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哭耗子假慈悲?为何法国总统马克龙对英国脱欧成功深感伤悲?

静夜史


英法在历史上一直在争夺欧洲盟主的位置,但英法都没有真正完全控制过欧洲,反而是远离欧洲大陆的美国控制了欧洲大陆,英法在欧盟内部的明争暗斗,是远超英法所谓的盟友关系的,与其说英法是盟友,不如说英法是竞争对手更准确。

英国脱欧让法国在欧洲少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同时欧洲也少了一个搅屎棍,法国总统马克龙说英国脱欧后,欧洲就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可见马克龙对英国已经彻底不耐烦了,英国脱欧,最高兴的就是法国人了。

欧洲和俄罗斯进行历史性的和解,欧洲要和俄罗斯一起构建大欧洲,大欧洲的蓝图设想是马克龙提出来的,马克龙大欧洲的战略目标就是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

马克龙要让欧洲人自己管理欧洲,美国虽然是二战胜利国,二战后美国就开始控制欧洲,但从二战结束开始,法国在戴高乐的带领下,就一直排斥美国的存在,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唯一一个相对独立的军事力量。

法国要构建大欧洲,排挤美国,法国首先要排挤英国,有英国这个搅屎棍在,大欧洲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英国不会和俄罗斯历史和解,英国会极力维护美国在欧洲的统治地位,现在英国已经脱欧了,马克龙的大欧洲蓝图也必然会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

英国脱欧后,法国在欧洲的话语权会大大增加,法国和美国在北约领导权的争夺上也会更趋激烈,英国脱欧,让法国独立建立欧洲军事力量不再只是纸上谈兵,法国的全球大国雄心,在驱使法国和美国争夺欧洲的领导权。


松间山水画



对于英国的毅然离去,马克龙口中的“悲伤”显然不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而是真实心态的流露。道理很简单,原因也不复杂。就一句话,有谁希望自己领导的“组织”被削弱呢?

经济总量上,英国和法国不相上下;军力上,英法都是老牌军事强国;政治上,英法都是五常之一。在全球的影响力上,英国甚至还要大于法国。试想,这样的实力派国家“离家出走”了,显然在削弱欧盟这个“大家庭”的力量。而作为欧盟的“双巨头”之一的法国,如果兴高采烈的话,那才是不正常的举动。

对于英国的脱欧,不仅仅是法国感到“悲伤”,就是其他欧盟国家其内心也是惋惜的。1月29日,欧洲议会对英国脱欧议题进行了程序性表决(留也留不住),在议题通过后 全体与会人员同声唱起了“友谊天长地久”。


1月29日,在会见希腊总理米佐塔斯基时,谈起了英国脱欧话题,法国总统马克龙说“那将是个悲伤的一天”。显然,马克龙是真诚的内心表达。因为,走了英国,欧盟的力量必然会被削弱。在力争成为世界一极的战略博弈中将会更加艰难。不过,马克龙这句话似乎也道出了“无奈”。因为,“天要下雨,姑娘要嫁人”,留是留不住的。

英国执意脱欧,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经济因素,有政治考量,但最主要的是英国的战略选择出现了变化。按照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话说,虽然欧盟很优秀,也很有特质,但在发展方向上已经不适合英国。英国这种战略选择上的变化,既有英国历史战略的诱因,也有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判断。

从历史上说,英国一直对欧洲采取的是“离岸平衡”战略。直白的解读是,当欧洲大陆可能出现一个过于强大的国家时,英国会介入进行遏制。比如英法曾共同对德国进行过打压。但是,英国同时又不愿过度的介入欧洲,更不愿和欧洲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英国会选择离开欧洲一段时间。而离开,也是遏制的一种。突出的其实就是一个“平衡”。


英国对自己的战略一直有两条线。一条是欧洲国家。另一条是世界性。这就注定了英国不可能在欧盟“平庸”下去。英,法,德无疑是欧盟的“三巨头”,但是,近些年来,欧盟内部却逐渐形成了法德两国的“双头制”架构。英国似乎被边缘化了!有种观点认为英国已经没落,所以“争不过”法德两国。其实,英国之所以被边缘化,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英国并不是欧盟的创始成员国,自然底气不是很足。二是英国和欧盟的融入度不强,比如英国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货币,一直拒绝加入欧元区。三是英国并没有用“力”去争。因为,英国自撒彻尔夫人时期就有了“脱欧”之心。

基于英国的世界性战略国家定位,它自然会研判变换中的欧州及世界局势。法德想通过欧盟这个平台而成为世界一极的想法是“路人皆知”。而欧盟如果成为世界一极的话,必然会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存在感。这就会导致美国的打压。而身处欧盟的英国也会处于尴尬境地。从英美两国的历史渊源以及英国人对自己的海洋国家定位来看,那显然也不符合英国的战略利益。所以,英国的主流精英都希望英国能够尽早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虽然有迎合美国之嫌,但也符合英国过去三百年一直奉行的“离岸平衡”战略。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至今仍然算是个教育,科技和金融大国。这是无可置疑的。英国的大学水平,科研能力和金融体系是英国的三大优势。而在经济总量上也是世界前七的水平。所以,少了英国,欧盟被削弱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对于法国和德国这“欧盟双核”而言,其实是有苦说不出的“内心焦虑”。再者,随着英国的离去,欧盟的未来也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不是危言耸听!正如一些专家预言:英国很可能不是脱欧的最后一个国家。

苏联解体和华沙集团解散后,欧盟吸收了一些原东欧和原苏联国家。尽管欧盟扩大了,力量也增强了,但由于基础和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也随之带来了欧盟内部的一些矛盾。比如发展不均衡和欧盟的一些硬性福利规定,曾导致出现债务危机的希腊动了退出欧盟的想法。而法德两国和俄罗斯的“眉来眼去”,也使波兰,波罗的海沿岸等东欧家生出了不满。这些不满都可能会在未来成为矛盾激化或者退出欧盟的导火索。所以,马克龙的一句“悲伤”里也难免会有对欧盟未来的忧伤之意。

没有英国的欧盟,如果在和俄罗斯或美国的任何一方博弈时,都将会处于劣势。举个例子,北溪2是法德两国力主与俄罗斯开展的能源合作项目。可是,一旦美国开始正式打压后,德法两国也就表现出了无可奈何。所以说,确少了英国的欧盟,在世界性的博弈中将会显得捉襟见肘。再者,欧盟是戴高乐时代建立起来的。戴高乐曾想以此体现出法国在世界上的存在感,也有挥去“二战阴影”,独立建成游离于美苏两大集团之外的第三方势力之意。因此,他曾数次拒绝英国加入欧盟。原因就是戴高乐深知英国的“离岸平衡”战略。如果英国加入的话,肯定会增加欧盟的分量。但同时,如果英国一旦退出,对欧盟的伤害会更大。果不其然,英国真的退出了!所以,马克龙对此感伤似乎也合乎情理。


卞竞婉


英国虽然人口少,国家不大,但却是世界级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比较强大的经济,极为发达的金融业与服务业,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美国拥有特殊的亲密关系,是英联邦的核心国家,在英联邦成员中以及世界上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如果英国继续留在欧盟内,英国不仅每年要给欧盟继续缴纳巨额费用,还必须接收各种移民、难民,又必须遵守欧盟严酷的规则与标准,承担各种繁杂沉重的义务,而所得利益甚少,甚至连政治、外交的话语权也被德、法联手剥夺,这让英国既感觉吃了大亏,又觉得无法掌控自己的前途与命运,担心会被法、德捆绑着与美国渐行渐远,因此英国民众要求脱欧。

法国一直拥有大国雄心,想成为纵横捭阖、左右世界局势的国际大玩家,但自身实力有限,无法支撑自己的梦想。因此法国联合德国等国家,组建强大的欧盟,并且与德国进行政治联手,剥夺英国的政治话语权,掌控欧盟,企图成为可以与美国分庭抗礼的世界重要一极。

英国脱欧后,不仅欧盟实力下降,并且原来由英国承担的巨额费用将转由法国、德国等国家承担,法国的负担将相应大幅度加重,尤其欧盟极有可能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分崩离析,法国的梦想很可能破碎,因此马克龙感到悲伤。


红色星河


1月29日,马克龙在接见到访的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时对英国退出欧盟无限感叹,他说英国脱欧“是令人非常悲伤的一天!"

欧洲议会在29日召开全会,就英国脱欧举行投票,以压倒性多数的表决票数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为英国脱欧铺平了道路。

在英国入欧和脱欧的关键时刻,法国人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由戴高乐任总统,英国三次提出加入欧共体(欧盟前身)都被法国一票否决,戴高乐说:只要我任总统,英国就别想加入欧共体。英国政府斥责戴高乐对英国怀有偏见,欧共体所有成员都对法国表示不耐烦和不理解。戴高乐则据理力争多次申明: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待遇,而不会主动承担责任与义务;只会游离于利益与享受之间。如今,正如戴高乐的预见,证明当年的法国总统是多么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英国当年加入欧共体,也是在戴高乐退位之后。


1月31日,是英国正式退出欧盟的日子,欧盟会议室响起了《友谊天长地久》的歌声。法国总统马克龙却非常伤感,马克龙并不是,猫哭耗子假慈悲,或许是回想起前辈戴高乐的话,法国的候任总统没有按照戴高乐当年的意见办,如果象戴总统一样坚持,也就不会出现英国脱欧的悲剧上演。

马克龙希望英国脱欧后继续维持与英国的关系,保护法国公民丶企业和农业。

马克龙表示,法国将在未来英国与欧盟的谈判中坚持原则,“不屈服于压力。”

马克龙的话,一语双关。他既表现了法国是欧盟的领导者和创始国之一,更是说给所有欧盟成员国听的:欧盟不是菜园门,想进就进,想出就出,随便退出是要付出代价的!


老狼48440790


笔者认为,英国的正式脱欧,对于欧盟三驾马车之一的法国来讲,未必全是好消息,毕竟,英国脱欧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英国脱欧后,法国和德国在欧盟内的话语权随之加大,但是,英国脱欧之后,法国和德国的担子也会将更重,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国总统马克龙说,英国脱欧的日子是“令人悲伤的一天”,也不大可能全是猫哭耗子假慈悲,或许,马克龙是出于“喜忧参半”的心情来形容的;


1月29日,欧洲议会通过了关于英国脱离欧盟的协议,这将意味着,英国会如期在1月31日,正式离开欧盟,自从2016年6月,英国通过脱欧公投之后,经过了3年半 三任首相的 马拉松式长跑谈判,英国最终在约翰逊的带领之下,完成了最后的脱离欧盟协议;

对于英国来讲,尽快脱离欧盟,未必是一件坏事情,毕竟,英国脱离欧盟之后,就可以单飞,不再受到欧盟的约束,将有更大的自主权,另外,脱离欧盟之后,英国随之会与美国达成一份全面的自贸协定,这才是英国最想要的 ;



虽然英国脱离欧盟之后,法国和德国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 将会更大,但随之带来的责任和义务 也将大幅增加,毕竟,三驾马车 变成了两驾马车,就少了一个驱动力,这对于当前经济本就不容乐观的法国来讲,英国的脱欧某种程度上 确实给法国增加了经济压力,因此,马克龙才会对英国脱离欧盟深感悲伤。


关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小柳聊聊兵


这样说其实不够友好,而事实上:英国脱欧,法国和德国有些事情想要跟美国赖皮就有点儿难,而之前因为有美国的小弟英国在,很多事情还好开口,甚至直接让约翰逊跟美国谈。

现在少了英国这个缓冲区,未来的欧洲与美国就是硬碰硬,缓冲或者腾挪空间小了!

1.想当年英国为了能够加入欧共体(欧盟前身),耗时三年多即:直到法国总统戴高乐逝世3年之后,才真正地加入了欧共体。按照法国总统戴高乐的评价:英国想要加入欧共体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待遇,而不会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只会有利于利益与享受之间。

2.不得不佩服戴高乐将军的眼光。当年卡梅伦提出“公投脱欧”,其实就是想逃避欧盟给他应该负责的义务,进行公投就是告诉欧盟:你看你们非要给我们什么难民配额?我们民众不答应啊!如果你们非要让我们掏钱还要接纳难民,我们只能进行公投。

不得不说,在戴高乐二战前写就《建立职业军》,后来德国按照这个思路(德国将军古德里安)建立了装甲师和运用坦克战术,二战中打败了法国。二战后,戴高乐曾经流亡到英国,并领导“只有法国”运动......或许就是这段经历让戴高乐对于英国看得十分清楚。

“只要我任总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英国就别想加入欧共体”,虽然很多欧共体成员都对法国表示不耐烦和不理解,但现在看来,估计很多在欧洲议会上高歌《友谊天长地久》的议员们,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吧?

3.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1)最新消息是英国准备起草一份雄心勃勃的贸易协定。按照报道,约翰逊计划要与欧欧盟达成一个更加宽松的贸易协定,类似于欧盟与澳大利亚的关系,而非遵循欧盟规则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目前,澳大利亚与英国正在就价值1000亿澳元的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

(2)其实对于法国来说,英国成功脱欧,法国在欧盟肯定就会“保二争一”,就是坐在老二的位置上,图谋将老大德国拉下马,然后马克龙就可以有相当打的政绩了。当然,目前来看,未来欧盟与英国之间在金融行业的谈判才是重中之重,到时候马克龙会如何表现,值得期待!马克龙已经说“北约已经脑死亡”,现在英国顺利脱欧,就让所有人为“欧盟已经退化”,这种影响之下,会不会再出现其他国家效仿英国呢?

所以,马克龙一定会在未来的英国与欧盟谈判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实马克龙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戴高乐那样有历史功绩的国家领导人!

(3)英国依然是“五常”,而且英国金融行业是欧盟重要板块,这样的情况下,法国自然希望能够与英国有更为顺畅的关系。毕竟,1月12日刚刚英法德三国外长宣布启动“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最终在这个问题上,法国自然希望英国能够站在法国和德国立场上,在支持美国的同时,也能够在未来可能的领域进行合作。

4.现在少了英国这个缓冲区,未来的欧洲与美国就是硬碰硬,缓冲或者腾挪空间小了!而特朗普对约翰逊的支持与赞赏,大家应该很清楚了!未来,如果稍有不如意,美国就可以直接对欧盟事实制裁,而英国不是欧盟成员了,也就不会被美国误伤了!未来英国与美国的贸易谈判等肯定是优先项,这点儿我们必须关注!


英武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英国正式退出欧盟,对媒体表示深感悲伤,绝非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而且有感而发!



英国是欧洲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欧洲地区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欧洲乃至全球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随着英国正式退出欧盟,对欧洲乃至全球格局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欧盟而言,意味着欧洲一体化目标受到了重大挫折。



欧盟是欧洲和解的产物,主体是德法,但目标却是囊括欧洲所有国家的集经济、科技、人材和军事等方面的组织,最终目标是让欧洲重新屹立在国际一流力量之巅,但随着英国的退出欧盟。这个目标面临着重大挫折,而且英国脱欧有可能引发更多的国家考虑脱欧的问题。对欧盟来说是最难以接受的结果。



法国在二战后,奉行相对矛盾的两种对外战略模式,其一,以戴高乐主义为代表的法国独立自主模式,强调法国一切产业布局和科技发展,都是以法国拥有核心技术为原则,这种战略让法国在欧洲国家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但也限制了法国的工业体系与欧盟和国际的通用性,法国很难在欧洲大市场中获得足够的市场。其二,强调欧洲和解与合作,这种战略是在前边满足法国前提下,才考虑的执行的战略,所以,可以看见,法国在欧盟中,虽然也是核心,但经济和贸易话语权远不如德国!



虽然英国在欧盟中与德法形成了争夺话语权的格局,但英法德至少还属于欧盟体系内的分歧,随着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也将会呈现出两种一上的体系博弈。



综合来看,欧洲未来将出现内斗的格局已经无法回避了,欧盟随着英国的退出也将迎来重大考验,是深度改革呢?还是放任继续失控呢?但不论如何,都不会挽回欧盟目前的颓势。


泾水书生


面对英国脱欧,法国的心态肯定很复杂。但是谈不到什么假慈悲。

一切都要从是不是影响到法国利益来判断。国际关系本来就没太多温情可言。

木叔的看法是:脱欧对法国是好坏参半的。



从好的方面来说:

英国在欧盟内部问题的很多态度上其实和法国并不是一条心。

因为法国和德国其实是欧洲的两个支柱,欧盟的成立本质上是他们最先协作的产物。

英国是后来加入者,而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和法德态度不同。

比如欧元区建设上,法德都推崇欧元,放弃了本国货币,而英国还是保留英镑。



虽然这不完全是欧盟的事情,但毕竟也是欧洲大国协调的问题。因此以小见大,能说明他们的隔阂却还是存在的。

这就是英国的大国雄心和欧盟的大国雄心之间的冲突。不容易两者兼得。所以英国脱欧,法国在欧盟的声音会更强壮。

从坏的方面来讲:

英国脱欧可能带了一个不好的头。未来一些东欧国家是不是会效仿就是一个问题。



因为在英国脱欧的这几年,波兰内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似乎波兰脱欧也出现了抬头的迹象。

如果支持波兰脱欧的政党上台,可能也会启动类似英国保守党一样的脱欧进程。

这对力推欧洲一体化的法国和马克龙本人来说当然不是一件好事。


木春山谈天下


首先,作为欧盟公认的大哥,法国是不愿意自己的家族人丁减少的。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有人看不上欧盟这个家,离婚出走。虽然西方更看重个人“自由”,但“家庭破裂”也不是长脸的事,最低私下也是被人家诟病的。所以马克龙表达自己及代表法国和欧洲,表示一种悲伤也是发自内心的。当上月末那天,欧盟议会通过英国脱欧议案后,大家合唱“友谊地久天长”,很多人的确眼含热泪。可见,的确大家是种情感在一起。


但作为欧盟主要国家的法国,一直致力欧洲整体发展壮大,自立世界的一极。这点上,英国始终是个障碍。英国自从来到欧盟,除了经济贸易上要占欧洲的好处外,政治上似乎就是美国人的卧底,总是把美国的要求带进欧盟里,让欧洲仍然是美国治理下的统一西方世界。这也是欧盟很多国家,并不满意英国,也同意它退欧的原因。从这点上看,马克龙或法国、德国等,是欢迎英国离开欧盟的。👏👏必定原来担心的卧底,自己就走了,欧盟更可以自行发展成世界强大的一极⚔🔫。成为最低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的一支力量。 二战后,美国领导了西方世界。这样,整个欧洲基本上是在美国管理下活动的。冷战后,欧洲国家独立意识,还有自成 一体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欧盟的发展为一体化国家集团,也成为它们大家的共同奋斗目标。但美国是不愿意,谁愿意让自己的地盘变天呢?因此,经常就有英国根据和美国协调的立场,在欧盟内部搞些事情。对此,法国历来是看不上的。当初让英国进来,一个是不能太极端,让美国看出是针对它的;再有,也是准备改造英国,让它逐渐成为欧洲国家,不在是美国人那里,低下的一个小弟。但英国始终没有改造过来,和美国一直保持着特殊关系。这样,法国等也渐渐失望,不在抱幻想。而英国在欧盟,也觉得自己受气。好处没有多少,负担、捐助和额外赞助不少,让它感觉到十分不满意。加上近些年中东、非洲的战乱,大批量难民涌进欧洲,而欧盟内部规定的自由流动,更使英国国内市场劳工、难民问题突出,激化的民族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从而引起社会动荡。这些都是促使其要离家出走的原因。一个要走,一个不想留,最终分离了事,也是必然的结果。



如今英国真的走了,法国德国等也要长舒一口气,“总算滚蛋了”!当然,下步他们还要重整旧山河,完善下欧盟内部机制。毕竟欧盟现在也是危机四伏,否则人家待的好好,能够走了吗?


张139558534


这是人之常情,所谓的面对面,背靠背,就是这样一个虚伪的真是现象。其实,法国和德国,都希望英国这个老鼠,能够早日离开欧盟。法国和德国不需要英国这个老鼠,打破欧盟这锅汤。因此,英国的离去,对于法国和德国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情。向其表示惋惜,这只不过是为了双方互面子,做给别人看的。所谓的猫哭耗子,假慈悲,就是这个道理。



英国在欧盟中,一直扮演着搅屎棍的角色。特别是在卡梅伦时期,曾经和法德两国领导人吵得不可开交,而最终在欧盟中,没有了立足之地,才不得不选择,并利用公投的方式脱欧。


同时,也是最最最重要的事,英国也可能是美国派到欧盟的间谍,不断地向美国提供了大批欧盟的内部消息和情报,并且,在美国的指使之下,故意阻止了欧盟多项极其有利益的决议。因此,才会遭到法国和德国的反对。这些实际上才是英国脱欧的最最最主要的原因。

而有许多人错误的认为,英国的“吃亏论”,才是导致英国最终脱欧。其实,这只是给普通人看的这是一个表面现象。而英国与美国联手制衡欧盟,故意阻止欧盟非常好的决议无法通过等等,这些才是英国脱离欧盟的主要原因。也是法国和德国,希望英国脱离欧盟的主要原因。换一句话说,实际上英国脱离欧盟,是在美国的导演下,被法国和德国一脚踢出了欧盟的。



现在已经被一脚踢飞了,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客气话,也是正常的。这样给双方都留下虚伪的面子,也为日后好再打交道,重新奠定好基础,这是政治家们常有的小伎俩。当然,也是普通人在生活之中和工作之中,以及与人交往之中,常有的小伎俩。

个人观点,切勿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