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现在的相声风格是自己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适应观众需要?

用户7014061022


据说,郭班主在德云社比较早期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些比较高雅的专场,但是效果不好,入不敷出。作为一个要靠自己养活一个班子的老板,他只能转型,相声语言内容更加通俗,更加接地气,这才让德云社从困境里走出来。另外,事实上,相声原本就是来自于民间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给人“逗个乐子”的,实在不应该拔高到远离民间的地步,最后搞成了大熊猫金丝猴,要国家保护,完全的脱离了人民群众,变成了无根之木!


摄像师Knight


早期为了卖票、生存、出名成角,更多是迎合观众需要,“三俗”也好,浑段子、伦理哏也罢,或者文哏、高雅作品,观众喜欢什么就选择什么。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必须消费者喜好偏好为营销导向。

2011年德云社十五周年庆典演出在北展举办,开头安排表演一段一个小时左右的相声剧《中国相声史》,郭德纲试图给观众展现百余年相声史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其中几位观众因迟迟不见郭德纲演出,就开始起哄,并挑唆其他观众轰舞台上演员下台,场面几乎失控。

最后没办法,相声局终止演出,郭德纲出面控制住了局面,也同时极其罕见地严厉质问那些闹事的观众。事态是平息了,但从此以后德云社舞台再也难现这段不错的相声剧了。

影视也是如此,情怀、深奥、有艺术感的作品不是不好,但如果卖不出票房,制片人的钱打水漂了,就难以反哺后续拍出更好的作品。有经典艺术气息又能有票房号召力,这类作品简直是凤毛麟角。

文化艺术界如此,工商业也是这样。一个产品好坏,除了营销手段,最终只有消费者体验感满足了并持续使用和购买,才是王道。生产者把产品吹上了天,或许一时蒙住了消费者,但注定很快消亡。

一旦消费者喜欢并产生依赖感,品牌就形成了,知名度广了、话语权强了,生产者就能反过来引导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所有,成名走红后的郭德纲,舞台上选择表演什么样作品的主动权,也就大了很多。

自信来源于观众的热捧,并逐渐形成影响力,达到一定规模后形成强势品牌张力,就能伸缩自如地掌控观众的品味。现在的郭德纲,即使站在舞台上不说话,一颦一笑也都能博得观众大乐。

当然,也并非郭德纲就全凭个人喜好和心情选择演出作品,这么多年形成的市场需求敏捷性,他比其他相声艺人更清楚观众喜好的变化,某种程度上还是要贴近观众,而不是全由着性子来。


岑詮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大家知道,郭德纲的表演风格更多的是表现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坏”是郭德纲表现人物的主要风格。其实说相声,还是很讲究师承的,因为相声这个东西并不是那么简单,背个台词就可以上台上表演的,是要经过师父一句一句的教,语气,节奏,腔调,甚至表情,可能你一个环节没把握好,观众就觉得不可乐!因为郭德纲七岁学评书,九岁学相声,很小的时候就混迹江湖,在天津红桥文化馆,可以被很多相声老艺人“熏”,所以郭德纲肯定是取了众人之所长,然后化为自身的相声。这么看来,郭德纲的风格还是非常多样化的,正是因为风格多样,才能表现出别的相声演员没有的感觉,不像很多相声演员在台上那么木讷。

郭德纲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无比勤奋,台上认真拼命卖力气的表现,台下用自己业余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库。郭德纲对幽默的理解是非常独道的,观众听什么能笑,笑果如何其实郭德纲在表演相声之前,应该已经能做到心中有数了!所以在让观众开心的前提情况下,郭德纲不断的摸索相声的演出风格,才有了今天红遍中国的郭德纲!

PS:可见成功是有多难!

好啦,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网游魅力达人


郭德纲现在的相声风格,有些一成不变,如果说这是为了适应观众,也真是冤枉观众了。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口味,郭德纲如果想适应观众的需求,他是适应不过来的。

无非是现在的郭德纲的风格观众能够接受,固定在一个风格不去尝试改变的表演,对于郭德纲表演演出可以更高效一点。毕竟老郭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张云雷曾经采访中表达过,自己有一次改编了一段传统相声,去问师父这么改根据相声的规律来说,合适不合适。郭德纲就问了一句话,你这么演,观众喜欢不喜欢。张云雷说,观众喜欢。郭德纲说,观众喜欢就是合适的。

这就能看出来老郭的务实作风来了。老郭现在的风格很固定,但是每次演出仍然一票难求,现场火爆热烈。这种情况让老郭很难改变。

其实让老郭改变很简单,你不喜欢你就别看了,看的人少了,有时候商演门票都卖不掉了,或者演出现场这种包袱没人笑了,冷场了,老郭肯定会想着改变的。

其它任何想着高屋建瓴宏观调控,指手画脚的都是乱出主意,跟曲协反三俗格局一样太高了。

想让老郭改变风格不就是相声应该高雅的委婉的说法吗!跟曲协反三俗的格局说到底其实就一样了。这是不考虑实际操作性的纸上谈兵,这是何不食肉糜。

人家买票的喜欢着呢!或者喜欢这个的人还能够一场商演的满座的时候,让老郭改,这相当于与虎谋皮。

从老郭的角度想想,我不用费尽心思去改,就能让观众满意,我还改什么劲?

不改能让一部分观众满意,而且改完观众就未必能满意,如果关心不满意,到时候老郭一世英名就都毁了。


闲白社


个人感觉:郭德纲在成名前,肯定是按照相声业的规矩,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基础的说学逗唱起步。他很勤奋,又有天赋,加之当时不出名,没有过多的演出。同时,也没有各种的杂务,比如主持、影视、真人秀之类的活动。有时间研究早期的相声,经过多年的积累,集腋成裘,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加之承受各种排挤,有个奋发图强、争口气的动力。客观上给了郭德纲一个沉淀、到爆发的潜伏期。所以,窃以为:这是他一生积累、孕育、成功的最大底气。

我以为:无论是学任何行业、任何专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是根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在,是一切专业的根本目的。

在成名后,郭德纲从相声源头切入,做的是基本的相声。随着大家的需求,众多的反馈,一步步贴近大众需求。

不得不说,郭德纲极其聪明。

原滋原味的相声,有些陈旧,和当代节奏、需要有着相当的距离。或者说,不讨人喜欢。并且,相声起源于市井,发展于街道。各种黄色、低俗的下三路笑料偏多。难以满足芸芸之口。

而现在的主流相声,说教过多,假大空,包袱生硬。主体、主流倒是突出了,又有些趣味性、娱乐性不够,难以让大家共鸣。有些背作文,背段落的感觉,并且,一段相声,几乎照抄照搬,那里去说都是一样,千篇一律。机动性、娱乐性明显不足。

郭德纲的相声,偏重娱乐,基本摒弃了黄色低俗。但,往往是打擦边球,俗而不低,色而不黄。恰恰是这种擦边,使得主流界欲阻无力,想查办都没有借口。浑身滑腻,夹缝逢生。

现今社会,节奏快速,压力满满。而这正好迎合了大多数人们的心理:听完哈哈一笑,去负减压!不是什么教导指引,政治挂帅。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心态。不是主流相声说的不好,而是主流相声,过于高大上,偏重于教育指导。真的忽略了大众感受,降低了娱乐性。因为,人们看节目,都是要花钱买票的!!!试想,谁会花钱去买一场不可笑的娱乐?!!换您,您乐意吗?

我觉得:郭德纲,应该减少一些过分的屎尿屁的笑料,逐渐的向绿色相声靠近。做到老少咸宜,男女同乐。那,他就离大家不远了。

我觉得,这也是郭德纲必然要形成的风格、路数。

可对?请方家指正!


魏友利1


现在开始说到相声内容问题了!在姜昆说到相声内容问题的时候,会被攻击、谩骂!如果说艺术是要服务大众的,相声的内容绝对是很关键。郭德纲在说到这些的时候,给大家灌输的理论是,如果相声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还是先搞笑吧!如何搞笑呢?那就是德云社现在的艺术形式,现在的相声内容了。不管郭德纲开始是否是想说这些内容的相声,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开始的时候,他以这些相声内容与形式积累了一定的观众,同时也在拉低人们的欣赏品味。当形成这一风格之后,如果想转型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要顾忌已经积累的观众量和票房。那怎么办呢?那就继续说这些内容吧,又不能老是固定的内容,于是下限在不断地刷新,相声内容和观众欣赏之间在不断交错向下。说上面话的时候,真的有些心惊胆战,因为不知道又会引来德云社粉丝们什么样的谩骂与围攻了!


俺只看不说话48702512


作为一个资深相声爱好者,半个相声圈的人,我来说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bf3f638571440999a7022f357942cc0\

大水BigWater


我觉得是被迫适应观众。


南o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是他的风格被观众接受!


用户104815002138


三俗荤段子是低级人性的必然。郭德纲主动选择这些迎合观众,获得第一桶金后,开始装蒜。但骨子里边依旧是个丑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