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媽媽你怎麼還不回家?”三亞這位護士長4歲的兒子總這樣問她

草草吃過午飯,三亞中心醫院(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王佳月回到簡易的辦公室,拿出手機,逐一翻看4歲兒子的視頻,邊看邊落淚。“兒子從來沒離開過我身邊,這一次,我們有兩週沒見面了。”在該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隔離區的一角,感染科護士長王佳月說。


戰疫一線:“媽媽你怎麼還不回家?”三亞這位護士長4歲的兒子總這樣問她


王佳月是海南澄邁人,1982年出生,自從2001年來到醫院後,先後在心胸外科、ICU、急診科擔任護士和護士長,臨床經驗豐富。“2003年遭遇SARS的時候,我還是心胸外科護士,曾在這裡培訓怎樣救治。”作為醫院感染科所在地,在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之前,王佳月和同事們差不多忙了一個通宵,將感染科其他患者轉移。

進入隔離區後,負責護士整體工作的王佳月,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人員的調配。“我們感染科,除了休產假的護士,剩下的17個人全來隔離區了。加上院裡其他科室支援的護士,有30人左右。”


戰疫一線:“媽媽你怎麼還不回家?”三亞這位護士長4歲的兒子總這樣問她


王佳月先是將護士們“定崗”,分成兩個班。


一個是治療班。護士們的活動區域就是汙染區,既要負責給患者打針、換液、記錄生命體徵和精神狀態,又要兼顧他們的飲食、生活用品配備。每個護士都是“全能”型戰士。


一個是辦公班。就是“管家”,既負責處理醫囑,通知護士執行,又負責備藥、擺藥、付藥,以及倉庫管理等保障類工作,是護士長的助手。


接下來,就是人員配置。開始的時候,護士8個小時輪一班,因為工作量大,穿著厚重的防護裝備來來回回地跑,渾身跟水洗似的,體力扛不住。王佳月馬上調整為4個小時一班,所有護士循環接力,歇人不歇班。“流程理順了,工作效率馬上就得到提高。”


王佳月是“兩頭都能看見星星”的人,早晨7點之前起床,梳理一天的工作;中午吃口飯休息一下,馬上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一直到星辰點亮夜空。


現在,每天都有2-3名護士輪換出去休整隔離,屬於王佳月的喘息時間還沒有到來。“這裡需要我,要帶新來的人員熟悉崗位,因為我最熟悉情況。再說,我身體還扛得住。”


在隔離區裡,王佳月向臨時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工作和接觸,看到黨員們衝鋒在前、不怕風險,自己深有感觸。我在思想上也要進步,要跟得上。”


同在三亞中心醫院工作的丈夫理解並支持王佳月,獨處照顧著家裡的一切。為了一解愛人的相思之苦,每天會拍幾段孩子的視頻發過來,待她休息的時候看。小傢伙每次都在視頻裡問她:“媽媽你怎麼還不回家?怎麼上班這麼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