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之利器----组块

之前说过,学习是为了把要学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而这个内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练习。想到大量的练习,很多人就会眉头紧皱,甚至望而却步了。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能够在学习中达到快速进步,并且摆脱练习中的枯燥乏味的重要概念------组块学习。

有效学习之利器----组块

什么是组块学习呢?

组块学习是指我们对学习中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概念和意义的提取,并将其组块的学习步骤。

其实,这个概念一直贯穿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比如:由于在古诗和散文中出现“月亮”,总会伴随着“思乡之情”,于是我们在阅读理解和自己的写作中,也常会运用这个意向。而在化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分子结构,将自然界中的千百种物质分成单质、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

组块的过程可以将我们看到的零碎的、不成体系的信息碎片,提取出意义或共同点,然后将它们挂在大脑对应的记忆链条中,并且相互关联的储存起来。

有效学习之利器----组块

这种方式还有两个非常大的好处:

1.由于大脑同时可以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将信息组块,大脑可以将组块的信息当成一个信息进行处理,这有时候可以大大提高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

2.由于储存的信息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在信息调取的时候,也会更迅速。知识的快速调取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并且为创新的可能性提供知识基础。

《好好思考》里说,查理芒格认为学习并不是要追求更多的知识,而是要追求更好的决策依据,而更好的决策依据就是经过广泛验证的原理和规律,芒格称之为:思维模型。

组块的概念,与思维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组块贯穿于学习的任何阶段,不管是学习思维模型,还是任何技能型的知识点。

有效学习之利器----组块

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概念的总结与归纳,体现着理解的深入与智慧的升级。而且,我们的大脑喜欢总结归纳。这个过程不仅意义非凡,而且也充满乐趣与成就感,这也是学习中快乐的源泉。

《黄帝内经》里有句话:智者求同,愚者求异。其实,在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某一门知识之前,多总结,多归纳提炼,这样才能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组块,这是快速的学习和进步之道。而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寻找不同的地方,此时,很多之前的困惑也许早已经不存在了,即使有了新的困惑,相比之前也一定会更加深刻。

任何学科都是建立在对应的学科原理与理论的基础上的,而原理和理论基础,无不是来自对大量实验、数据、思考的总结与提炼,而这就是组块的过程。

组块是我们真的理解、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的过程。组块的能力和大脑中组块的多少,也代表着一个人洞察本质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组块能力,一定会对学习带来莫大的帮助。

有效学习之利器----组块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要保持专注

毋庸置疑,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专注。保持专注,可以让大脑中的神经更加活跃,才能对信息碎片的意义进行提取。如果,每两分钟就要刷抖音、刷朋友圈......,就不要想着去组块了。因为,这样连单个碎片信息都不见得能看懂,更不要说提炼并总结其意义了。

有效学习之利器----组块

第二,要真的理解

《学习之道》中提到,理解力像是我们大脑中的胶水。仔细想想,这真是极好的比喻。理解了,才能将其中的意义提取出来,才能与其他的信息进行关联。而理解力,还能将各种新的知识点,与旧有的知识进行关联,从而搭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记得樊登老师在《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中说过: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就能读懂多难懂的书。其实,理解力的池子有多深,也就能搭建多么稳固的知识体系。

有效学习之利器----组块

第三,要了解组块的背景信息

有了专注和理解,我们已经将要学习的信息进行了组块,为什么还要了解其背景信息呢?其实,想要对任何一个知识灵活运用,都要进行这一步。因为,只有了解了背景信息,我们才知道一个组块在什么条件下,什么环境中,能被如何运用。才能避免纸上谈兵,也能避免自己手里有了锤子,看哪里都像钉子的尴尬情况出现。在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出过界定信息边界的八大问,这八问也就是对信息的背景信息进行了解和分析。而这对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更加清晰的组块也有很大的帮助。

有效学习之利器----组块

记得蒙曼老师说,她认为不存在碎片化学习,古人在家能学习,在马上也能学习,虽然他们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是碎片化的,但是他们学习的内容是系统化的。我们是在一个碎片化学习的时代吗?也许这只是一种自我麻痹与欺骗。因为盲目的瞎看,根本算不上学习。

好好学习,更要学会学习。

有意识的、主动地利用“组块”这一利器来学习知识,才是有效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效学习之利器----组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