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20世紀80年代末有一天,中重級拳擊冠軍曼奇尼說:今天我在賽場上產生了一個消極想法,你不明白,對我來說一個消極想法,就足夠我被一拳打倒了。

我們總是容易低估,一個消極想法對我們的影響。

01難忘難過的春節

2020年新年,這個春節和往常不同,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展,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我們都希望疫情能夠儘快過去,人們都能回到正常的生活軌跡上來。

也正是眼前的困境和心中的期待,讓我們坐立難安,愈發焦灼。

我們的生活裡,忽然遠離了往年傳統的熱鬧;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突如其來的假期,讓我們慌亂著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餘閒;

每天的數字和消息,都讓我們的心情如同過山車一般。

因為疫情,我們不得不改變一些生活方式;

少出門多隔離的專業建議,讓我們不得不改變原有的計劃。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原本我們處於,應對新年分身乏術的狀態,在疫情到來的時候,我們忽然把太多的注意力投注在了這件大事上,徹底把自己的生活搞亂了。

02慌亂中,看見了善

兩個星期以來,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

從一開始的毫不在意到過度恐慌,最後迴歸常態;

有過嫌棄武漢的論調,但有越來越多的武漢加油;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口罩成了過年的專寵,還有各種隔離用品脫銷,有的人發國難財,但更多的人去捐錢捐物去前線;

很多人手忙腳亂,捧著手機,一會哭一會笑,一會憤慨一會感動……

面對疫情,我們終將向善,心底柔軟。

毛姆曾說:也許,我們從善裡面找不到人生的緣由,也找不到對於人生的解釋,但可以找到某種安慰。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03如何積極應對

我們除了需要學習和適應一些新的模式(線上辦公和上課等),更重要的,要把自己拉回到正常的軌道。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說:“生活中的10%事有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決定,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這裡有幾個還不錯的應對策略:

1. 關注疫情,避免信息過載。

一早一晚看看新聞數據和專家建議,足夠簡單高效的瞭解進展。

畢竟,能讓我們平復心情的不只是精神寄託。

新的數據來看,新增人數出現拐點,全國非湖北省的病死率僅為0.16%,湖北省內雖相對高,這一情況也將會在各地醫療人員和物資到達,當地獲得支持後得到緩解。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這些數據,讓我們有理由相信,迷霧將在不久後散去,恐懼沒有太多必要。

2. 在家做貢獻:調整作息,儘量恢復相對規律的飲食運動。

有困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畢竟,這是保證身體免疫力的底層保障,也是對抗疫情的必備法寶。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3. 安靜自己的內心:

如果平時有獨處的愛好,比如閱讀書法健身彈琴等,趁此機會,有大把時間玩個痛快;如果沒有,正好從簡單地入手,開始培養。

04時間無情,人間值得

儘管當下疫情還在發展,我們有信心,相信祖國,相信醫學,最終能夠戰勝病毒,但是誰都無法預演接下來的形勢。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而對我們的人生來說,無論疫情什麼時候結束,我們的2020年已經開始了。

我們所有焦慮和擔憂,最後都會煙消霧散,假使唯獨留下蹉跎的日子,這隻會讓人悔恨。

時間是無情的,正如來勢洶洶的疫情。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但是,除了恐懼,我們總能做點什麼。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我們可能會死,而是我們會停止愛。

05 認真生活

人們的適應能力,總是超出自己的想象。

認知心理學中,有這樣的概念,叫做心理免疫系統。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吉爾伯特研究團隊,關於心理免疫系統有這樣一個發現:

不論中彩票還是截癱,不論獲得愛情與否,獲得晉升與否,通過考試與否,其結果對我們的影響,以及影響持續的時間都小於我們的想象。

這個研究最後發現:發生在三個月之前的重大挫折,對你現在的幸福幾乎沒有影響,只有個別例外。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事實上,可能心理上還沒有完全接納各種泡湯的事實,但行動已經跟得上,比如開始少出門,開始關注線上辦公學習軟件。

這足以證明,我們已經適應。

剛好,平時那些總是沒時間做的事,終於能從清單緩衝池裡拿出來,見見太陽。

在一天又一天的時間裡,至少有那麼幾個時刻:

可以單純地體驗歲月靜好;

可以認真懷念平常的兵荒馬亂。

最後,以一直記在日記扉頁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痛苦終將過去,美會流轉。

面對疫情,你陷入過度焦慮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