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餐飲超前思維升級“外賣”模式,戰“疫”情有備而來

2020以眾志成城開篇,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讓全中國全民族堅定信念“活下去”。作為民生根本、中國經濟支柱的餐飲業也響應國家號召,在春節這一餐飲業的黃金期,承受巨大虧損閉店歇業。

品牌餐飲超前思維升級“外賣”模式,戰“疫”情有備而來


中國餐飲業的宿命?

隨著疫情進入高發期,原有的復工時間也不斷向後延遲,餐飲業的巨幅虧損逐漸成為公開數據。近日,相關數據的披露令人震驚。除了西貝只能撐三個月,其他餐飲巨頭的現狀也不容樂觀。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在全國擁有550家門店,員工人數高達10萬。自1月26日休市至今,已經停業十天有餘,堂食、外賣業務全線暫停中。據估算,單是門店損失以及用工成本就已經超過了7億元的虧損。2018年9月,海底撈在港上市,其期末現金以及現金等價物高達30個億,在此次疫情危機中或許還可以再扛一段時間,而沒有上市的西貝,在疫情中真的是舉步維艱,“三個月”成為企業與時間賽跑,與疫情賽跑的珍貴時段。

品牌餐飲超前思維升級“外賣”模式,戰“疫”情有備而來


在這場疫情中,很多人認為是企業不懂得運用資本,更有甚者認為資本是中國餐飲業的宿命,然而除了對於資本的運用,企業本身的運營模式也值得思考。

超前思維有備無患

餐飲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線下服務是主要的運營方式。傳統餐飲業以堂食為主,隨著美團、餓了麼等團購平臺的興起,很多餐飲業開始了外賣服務,然而隨著線上流量遭遇天花板,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很多餐飲企業不得不轉戰線下,加大裝修、環境等投入力度,以新潮、個性的軟裝及特色服務吸引流量,用線下反哺線上。2016年,肯德基率先開啟了繼堂食、外賣之後的第三經營渠道——移動餐車,並在南京拿到中國首張移動食品經營許可證,隨後在山東等地陸續開始了移動餐車售賣,吸引線下市場流量。堂食、外賣、移動餐車,三條銷售渠道同時進行,確保了品牌的延展與銷售市場的廣泛佈局。品牌VI、新型餐車,高辨識度,餐車形象美觀,擁有中央廚房的移動餐車售賣,確保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與青睞。

品牌餐飲超前思維升級“外賣”模式,戰“疫”情有備而來


2019年,由國內專用車研發與生產企業達客汽車自主研發設計的中國第一輛國六標準移動餐飲專用車問世,該車集“電路、水路、能源、環保、功能、設備”六大系統於一體,搭載移動專用車載廚房設備,可現場製作與售賣,具備油煙淨化、油水分離能力,可降解餐具的使用,達到環保部門標準。達客汽車已經與西安市民生工程古都華天放心早餐等餐飲品牌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在中國推廣移動餐車模式,以品牌餐飲帶動中國餐飲業移動新零售,除了在用餐高峰期滿足寫字樓用餐需求,也在便民設施不完善的區域提供送餐服務。未來,風行於歐美的餐車文化也將由政府指引,在品牌餐飲帶動下駛進各大城市,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街頭文化。

升級外賣模式迫在眉睫

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開始進駐移動餐車模式,除了線下市場這一市場藍海,也看中了移動餐車機動、靈活的營銷屬性,同時,其應急、應援的能力也是企業青睞的優勢。尤其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移動餐車更是企業應對措施的不二選擇。

品牌餐飲超前思維升級“外賣”模式,戰“疫”情有備而來


2020年的這場戰“疫”對於每個家庭、每個企業,甚至是全民族都是一次挑戰,倘若疫情持續下去,餐飲品牌洗牌在所難免。當下,外賣是餐飲業唯一的收入來源,作為企業需要重新思考新零售的運用,如何升級“外賣”模式迫在眉睫。

目前,很多企業都思考升級外賣模式,不外乎是防疫措施,小單派送沒有深入到精髓,不能緩解經營壓力。作為餐飲企業,在響應國家少聚眾餐飲餐飲號召的同時,要另闢蹊徑,進行業務調整,靈活營銷。移動餐車作為新型“外賣”模式,可開設團餐等大批量送餐制餐營銷服務,值得餐飲業思考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