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餘糧”能熬多久,銀企聯合戰“疫”背後

企業“餘糧”能熬多久,銀企聯合戰“疫”背後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涵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金融業和各大企業的影響接踵而至。延期開工、生產線上下游停擺、企業進入冬眠狀態,企業關切手中“餘糧”能熬多久,如何破局和自救更待倚靠中央部委的扶持政策。

2月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五部委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30條措施火線出爐,在扶持實體經濟方面,主要包括信貸支持,資本市場支持,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行業和企業定向扶持三個方面。各地政府也緊急印發相關意見,強化金融支持,為企業扶危解難。

“企業欣喜政策救助扶持,關鍵落實到位更重要。我們目前正在積極對接銀行但還未有進展,希望能儘早能夠轉為為金融驅動力,得到實際的支持。”一家位於山東的混合所有制石油煉化企業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坦言。

這是一家年產值300億元的地方煉化企業,屬於大宗商品貿易和生產企業,主要產品為成品油及其他石油衍生副產品,日均流水額上億元。

擔憂手中“餘糧”存多久

自春節前疫情發酵以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和居民一直是金融系統的重點服務對象。就如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過加大融資支持、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

“受疫情影響,原先春節能全力開工的生產線停工、物流停運,眼睜睜看著每天耗損上百萬元,更有銀行還款和公司債到期壓力,公司的資金流希望能扛過這次關卡。”上述山東企業人士表示。

同時他表示了一定的顧慮:“在往常情況中下日均流水1億元,石油煉化企業資金回籠按單結算,週期一般不會超過一週,只要流水生產線一開企業產能供應和銷量不成問題,償還貸款均不是難事。但是受疫情影響,何時開工都是未知數,一直在消耗餘糧。最壞的情況是若一進入貸款違約名單,那麼未來公司資金鍊將產生巨大危機。”

目前他所在的公司正在積極接洽各家商業銀行,希望政策的及時雨能夠儘早落到因此受到影響的企業。

據記者瞭解,2月4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從強化金融支持、減輕稅費負擔、降低運營成本、加大穩崗力度等4個方面,提出20條馬上能落地、能見效的應急政策舉措。

此外,記者諮詢在華東經營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娛旅遊等領域中小企業,因為春節期間的供需受限,採購逾百萬的物資也是在庫存中,出現經營困境表現在現金流吃緊,房租和人工費的支出,2-3個月或是極限了。

一家總部位於南京的供應鏈單位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一方面由於上游企業開工不足,下游企業可能面臨原材料短缺,無法滿負荷生產,供應鏈處於一種緊繃的狀態;另一方面企業可能由於運轉不靈,造成資金短缺。”

他補充道,現在很多企業都沒有開工或半開工狀態,年前囤積了一些材料,目前對企業生產看不出來;但估計2月底或3月初影響應該就出來了。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國際貨幣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沫凝告訴記者,雖然國家給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但是未來疫情的發展走勢的波動性使得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使得企業信貸提款信心不足。同時,受疫情影響,多數企業生產活動陷入停滯狀態,企業供應鏈銜接受限、資金回籠慢,都是影響企業存亡的關鍵。

“企業在政策的支持下短期內可以緩解資金壓力,但長期來看,企業需要支付更多的財務費用來彌補此次資金鍊的缺口。因此,此次疫情為未來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需要在短期內優化業務結構,促進企業合理轉型以適應消費方式的改變。簡單來說,國家的政策支持的及時雨是企業存活的外生動力,為企業良性發展創造了條件,但能否度過此次難關的關鍵依舊在於企業自身的內生動力。”她表示。

及時雨政策

除了上述《通知》基礎上,財政部還下發通知,進一步強調要加大對於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以及受疫情影響的創業擔保貸款的財政貼息支持力度,優化受影響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2月3日,央行出手,1.2萬億的逆回購投入市場,利率降低10個基點,切實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保障。

記者從華東某大型銀行對公業務人士處獲悉,一直制定特殊時期的信貸政策,對所有防疫企業實行最優惠貸款定價。譬如拿出一筆專項信貸資金,和政府方面共同承擔壞賬損失風險,解決中小企業的燃眉危機。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則坦言:“各項扶持政策側重於稅費減免和金融支持,屬於“減支”而非“增收”,自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各地出臺扶持政策,意義不限於扶持本身,更重要地是釋放一個信號,即抗擊肺炎疫情是全社會的事情,疫情產生的損失直接作用於企業,但全社會都在尋找可行的方式進行損失共擔。”

王沫凝對記者表示,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國家也適時、適當的地為未來經濟的平穩運行提供政策性支持。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的小微企業,採取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的方式,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保障企業順利度過難關。因此,對於企業而言,此次疫情的“黑天鵝”事件,是挑戰更是機遇,短期內雖然對企業自身而言壓力較大,但是企業要有信心,“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充分、合理地利用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優化業務結構,促進企業轉型,謀求未來企業發展的新動力。

針對未來經濟形勢的預期,浦發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蔡濤表示,鑑於市場層面價格預期已反映到位,待短期衝擊完全消化以後,經濟增長穩中向好的長期趨勢不變。

蔡濤判斷後續宏觀政策將更大幅度向“穩增長”傾斜:鑑於總量財政政策受到當前財政收支約束,結構上將會定向對受疫情況影響嚴重的行業、地區和群體傾斜。在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管理不放鬆的背景下,專項債作為唯一的抓手,擴充額度的概率較大。貨幣政策將會賦予更高的權重,著力點是緩解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流動性壓力,具體包括:維護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合理穩定,預防企業經營活動中斷導致的資金鍊風險,以及配合地方政府的專項債發行等。當前央行貨幣政策調節工具充足,未來視疫情發展影響情況可能進一步出臺放鬆政策。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199SL4WQ】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