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父亲教你做的第一件事么?是什么?

滇小赵的生活日常


小时候,我记得爸爸每次从工作单位回来,要向爷爷汇报自己的工作,讲很多细节,爷爷躺在炕上听,爸爸坐在炕沿讲。从此,我们兄妹知道了孝道,知道了从外面回家先将礼物放老人那里,然后老人会再给孩子们。





竹纱


世上事,真奇怪。

刻意去做,反做不好,无心插柳,却能成荫。

我想起父亲教我学骑自行车的情形来。

皎洁月光下,打谷场上,当时我有十多岁,还不会骑自行车。

父亲在车后稳住车子,让我先骑在车上,然后我蹬车,他在车后用力让车子保住平衡。

由于那时我个子矮,车座高,总是蹬不出车子前行的平衡力来,不是向左歪,就是往右栽,父亲拿磨得冒汗,我也累得不轻,老是骑不好。

一连两个晚上,也没有学会。

倒是后来我一个人摆弄车子,没有了帮助,猛然或掏腿或迈腿上,蹬出了平衡力,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此也是一个人生启示:靠自己,有时候会做得更好。

但我却忘不了父亲的一片苦心,他想让我在人生的路上,走出快捷,走向光明。

父亲已经去世近二十年了,借此机深深地怀念他!


我的老父亲,儿子想念你!

你在哪里?!


舌动非不生5406


曾记得慈父教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游泳。

五岁的时候跟父亲去了东北的黑龙江,佳木斯。有一年的夏天雨季,发了洪水,水很大。记得到处都是水,一片汪洋,当时被水吓着了。我和几个妇女小孩儿坐在一条小木船上,大人则在水里推着。

那次洪水下去之后,父亲就教会了我游泳。说学会了游泳之后,再碰到这样的事情就不害怕了。


山东纯爷们


父亲,他朴素,讷言,待人接物时,若有需要,他会回以一个略显窘涩的微笑,但却饱含真诚,绝不作假。每每他若十分高兴,总会啍唱起东方红的调调,那调就像秋天的收获,让人不由知足。他已经离开,他的离开是在冬天,很突然,我的电话响起,一时满脑空白,然后失去自主地难过,与三九的寒风同泣。时间很轻,一转瞬,已然将近二十个年头。可忘却不了,那天,我和母亲千里奔走,火车来到那尽头。我紧紧攥着父亲的手,是冰的,失去了热度……想一想,生命就是那么一点热度,能留下的,无过几个人心里的念,无过走过这份缘的想念。父亲教会我的第一件事,我想应该是抓筷子吧!因为我与父亲的手法一模一样,只需要两个半的手指头,有点像握笔,每当夹起了饭莱,食指便会自动地直立起来,就像站岗的小兵,一个坚毅的小兵,绝对坚毅。我的母亲常常说,这哪是使筷子呀,纯粹就是个色,也忒个色了。的确是个色的,更是我与父亲的会心,我手握交接棒。此时,我的心里淡淡一笑,其时每次吃饭的时候,父亲同在。


汇鱼龙


父亲教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用柴火烧锅。

以前的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烧饭做菜是用土灶铁锅。烧土灶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掌握不好,满屋烟雾缭绕,呛得你鼻涕眼泪一大把。

父亲教我烧火时我大概有6岁,那时候胆子特别小,划根火柴都战战兢兢。有时候点火得划2、3根火柴才能把火点着。父亲就耐心地鼓励我,并演示给我看,怎样一下就把火柴划着。

划火柴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选烧灶用的柴火。烧土灶一般会用豆秸、玉米杆、玉米瓤、花生壳、花生秸、树枝、木头等等。但这些东西不是火柴一下就能点着的,所以要选一些软的易燃物先烧起来,我们称之为“引火”。比如干的玉米叶,花生叶,麦杆,稻草等。然后再放硬一些的柴火,直到火势旺起来。当饭菜差不多做好了,要及时控制火势,让它由大变小,由小到灭。才不至于把饭菜烧糊。

这是父亲教我的第一项技术活,所以记忆深刻,永生难忘。





紫藤木易


老爸是偶像,老爸是大山这一点不假,因为从小老爸就给我留下了一种这样的印象,很深,他是家里的支撑,他能解决家里一切困难,他不怕困难,他坚强没有埋怨,他勤劳能干,现在虽然老了也闲不住。记得把第一次教我种玉米的情景很温馨,很耐心,很和蔼,很让人动容。我爱你爸爸,希望下辈子还做你的儿子!



诸葛评说


记得那时的我刚上小学,父亲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骑马,因为夏天经常到草甸上放马,带上铁钎子和绳子,选一处水草肥美的地方,将铁钎子固定好,将马拴在上面,拿个坐垫铺在马背上,父亲扶着我坐在上面,刚开始觉得特别咯,因为马背上都是突起的马鬃,骨头也很硬,也无处可抓,在上面趴着,来来回回的,那叫一个折腾,不时还有马蜂叮咬着马的屁股,让马受惊后,马蹄阵阵,于是只能下来驱赶蚊蝇。

一直觉得这匹老马在家里农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舍得去骑它,阴天下雨还有专用的马棚去遮风挡雨,俨然已经成为家庭一员,算起来比姐姐的年龄都要大一些,所以都小心的呵护它。这也是儿时记忆里的一种美好!


不坠青云之智


那是80年代末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尚未入学,父亲在白纸上写了一首诗,让我背诵,其实当时我还不识字,那首诗就是宋朝理学宗师朱熹的一首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父亲大概是告诉我以后要读书了,要知道光阴故事。岁月无情,白云苍狗,转瞬即逝,一个不懂得珍惜的时间的人,终究被岁月的河水带走,一事无成,寂寂无名,默默无闻。

年少的我哪里懂得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总以为来日方长,未开遥不可及,时至今日,白发丛生,一事无成,回头看看,才明白光阴的可贵和无情。

记得那时的我,最喜欢的还是看动画片,圣斗士星矢、聪明的一休、黑猫警长,丝毫不能体会时光流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记得那天父亲给我讲了一些他的故事来说明时间不等人,父亲小时候日子过得不宽裕,因为祖父去世比较早,年少时吃饱饭都是一种渴望。

那个年代还没有恢复高考,只好去当兵,退伍回来,父亲秉烛夜读,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后来恢复高考,父亲参加考试,考上大学,他说自己读书非常刻苦,因为输不起,时间浪费的太多了,所以他就一直在赶时间,每天时间排的都很慢,参加工作后也是如此,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继续读书。

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默默的在书桌前读书写字,不管寒来暑往,从煤油灯到蜡烛,最后有了灯泡。生活越来越好,书越来越多。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了,选择性多样化了,以前除了读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别的出路,不像现在,做生意也好,自媒体也行,打工的渠道也很多。

其实,不管什么时代,那些过的幸福充实的人,好像都是特别注重效率和珍惜时间的人。



一日荷花开TT


  1. 对于悟空邀请的这个问题其实我想回避不答的,但是想想其实也没什么。那我就尽力回忆我老爸教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吧,毕竟我连我老爸到底有没有教过我做事或做人都没印象了。因为我父亲在我九岁的那年因为癌症去世了。
  2. 他去世那刻,我老姐一个劲的叫我哭,可是当时我真的一点流泪的感觉都没有,还觉得我伯母过来帮忙做的那个清炒菜芯很美味,真的不孝之至!直到几年后懂事了我才后悔和难过我老爸就这样走了,那时候他才46岁!
  3. 言归正传,这个问题我在努力回忆之后,父亲教我的第一件事应该是下地吧(也不算教了,因为要下地,我们年纪小没人带,只能跟着去),下地当时都是人力下地,只记得他和我妈每天弯着腰超过10个小时!现在想想那个累,我未能想象。这里又插一个题外话,因为他们忙着下地,我闲着无聊,馋着跑去偷隔壁田地里的玉米,因为个子小够不着,还掉进坑里喝了不少污水!
  4. 现在我儿子都有当年我偷玉米的年纪大了,岁月如梭,几十年就过去了。父亲,愿你在天堂安好!

大渔记


在我的印象里父爱永远都是那么的严厉,甚至有些让人难以接受。如果说母亲是我撒娇取暖的港湾,那父爱就是教会我成长的风向标。如果把我比喻成一颗小树,母亲给与我养料,父亲就是把那些不必要的枝枝丫丫掰掉,让我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打从记事起,父亲就每天为一大家的生活劳累奔波着,很少管我和妹妹的学习和生活。虽然很少听到父亲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但父亲所能教育我的几件事情,对我的影响确实极大。 小时候家里穷,每当看到别人买糖吃就心里痒痒的,放学回家就会缠着母亲要钱买糖,母亲终会以家里没钱为由搪塞过去,次数多了,最后就把问题抛给父亲。糖的诱惑着实很大,虽然很害怕,但还是忐忐忑忑的给父亲说出了,当时低垂着头,双手抠唆着衣角,不敢去看父亲。那天也许是父亲心情好,没有责怪我,告诉我想吃糖可以,但必须靠自己去挣,夏天快来了,知了皮(蝉)可以卖钱,通过自己劳动去做吧。于是整个夏天村里个个角落都能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扛着一根竹竿钩知了皮。 那可能是我记事里获得的第一桶金,对于现在来说少的可怜,好像就十几元钱,不超过十五。当我接过钱时,那心情现在想想都幸福得无以言表,当我拿着糖给母亲,妹妹时,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大人了,有能力为这个家分担压力了。 现在想来,父亲当年的教育一直影响着我,想就要付出努力,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