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療隊:戰鬥的天使,最美

福建醫療隊:戰鬥的天使,最美

5日,福建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正在照顧患者。(福建醫療隊供圖)

東南網2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儲白珊 鄭璜 林侃)

除夕夜逆行,挺進戰“疫”一線,堅守在最危險的地方,馳援最需要幫助的武漢。

福建人民作證,他們是最美的戰鬥天使。

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

逆行

沒有人不害怕對未知的恐懼,只是我本良醫多壯志,為有疾苦救蒼生

1月23日,己亥年臘月廿九,晚上7點半。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小平正在落實省衛健委及醫院黨委下達的防控任務,突然接到家中急電:“你爸情況很不好,能回就回來看看吧。”

李小平的家在湖南株洲。因為崗位任務繁重,他已有幾個春節沒回去團聚。但彼時,我省首例確診患者已經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

忠孝兩難間,李小平安排好科室任務,趕在除夕中午進了家門。幾個小時後,父親溘然長逝。

就在當晚,福建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消息傳來。悲慟中的李小平果斷決定:“急診科全員進入戰備狀態!我馬上回!”

使命召喚,也就在當晚。

八閩大地上,白衣天使們紛紛放下手中的年夜飯,放下家中待哄睡的娃,放棄期待了好久的休假計劃,逆行回崗。

急診科、呼吸與重症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很快全員就位,重症醫學科、護理團隊、後勤保障旋即跟上。很多醫師護士,行李都打包帶上。

4例、5例、8例;2例、4例、18例。從1月23日到1月25日,確診病例在增加,疑似病例在增加。

91家省、市、縣(市、區)級定點救治醫院裡,隔離病房在增加,醫護人員在增加:

在福州,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清空1號樓第三層所有病床為留觀病房,安排三梯隊醫護人員日夜監測發熱病人,啟用負壓病房樓,清空第四、第五兩層所有病床收治確診或疑似病人;

在廈門,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緊急設立發熱門診,僅一天時間就完成物資準備、設備安裝和人員抽調,正式對外接診;

……

1月25日,馳援武漢的集結號吹響。

當晚,國家衛健委要求我省組派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26日凌晨,在省衛健委發出緊急通知數小時內,省、市、縣三級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紛紛請戰。

不到12個小時,福建首批援湖北醫療隊組建完成。

去湖北,上火線,戰武漢!

27日上午,首批援湖北醫療隊137人出征武漢!

28日晚,10名專業護理人員連夜赴武漢!

31日,4名省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人員組成應急檢測隊赴湖北襄陽!

2月3日晚,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福建)3小時完成集結,雨夜赴武漢!

4日晚,102人護理團隊赴武漢!

逆行的白衣天使們,變的是救治地點,不變的是使命、責任和擔當。

正如他們寫的“請戰書”那樣,義無反顧、全力以赴、不計報酬、不論生死,隨時聽候調令,無條件地服從,堅決打下這場硬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忘我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從踏入的那一刻起,他們心裡就只有患者,沒有自己

1月20日,福州連江,我省首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病例發現地。70歲的患者有多種基礎病,只能先就地隔離治療。

這一去,就是8天7夜。

1月23日,患者病情急轉直下,需進行插管手術。

氣管插管是一個高風險的操作——患者容易出現氣道痙攣,氣道突然收縮,氣進不去,患者就有生命危險;插管過程中,患者還會噴出大量分泌物,痰、飛沫四處飛濺,負責操作的醫護人員面臨很大的感染風險。

但王新航沒多想:“先把命搶回來!”

就這樣,從己亥到庚子,他守著患者過了年。

那幾天,王新航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而每天兩次的查房,每次都不止4小時。最長的一次,他早上6點進去,下午1點多才出來。

1月27日,患者準備轉運去集中救治。當晚,醫護人員備了3瓶氧氣罐、備了有蓄電功能的心電監護儀、備了輸液泵和各種急救藥品,3個多小時反覆演練,只為不落下任何一個細節。

1月28下午,患者順利入住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負壓病房。王新航則開始隔離。他用微信、電話繼續瞭解患者病情——換一個地方,他仍守護在患者身旁。

2月3日,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我省首個治癒出院的吳先生含著淚向醫護人員鞠躬致謝。

這家定點醫院新舊兩區180多名醫護人員,已經連續奮戰了14天。

在這裡,主任醫師們衝在前,定治療方案、調整每日藥方,白天黑夜連軸轉,出汗太多,補水太少,穿的紙尿褲都用不上。

在這裡,“90後”護士隔離服一穿就是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護目鏡泛滿水珠,手汗溼到皮膚髮皺。

等到交班出來,小姑娘們那佈滿壓痕的額頭、臉頰,再美顏的相機照出來,也變了模樣。

網絡上有一組勒痕自拍,替她們說了話——哪有什麼白衣天使,她們只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這個春節,還有一群人在拼盡全力,他們與病毒距離最近,接觸最頻。

2月5日中午12時,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副所長翁育偉全副武裝,在被重點培養的新型冠狀病毒等高致病性病毒和細菌包圍著的實驗室裡,忙到忘記了吃飯。

16天前,正是他和隊友陳煒、黃枝妙、吳冰珊,在凌晨2點半接樣複檢、凌晨4點多得到病毒核酸陽性結果,協助確診了首例病例。

除夕夜,福建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省、市、縣(市、區)三級97家疾控中心4600多名工作人員全部投入戰鬥,與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一起,對全省確診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觸者、重點疫情地區來閩人員、全省發熱門診重點人群進行大排查。

這不是簡單的問詢、調查,而是要對三類人群全部進行鼻咽拭子檢測。一時間,呼吸道病例樣本接踵而來,每一份樣本背後,都是一顆焦灼不安的心。

檢驗一份樣本,需要4至5個小時,從那天起,全省每一家疾控中心的實驗室裡,夜夜燈火通明。

這個春節,福建32萬名醫護人員在繁重工作中堅守崗位,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後盾

體貼的伴侶、懂事的兒女、補位的同事、助力的師長……他們讓前行者了卻後顧之憂,腳步更加篤定

“豈曰獨赴險,身後眾兄弟。”

1月26日晚,陳曉陽在出徵前寫下了這句詩。

作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馳援湖北醫療隊隊長,陳曉陽曾參與抗擊非典、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疫情救治,此番接到省裡組建援助湖北醫療隊通知,他立刻請戰。

赴險的他深知,身後“眾兄弟”中,最特殊的一位便是妻子。

“他回來跟我說是被抽中的,但其實我知道是他自己主動報名去的。”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鄭婉玉,直到丈夫出征,都沒有拆穿他善意的謊言。

她理解陳曉陽的決心和決定,更知丈夫肩上的重任。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我也會照顧好家庭,尤其是年邁的婆婆,讓他在前線沒有後顧之憂。”鄭婉玉說。

這幾天,在前線奮戰的福建省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林勁榕,閒暇間隙,便會拿出一張筆觸稚嫩的畫。

此時,這是他的力量之源。

啟程武漢前,他收到了12歲兒子畫的“出征圖”。圖中,他化身為一個高大威猛的機器金剛,正準備同病毒作戰。“爸爸,你要像機器人一樣武裝自己、保衛家園、勇者無敵。”兒子的話,令這個八尺男兒溼了眼眶。

家中“後盾”,讓醫療隊員們鬥志昂揚。而他們的後盾,又豈止家中?

1月29日,正月初五,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忙碌著的醫護人員中,連丹和李序舒兩位主管護師,都是“外援”。她們來自泌尿外科。

部分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醫院緊急成立救援小組支援感染科。連丹和李序舒一起請戰,接受培訓後當晚即上崗。

連丹的兒子剛從外地歸來,假期本應是母子團聚的時光,但作為一名有20多年臨床工作經驗的主管護師,連丹選擇了上火線。她堅信,兒子會為她這個媽媽感到驕傲。

李序舒是個新手媽媽,家裡的小寶貝嗷嗷待哺,但她認為,自己的行動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

在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心內科全體人員主動放棄休假,多名醫護人員千里奔馳,趕赴緊急集結點。

林毅博士請戰發熱門診,楊玉輝博士請纓感染科隔離病房24小時值班,付英、王芳兩位護師“搶奪”感染科病房高危護理崗位……

在福鼎市醫院,同為醫護人員的夫婦王亦璜和夏青,雙雙報名馳援武漢。最終妻子夏青被選為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後備護理組志願者之一,而丈夫王亦璜因專業不對口沒能入選。

略感遺憾之下,王亦璜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為戰“疫”保駕護航——這幾天,小兩口共同申請赴分水關疫情監測現場,一起忙通宵。

1月29日起,福建戰“疫”一線醫護人員又多了一個堅強“後盾”——位於福建省立醫院的我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遠程指導中心啟用。

15位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臨床專家組核心專家,24小時隨時可通過視頻、音頻對17家省市級定點醫院提供遠程指導。

再危重的病例,大家一起出點子、想辦法,再難打的戰,大家一起拿下!

9天9夜,一批又一批福建醫療隊馳援湖北。半個月以來,福建戰“疫”前線,在白衣天使的守護下,一名又一名患者治癒出院。

庚子立春已過,萬物復甦,世間向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