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小观点大历史


在官渡之战爆发前,刘备遭到吕布的偷袭,被迫离开徐州投奔了曹操。刘备投奔曹操之后,曹操封刘备做了豫州牧和左将军,对待刘备非常的礼遇。在曹操准备重用刘备的时候,曹操手下的几个谋士看出了刘备的野心,曹操的主要谋士程昱劝曹操说:刘备这个人的野心非常大,现在他落到了我们的手里,不如早早杀了他,以免留下后患。

曹操开始的时候比较赞成程昱的意见,不过曹操的另一个主要谋士郭嘉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郭嘉认为刘备是天下公认的英雄,如果现在曹操杀死了刘备,天下的其他英雄就会认为曹操心胸狭窄,到时候谁还敢再投奔曹操。

不过郭嘉也认为刘备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即使曹操不杀死刘备,也应该早早地把刘备软禁起来,避免以后刘备东山再起。然而曹操既没有听从程昱杀死刘备的意见,也没有听从郭嘉软禁刘备的意见,最终导致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在袁术带兵北上投奔袁绍的时候,曹操派遣刘备带领大军讨伐袁术,刘备趁机偷袭了徐州,成功脱离了曹操。因为在曹操派遣刘备讨伐袁术前,程昱和郭嘉都已经提醒过曹操,很多人认为曹操之所以放走刘备,主要是因为刘备的演技高超迷惑了曹操。

实际上笔者认为曹操之所以放虎归山,并不只是刘备的演技高超,主要还是因为曹操没有实力完全控制住刘备。刘备并不是一个人投奔的曹操,他投奔曹操的时候带了上万人的军队,还带着一帮能征服善战的大将。

在程昱提出杀死刘备,郭嘉提出软禁刘备的时候,曹操的势力还不足够强大。当时的曹操只是名义上控制了关中地区,实际地盘只有兖州、徐州、豫州几个州,这几个州都受到战火影响巨大,人口已经大幅度锐减。

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无论是杀死刘备还是软禁刘备,都是一次风险巨大的事情。假如处理不好刘备的问题,那么刘备很可能会在官渡之战的时候给曹操致命一击,因此在其他诸侯的巨大压力下,曹操并没有能力除掉拥有独立武装力量的刘备。

假如曹操真的杀死了刘备,造成了刘备手下兵将叛乱,那么曹操的统治区肯定会乱成一锅粥,到时候袁绍和刘表等人就可能会乘虚而入。而曹操不杀死刘备,则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刘备,如果刘备不叛变曹操,等到曹操消灭袁绍之后,再来处理刘备的问题也不晚。当然刘备也不是一个蠢人,他早就看出来曹操的小算盘,在官渡之战前就果断背叛了曹操,避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史海泛舟摆渡人


曹操之所以不杀刘备,因为他不是先知!如果知道后来刘备会跟他争夺天下,肯定会剪除后患!

刘备因为被吕布赶出徐州从而投奔曹操,刘备是少有的人才,前来投靠曹操,欢迎都来不及,怎么会加害呢?此外,当时有共同的敌人吕布,曹操和刘备属于同盟关系,自然要精诚合作。

在消灭了吕布这一大敌后,刘备跟随曹操进入许都,即便皇叔之名得到证实,并做了左将军,由于身在许都,依然不为曹操所虑。古人的思想今人无法猜测,但是刘备在追随曹操之初,应该是想为其效力的,否则不会在白门楼建议曹操干掉吕布。

刘备后来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事实上也是曹孟德自己造的孽。先是让刘备在汉献帝那里认了亲,身份地位大大提高,接着又发生了著名的“煮酒论英雄”。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刘备在未追随曹操之前,最大做到了平原令(县级干部),好不容易有了徐州,却被吕布抢走。最开始刘备的眼界应该不算高,可是跟随曹操进入许都,见过了大世面,更被曹操评为英雄,刘备想不膨胀都难!

曹操更作死的行为是给了刘备兵权,命其赴徐州阻击袁术,这就相当于“龙归大海,虎归深山”,随便人家怎么折腾。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耿直的曹操被虚伪的刘备给骗了。如果更高深一点,可能是曹操觉得英雄寂寞,想要给自己制造对手。如果有这么高的情怀,更不可能杀刘备。


历史不退货


我是【醉观沧海】,我来回答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刘备被吕布打败时,曾投奔曹操,曹操也做了收留,我认为题主的问题可以分两个大的方面,来回答。

第一个方面:私下里杀刘备

此时,曹操是着实没有想过要杀刘备的,不仅如此,还好就好肉招待着刘备一行,也算了尽了地主之谊了。我想,此时曹操没有动杀机杀刘备,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远来是客,怎能杀之;

古人都是讲究礼节的,礼尚往来,远道而来的客人如果不被主人所善待,那么这个主人也将会被其他人所不耻。曹操和刘备就是这样,刘备大老远过来投奔他,曹操好吃好喝招待还怕别人说的怠慢了,哪里还敢动手杀刘备。要知道,曹操的野心可不在于一方诸侯,他想要的是整个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因为这他也不敢杀刘备。

【2】、刘备声名在外,杀了恐被天下人唾骂;

此时投奔曹操的刘备,虽然实力比不过曹操,但好歹也是汉室宗亲之后,十八路诸侯会盟时也是漏过脸 的,在江湖上也是有名声的,他去投奔曹操的事情,世人也都是知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曹操把刘备私下杀了,那么世人都会唾骂曹操心胸狭隘,容不得人,曹操得不偿失,所以,他不会杀刘备,至少不会在此时自己的地盘杀刘备。

3、曹操要树立“招贤纳士”的形象,此时好生招待刘备就是打了一次免费的广告;

曹操之所以厉害,除了他自己的文治武功之外,“招贤纳士”、“知人善用”也是他成功的一大法宝。在三国中,曹操手下的谋臣武将,很多都是千里迢迢去投奔他的,最后都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而此时,如果曹操杀了投奔他的刘备,那么原本还在观望要不要投奔他的有才能的人,就被吓住。

4、此时的刘备,与曹操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曹操未放在眼里;

此时投奔曹操的刘备,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唯一有点是有两个结拜兄弟可担大将。所以,此时的曹操是根本就没把刘备放在眼里的,他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更多的是想通过太高刘备,来进一步地抬高自己的地位。毕竟,刘备是汉室宗亲之后,在社会上的名气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方面:明面上攻打刘备

等到刘备随着到处奔波,屡败屡战之后,他的实力逐步扩大,也渐渐地被曹操视为了重要威胁之一。此时的曹操,是对刘备动了杀心的,只不过此时杀刘备,是明面上的率兵攻打,属于明枪,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群雄纷争,相互攻伐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最后打败刘备,杀了刘备,天下人也是都可以理解的。

本回答总结:

所以,在刘备投奔兵败投奔曹操时,好歹作为一方诸侯,曹操于情于理,也不能在自己的地方私下里杀了刘备。因为那样的话,自己好不容易树立的“招贤纳士”的形象也会被毁,哪里还有人敢投奔自己。在加上当时的刘备实力还很微弱,对强大的曹操集团构不成威胁,所以当时的曹操没有对刘备起杀心。

而之后,等刘备强大后,曹操数次率兵攻打刘备,这也是去杀刘备,不过这样的“杀”在情理上是站得住脚的,也是被世人所理解的。


醉观沧海


曹操是乱世三国时期的枭雄,而以皇族后裔自称的刘备也是三国里的头等英雄,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曹操是宦官之后,在征战天下的起跑线上起点要比刘备高出很多。

而刘备虽自称是汉皇后裔但他是个卖草鞋的。这对起兵之初的刘备来说可谓困难重重,起跑线落后曹操一大截。

从这点上来看刘备比曹操更加厉害和值得敬佩,当然这也包括曹操。所以曹操不杀刘备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

1.因为曹操是个爱才之人,可以说曹操从心底很敬重刘备,他觉得一个卖草鞋的能走到这步是常人办不到的。

所以有好几次机会能杀掉刘备他都没有下手,相反曹操还有几次相助刘备。

刘备被吕布追杀走投无路之际,是曹操救了他,在刘备只有落魄数人且暂居曹营之时,曹操找刘备青梅酒论英雄,曹操得出的答案是天下称的上英雄的只有他曹操与刘备。

英雄惜英雄,刘备在寄人篱下之时还得到曹操这么高的评价,这让刘备不知所惜,惊恐万分,刘备以为曹操这么抬举他高看他可能会杀掉他,免除后患。

但是曹操并没这么做,可见曹操的确很敬佩刘备。

2.刘备自称汉皇后裔又被天子唤为皇叔,这点天下皆知,而刘备在征战三国之时打出的口号就是扶汉,这个口号是有法律依据的,因为刘备是皇叔扶汉也是理所当然,情理之中,如果曹操冒然杀了刘备会引起天下人对他的不满与仇恨。

因为东汉王朝虽然衰败,但百足大虫死而不僵,天下人心仍然向汉,这个时候杀掉扶汉的刘皇叔对曹操来说是个不智之举,况且刘备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挑战他,这个道理曹操再明白不过了。

这就是本人对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的几个观点。


晨汐看历史


你怎么不问曹操为什么不杀了司马懿?

很显然,曹操他是人不是神,并没有生就一双明辨善恶、探知未来的火眼金睛,他怎么知道刘备后来会成为其最大的对手?

同样《三国志》中也没有热血澎湃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更没有对着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种让人听了面红心跳的“情话”。 换句话说,曹操并不知道“爱好搞基”的刘备集团日后能发展成如此强大。他更想不到之前那个屡战屡败的草鞋郎刘备,日后竟然能在汉中将其击败。

没错,当初刘备被吕布打败,赶出了徐州,不得不投奔曹操。这是曹操杀刘备最好的机会。但是此时的曹操完全没有理由要杀刘备啊。

刘备投靠曹操时,手中既无地,也无兵,完全威胁不到曹操的统治级地位。在曹操的眼中,刘备只不过是一只“落魄的凤凰”, 随便动动小拇指就能碾死的蝼蚁,与其杀了刘备,不如把刘备树立成“投降不杀”的正面典型,利用刘备笼络天下豪杰。

要知道当时的刘备虽然落魄,没什么实力。但其名声可是实打实的,先有公孙瓒兄弟相待,后又与陶谦结成忘年交,甚至于到许都见了汉献帝,被认了亲戚,坐实了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刘皇叔,这样一来他可是妥妥的刘氏宗亲。

当时天下百姓依然尊刘氏一族,士族子弟皆以汉臣为荣,有了刘皇叔这块金字招牌,曹操出去招聘,绝对是方便得多。反之,堂堂刘氏宗亲,又是投奔你曹操,如何杀他?

估计曹操杀掉刘备之后,会被天下人骂死。

此外,刘备还有着其他的价值,比如手下的两位兄弟,关羽张飞,那可皆是万人敌的顶级武将,曹操眼馋得不行。

曹操爱女人,更爱人才。杀死刘备不难,但关羽和张飞要怎么处理?杀了吧,曹操舍不得。不杀吧,养虎为患。

把刘备留在身边不仅能够笼络天下豪杰的心,又能够利用刘备让张飞和关羽为自己效力,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曹操是一位具有帝王风范的“乱世王者”,并不是一个嗜杀残忍的“冷血恶魔”。

曹操素来爱才,就连当初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吕布投降曹操时,倘若不是刘备在一旁煽风点火,曹操未必会杀死吕布;

而陈登投靠曹操时,曹操以上宾之礼接待;张郃、臧霸投降曹操时,曹操大开城门亲自出城迎接;张绣、贾诩头投降曹操时,曹操不计前嫌,封官赏地。

要知道张绣可是杀死曹操爱子爱昂、曹操爱将典韦、射伤曹操手臂的凶手。

曹操与张绣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曹操并没有杀死投降的张绣,而是挽着张绣的手一笑了知。

曹操的胸怀如此之博大,连杀子之仇都能一笑释然,难道还容不下一个孑然一身的刘备吗?况且他们当时本就没有仇怨。虽然之前刘备帮助过陶谦拒他,但是陶谦已死,徐州已失,二人的仇怨便无从谈起。

反倒是曹操和刘备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人就是吕布。

吕布背叛刘备霸占了徐州之后,便成为了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在与袁绍决战之前,必须率先除掉吕布,否则将腹背受敌。

吕布骁勇善战,徐州易守难攻,倘若没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协助,曹操很难在短时间内打败吕布。

刘备在徐州任“州牧”时深得人心,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关羽和张飞都是“以一敌千”猛将,有能力和吕布一战。在当时情况下,曹操自然想利用刘备的力量来击败吕布。

实际上,刘备正是看透了曹操的心思,断定曹操不可能杀死自己,才敢拖家带口的投奔曹操。反正刘备给别人打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年没少寄人篱下。对于当时的刘备来说,曹操就是一个老板而已。

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一个问题,杀死刘备对曹操而言有什么好处吗?

显然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百害而无一利!

刘备向来以“仁德”著称,在乱世中的口碑非常好。

刘备投靠袁绍时,袁绍放下架子,亲自出城迎接。

刘备投靠陶谦时,陶谦又封官又给兵,甚至还要把徐州拱手送给刘备。

刘备向吕布求援时,一向骄傲自负的吕布亲自率领大军支援刘备。

更不用说,刘备还顶着中山靖王之后,甚至刘皇叔的名头。

如果曹操在刘备投降于自己的时候杀死他,曹操以后还怎么在乱世中混?

陈登、张颌、贾诩、张绣、许攸、张辽……这些人还会投靠曹操吗?

如果曹操连容人的胸怀都没有,又怎么会写出大开大合的《短歌行》呢?

所谓“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岂是说说而已?

对于曹操来说,杀了刘备完全没有好处,但影响却十分恶劣。

所以曹操并不是不敢杀刘备,而是不能杀刘备。


白话历史君


对啊,为啥不杀呢?据史书记载,刘备投曹操后,程昱竟特意从兖州千里之遥赶来许昌提醒曹操:“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趁机灭之。”

然而曹操刚迎来天子,正是招揽人才之时,再说刘备怎么也是一方诸侯,有诸侯来投,这正是曹操求之不得的美名,于是道:“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郭嘉也表示:“程公之言一针见血,然以穷归已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实不可。”

其实曹操不肯杀刘备,并不止因为怕担上害贤之名,且因为他和刘备是有旧交情的,两人关系还不错。

据王粲《汉末英雄传》:“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也就是说,灵帝末年朝廷组建西园军时,曹操曾与刘备一起去老家沛国募过兵。看来,曹操与刘备在青年时期就曾合作愉快,当时曹操正担任西园禁军典军校尉,时年三十五,血气方刚,不久前刚因得罪了宦官而隐居在家数年,经曹嵩多方转圜才刚被启用;而刘备则比曹操小六岁,这时才二十九,更加的血气方刚,不久前刚因鞭打上司丢了县尉的官职,因而跑到洛阳来参军;两位青年人同抱着建功立业之伟志走在一起,又一同经历了洛阳变乱的燃情岁月;当董卓悍然拔剑、废立汉帝的消息传来,他们又分别逃出京城,从此天各一方,为了事业各自打拼。如今时过境迁,两位伙伴人到中年终于又要合作了,曹操自然要珍惜这段缘分,因而断然拒绝了程昱的美意,让这位忠心的谋士白跑一趟;还给刘备增兵增粮,让他回沛县对抗吕布,以重启徐州战场。

而等曹操终于拿下徐州,他又把袁术、吕布当过的左将军转封给刘备,并将刘备放在身边培养感情,是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礼之愈重。曹操在吕布求降的时候一反常态将其杀掉,也不仅是因为怕吕布反复,更多是为了刘备。因为他明白吕布与刘备之间的仇怨,知道二人绝无可能共事,所以宁肯杀掉一个猛将,也要收服这位枭雄。

读到这一段后,我特意去翻了一下《三国志》,发现能得到曹操如此礼遇亲待的一个也没有;张邈没有,荀彧没有,郭嘉没有,贾诩没有,甚至连关羽也没有;只有刘备,让曹操付出了全部真心真意,这在刚被老友张邈背叛过的曹操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程昱郭嘉等人见了,既感嫉妒,又觉离谱,都认为曹操居然想收服刘备这样的枭雄乃痴人说梦。

但曹操还是想试试,人刘邦就能收服英布,刘秀就能收服窦融,只要抱定耐心多花个几年时间慢慢磨、慢慢软化、慢慢做政治思想工作,就不信不能感动他刘备的心。

结果最后大家都知道了,刘备狠狠的伤了曹操的心,从此海角天涯,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千古名将英雄梦


曹操在许昌能杀刘备,而没有杀刘备,这里他第一次放弃了机会,天赐良机而丧失,这是曹操心里永远的痛。第二次有机会杀刘备的时候,曹操确放弃了这只到手的兔子,却去攻打孙权这只狐狸,今奉辞伐罪,于将军会猎于吴。这不是闲着没事干找事干吗?硬把孙权和刘备搓合到一块,结成联盟,赤壁一把火烧了他曹操八十万军马,使曹操错失统一天下的机会。其实曹操就该一鼓作气先灭了刘备,再攻打孙权,说不定良巨头握手言和,天下一统呢?孙权这边主和派站多数,主战派知有周瑜和鲁肃。所以曹操的赤壁之战是战略上的失误,为此付出了三国鼎足的代价。那第一次有机会杀刘备,为啥没有动手。一当时的刘备地没一顷,房没一间,只是个四处投奔主人的流浪汉,虽有英雄之志,却没有英雄用武之地,而且刘备善于装逼,青梅煮酒时,曹操对刘备说,当今天下英雄唯使军于我尔,刘备一惊,以为曹操看穿了自己,正想着如何说辞时,天上一声惊雷想,刘备从容不迫的拾起筷子说,惊雷贯耳,一失手掉了筷子,莫怪,曹操大笑,英雄业如此,刘备说,敬畏她地,巧妙的躲开了这次危险的测试。二不是曹操不杀刘备,而是不到杀,刘备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招纳了一批人才,这时的曹操也正招纳天下良才,对于刘备的志向,曹操不是看不出来,郭嘉更是提醒他刘备天下枭雄,非久居人下者,况且关系,张飞世之熊虎之将,宜早图之,但是曹操若杀刘备,必伤天下英雄之心,日后谁还敢投奔他曹操,刘备就是曹操的软肋,如鲠在喉,杀也杀不得,放也放不得,就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肉,弃之可惜,正当曹操犹豫不决时,上天给了刘备一个机会,淮南袁术枉称皇帝,曹操要征剿刘备毛遂自荐当先锋,骗了曹操五万兵马,出了许昌,用计诓了徐州,把曹操恨得牙根痒痒,但事已如此,只好这样了,一日纵敌,给子孙留下后患。老曹是死不瞑目。





约定9521


刘备虽然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却是十足的草根。刘备少孤,与母亲相依为命,靠“贩履织席”为生,就是劳苦大众中的一份子。

刘备起家,还是因为黄巾军之乱,而他真正与众诸侯有了平起平坐的地位,还是在投靠陶谦之后。曹操打徐州,刘备救援,留在了徐州。陶谦去世,刘备在糜竺、陈登、孔融等人的劝说下,接替陶谦,自任徐州牧,从此真正成为了一方诸侯。

只是,刘备在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前,的确有点惨,时时处处都在挨打。趁曹操攻打徐州陶谦之时,夺了兖州的吕布,屡被曹操所败,没有了立足之地,便投靠了刘备驻兵小沛。之后,吕布趁刘备打袁术之时,抢了下邳。吕刘的关系来了一个反转,刘备倒成了附庸,驻兵小沛。

刘备素有雄心大志,在小沛招兵买马,为吕布所恶。吕布派高顺、张辽攻打刘备。这时候,刘备打仗还真不怎么样,一触即溃,“败走归曹公”。

曹操倒是很仁义,待刘备甚厚,并表奏刘备为豫州牧,给与军粮,让刘备收散兵,重新收复、驻扎在了沛城。之后,刘备抢了吕布从河内所买的马匹。吕布就派大将高顺攻打刘备。曹操闻得消息,派夏侯惇前往救援刘备。结果,刘备、夏侯惇皆不是高顺的对手,大败。

曹操亲征吕布,用荀攸、郭嘉之计,生擒并处死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收降了张辽,取了徐州。同时,曹操将刘备也带回了许都,并表奏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曹操还是非常厚待刘备的,而且是希望刘备能够忠心为他效力的。正因为此,袁术途径徐州,准备投靠袁绍时,曹操还派刘备为主将,督朱灵、路招二将去攻打袁术。只是,让曹操没想到的是,刘备骗了他五万军马,杀了徐州守将车胄,背叛了他。

那为什么曹操不在一开始就杀了刘备呢?应该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一、曹操爱惜人才。

曹操爱才,这是公认的,他希望招募天下所有的贤士,有能力的人来辅佐他。而且,气度恢弘,用人不疑。这一点从曹操在征宛城时,表现的非常突出。曹操对待杀了他的长子、侄子,以及爱将典韦的张绣,就十分的宽容。之后,对待关羽,以及马腾、张鲁等人,也皆是如此。

二、曹操怕寒了天下人心。

曹操当时,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操的实力还不是诸侯中最强的。特别是占据冀并青幽四州的袁绍,势力远远强于曹操。当时,对于曹操而言,越多的诸侯归附他越好。

刘备投靠曹操之初,程昱就跟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当时的回答已经表明了心意:“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曹操不肯为了杀一人而失了天下人心。

曹操当时还征询了郭嘉的意见。郭嘉同样认为刘备有“英雄志”,“后必为患”。但是,郭嘉认为刘备不可杀,否则“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要慎之又慎。曹操大笑赞同郭嘉所言,只是郭嘉不同意放刘备外出,将刘备软禁在许都即可。

后来,刘备要兵去打袁术之时,郭嘉和程昱同时去阻止曹操,“放备,变作矣!”。结果,刘备已去,曹操后悔也来不及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曹操肯定不会杀刘备。

三、刘备很会伪装。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桥段,真实发生过。

据《三国志》记载,一天曹操请刘备喝酒,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正在吃呢,一听此言,“失匕箸”,筷子掉地上了。

《华阳国志》中说,当时正好雷震,刘备赶忙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下,才失了筷子。曹操竟然被刘备给糊弄了过去。这也让曹操放松了对刘备的警惕。

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不杀刘备的益处明显大于杀掉刘备,所以,曹操不杀刘备是对的。只是,曹操应该派人看好了刘备,给与高官厚禄,好好养着就是了。等到磨掉了刘备的雄心壮志,让刘备做人质,也许关羽、张飞还真能为曹操所用。


奕天读历史


建安元年,袁术率大军进攻徐州,两军会于盱眙、淮阴,此时吕布偷袭徐州,刘备军队溃散,丢弃城池,失却家小,终为袁术所败。无奈,只得向吕布求和,幸吕布归还妻子,让刘备驻扎小沛,刘备得以整顿士卒,重振士气。后吕布进攻小沛,刘备战败,投奔曹操,直到刘备借机走脱。

那么期间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以至于为自己后来树立了一个大敌,原因如下:

英雄相惜

寄人篱下的刘备每天种菜浇水,怕曹操疑心,曹操为了增进感情,与刘备煮酒品梅,期间曹操直问谁为当世英雄,刘备一一列举当时的风云人物,但都被否决。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出自《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惊慌失箸,以畏雷搪塞。

怕阻天下才子归曹

曹操唯才是举,重视人才。曹操能成就伟业,成为一方强大的割据势力,赖手下谋臣良将,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想当时陈琳的一篇讨贼檄文痛斥曹操,曹操读罢一身冷汗,以至于头风都被刺激的好了。曹操不计前嫌,后来根据他的才能任用了他。刘备落魄归曹,杀了的话,落得个杀才之名,天下士子将裹足不前。

政治影响不好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当今皇叔。加上刘备仁义之名名扬四海,且深得民心,即使当时的曹操势力强盛,也不想背一个杀皇亲,诛仁人的恶名。而且当时的刘备根本不足以引起曹操的戒心,杀刘反而会有不好的政治影响。


非你不爱


当刘备投靠曹操后,每天靠着在菜园子里面种菜,来隐藏他自己的野心并想以此欺骗曹操,而让曹操放过他的时候,殊不知曹操早已看透了刘备的本意。

于是借着青梅煮酒的时候,曹操暗中点了刘备一下: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所以并非曹操不明白刘备的野心,也不是不敢杀刘备,而是曹操惜才舍不得杀。



1.很多人认为刘备有皇叔的名号,曹操不敢杀皇室的人。

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就把刘备引荐给了汉献帝,刘备和汉献帝一见如故,两个人一拉家常发现竟然是亲戚。于是刘备就堂而皇之的成了皇叔。

于是很多人就说,因为刘备是皇叔,所以曹操不敢杀刘备。

少校想说的是请大家一定不要忘了曹操他是一位枭雄,在枭雄眼里别说是皇叔,就算是皇帝该杀他也会杀。

4岁的时候就知道让梨的孔融倒是天下名士,曹操说杀也就杀了,

天下名医华佗举世无双,曹操说杀也就杀了。

甚至是聪明绝顶的杨修,作为名门之子,家族势力庞大,曹操说杀也就杀了。

杀了这么多人,曹操还在乎再多杀一个刘备吗?所以曹操不是不敢杀。



2.刘备当时是主动来投奔曹操的,如果曹操真动手把他杀了,那就会失去全天下的人心,所以他不能杀。

身为枭雄的曹操始始终知道人心的重要性。要不然他也不会将降而复叛,导致自己亲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都死的张秀重新启用而不杀他。刘备也是一个道理。

战场上俘获和敌人主动来投降这是两个概念。刘备是和吕布战败后来主动投奔曹操的。如果曹操此时动手将刘备杀掉。一个趁人之危的大帽子就能扣一辈子。

人家千里迢迢的来投奔你,你却因为日后的可能存在的风险,将别人杀了,这样以后谁还会来投奔?而曹操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不能杀刘备。



3.曹操对当时的刘备是很赞赏的,他舍不得杀。

刘备是真正的白手起家。相比起曹操的家族势力。孙权的继承父兄之业,刘备是靠着十几个人7,8条枪生生打出了一片天下的。

曹操将刘备看作是对手,这本身对于刘备就是一个极大的肯定。而这样的对手只能在战阵上堂堂正正的击败,通过暗杀这种方式,曹操不屑。同时他也舍不得杀刘备。

得千军易,得一将难;得百将易,得一对手难。如果真将刘备杀了。曹操普天之下还会有对手吗?一个没有对手的高手是该多么的寂寞。



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我是少校柳下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