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有一條基本公式,守得住的人,就是有道之人

導讀:我們經常聽說,得道高人。認為得道,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事情,和我們普通人關係不大,也影響不了我們的生活。畢竟,我們需要錢,修道修不來錢。這其實是一種片面的見解。道法自然,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有道之人。為錢謀生,也是道的一部分,是“形而下”的那部分。一個人,若能掌握道的規律,每日踐行,就能成為真正高明、有洞見的人。做什麼事,都能得心應手,順乎天良。


大道至簡,有一條基本公式,守得住的人,就是有道之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文|易說蓮花


01

大道至簡

我們知道數學有公式,物理有公式。老子用人文思想,揭示一條基本公式,這條公式,適用宇宙中的任何時間和空間,任何存在,都繞不開它。

在《道德經》第二十八章,老子用三個排比句,描述了這條公式的應用。


大道至簡,有一條基本公式,守得住的人,就是有道之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這條公式,用一句概述,就是:凡是二元對立的東西,有顯性和隱性,守住隱性的一方,就能維持平衡,迴歸道心。有道的人,就是能隨時、隨地,保持平衡的人。

02

普通人,為什麼沒有道?

因為自己的心念和心境,失去了自然的平衡。人的惡念產生,最開始的動機,就是失去心理平衡。看到別人很優秀,就產生了嫉妒;看見別人很有錢,就會眼熱;看見奢華的東西,就會在心裡惦記……這些都是失去自然的平衡。也可以說,失去自然的平衡,是人性的弱點。有些人,用修身養性,剋制自己。這種刻意而為,效果不佳。最好的方法,就是順其自然。

水和火,本是一對矛盾的平衡。在《易經》中,表現為坎和離。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這樣一種水火的平衡。身體好的人,各方面指標都平衡;而失去平衡的人,就會生病,加速衰老。水火相濟,是一種平衡,彼此的勢力相當;一旦水多,火就被滅;而火大,水也會幹。《陰符經》說:“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很多人常會發問,為什麼太空中的天體,都能在既有的軌道運轉,各自安好,不像我們開車,偶爾會有相撞的跡象?宇宙沒有萬一,只有規律。宇宙中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維持一種大的平衡。大平衡裡面,又有小平衡,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一層又一層,始終一個基本點,那就是:平衡。

凡是二元對立的東西,有顯性和隱性,守住隱性的一方,就能維持平衡,迴歸道心。

這就是老子所說: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長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雄,是乾,是陽;雌,是坤,是陰。一個人,如果總是很亢奮,陽氣很旺盛的樣子,時間久了,就會消耗過多,身體吃不消。反過來,如果能保持清靜,頤養精氣神,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這樣的人,反而精神頭足,神采奕奕。動以養陽,靜以養陰。這是“知其雄,守其雌”的運用。

03

有些人,為什麼喜歡自黑?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因為自黑的人,別人不會黑你,你才能得到白。而主動表白的人,通常處於劣勢,那是因為“失守黑”,把自己的底線暴露了,自己變為被動,對方成為主動。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我們都喜歡聽好話,喜歡榮譽的東西,厭惡批評,即使對方批評得對,也很難接受,抗拒負面的侮辱,這是人之常情。按照老子這條公式,如果人總是守住自己的“榮”,那麼,則常常招來“辱”。你說自己很能幹,別人就說你不過如此;你嘚瑟自己有錢,別人就在心裡罵你;你炫耀自己的才華,別人就踩低你……你所做的一切,為了給自己帶來“榮”,結果卻是招來“辱”。

有智慧的人,懂得老子這條公式的人,就會“知其榮,守其辱”。不張揚自己的“榮”,反過來自謙,說自己不才,說自己淺見,說自己拙,以這種“守辱”的方式,反而保持了自己的“榮”。

04

道法自然

《道德經》並不深奧,貴在實踐。明白了規律,如果不去實踐,那麼就等於不明白。堅持實踐,變成自然,隨著時間推移,人就會脫胎換骨,成為“自然而為,無所不為”的人。

附:註釋和譯意

註釋:

①谿(xi:一聲):溝溪,山裡的小河溝。

②式:這甩可作“模式”、“楷式”講。

③忒(tè):差錯。

④樸:素材。老子有時用“樸”來表示“道”。

⑤官:管理的意思。長:首長、領導的意思。

譯意:

知道什麼是雄強,卻安於雌弱,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做天下的溪澗,永恆的德就不會流失,而回復到嬰孩般的純真柔和的境地。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守闇昧,甘願成為天下的範式。甘願做天下的範式,永恆的德就不會出差錯,而回復到真樸的狀態。深知什麼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甘願做天下的川穀。甘願做天下的川穀,永恆的德才能充足,而回復到自然本初的純真狀態。真樸的道分散成宇宙萬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樸,就會成為百官之長。所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一個體系,不可分割。

————

後記:不讀《道德經》, 無以知中華文化之厚重、深邃、博大,言之道無如五千言。可以說,《道德經》不是使人變聰明之術,但可以開發你的大智慧。如果細數眾多國學經典,哪一部最讓人流連忘返?人們肯定會把目光投向《道德經》。世上除了《聖經》外,出版最多的就是《道德經》。人生不讀《道德經》,閱盡詩書也枉然。古往今來,所有取得巨大成功的人,無不吸收它提供的精華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