肥1 kg,其他追肥時間及用量與第2年保持一致。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2.3.2 成年期用肥。在咖啡植株成年期,第1次施肥一般在2—3月,每株施用1 500 g油枯有機肥;5—6月,每次株施150 g氮磷鉀混合肥;8—9月,同樣每次株施150 g氮磷鉀混合肥。施肥時,施肥溝應呈彎月形,寬度為20 cm,深度為20~30 cm,長度為30~40 cm。一般在植株滴水線外圍四周進行施肥,施肥完畢後蓋土。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2.4 中耕除草

在中耕除草方面,每年需進行三四次。除草時,需要對壓青進行深翻,並清除檯面雜草。另外,要做好檯面維護工作,確保水分與肥料不流失,才可以保證植株健康生長。

2.5 整形修剪

首先,需結合不同品種的生長習性、結果習性、生長環境、管理水平等採取合適的修剪方式,如採用單杆整形的同時與自然式修剪整形方法相結合。在單杆整形方面,通常保留植株的一條主幹,在株高達到1.6 m的時候,對其採用一次去頂方法修剪多餘的直生枝條。修剪分為3次,第1次在2—3月,第2次在5—6月,第3次則在10—11月。在修剪整形的過程中,需剪除不規則的枝條,而且每兩節至四節的位置,保留1條規則的一分枝,而每條一分枝則可以留下3~5條二分枝,而且二分枝上可以留下兩三條三分枝,除此之外的枝條都要剪除。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2.6 病蟲害防治

2.6.1 病害防治要點。在咖啡植株的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有鏽病、炭疽病、線疫病等。對於鏽病的防治,需要加強撫育管理,以增強咖啡的抗病力;也可及時清除病葉弱枝,以清除病原;還可使用1%~5%的波爾多液進行噴霧防治。炭疽病也是咖啡植株常見的病害,可在植株開花之後噴施1%敵菌丹,隔3個星期噴施1次,共需要噴施8次。對於感染線疫病的咖啡植株,可及時予以修剪,並燒燬修剪下來的枝葉;於冬季之前對植株噴灑1%波爾多液,隔14 d噴灑一次,通常噴施三四次即可。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2.6.2 蟲害防治要點。在咖啡植株的生長過程中,常見的蟲害有疥類蟲害與天牛類蟲害。針對疥類蟲害,可以使用樂斯本1 500~2 000倍液進行防治,也可以用氧化樂果800倍液進行防治。對於天牛類蟲害,如旋皮天牛一般在定植後兩三年的咖啡植株上比較常見,通常發生在5—7月,可以在成蟲產卵的高峰期用氧化樂果500倍液塗抹於咖啡樹幹,以獲得良好的防控效果。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3、咖啡鮮果的採摘

咖啡樹具有較長的生長週期,而且會分批次開花,成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分批次對鮮果進行採摘。但是一般只採摘咖啡紅果,防止採摘藍果與青果。若是健康的鮮果成熟度較高,可與乾果和病果分開裝好,並要分開加工。在採摘時,要保護好咖啡樹的枝條、葉片、果穗和花芽,注意不可以連帶果柄和葉片一起採摘,以保護樹體不受損傷,保障咖啡的產量和質量。採下鮮果後,去除雜質,集中置於樹蔭下,防止發熱而導致糖分轉化,保證鮮果品質。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4、結語

要想保證咖啡的高產量與高品質,需要全面掌握咖啡的選種育苗、實際栽培與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採摘等技術要點,為咖啡產業創造理想的效益。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有疑惑的請評論。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所幫助,請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以及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