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我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各位有什麼感想?

丫丫恰恰


四十了,過年的記憶停留在了童年。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有小朋友玩,有爸爸媽媽做好吃的,還有家家戶戶的歡聲笑語,那時是無憂無慮的


雲裡暴風雪


年味越來越淡,是跟生活水平有關係的,在以前,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大魚大肉,才能買新衣服穿,可現在呢,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飯早已不成問題,只要肯幹,魚啊肉的,隨時都可以吃飯,再說現在物流也發達了,無論是生活在南方還是北方,想吃的總會買到!再說衣服,現在電商也極為方便,不用出門,在手機上就可以買到一年四季的衣服,即便是雪花飄飄,也能買來一條飄逸的雪紡裙,這在小時候的老家,集市上是根本買不到的!還有放炮的快樂,現在的孩子估計都體會不到了,真的,春節,只有炮聲才能帶來年的感覺!不過,我依然還是喜歡過年的,因為過年,可以無條件的吃吃睡睡,忙碌了一年了,就隨心所欲地玩上幾天吧!




冬兒123456


作為80後的我們已經長大了,年味我覺得不能再按照我們小時候的感受去評判了,時代在發展,我們現在是在給我們的小孩創造更多的過年回憶。現在的年味淡了,是因為干擾太多了,我覺得過年就應該1.戒掉手機,這是最重要的。2.戒掉七大姑八大姨的交流。3.戒掉同學朋友的聚會。春節就是陪父母的,應該就靜靜的陪伴父母,很多人過年了比平時還忙,各種聚會,唯獨沒有父母,這已失去了年味的本質。父母的地方才是家,過年了,應該讓自己徹底放下所有,安靜的像小時候一樣粘在父母身邊。80後的我們,春節了,陪在父母身邊,貓在家和父母一起看電視,每頓飯必和父母一起吃,帶父母來一場旅行,來一場交流,分享你的所有,這才是真正的年味,年味就是放棄喧譁,陪伴父母子女。[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房車老嚴


想到過年,我所期待的就是媽媽做的飯菜,廚房熱氣繚繞中斷斷續續飄來濃濃的飯菜香、白白嫩嫩的饅頭,包子在熱氣的圍繞下慢悠悠的出爐、魚香肉絲,清脆的筍拌肉絲在油鍋裡翻滾幾分鐘出鍋之後令人口饞不已、上百個全肉餡的餃子整整齊齊的一起下到大鍋裡,把豬肉搗碎加上面粉捏成一個圓圓的球,放在油水裡面過一遍變成金燦燦的肉丸子,這就是我一直所留戀的,雖然家常卻又讓我戀戀不忘。


範麗麗


作為70後的我對於春節來說。心裡感觸還是很深的,記得80年代的時候,每到過年那個熱鬧的氣氛非得濃厚,很少看到大魚大肉,也就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看到。到了90年代,大家生活都好起來了,像我們這一代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外打工度日,那時沒有動車,只有綠皮。快過年的時候為了能夠買到回家的車票是通宵達旦的排隊夠票。不感覺到累。因為回家的感覺太好!到如今快奔五的人哦,對於春節的臨近沒有興奮,更沒有喜悅,只有太多的回憶。


坐等這一天


年味越來越淡,真的跟生活水平有關,小時候生活困難,想吃肉都得好久才能吃一次,只有過年才有多一點的肉和糖果吃,過年才有新衣服穿,而現在的生活只要想吃肉和想穿新衣服都隨時可以買,就沒有那麼盼望過年,還有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一到過年給雙方父母,小孩子的各種紅包,一年存到頭的錢一到過年花個精光,所以很多人過年沒有以前那麼盼著,過年就沒有了以前的年味了。


穎286923197


是的,年味是越來越淡,過年不像過年,再也找不到兒時過年的感覺了。

反思為什麼?社會發展了,經濟進步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不需要一年大約要有300多天都要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了。以現在的生活水準,普通百姓家庭都可以做到天天過年,頓頓吃肉,既然如此,人們對過年的渴望也就淡下去了,不再盼望只有過年才能敞開肚皮大吃大喝,大魚大肉了。

另外,過年本來是過個熱鬧,過個闔家團圓,吉祥喜慶。但各地禁放煙花爆竹,把熱鬧消滅了。春節期間的踩街拜年、慰問茶話、舞龍舞獅活動也基本銷聲斂跡,吉祥喜慶也不復存在。闔家團圓也與過去的三代四代同堂,一大家子幾十個人口的團聚相去甚遠,多是獨生子女家庭,三幾個人守著年夜,要多淒涼有多淒涼。

總之,有所得必有所失,社會在進步,觀念在改變,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那種濃濃的年味,融融的親情,只能停留在老一輩人的回憶中,固化在影視作品之中了。





朋友392650


三方面原因造成的結果。一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平時吃的東西和過年也沒什麼兩樣。二是生活壓力普遍加大,人們的心情根本沒在過年上,應付而矣。三是現在的食物真不如原先的有滋味。

總之,現在過年愉樂形式多樣,缺少過去春節的那種新鮮感。

謝謝。


銀河系來者


“隨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感到年味越來越談了。”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覺,這是因為啥呢?咱們不妨來捋一捋。

原先過年,殺年豬。 只有過年了,才能吃上豬肉,那是真香。 殺豬時左鄰右舍都來幫忙,走時還能分塊肉,人多熱鬧; 如今天天吃肉,豬肉吃夠了再吃牛、羊肉,平時“大魚大肉”都吃膩了,過年再吃也不覺得新鮮了。

原先過年,穿新衣服,要是再混雙新鞋,絕對樂“顛餡兒”了; 如今滿大街都是名牌,只要您兜裡有錢,“阿迪”、“耐克”還算個事兒嗎?

原先過年才能吃上餃子,雖然餃子餡沒有啥變化,但是吃得香; 如今啥時候想吃餃子啥時候包,餡料豐富多彩,實在不願意動手,那就餃子館伺候,再不計還能叫“外賣”。

原先過年,年夜飯大家圍坐一起邊看《春晚》邊嘮嗑,談天說地侃大山; 如今網絡發達,平時家人們微信、視頻隨便聊,等到過年回到家,還有啥可聊的。即使有的家裡人多,也是見過面寒喧幾句,之後再瞧,清一色“低頭族”,爸媽不張羅開飯,還都悶頭玩手機。

原先過年盼著看《春晚》,尤其是“小品”,甭管誰演的,那真是逗,因為過年了嘛,大家都圖個樂; 如今《春晚》好像喜悅氣氛不怎麼濃了。

原先過年貼對聯,放鞭炮,基本上從小年兒開始,到正月十五,“大地紅”,“麻雷子”,“二踢腳”……,整天價“噼噼啪啪”、“叮噹、叮噹”響聲不斷。一般年三十、正月初五、正月十五鞭炮放的最集中,那才真的感覺是過年的氣氛; 如今為了保護環境,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肯定顯得冷清了。

原先過年是全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 如今過年是回家看看,陪爸媽吃飯,然後“滾蛋”,還要拼命工作……。

不比想不到,一比才知道。年味淡了,說明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我們的生活好了,過年的方式也變了。所以,咱們要與時俱進,跟上步伐,適應新形勢。




祝福朋友們鼠年吉祥安康!生活越來越好!


龍之心7


我們小時候都盼著過年!過年了,可以吃一些平時撈不到吃飯的食物,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件新衣服或者是新鞋子、新帽子。過年的晚上農村家家戶戶都放下祝子,擺上各種供品,燒香燒紙磕頭,貢奉自家的祖先,除夕夜吃了年夜飯後,大人小孩兒出門拜年,自己本家族的每家每戶都要拜……現在年味兒淡了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時吃的太好,喝了不少,穿的太好,與過年沒有什麼區別。二是人們的思想觀念開放了,不那麼守舊,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是很重視,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刪繁就簡,年味兒也淡化了。三是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民進城多,城市人口擴大化,城市管理規矩多,比如對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與限制等;城市裡都住樓房空間小,多數居民不能擺供貢奉祖先;城市裡絕大多數人互不相識,無親無故,過年時就少了農村家族式互相拜年磕頭等活動……這些都使得年味兒淡了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