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磅礴的酒文化:从酒政和酿酒工艺,谈西周“合理”的酒文化

酒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远古时期人们就懂得用粮食制作简单的酒,到了夏朝人们社会饮酒成风,根据现有的对夏朝的典籍记载,夏朝人饮酒经常是通宵达旦,然后在彼此的搀扶下尽兴而归。

早期社会的人都如此喜好饮酒,于是酒文化一直流传下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饮品。但是饮酒过度会不仅伤害身体,醉酒之人还会在喝醉之后做出很多荒唐事,君王如果沉迷于饮酒则会误国亡国,因此为了约束这些行为,我国从西周时期就颁布了关于过度饮酒的法律,同时设置酒政来限制饮酒,这一制度为后世的酒政管理树立了标杆,也促进了西周酿酒工艺的发展。

大气磅礴的酒文化:从酒政和酿酒工艺,谈西周“合理”的酒文化

一、酒政产生的背景

1、饮酒过度导致的国家灭亡:禁酒令的产生

酒能使人失态,因此从夏朝时就有了主张禁酒的命令,相传大禹喝了仪狄酿造的美酒而昏昏欲睡,他因此也感觉到了喝酒之后可能会给国家带来怎样的危害,于是大禹下令禁酒。而夏商两国的灭亡都与与其君王贪恋饮酒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夏朝君主夏桀酗酒无度,日夜与宠妃妺喜和美女饮酒作乐,甚至制造了酒池在其中泛舟而行,最终因为沉迷于酒色丢失了国家;商纣王建造“酒池肉林”的典故更是妇孺皆知了,《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和宠妃妲己“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从商代古墓中出土的酒器,做工精美且数量庞大,由此证明商代饮酒之风盛行,然而上层社会的过度饮酒,则会导致国破家亡,因此西周初建,周公就结合商朝灭亡的政治背景设置酒政,同时颁布了《酒诰》

,详细说明了殷商王朝是因酒亡国,强调了酒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通过禁酒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西周的进行。《酒诰》也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禁酒令的制度化典籍,不仅限制了人们的饮酒程度,是酒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大气磅礴的酒文化:从酒政和酿酒工艺,谈西周“合理”的酒文化

2、设置酒政的原因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诸侯,他的儿子们在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到封地去,而这些国君如何治理封地就是一个问题,周武王去世的比较早,因此对孩子管教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弟弟周公姬旦的身上。在年幼的康叔即将到卫国去担任国君时,周公担心他年纪太小会沉迷于玩耍以至于长大后沉溺于酒色之中荒废政务,于是给他讲了夏朝和商朝君王因为饮酒过度而亡国的故事,也告诉他本朝颁布禁酒令就是为了不蹈夏商因酒亡国的覆辙,让他明白嗜酒对国家的危害,康叔谨记教诲,到了封地以后兢兢业业,致力于富国安民,将卫国建设成了当时最大的诸侯国。

周公除了看到商朝末代君王饮酒亡国的教训,同时也发现了商代前任的很多君主都是政务繁忙不思饮酒的,因此商朝出现了盘庚、武丁这样的中兴之主,使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康。周公认为商朝出现兴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当时的君王不沉溺于酒色,

通过商朝前期和后期的强烈对比,周公对酒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设置酒政和颁布《酒诰》就是对于商朝前后对比引发的“酒能误国”的深刻思考。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自古以来帝王就喜欢把自己标榜为“上顺天意,下顺民心”的天子,以此来证明政权和其所颁布的法令的合理性。

在《酒诰》中数次提到“惟天降命、惟天降威”的词语,说明了“天”在当时人们心中的重量,周公认为正是殷商的统治残暴才触怒了上天,才使得上天把国家从殷商的手中夺走而赐予了周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文王》清晰的证明了文王作为国家领导人的统治权威是来自上天的赐予,因此他们作为周王的后代,就要把祖先的权力和政策全盘继承,而禁酒令以周文王开始,当然也要被继承下去。

《诗经》中说:“天命靡常”把天命观和百姓的意识联系在一起,来代表天子和百姓的关系,

即天子受命于天,百姓就要服从上天的命令,纣王饮酒违背了百姓的意愿,因此遭受了上天的惩罚,而西周统治者顺应上天喝点民意实行禁酒令,把上天和百姓联系在一起,使酒政的实行有理有据。

大气磅礴的酒文化:从酒政和酿酒工艺,谈西周“合理”的酒文化

二、酒政中对饮酒与禁酒的规定和处罚

虽然禁酒令有很大的好处,但是饮酒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很多重要场合还是要喝酒的,因此酒政中也对何时能饮酒做出了规定。

首先是在祭祀时可以饮酒,“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祖先的时候喝酒代表了对祖先的尊重,酒在古代又称作“醴”,与礼仪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西周时期的祭祀都离不开酒,中国人用酒祭祀祖先的历史从商朝就有了,西周的酒政延续了这种酒祭,直到今天人们也还是会用酒祭祀祖先。

除了祭祀祖先这种最重要的场合可以饮酒,其它的例如在父母高兴时、国君举办盛大的典礼和官员饮宴时都可以饮酒,周公的酒政并不是全面禁止饮酒,而是禁止无端饮酒过度造成的危害,周公制定的酒政既有绝对性也有灵活性。

周公对于违反禁酒令的人也毫不手软,一旦发现有聚众饮酒或是因为酒后误事的人,全部都抓起来杀掉,尤其对于统治阶层的人更为严厉,用这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杜绝他们凭借身份的优越感而进行滥饮,使统治阶层的人受到了约束,从而推动了“成宣之治”的盛世诞生。在西周早期和中期出土的墓葬中并没有商朝时那样规模庞大的陪葬酒器,

说明在周公的酒政的实行下,人们因为害怕受到惩罚已经减少了酗酒的风气。

大气磅礴的酒文化:从酒政和酿酒工艺,谈西周“合理”的酒文化

三、西周的酿酒工艺

随着酒政制度的发展,酒政的管理事务也多起来,每个部门都各司其职,形成了系统有序的西周酒政文化,这一时期的酿酒工艺也在酒政文化的推动下蓬勃发展。

1、酿酒原料

西周时期的酿酒原料已经和现在比较接近了,只不过现在酿酒所用的原料比较精良,酒的口感喝起来也更加醇厚绵长。西周时期人们主要用稻、黍、梁、秫这几种粮食作为酿酒的原料,在原料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也用很多其它的粮食和水果酿酒

西周时期的酒主要有“浆”,是用梅子做成的酒,带有酸味,与今天的饮料差不多,只不过更加纯天然无公害;“鬯”,是一种用黑黍酿造的酒,也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用粮食酿造的酒,因为黍本来就很珍贵,只能供贵族食用,因此用黑黍酿造的酒则更加珍贵,也只供上层社会饮用;“醪”这种酒制作方法极其简单,就是未经过滤而得到的甜酒,度数低、入口甘甜。除此之外,考古学家还在河北藁城的西周遗址中发现了用桃核、李核、枣核泡制的果酒和药酒,这说明当时社会相对稳定,酿酒的原材料来源也很充足,百姓的生活因为有了酒的调剂也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大气磅礴的酒文化:从酒政和酿酒工艺,谈西周“合理”的酒文化

2、酿酒的工艺

中国酿酒的工艺可以准确到远古时期,当时主要用曲和蘖两种发酵剂来酿酒“曲”则是人们最常用的酿酒发酵剂,在河北藁城出土的一座上古时期的古墓中,人们

不仅发现了完整的酿酒器具,而且还发现了酒曲,由此证明了中国用酒曲酿酒的历史悠久。

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已经会根据粮食的不同产量来酿造各种风格迥异的酒,是酿酒技术进步的一大体现,根据当时酿酒的的典籍记载:“五齐亦曰酒。”其中的“五齐”指的是五种清浊程度不同的酒,在今天的研究看来都属于浊酒的范畴。

第一种酒叫做“泛齐”是一种浊酒,史书记载这种酒的表面漂浮着一层酒糟的渣滓,这种酒也类似于上文提到的“醪”是一种未经过发酵得到的甜酒,虽然看起来混浊,但是入口甘甜,让人回味无穷;第二种酒叫做“醴齐”也是一种表面上漂浮着渣滓的甜酒。

第三种是“盎齐”颜色为葱白色,也像老翁的头发颜色一样,比醴齐的颜色稍微清澈一些;第四种是

“缇齐”颜色为赤红色,比盎齐的颜色清澈一些;最后一种是“沉齐”因为它在制作过程中酒糟全部沉在了下面,所以比以上四种酒都要清澈。这五种酒清浊程度的不同也代表了当时酿酒工艺的不断进步,而能够做出这种酒,也是靠着酿酒人的心细如发和对质量的严格把控。

在酿酒之前会有负责酒政全部事宜的人来其它分管部门下达命令,首先要准备好优质的原料、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时间制作酒曲以达到酿酒的最佳状态、第三是保证原料的绝对干净然后进行浸泡、第四是确保制作酒曲的水为干净的纯净水或者泉水、第五步是检查酿酒所用的容器,必须要选择质量最好的和盛酒量比较大的、第六步最为关键,要求酿酒的人严格把我制作酒曲和酿酒的火候,最大程度的保证酿造出来的酒是质量上乘的佳品。

大气磅礴的酒文化:从酒政和酿酒工艺,谈西周“合理”的酒文化

结语

从酒政的发展,使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都分场合合理饮酒,推动了人们合理饮酒的意识,到对于酿酒工艺的严格要求。


大气磅礴的酒文化:从酒政和酿酒工艺,谈西周“合理”的酒文化

经过繁琐的酿酒程序、各种酿酒技术人员的严格把控、酒政长官的任务分配,西周时期的酿酒工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酒政文化也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出现了专门的酒官,

他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执行着酿酒工艺的各个环节,使人们感受到酿酒工艺的辛苦而对于酒更加尊重,适量饮酒并加以节制,从而使社会稳定发展,巩固了一周一王朝的统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