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020年过年可以放吗?

新大风歌


现在大城市放烟花爆竹是不可能了,农村现在也开始禁了,偏远地区还好。


一个离岛区的男生


一说到过年放炮竹头就头大,我们这边的风俗不好,就是我老公家这边风俗不好,特别奇葩,一到过年的时候,我的天呐,从三十晚上开始放,要放一整夜,然后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全天天要放,每天的晚上都要放,这边赌钱的人特别多,晚上赌钱回来,赢了钱就放炮竹,还有一些是因为他们赌钱都是赌一夜回去放了炮竹,然后这些赌钱的人再回家睡觉,这样真的很烦人,小孩在乡下住不惯的话,还是上来住,放炮竹放到小孩都怕,真的很讨厌这边的风俗习惯,我们家江苏南京农村那边就不一样,就是三十晚上放一下就结束,然后初一早上放一下,不会影响到别人睡觉,多好,老公家乡下这边过个小朋友过十岁,全是浪费钱,就是铺张浪费,放了个花烟花要放几千块钱一万块钱的,我真是理解不了,我们车子停家里,左右要是过生日的,车子和院子里都是炸的脏和烟花屑,空气全部都是一样烟火的味道,特别污染环境,放那么多烟花就是给别人看我们家有钱对吧,我们家厉害,最没有意思,有时候就是无限攀比,根本失去了他原有的意义,我女儿到时候过生日我绝对不会放烟花,一是省钱,二是保护环境,这都什么年代了,新事情都新办,一家人买个蛋糕,到饭店吃一顿就好!过年我们也少放一点炮竹,爱护环境,从个人做起!



小马姐姐看生活


起源于春秋,盛行于唐宋,而且宋盛于唐,到了宋代爆竹流行于朝野。

在春秋末年,政治家范蠡在(陶朱公书)中载有:“除夜烧盆爆竹与照田蚕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静为吉”之句西汉时文学家东方朔在(神异经)也记述有“爆竹驱山魈”的故事。

到南北朝梁时,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一文中,又有“正月初一(春节),……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操恶鬼”的记载。

到了唐宋年间,有关爆竹的记载就更多了。唐诗人刘禹锡,在他畲田行诗中就有“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的诗句。薛逢有(元日楼前观仗)二首之作耒鹄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就聚爆竿灰”之语。

南宋时节日盛行放烟花,当时的景象从《武林旧事》中可窥一斑:“宫漏既深,始宣放烟花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

现代烟花可分为低空烟花、高空烟花、地面烟花、水面烟花、手持烟花、吊线烟花、造型烟花等八大类,令人眼花缭乱。绚丽多彩的烟花与声声爆竹相辉映,将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热闹非凡。

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

人员伤亡、火灾(火险)、经济损失

均呈大幅下降趋势。

据统计,2019年春节期间,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伤亡事故共48起伤57人;与2018年相比,事故数量及伤害人数同比分别降低76.1%、51.3%。

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186起;与2018年相比,火灾数量同比降低45.8%。

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约57.6万元;与2018年相比,同比下降54.4%。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从2019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的时间段(除夕夜晚20时至24时)来看,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与2018年相比,PM2.5、PM10浓度峰值同比下降约50%左右。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安全春节、环保春节的呼声越来越高,全省各市相继出台烟花爆竹限放禁放措施。2019年,全省6个地级市(济南、淄博、泰安、威海、聊城、菏泽)实行禁放,其他10个地级市实行限放;137个区县有45个实行禁放,59个区县实行限放。与2018年相比实行禁限放的地级市、区县和实行限放的区县增加200%、2150%、55.3%,限放市数量分别减少33.3%。

今年春节期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强巡逻查控力度,及时处置非法燃放行为,为广大群众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新春佳节营造良好环境。


萌仔Lee钓鱼爱好者


据书中记载,新春燃放爆竹的风俗始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人放爆竹是为了驱逐瘟神疫鬼、避邪祛灾的。据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年”,每逢除夕出来害人,但它怕响,怕红,怕火,春节放爆竹是为了驱魔逐“年”。古时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是名副其实的“燃竹而爆”。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随着社会的发展,放爆竹一俗,逐渐淡化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罢了。

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唐代称爆竹为“爆竿”。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到宋朝,我们祖先发明火药以后,出现了“用卷纸裹火药,燃之发声”的“起火”、“爆仗”,成为当今火箭的雏形;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有的爆仗还做成果子或人物的形象,成为玩具,燃放起来很有趣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也一直传诵至今。

后来,爆竹又发展成为能喷射火花的“花爆”、“花筒”、“花盆”之类,更是灿烂缤纷美丽可观了。这在明朝的《帝京景物略》、《陶庵梦忆》中都有记载。现在爆竹形成了响炮、升炮、花和焰火四大种类,有“麻雷子(响鞭)”、“钻天(流星)”、“二踢脚(天地响)”和“太平花”、“地老鼠”、“一条龙”等数不清的花样。

而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为维护公共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消除事故隐患,营造文明、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近几年,全国先后实行全面禁放的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中,除厦门、广州、深圳、成都仍坚持全面禁放外,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等15个城市均陆续实行了烟花爆竹有限开禁。除南京外,其他14个城市都实行“设立禁放区域、其它区域有限开禁”的政策。

2020年春节的即将到来,各地都会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法规政策,做一个有良好素质的公民。

 





晓雯May


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近年来,由于燃放鞭炮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容易造成空气污染,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很多地区大力实施“禁炮令”,以便改善环境质量。


伊凡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5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df5000d3c5f26e9f76c\

春风CCS


有火药时代,有鞭炮制技术年代开始,现在城市不能放,农村可以放,我们那里年晚零点辞旧迎新烟花,鞭炮响策夜空,不会少于两个小时,家家户户都放。


芙蓉明珠


春节放鞭炮习俗由来已久,起源说法不一,不过大多数文章和记献都认为是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这个习惯,而且鞭炮给人一种震撼和欢乐的感觉。我个人支持节日期间适度放鞭炮应该是可行的。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和解决,一是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商家要研究出环保型的鞭炮,我国的七十周年大庆环保工作不是作的很好吗?二是放鞭炮要适度,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一些人攀比心里比较重,你放三饼,我就放五饼;你放五饼,我就放十饼。比拼和赌气反而降低了节日的气份。


桑榆809


今年有关燃放鞭炮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行为是严谨的,希望物业公司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提前告诉大家,免得后悔莫及。


和石道


古代有年兽,怕火怕响声,放鞭炮为了驱逐年兽,不然过年的时候就会把你叼走吃掉。一般城市里都有设置的点,可以去那里放。注意防火,防止炸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