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中抗擊疫情,也要小心糖尿病併發症


新年伊始,我們經歷了一個特別的春節,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大家紛紛選擇“宅”在家中,都進入了一個活動少吃得多的生活模式,然而,這種生活方式也是讓血糖波動的誘因之一。不少糖友會發現,隨著近日氣溫下降,再加上活動量減少,本來控制得很好的血糖也開始波動。


“宅”在家中抗擊疫情,也要小心糖尿病併發症


血糖與血管收縮相互影響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李萬根表示,隨著氣溫降低,血管受溫度的影響會相應收縮,而糖尿病本身也會影響到血管,二者互為影響。

因此,糖友“宅”在家中抗擊疫情的同時,也要控制好血糖,同時也要注意預防以下幾種糖尿病併發症。


暖水泡腳,當心熱出“糖足”

李萬根表示,糖友多有血管功能差和周圍神經病變,容易造成腳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感覺遲鈍,且寒冷的氣溫易引發凍瘡、皸裂等。足部一旦有皮膚破損或真菌感染等,易造成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甚至發展成難以控制的嚴重感染、壞疽。”李萬根說。

此外,在氣溫較低的日子裡,很多糖友喜歡泡腳和使用暖水袋取暖。但因為糖友對溫度不敏感,更容易在泡腳和使用暖水袋時發生“低溫燙傷”,增加糖尿病足的風險。

應對辦法:糖友要注意足部保暖,預防凍傷,同時也要小心燙傷。如果患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睡覺時儘量不要用熱水袋或電熱寶取暖。平時要穿些穿寬鬆合適的鞋襪,洗腳時溫度應在37攝氏度以下,洗腳後要及時擦乾足部的皮膚,並對足部皮膚進行檢查。如果皮膚有破潰、紅腫、青紫、水泡等異常情況不要自行處理,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宅”在家中抗擊疫情,也要小心糖尿病併發症

血糖高,皮膚也會幹癢

皮膚乾燥是很多人都遇到的煩惱,對於糖友而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李萬根表示,由於糖尿病本身血糖高,易致體內缺水,皮膚因而更容易出現局部的乾燥,嚴重時還會出現皮膚脫水、脫屑等情況,血糖越高這些症狀就越明顯。

應對辦法:洗澡時水溫不宜太高,性質溫和、不刺激皮膚的洗髮液或肥皂是首選。日常可以塗抹一些潤膚的物品,如凡士林等來護膚,但腳趾之間不建議塗抹保溼乳液,否則易誘發真菌感染。此外,日常還要多喝水,給身體補充水分,少吃辛辣油膩的食品。


抵抗力低,注意防感冒

李萬根表示,糖尿病人群和普通人群相比,預防感冒的任務更艱鉅。這是因為,一方面糖尿病人群由於常年的血糖不穩定,降低了人體免疫力。因此,糖友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引發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

應對辦法:糖友在冬春交替之際要注意保暖,但有人認為多穿一點就是保暖,其實隨時增減衣物都非常重要的,如果因為進室內沒有及時脫掉外套,引起大量出汗,再到室外就容易感冒。糖尿病人還要注意居室通風,通風的時候要保暖,不通風的時候要及時調整衣服。此外,“宅”在家中也要適當運動,糖友可在家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等。如果不小心感冒了,一要注意監測血糖,二是要慎重選擇感冒藥。


提醒:冬春交替,血糖監測要有策略

在冬春交替之際,由於氣溫還未完全回升,血糖易波動,糖友要控制好血糖,在規律用藥的同時,也要注意監測血糖。李萬根表示,糖友監測血糖最好能有一個固定的週期,具體可按照以下規律進行。


“宅”在家中抗擊疫情,也要小心糖尿病併發症

測血糖的頻率:對於血糖穩定的糖友,建議一週至少要安排一天測量血糖,而血糖不達標的糖友(空腹血糖在7以上)或血糖波動厲害的患者,最好能每3天做一次血糖的監測。

測量的時間:一天當中測量血糖的時間也有講究,最方便的做法是測量三餐前和睡前的血糖。

血糖的目標值: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以下,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控制在10以下。對於年齡大、病程長、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友,血糖的目標值可以稍微寬鬆些,如75歲以上的糖友空腹血糖可控制在7.5以下,85歲的糖友空腹血糖可以放寬到8.5以下。


更多控糖科普知識,請關注“糖齡人”頭條號(請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糖齡人”即可)。


“宅”在家中抗擊疫情,也要小心糖尿病併發症


通訊員/許詠怡

圖/網絡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