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长枯了是怎么回事?

老钟头


我认为大葱长枯了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大葱得了褐斑病,第二就是大葱烂根。下面我就告诉大家怎么预防和防治。

大葱长枯应该是得了褐斑病

大葱褐斑病又称为尖黄萎病,其主要是危害大葱的叶片,如果染上褐斑病一般都会从大葱的叶片开始有变化,其表现为有像水浸一般的黄褐斑点,如果还没有采取措施,大葱就会进一步形成梭形病斑。梭形病斑的表现一般为叶子上出现长达10~30毫米,宽3~6毫米的斑(中间是灰褐色,边缘是褐色,表面还有黑色小点),严重时会导致大葱枯萎。


【防治方法】

★①有句话说的话好“治标要治本”,所以我们要从根源出发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从大葱的品种进行选择,根据地区的不同我们选用一些高脚白、鸡腿葱、五叶齐、毕克齐大葱、章丘大葱等耐热品种。

★②我们在种植的时候需要加强田间的管理,雨后要及时进行排水作业,防止田间的土壤过于湿润,这样有利于提高大葱根系活力。我们还可以施用一些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③如果大葱出现褐斑病时,在发病的初期我们可以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需要隔十天一次,大概两到三次就可以需要根据情况而定。


大葱长枯应该是沤根(烂根)

沤根是大葱常见的一种病害,一旦出现沤根大葱的根部不长新根或者不定根,根皮发锈腐烂之后会导致地上的叶子出现枯焦,且容易拔出,严重时会一片一片的枯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土壤中的温度过低(低于12度),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沤根的情况。

【防治方法】

★①我们需要稳定土壤中的温度,需要达到20度以上,这样有利于大葱的生长发育,提供抗病能力。

★②需要改善土壤的透气条件,让土壤的温度稳定,在种植时需要栽种在有大量腐熟的有机肥的砂壤上。

总结

不管怎么样,我们在种植每一样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等到生病的时候在去防治,那个时候感觉已经晚了,我们需要做到提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精神去种植。

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可在评论区留言,喜欢就点个关注


小林子的日常生活


你好,作为一个三农领域的原创作者,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下面我就简单回答一下我的个人见解!

首先我个人觉得应是大葱褐斑病 大葱褐斑病又称叶尖黄萎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易从上部开始 ,初为水浸状黄褐斑点,继而生成梭形病斑,一般长10~30毫米,宽3~6毫米,斑中部灰褐 色,边缘褐色,斑面上易产生黑色小点,即子囊壳,严重时,几大病斑融合,导致叶片局部干枯。

其次防治方法:

(1)选用高脚白、三叶齐、鸡腿葱、章丘大葱等耐热品种。

(2)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葱田过湿,提高根系活致力,增强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50%速可灵可湿性 粉剂或扑海因可湿性 粉剂1000倍液,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杜小哥


你把大葱挖出来看一看

是不是根部或者叶子里面生了虫子

如果有虫子的话就需要打药了。

如果没有发现虫子🐛,有可能是生病了!

葱疫病叶片、花梗染病初现青白色不明显斑点,扩大后成为灰白色斑,致叶片枯萎。阴雨连绵或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状霉;天气干燥时,白霉消失,撕开表皮可见绵毛状白色菌丝体。可以选用代森锰锌,精甲霜锰锌,烯酰锰锌,霜脲锰锌、霜霉威、霜霉疫净、银法利、抑快净、氰霜唑、等不同药剂加入有机硅连防2~3次,7天一次。


糊是一种境界


大葱褐斑病又称叶尖黄萎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易从上部开始 ,初为水浸状黄褐斑点,继而生成梭形病斑,一般长10~30毫米,宽3~6毫米,斑中部灰褐 色,边缘褐色,斑面上易产生黑色小点,即子囊壳,严重时,几大病斑融合,导致叶片局部干枯。防治方法:(1)选用高脚白、三叶齐、鸡腿葱、章丘大葱等耐热品种。(2)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葱田过湿,提高根系活致力,增强抗病力。(3)发病初期喷洒50%速可灵可湿性 粉剂或扑海因可湿性 粉剂1000倍液,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婷梦爱生活


大葱枯萎病

常发生于青苗期至移植后15—60日期间。苗床病株呈立枯状,后期发病,茎盘侧部褐变,向一侧弯曲。移植后2-4周后,开始在本田发病。病株地上部的下叶弯曲、黄化、萎蔫,地下叶鞘侧部腐烂。纵向剖开,可见茎盘褐变。

别称 大葱枯萎病

常见病因

病原菌在茎盘附近死组织(枯死根)上增殖,侵入大葱内部

常见症状

苗床病株呈立枯状,后期发病,茎盘侧部褐变,向一侧弯曲。

病原

病原菌生成菌和大型及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病菌发育适温为25—28℃,也可在5~34℃之间发育。病原菌以厚垣抱子形态在土壤中存活,形成感染源,也可以经由种子传染。病原菌在茎盘附近死组织(枯死根)上增殖,侵入大葱内部。根际附近的腐烂部位,有刺足根螨两次繁殖。

防治方法

23~28℃高温下病害最为严重。沙质土壤、土壤PH值低的地块均容易发病。有苗床感染和大田感染 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应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种子和土壤要消毒,个可连作。用石灰将土壤pH值凋至6·5以上。育苗期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


农夫张


大葱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后期在病斑上产生一些黑色小粒点。 病叶初期先变黄,黄色部分逐渐变褐色坏死。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叶脉,呈现褐色至红褐色的叶缘病斑,病斑边缘波状,

病键交界明显,其外缘有时还有宽窄不等的黄色浅带,随后,病斑逐渐向叶基部延伸,直至整个叶片变为褐色至灰褐色。随后在病叶背面或正面出现黑色绒毛状物或黑色小点。 大葱叶枯病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在温度适宜时,病菌的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生侵染。该病在7-10月份均可发生。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湿。

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的侵染来源。 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的发生。栽植地要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增施百绿丰有机肥及冲施肥。控制栽植密度,使其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侵染机会。改喷浇为滴灌或流水浇灌,减少病菌的传播。

生长季节在发病严重的区域,从6月下旬发病初期到10月间,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药,连喷几次可有效的予以防治。常用药剂有1:1:100倍的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40%胶悬剂600-800倍)、50%苯莱特1000-1500倍、65%代森锌500倍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