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汽車”投入研發 大有未雨綢繆之意?

自疫情出現以來,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武漢”、“肺炎”等關鍵詞的消息不斷,就連一向被娛樂新聞霸佔的微博熱搜最近一段時間也大多是有關疫情的搜索。但陰霾總會過去,這場對疫情的戰役也終將會以勝利告終,而各行各業也會逐漸步入正軌,迎來春天。目前已經有車企將目光轉向如何挑戰疫情尋求機遇,謀求進一步的發展。2月4日,吉利控股集團決定,由吉利汽車先期投入3.7億元人民幣,啟動具備病毒防範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車”的研發工作。“全方位健康汽車”是什麼呢?據吉利公佈的消息,“全方位健康汽車”將有別於專業的醫用防護用車,是主要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消費級產品。其不僅具備吉利汽車產品已有的隔絕外部空氣中有害物質、快速高效淨化車內空氣等功能,還將重點突破車內病毒防範功能和技術,有效抑制並降低病毒對人體的侵害。同時,車內所有材料不僅將擁有高環保性、低散發性,還將通過添加抑菌、抗菌物質的方式,具備抑制細菌或表面殺菌的能力,實現更具有實用價值的“全方位健康”。其實,車內環境的健康一直廣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明確將車內環境汙染列為人類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而《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也明確規定了車內空氣中苯、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等的濃度要求,用以規範汽車內部環境健康標準。為消除車內空氣汙染比較常見的方法無非是空氣清新劑、空氣淨化活性炭、高溫桑拿、光觸媒等。但無論哪種方法都有明顯的缺陷,空氣清新劑僅僅是遮蓋異味毫無淨化作用;活性炭會因為時間而失去效應,且無法吸附甲醛;高溫桑拿受溫度限制也無法達到好的效果;至於光觸媒雖然被認為最具解決車內汙染問題的徹底性,但受制於車內紫外線大量被阻擋也難以發揮足夠的淨化效用。而從車輛硬件上淨化車內環境的無非就是依靠空氣淨化器、PM2.5淨化裝置等配置將車輛內部有害物質進行過濾淨化。但無論是以上哪種淨化方法或是裝置都沒有針對性的對防範病毒起到作用,吉利“全方位健康車”研發,針對防範病毒,抑菌殺菌確實比較具有開拓性。而此前也未有依靠汽車軟、硬件防範病毒的量產車實例,所以說,吉利汽車此舉無疑開拓了了汽車研發領域的新道路,但將要面對的技術難關和所需的跨域合作工程也是空前的。“健康汽車”可乘疫情“東風”?吉利“全方位健康車”項目可算是依靠汽車軟、硬件防範病毒的進行量產“健康汽車”的先例,但也正因為如此,研發的難度必定不小,那從研發到量產投入市場也不會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到那時,疫情也許已經得到管控,那麼此時主打車內防範病毒的“健康汽車”是否還具有足夠的市場價值?2003年非典對當時的汽車行業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全民量體溫、大型活動如上海車展提前結束,車企發佈會取消等等,表現為當年5月份全國銷量的嚴重下滑,汽車銷量31.78萬輛,比4月下降16.5%。但整體看來,2003年汽車市場卻並未縮水,2003年我國汽車銷量439.08萬輛,同比增長34.21%,其中轎車銷量197.16萬輛,同比增長更是達到了恐怖的75.28%。這不止與21世紀初期國內汽車市場的繁榮、潛力巨大有關,甚至與當時消費者認為私家車可以減少與他人接觸,進而減少被非典感染的風險,同時原來沒有購車計劃的消費者開始提前購車“防非典”的心態也有很大關係。而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當時的非典雖相似,但卻不可同日而語。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非典’期間,由於經濟環境比較好,中國剛剛加入WTO不久,車輛供不應求,所以當年車市的整體情況仍然是大幅增長的。現在,經濟本身處於完全不同的階段。”不過,崔東樹也表示,如果不考慮特殊因素帶來的風險,2020年的3-12月份市場仍具有實現正增長的可能性。分兩個階段來看,疫情好轉之後,車市將出現由負轉正的情況。除此外,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表示,疫情過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購車消費剛需的增長,消費者對私家車出行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強。部分熱門車型將會出現供應短缺,帶有空氣淨化系統的車型可能會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從以上,汽車大佬的說法中,不難看出疫情得到控制過後汽車市場市有可能實現正增長,而私家車尤其是帶有空氣淨化系統的車型需求也會增長。那麼以此看來,即使是疫情過後,主打放範病毒、隔絕外部空氣中有害物質、快速高效淨化車內空氣的“健康汽車”會有戲,且將會更加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擁有比較大的市場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